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专家称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从未亲见活白鳍豚(图)

专家称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从未亲见活白鳍豚

文章来源: 今日时事 于 2007-08-09 14:58: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nn70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资料图片:白鳍豚

8日,英国皇家学会的同行评议期刊《BiologyLetters》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对此,这次国际科考队的负责人、报告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对早报记者表示,说白鳍豚灭绝并不准确,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虽然白鳍豚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分,大熊猫的历史仅有500万到600万年,比不上白鳍豚。对于白鳍豚灭绝说,报告的通讯作者(即负责统筹联络的文章最重要的作者)———王丁博士解释道,报告并未认定白鳍豚已经灭绝,但白鳍豚确实已处于灭绝边缘,属于“功能性灭绝”,意思是,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灭绝。

2006年底,六国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经过大规模高精度的搜寻,未发现白鳍豚。

“从1997年发现13头白鳍豚到2006年最后一次大型考察,中间时间为9年,目前尚不能断定白鳍豚灭绝。”王丁说。

10年前只发现17头

“事实上,白鳍豚的数量在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白鳍豚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湖等地区。王丁说,从开始研究白鳍豚保护至今,水生所前前后后进行过130多次大大小小的考察。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多头白鳍豚,80年代末90年代初,减少到200多头,90年代中期只剩100多头,1997年再次考察的时候,已经只发现17头了。

王丁分析道,人类的活动,包括航运的高速发展、渔业的延伸、人类向长江排放的污染等,是白鳍豚在长江口快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例如白鳍豚是靠声波辨别方向的,但是航船的噪音极大干扰白鳍豚声波的发射,常常会发生白鳍豚被螺旋桨劈伤的惨剧。

“坦白说,白鳍豚灭绝的机会很大。”王丁说,今年九十月份,水生所会在鄱阳湖和洪湖分别做白鳍豚的考察,不过考察的规模不大,参与专家估计不到10人,日本专家会参与在鄱阳湖的考察,考察时间大约都是一周,主要看是否能发现白鳍豚,以及考察江豚的数量。不过最终结果会怎样,目前还无法预测。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淡水中的江豚也只有在长江流域才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长江流域大致有1000余头江豚。

王丁解释道,“研究白鳍豚和江豚的意义是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长江如果不能支撑豚类的生存,很有可能有一天它也不能支撑我们人类的生存。”目前,江豚的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早报记者邹娟

很遗憾,我至今还没看到过活的白鳍豚

伦敦动物学会动物学研究所的萨缪尔·特维博士是这份科学报告的执笔作者之一,昨日,非常忙碌的他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

东方早报:您是去年12月那次考察活动的带头人吗?

特维:不是,我只是负责协调工作的科学家罢了,我是这份报告的执笔作者之一。

东方早报:是谁发起这项考察?

特维:是由瑞士白鳍豚基金会(Thebaiji.orgFoundation)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发起的。我们伦敦动物学会是合作组织方之一。

东方早报:据英国媒体报道说这份报告确认白鳍豚已经灭绝。

特维:不,事实上我们考察结果认为,白鳍豚很可能已经灭绝。去年我们用了大约6周时间寻找,一头白鳍豚也没有发现。就算是还有一、两头白鳍豚得以幸存,我们认为它们生存的可能性也很小。

东方早报: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未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

特维:50年是一个普遍的定义,但是具体物种要具体分析。对于白鳍豚这种历史悠久、本来就已经濒临灭绝的生物,我们六国科学家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来监测,仍没有寻找到,这就很能说明白鳍豚数量锐减的问题了。50年的观测年限对于濒危物种来说太长了。

东方早报:您看过活白鳍豚吗?

特维:噢,很遗憾,我没有。我对水生野生动物研究了多年,但是至今仍没有观测到一头活的白鳍豚。我知道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一头人工饲养的“淇淇”,它5年前也已经死亡了。

东方早报:您认为白鳍豚可能灭绝的最基本的原因是什么?

特维:是人类活动。包括捕鱼器具对白鳍豚的误伤,河流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水上运输繁忙等等。像“白鳍豚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太少了,情况实在太糟糕了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巴黎奥运金牌选手,将迎娶乔布斯女儿!
演唱会“出轨门”后,美国AI公司新任CEO首度发声
爱泼斯坦1993年参加特朗普婚礼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出征世锦赛前夕,美国游泳队集体食物中毒

