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电影《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
于1956年在德国成为空前卖座的电影。因为电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国又制作了续集,《冯·特拉普一家在美国》(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这两部电影成为德国二战以后最成功的电影。
这位百老汇制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个在百老汇上饰演玛丽亚的 Mary
Martin。他们原本打算采用冯·特拉普家唱过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玛丽亚的独唱,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美国音乐剧界的最佳拍当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认为冯·特拉普一家唱的奥地利民歌与他们的风格不合,他们更愿意做副制片人,然后着手编写所有的歌曲。
1959年11月16《音乐之声》在纽约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为当时
Mary Martin
已经很有名气,该剧在公演之前就已经卖出了两百万美元的戏票。虽然对音乐剧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观众对冯·特拉普一家的热情有增无减。《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奖(Tony
Awards),他们灌制的录音也售出了三百万之多。
在音乐剧公演没有多久之后,作家 Ernest Lehman
就开始找手把《音乐之声》改写成电影。在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 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搬上舞台,所以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的总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来写剧本。事实上,由于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
耗资巨大而没有票房,如果没有后来的《音乐之声》,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会做不下去。
于是,电影《玛丽亚的故事--冯·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
于1956年在德国成为空前卖座的电影。因为电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国又制作了续集,《冯·特拉普一家在美国》(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这两部电影成为德国二战以后最成功的电影。
这位百老汇制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个在百老汇上饰演玛丽亚的 Mary
Martin。他们原本打算采用冯·特拉普家唱过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玛丽亚的独唱,于是他们找到了当时美国音乐剧界的最佳拍当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认为冯·特拉普一家唱的奥地利民歌与他们的风格不合,他们更愿意做副制片人,然后着手编写所有的歌曲。
1959年11月16《音乐之声》在纽约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为当时
Mary Martin
已经很有名气,该剧在公演之前就已经卖出了两百万美元的戏票。虽然对音乐剧的评论有好有坏,但是观众对冯·特拉普一家的热情有增无减。《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一共演出1443场,赢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六个托尼奖(Tony
Awards),他们灌制的录音也售出了三百万之多。
在音乐剧公演没有多久之后,作家 Ernest Lehman
就开始找手把《音乐之声》改写成电影。在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乐剧《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 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搬上舞台,所以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的总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来写剧本。事实上,由于当时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
耗资巨大而没有票房,如果没有后来的《音乐之声》,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会做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