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11岁男孩五年参加30余培训班 发白如雪(组图)

11岁男孩五年参加30余培训班 发白如雪

文章来源: 法制周报 于 2006-12-15 14:27: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子豪一周的学习安排



学生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

  白头少年难承“兴趣”之重

  本报记者 刘卓

  特约记者 赵芳 实习生 赵乙茜

  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这些形容词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11岁男孩的真实面容

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湖南宁乡男孩陈子豪(化名),5年间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学习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从一个天真孩童变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这5年“填鸭战”,使得承受巨大压力的他身心疲惫,小小年纪就成了“白头翁”。

  陈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载了5年“爱心”与“魔鬼”同在的训练,父母的无限期望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到底孰轻孰重?谁该为造就白头天才少年反思?

  11岁男孩头发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宁乡县一环路玉潭镇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里,记者见到了白头天才少年陈子豪。小家伙瘦瘦的身子,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神情疲惫。他特意戴了顶帽子,但帽檐下的根根白发却露了“马脚”,不愿让人细看的小家伙马上躲到了妈妈刘琴(化名)身后,偷偷注视着大人们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亲称,儿子昨晚做作业一直做到今日凌晨3时许,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后,又开始复习功课,接着又去兴趣班上课。听了爸爸的话,坐在一旁的子豪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取下帽子的子豪显得很腼腆,满头的白发与年纪极不相称,看了让人心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要我上兴趣班。”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了看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的,功课永远都做不完”,子豪向记者叙述起自己紧张的每一天。

  天没亮就起床,夜深了还在做作业,一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就连上厕所和上学路上也要背英语单词,晚上还要参加三个培训班的学习——这就是11岁少年陈子豪紧张“战斗”的一天。

  孩子心里不情愿但又被父母逼着学,父母虽然心痛,但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两代人的无奈。专家认为,这种“填鸭”式的强迫性教育极为不妥,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性情变得暴躁,变成“问题少年”。

  孩子自述

  一个11岁少年忙碌的一天

  从子豪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他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真正是紧张的一天,“战斗”的一天。

  上厕所要背英语单词

  凌晨6时许,天还没亮,伴随着录音机里的外语朗诵声,子豪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语单词书带进去看看,也能背几个单词噻!”对着急匆匆上厕所的子豪,母亲刘琴顺手将一本英语书塞入儿子怀中。

  5分钟时间洗漱完毕后,子豪开始吃妈妈早已给他准备好的早餐——牛奶、鸡蛋和糕点,这是刘琴按营养书上所写搭配的。



由于与学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学。在母亲的“监管”下,路上还得再背些英语单词。

  在学校遭“轮番轰炸”

  早上7时许抵达学校后,子豪开始上早自习,还处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课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师就抱着一堆试卷走了进来。

  接下来就是一天的学习了:讲解习题,考试,上课。中午12时,半小时吃完中餐后,又得抓紧时间做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同学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着了”。

  下午又开始新一轮学习。“我们把这叫做轮番轰炸。”子豪说。



晚上参加两个培训班

  终于熬到放学。17时30分,下课铃一响,子豪的妈妈刘琴早已等在校门口。一手接过孩子沉重的书包,一手递上保温饭盒。母子俩匆匆赶往“培优班”。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子豪食之无味地吃着晚餐。

  子豪赶往晚上第一个新“战场”——奥数“培优班”,四五十名刚下课的学生又聚在一起。子豪发现,有人因太疲劳,便趴在桌上睡着了。子豪虽然眼皮“打架”,但还是强忍着瞌睡听课。

  一个多小时后,课终于上完。刘琴又带着子豪坐上公交车,赶往3公里外的生物“兴趣班”。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终于下课,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

  随后,子豪又赶往另一个“培优班”,直到晚上9时30分下课。

  回家做两个小时作业

  回到家已经晚上10时了。子豪喝完营养麦片,来不及休息一下,便开始做作业: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培优班”的试卷、妈妈附加的习题。一本,两本,三本,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时候,我做着做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就进来把我叫醒。”

  屋外万籁寂静,不远处偶尔传来狗吠声。做完所有作业,已经是晚上12时左右,精疲力尽的子豪丢下笔直奔床铺,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刘琴则开始打扫“战场”:收拾课本、给孩子脱衣服、洗脸……