24小时讨论排行

李承鹏: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粪水的《时间捡屎》
华裔女孩回云南认亲 28年前与亲生父母在医院走失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中国正在抢占未来,美国却陷入焦虑与退缩
台湾26日投票“大罢免”,中国因素推波助澜?
乌军总司令汇款百万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亲属发声
美驻中使馆发布一份“伤害性不大 侮辱性极强”图文警告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从未离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ICE移民拘留所惨况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视下如厕…
美政府员工"赴中探亲"遭限制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特朗普指奥巴马涉叛国,呼吁司法部起诉
日本进口车关税15%!底特律3大车厂不满:糟糕的交易
配合川普政策!美奥会改规范,跨性别女性"仅能报男子组"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涉宣传欺诈 加州DMV禁止销售30天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专家称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从未亲见活白鳍豚

今日时事 2007-08-09 14:58:04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nn70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资料图片:白鳍豚

8日,英国皇家学会的同行评议期刊《BiologyLetters》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对此,这次国际科考队的负责人、报告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对早报记者表示,说白鳍豚灭绝并不准确,只能说是“功能性灭绝”。

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虽然白鳍豚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分,大熊猫的历史仅有500万到600万年,比不上白鳍豚。对于白鳍豚灭绝说,报告的通讯作者(即负责统筹联络的文章最重要的作者)———王丁博士解释道,报告并未认定白鳍豚已经灭绝,但白鳍豚确实已处于灭绝边缘,属于“功能性灭绝”,意思是,因物种数量个体特别少而丧失了种群繁衍能力。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没有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着一个物种灭绝。

2006年底,六国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经过大规模高精度的搜寻,未发现白鳍豚。

“从1997年发现13头白鳍豚到2006年最后一次大型考察,中间时间为9年,目前尚不能断定白鳍豚灭绝。”王丁说。

10年前只发现17头

“事实上,白鳍豚的数量在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白鳍豚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湖等地区。王丁说,从开始研究白鳍豚保护至今,水生所前前后后进行过130多次大大小小的考察。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多头白鳍豚,80年代末90年代初,减少到200多头,90年代中期只剩100多头,1997年再次考察的时候,已经只发现17头了。

王丁分析道,人类的活动,包括航运的高速发展、渔业的延伸、人类向长江排放的污染等,是白鳍豚在长江口快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例如白鳍豚是靠声波辨别方向的,但是航船的噪音极大干扰白鳍豚声波的发射,常常会发生白鳍豚被螺旋桨劈伤的惨剧。

“坦白说,白鳍豚灭绝的机会很大。”王丁说,今年九十月份,水生所会在鄱阳湖和洪湖分别做白鳍豚的考察,不过考察的规模不大,参与专家估计不到10人,日本专家会参与在鄱阳湖的考察,考察时间大约都是一周,主要看是否能发现白鳍豚,以及考察江豚的数量。不过最终结果会怎样,目前还无法预测。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淡水中的江豚也只有在长江流域才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长江流域大致有1000余头江豚。

王丁解释道,“研究白鳍豚和江豚的意义是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的最高层。长江如果不能支撑豚类的生存,很有可能有一天它也不能支撑我们人类的生存。”目前,江豚的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早报记者邹娟

很遗憾,我至今还没看到过活的白鳍豚

伦敦动物学会动物学研究所的萨缪尔·特维博士是这份科学报告的执笔作者之一,昨日,非常忙碌的他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

东方早报:您是去年12月那次考察活动的带头人吗?

特维:不是,我只是负责协调工作的科学家罢了,我是这份报告的执笔作者之一。

东方早报:是谁发起这项考察?

特维:是由瑞士白鳍豚基金会(Thebaiji.orgFoundation)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发起的。我们伦敦动物学会是合作组织方之一。

东方早报:据英国媒体报道说这份报告确认白鳍豚已经灭绝。

特维:不,事实上我们考察结果认为,白鳍豚很可能已经灭绝。去年我们用了大约6周时间寻找,一头白鳍豚也没有发现。就算是还有一、两头白鳍豚得以幸存,我们认为它们生存的可能性也很小。

东方早报: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50年内未在野外观测到任何个体才标志一个物种灭绝。

特维:50年是一个普遍的定义,但是具体物种要具体分析。对于白鳍豚这种历史悠久、本来就已经濒临灭绝的生物,我们六国科学家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来监测,仍没有寻找到,这就很能说明白鳍豚数量锐减的问题了。50年的观测年限对于濒危物种来说太长了。

东方早报:您看过活白鳍豚吗?

特维:噢,很遗憾,我没有。我对水生野生动物研究了多年,但是至今仍没有观测到一头活的白鳍豚。我知道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一头人工饲养的“淇淇”,它5年前也已经死亡了。

东方早报:您认为白鳍豚可能灭绝的最基本的原因是什么?

特维:是人类活动。包括捕鱼器具对白鳍豚的误伤,河流中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水上运输繁忙等等。像“白鳍豚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太少了,情况实在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