一家四口背着物资回到家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0596/1059646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受灾群众朱金海在搭建临时的家 本报特派记者 张质 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0596/1059646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受灾群众杨胜福一家吃灾后首顿团圆饭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0596/1059646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一受灾群众在清理家具
路上,她和母亲一刻不停地望着窗外。滑坡的山体,路边的巨石,不时从车边闪过。半小时后,汽车抵达北川县擂鼓镇。小镇已成一片废墟。母会成下车后,扶着母亲站立路边良久,然后理了理衣服,和母亲慢慢走进镇里。
母会成的家在小镇东侧,沿着一条刚清通的道路,母会成走到家门前。过去的两层小楼已经垮塌,屋前,丈夫用从废墟中捡来的木料搭起一个简陋篷架,这将是他们临时的家。母会成让母亲在路边坐下,过去帮助丈夫。不久,新家落成。
近日,像母会成这样返家的受灾群众越来越多。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每天都有自发或各地乡镇组织的返乡群众。在擂鼓镇敬老院旁搭帐篷的席斌告诉记者,4天前他就回来了,他说:“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生长在这里,它现在虽然受灾,但我无法离开这片土地,从头再来是我必须的选择。”
擂鼓镇下街68号,也是一片废墟,路边3个人围坐着吃饭。主人陈绍富和他的朋友从废墟里找出锅碗,从镇政府领到救济的蔬菜,做了回家后的第一顿饭。朋友也从自家废墟中找来一瓶烧酒,3人为回家举杯:“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不能光等着别人支援,家毁了,我们更需要自救。”
擂鼓镇镇长李正林介绍,3天前,各乡镇已有不少受灾群众开始回家,各地都为他们准备了临时安置点。目前,对返乡群众,除了统一安置,还鼓励他们自行安置。李镇长说,这个过渡期有3个月,在此期间村民每人每天会得到1斤米,1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