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自杀事件频传:中国大学生遭遇黑色5月

自杀事件频传:中国大学生遭遇黑色5月

文章来源: 今日时事 于 2007-05-25 09:41: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联合早报韩咏红/一边是股市无视调控信号奋勇往上涨;一边是大学生跳楼的事件接连不断。5月8日到17日之间,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更令人震惊的数字发生在哈尔滨,月初至今已39人自杀,其中超过10人是大学生。   将经济之火热与大学生对未来的绝望对照起来,让5月的中国社会,充满怪诞色彩。

  研究人员指出,四五月份作为中国大学生跳楼高发期,并非偶然。中国十几年前发生过5月大学生自杀率激增的情况。但近期的相关报告明显比过去高出许多。

  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案例,自2002年即不停攀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

  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属于个人的决断。但是当自杀事件频频,而且都密集发生在某个时期,它显然透露了社会的潜在危机。

  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轻生冲动?据悉,5月是一般中国大学生毕业离校期,恰恰是大学生压力最大的关键时候:论文与毕业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离校后与大学恋人分合难料的压力,面对社会前途未卜的压力,全集中在同一个时节,酿成大学生“黑色5月”的背景。

  从外面看中国,外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它在崛起,经济蒸蒸日上,市场宏大,机会满地。外界难以想象的,是当整个国家在超快车轨道上运行时,13亿人口中的每一员所面对的竞争之激烈。

  今年的“两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就指出,今年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高达2400万人,其中一半将找不到工作。在大学毕业生的方面,今年将有495万大学生毕业,其中30%立即加入失业大军的队伍,具体人数约150万。

  在就业压力的面前,一些应届毕业生宁可“零工资就业”以累积工作经验,一部分大学生被动地报考研究生以增加就业本钱,一些人继续努力找机会,再有个别毕业生可能放弃生命。

当然,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却不是中国大学生自杀的唯一原因。通过媒体的曝光,我们也发现中国大学生因其他挫折轻生的个案,似不在少数。

  本月1日,就有一名22岁的大学生向网友求爱遭拒,割脉服药企图自尽。

  另外,还有倒霉的大学生因所买入的股票连续12天跌停板而企图轻生。

  5月以来北京多名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有心人在报章上撰文指出,大学除了授课以外,也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价值观的塑造,大学要为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心理建设负责,并且须对学生自杀负责。

  一篇评论说,大学生处于学生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变期,自主能力不足,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尚未确立,而学习、生活乃至就业的压力纷至沓来,让他们陷入猝不及防的困境。

不过,各界人士对大学生的爱护,甚至将责任归于学校与老师,似乎又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中国的年轻一代过分受娇宠。作为大学生,怎么还被认为是个孩子?看看当前社会上“8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自小在国家经济蒸蒸日上的环境下长大,受尽父母与祖父母辈的百般呵护疼爱。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心理承受力依然脆弱,一遇挫折即难以面对,甚至走向歧路。 

  在面对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时,我不知道应该用怎么的心情。北京朋友说,许多中国孩子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边缘人:一边是外在巨大应试压力,另一边是在家中的万千宠爱集一身,两者的反差塑造出年轻人不健全的人格。如何避免自家孩子走向歧途?他说,没有办法,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顺利,在竞赛中永远保持在前列,换言之,继续将他们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二位,让他们孤注一掷地,在应考的窄路上往前冲。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劣迹斑斑的佛门带头大哥,如何屹立40年不倒?
美欧15%关税条件曝光!冯德莱恩:已是最佳结果
中国大学文凭贬值,但学费飙涨
少林寺方丈涉嫌刑事犯罪,起底"佛门CEO"的商业帝国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

