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5.12”大地震中遭受毁灭性重创的北川县县城,参加抢险的部队官兵仍在继续搜救幸存者。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据财经网报道,5月21日17时许,记者获知,北川县城新址初步选定在与其邻近的安县安昌镇。此镇距北川县城20公里左右。
据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安昌镇正在做准备,明后两天北川县政府主要部门将在此挂牌,以恢复自地震以来中断的工作。
县府机构将迁安昌
21日凌晨,绵阳市外宣办发布的材料称,四川省、绵阳市的两级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已于近日编制完成“5·12”地震灾害灾后重建规划方案。该方案分为三个专题:北川县城选址、乡镇重建规划、灾民临时安置。
根据初步规划方案,北川县城新址位于邻近的安县一处平地。方案称,政府将考虑整体征用土地,实施新城规划并建设。
“县城在原地重建是不太可能的,肯定要重新选址。目前北川县城不仅房屋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已经不适宜建设一个县城。”县委书记宋明表示。
有两个可能的方案
据悉,此次编制完成的初步方案,估算了灾后重建规模和资金,并对北川县城选址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规划重建的基本思路。此外,还明确了灾后临时安置的原则和过渡措施,并完成了安置点功能布局规划和安置房设计。
方案提到,目前的选址倾向于在龙门山外。原计划选择北川擂鼓镇,但因为该镇受灾严重,只能继续向外靠。这意味着必须从邻近的安县划拨一个乡镇。因此,这一方案还需获得四川省政府批准。
记者从绵阳市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得知,此前有关方面曾讨论过北川重建的两个可能方案:其一、撤销北川县建制,合并于邻近的安县;其二、选择新址,重新建设一个新的县级城区。“这两套方案都不再沿用原来的老城区,但撤县的做法很难实施,因为北川是羌族自治县,涉及的审批程序相当复杂。”绵阳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都江堰搜救工作基本结束 进入推倒重建阶段
废墟下已无幸存者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所有救援部队已全部撤出市区,只留下少部分身着防化服的武警官兵,对尸体进行挖掘和清理。代替救援部队进入的,是近千辆拉渣货车、推土机和挖掘机。
位于都江堰市蒲阳路上的中国银行大楼,一半已经坍塌成废墟。大楼旁边的道路上,1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用钢管搭建脚手架。一名工人说,架子搭建起来后,他们就要开始对这栋危楼进行拆除。清洁工人同时开始在各条街道展开作业,维持城市的清洁卫生。清洁工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临时从成都调派过来支援的,目前已有近百人。
在一栋栋未倒塌的楼房内,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心翼翼地搬出冰箱和电视机等物品。一名正在搬东西的市民告诉记者,这楼已经不能住人了,但他所有的家当还留在里面,他会分批将物品搬出来,“为以后的生活打算”。
随后,记者来到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所有的废墟都已经过生命探测,没有发现幸存者,都江堰已逐步进入推倒重建阶段。
先清理尸体防疫情
据介绍,推倒重建阶段具体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将废墟中的尸体清理出来。目前,大部分尸体已腐烂,不及时清出,很容易造成疫情传播,这也是重建的前提。所有尸体须进行消毒,然后由殡仪馆车辆直接拉走火化。尸体处理完后,将立即对掩埋尸体的废墟进行清渣。目前,已经投入近千辆挖掘和运输机械,加速进行废墟清理。在都江堰郊外也已经选好一处200多亩的地方,所有的渣石将全被运送到那里再行处理。
三年建成新都江堰
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00多名建筑专家开始对楼房进行评估,被确定为危房的,将立即进行拆除;具备居住和工作条件的,将在加固后再使用。危房拆除后将会按照安排,在原址上重建。争取在3年内,让人们看到一个崭新的都江堰。该负责人称,灾民的安置房建设也已展开。目前,在二环路周围,安置房正在紧张搭建中。
记者在指挥部还了解到,之前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目前已赶赴都江堰市下属的各个乡镇,对那里的倒塌房屋和危房进行拆除,对所埋尸体进行清理,并协助居民将粮食和生活物资搬出。
■现场
蒲阳路352号楼旁,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对一栋坍塌的6层大楼进行拆除。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楼一层目前还压有两具尸体,因为埋得比较深,只能先将大楼拆除后,才能将尸体抬出。死者是一对祖孙,奶奶今年51岁,怀里抱着18个月的孙子。死者家属已在楼旁等待了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