  无奈父母

  我们是为了儿子的将来

  “我们也心痛孩子。我们也是无奈呀。”说起逼子豪学习的事,子豪的父母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年上30多个“兴趣班”

  子豪告诉记者,5年来,妈妈让他进了不下30个“兴趣班”。

  “我从没过周末。”子毫一脸无奈地说,“我希望一个星期有8天。”因为这样他就有一天休息了。

  “你晚上睡觉时一般做了什么梦呢”?记者问子豪。

  “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没睡觉,我会看见好多好多的题目,我还在一步步地演算呢。叔叔,你说这能算是梦吗?”面对孩子天真的提问,小子豪的父母和记者都沉默了。

  不能让儿子比别人差

  “孩子,别怨我,我也是为了你的将来。” 刘琴将儿子拥入怀中,眼睛湿润了。

  “我也心痛啊!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要狠下心送他进培训班。”说起儿子的满头白发,子豪的父亲陈先生痛心不已。他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时长出几根白发,当时他和妻子都没在意。两年前,儿子的白发越来越多,现在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头。

  医生表示,这是孩子精神压力过大所致。陈先生遵医嘱买回核桃、黑芝麻给儿子吃,可情况仍不见好转



“唉,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刘琴说,“别人的子女都报了培训班,我总不能让儿子落后啊!”

  记者问她:“孩子能理解你这样逼迫他?在他的心里,你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刘琴说:“一催孩子去兴趣班,他就总是对我发脾气。我想当孩子心中的天使,但这很困难了。”

  记者暗访

  培训班大多只想着赚钱

  据记者调查,在宁乡县玉潭镇,像子豪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这本不该有的沉重。那么,那些培训学校到底怎样呢?记者在玉潭镇及宁乡县城进行了一番暗访。

  参加培训者最小仅6岁

  在宁乡县玉潭镇某中学附近,竟挂着四五所培训学校的牌子。记者走进了紧靠校门的某心算培训学校。

  一位女老师向记者介绍,“每节课2小时,收费是每人每月800元到2400元不等。目前,“学校”有200多名学生,最小的才6岁,其中90%的学生同时在外面参加两个以上的培训班。

  多数培训班没经审批

  在宁乡县城一环路的某英语培训中心,孩子们正在大声朗读。记者走进去,误以为生意上门的老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我们算是比较正规的,有好多(培训学校)都是在自己家里搞的。”交谈过程中,记者获悉,在宁乡光各种补习班就有100多家,大多数是没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黑”学校。

  据这位老师介绍,许多无牌、无证的培训班场地简陋,老师都是从附近学校请的,根本就无法专心讲课,一些老师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这些培训班出了教育或安全问题后,就会卷铺盖走人,家长也无法向这些“游击队”索赔。

  “办培训班的人其实知道自己不够条件,但他们只想着从家长口袋里掏钱。”一名知情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内幕。

  专家解读

  “天才模式”易造就问题少年

  就此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们认为,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容易造就“问题少年”,是极为不妥的。

  心理咨询师:

  过多增加孩子负担不妥

  法制周报心理干预中心志愿者、国家心理咨询师于先生认为,11岁左右的孩子处在以游戏为主的成长阶段,孩子不愿意但又迫于父母的压力,勉强接受学习,其效果是不好的,长此以往会出现厌学等不良的情绪。而像“满头白发”这种现象,就是不良情绪导致的躯体反映。

  家长望子成龙并不过分,然而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这是极为不妥的。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逆反情绪严重,性情变得暴躁,易变成“问题少年”。

  心理学家:

  违背了心理发展规律

  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洪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他说,那种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远离伙伴,变得自私自利。

  教育专家:

  四大因素加重学生负担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成松柳教授认为,孩子负担越来越重,一是因为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家长在发展预期上追求高学历,不仅仅想上大学,而且都想上重点大学。

  二是竞争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

  三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

  四是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由于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各种压力,教育教学片面地适应升学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相关背景

  八成城市学生进过“兴趣班”

  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的调查,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一些城市调查,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并且大多数在两个以上。

  许多中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学生为提高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创造能力受到压抑。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可怕!华裔妻子在离婚听证会前夜硫酸泼向白人丈夫
白忙一场?特朗普私下大发雷霆,怒喷乌欧不切实际
高考赢家,批量放弃清华北大?
今天七夕不赞颂爱情,我们来看渣男和渣女
这个北方大市,也想要建“自贸港”?