24小时讨论排行

英防长:若台湾爆发战事 英国已准备好在亚太区作战
真正奇怪的是,释永信为何现在才被查?
投资万亿的雅江工程开工 网民十问习近平
参议员提法案:任何人只要在美国居住7年就发绿卡!
史无前例!美欧贸易协议 总价达$1.35万亿
大罢免失败 给民进党上了一堂民主课
释永信出事 有言论认为与方济各会面 踩国家红线
川普加码?欧盟对美投资5000亿被改6000亿,手写字迹曝光
特朗普: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来没去过
外星人?女子家门口拍到诡异生物 百万网友炸锅了
释永信被目睹喝酒吃肉 僧人私下叫其情妇"师娘"
沉默的屠杀 中国竟让致命攻击案在新闻中消失
灾情惨重!北京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非必要不外出(组图)
川普出手 只用这招“一剑封喉” 就让两国同意停火
关税收入超$3000亿,特朗普放话给美国人发红包!
中国发放婴幼儿补贴 3周岁前每娃每年3600元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自杀事件频传:中国大学生遭遇黑色5月

今日时事 2007-05-25 09:41:18

联合早报韩咏红/一边是股市无视调控信号奋勇往上涨;一边是大学生跳楼的事件接连不断。5月8日到17日之间,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更令人震惊的数字发生在哈尔滨,月初至今已39人自杀,其中超过10人是大学生。   将经济之火热与大学生对未来的绝望对照起来,让5月的中国社会,充满怪诞色彩。

  研究人员指出,四五月份作为中国大学生跳楼高发期,并非偶然。中国十几年前发生过5月大学生自杀率激增的情况。但近期的相关报告明显比过去高出许多。

  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案例,自2002年即不停攀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

  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属于个人的决断。但是当自杀事件频频,而且都密集发生在某个时期,它显然透露了社会的潜在危机。

  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的轻生冲动?据悉,5月是一般中国大学生毕业离校期,恰恰是大学生压力最大的关键时候:论文与毕业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离校后与大学恋人分合难料的压力,面对社会前途未卜的压力,全集中在同一个时节,酿成大学生“黑色5月”的背景。

  从外面看中国,外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它在崛起,经济蒸蒸日上,市场宏大,机会满地。外界难以想象的,是当整个国家在超快车轨道上运行时,13亿人口中的每一员所面对的竞争之激烈。

  今年的“两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就指出,今年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高达2400万人,其中一半将找不到工作。在大学毕业生的方面,今年将有495万大学生毕业,其中30%立即加入失业大军的队伍,具体人数约150万。

  在就业压力的面前,一些应届毕业生宁可“零工资就业”以累积工作经验,一部分大学生被动地报考研究生以增加就业本钱,一些人继续努力找机会,再有个别毕业生可能放弃生命。

当然,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却不是中国大学生自杀的唯一原因。通过媒体的曝光,我们也发现中国大学生因其他挫折轻生的个案,似不在少数。

  本月1日,就有一名22岁的大学生向网友求爱遭拒,割脉服药企图自尽。

  另外,还有倒霉的大学生因所买入的股票连续12天跌停板而企图轻生。

  5月以来北京多名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有心人在报章上撰文指出,大学除了授课以外,也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价值观的塑造,大学要为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心理建设负责,并且须对学生自杀负责。

  一篇评论说,大学生处于学生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变期,自主能力不足,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尚未确立,而学习、生活乃至就业的压力纷至沓来,让他们陷入猝不及防的困境。

不过,各界人士对大学生的爱护,甚至将责任归于学校与老师,似乎又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中国的年轻一代过分受娇宠。作为大学生,怎么还被认为是个孩子?看看当前社会上“8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自小在国家经济蒸蒸日上的环境下长大,受尽父母与祖父母辈的百般呵护疼爱。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心理承受力依然脆弱,一遇挫折即难以面对,甚至走向歧路。 

  在面对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时,我不知道应该用怎么的心情。北京朋友说,许多中国孩子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边缘人:一边是外在巨大应试压力,另一边是在家中的万千宠爱集一身,两者的反差塑造出年轻人不健全的人格。如何避免自家孩子走向歧途?他说,没有办法,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顺利,在竞赛中永远保持在前列,换言之,继续将他们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二位,让他们孤注一掷地,在应考的窄路上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