24小时讨论排行

泽连斯基最新发声:俄军集结多达10万人,准备进攻
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对多国征收关税违法
沙利文:4年白干 当初拉来遏华的盟友现在骂美国
特朗普政府的“Gay天团”,在白宫内构建了一个权力网络
中资老板毒死富士山树木案宣判:获刑1年
官方披露珍贵档案 苏联援华抗日绝密行动曝光
莫迪抵天津 印侨民热烈欢迎 观赏中国艺术家歌舞
“并非针对鲁迅”,投诉鲁迅夹烟墙画当事人致歉
日媒揭谈判代表取消赴美行程原因:美要日买大米
普京访华前夕,莫斯科随处可见中国影响力的印记
莫迪在日本表态:与中国保持紧密关系至关重要
行程披露!普京在华停留如此之久,实属罕见
以古鉴今:北宋的最后八年,是怎么样的?
上海骑手曝光外卖厨房:垃圾房旁做汉堡、赤膊备餐
“复活”离体猪头,专访器官医学开拓者何晓顺
卢卡申科:我很快就要成为白俄罗斯的“中国人”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11岁男孩五年参加30余培训班 发白如雪

法制周报 2006-12-15 14:27:50


子豪一周的学习安排



学生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

  白头少年难承“兴趣”之重

  本报记者 刘卓

  特约记者 赵芳 实习生 赵乙茜

  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这些形容词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11岁男孩的真实面容

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湖南宁乡男孩陈子豪(化名),5年间参加了30多个培训班,学习小提琴、硬笔书法、奥数、英语……从一个天真孩童变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这5年“填鸭战”,使得承受巨大压力的他身心疲惫,小小年纪就成了“白头翁”。

  陈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载了5年“爱心”与“魔鬼”同在的训练,父母的无限期望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到底孰轻孰重?谁该为造就白头天才少年反思?

  11岁男孩头发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宁乡县一环路玉潭镇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里,记者见到了白头天才少年陈子豪。小家伙瘦瘦的身子,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神情疲惫。他特意戴了顶帽子,但帽檐下的根根白发却露了“马脚”,不愿让人细看的小家伙马上躲到了妈妈刘琴(化名)身后,偷偷注视着大人们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亲称,儿子昨晚做作业一直做到今日凌晨3时许,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后,又开始复习功课,接着又去兴趣班上课。听了爸爸的话,坐在一旁的子豪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取下帽子的子豪显得很腼腆,满头的白发与年纪极不相称,看了让人心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要我上兴趣班。”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了看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的,功课永远都做不完”,子豪向记者叙述起自己紧张的每一天。

  天没亮就起床,夜深了还在做作业,一天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就连上厕所和上学路上也要背英语单词,晚上还要参加三个培训班的学习——这就是11岁少年陈子豪紧张“战斗”的一天。

  孩子心里不情愿但又被父母逼着学,父母虽然心痛,但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两代人的无奈。专家认为,这种“填鸭”式的强迫性教育极为不妥,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性情变得暴躁,变成“问题少年”。

  孩子自述

  一个11岁少年忙碌的一天

  从子豪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他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真正是紧张的一天,“战斗”的一天。

  上厕所要背英语单词

  凌晨6时许,天还没亮,伴随着录音机里的外语朗诵声,子豪已经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语单词书带进去看看,也能背几个单词噻!”对着急匆匆上厕所的子豪,母亲刘琴顺手将一本英语书塞入儿子怀中。

  5分钟时间洗漱完毕后,子豪开始吃妈妈早已给他准备好的早餐——牛奶、鸡蛋和糕点,这是刘琴按营养书上所写搭配的。



由于与学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学。在母亲的“监管”下,路上还得再背些英语单词。

  在学校遭“轮番轰炸”

  早上7时许抵达学校后,子豪开始上早自习,还处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课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师就抱着一堆试卷走了进来。

  接下来就是一天的学习了:讲解习题,考试,上课。中午12时,半小时吃完中餐后,又得抓紧时间做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同学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着了”。

  下午又开始新一轮学习。“我们把这叫做轮番轰炸。”子豪说。



晚上参加两个培训班

  终于熬到放学。17时30分,下课铃一响,子豪的妈妈刘琴早已等在校门口。一手接过孩子沉重的书包,一手递上保温饭盒。母子俩匆匆赶往“培优班”。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子豪食之无味地吃着晚餐。

  子豪赶往晚上第一个新“战场”——奥数“培优班”,四五十名刚下课的学生又聚在一起。子豪发现,有人因太疲劳,便趴在桌上睡着了。子豪虽然眼皮“打架”,但还是强忍着瞌睡听课。

  一个多小时后,课终于上完。刘琴又带着子豪坐上公交车,赶往3公里外的生物“兴趣班”。又过了一个多小时,“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终于下课,像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

  随后,子豪又赶往另一个“培优班”,直到晚上9时30分下课。

  回家做两个小时作业

  回到家已经晚上10时了。子豪喝完营养麦片,来不及休息一下,便开始做作业: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培优班”的试卷、妈妈附加的习题。一本,两本,三本,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时候,我做着做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妈妈就进来把我叫醒。”

  屋外万籁寂静,不远处偶尔传来狗吠声。做完所有作业,已经是晚上12时左右,精疲力尽的子豪丢下笔直奔床铺,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刘琴则开始打扫“战场”:收拾课本、给孩子脱衣服、洗脸……

  无奈父母

  我们是为了儿子的将来

  “我们也心痛孩子。我们也是无奈呀。”说起逼子豪学习的事,子豪的父母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年上30多个“兴趣班”

  子豪告诉记者,5年来,妈妈让他进了不下30个“兴趣班”。

  “我从没过周末。”子毫一脸无奈地说,“我希望一个星期有8天。”因为这样他就有一天休息了。

  “你晚上睡觉时一般做了什么梦呢”?记者问子豪。

  “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没睡觉,我会看见好多好多的题目,我还在一步步地演算呢。叔叔,你说这能算是梦吗?”面对孩子天真的提问,小子豪的父母和记者都沉默了。

  不能让儿子比别人差

  “孩子,别怨我,我也是为了你的将来。” 刘琴将儿子拥入怀中,眼睛湿润了。

  “我也心痛啊!可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要狠下心送他进培训班。”说起儿子的满头白发,子豪的父亲陈先生痛心不已。他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时长出几根白发,当时他和妻子都没在意。两年前,儿子的白发越来越多,现在看起来就像个小老头。

  医生表示,这是孩子精神压力过大所致。陈先生遵医嘱买回核桃、黑芝麻给儿子吃,可情况仍不见好转



“唉,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刘琴说,“别人的子女都报了培训班,我总不能让儿子落后啊!”

  记者问她:“孩子能理解你这样逼迫他?在他的心里,你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刘琴说:“一催孩子去兴趣班,他就总是对我发脾气。我想当孩子心中的天使,但这很困难了。”

  记者暗访

  培训班大多只想着赚钱

  据记者调查,在宁乡县玉潭镇,像子豪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这本不该有的沉重。那么,那些培训学校到底怎样呢?记者在玉潭镇及宁乡县城进行了一番暗访。

  参加培训者最小仅6岁

  在宁乡县玉潭镇某中学附近,竟挂着四五所培训学校的牌子。记者走进了紧靠校门的某心算培训学校。

  一位女老师向记者介绍,“每节课2小时,收费是每人每月800元到2400元不等。目前,“学校”有200多名学生,最小的才6岁,其中90%的学生同时在外面参加两个以上的培训班。

  多数培训班没经审批

  在宁乡县城一环路的某英语培训中心,孩子们正在大声朗读。记者走进去,误以为生意上门的老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我们算是比较正规的,有好多(培训学校)都是在自己家里搞的。”交谈过程中,记者获悉,在宁乡光各种补习班就有100多家,大多数是没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黑”学校。

  据这位老师介绍,许多无牌、无证的培训班场地简陋,老师都是从附近学校请的,根本就无法专心讲课,一些老师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这些培训班出了教育或安全问题后,就会卷铺盖走人,家长也无法向这些“游击队”索赔。

  “办培训班的人其实知道自己不够条件,但他们只想着从家长口袋里掏钱。”一名知情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内幕。

  专家解读

  “天才模式”易造就问题少年

  就此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们认为,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容易造就“问题少年”,是极为不妥的。

  心理咨询师:

  过多增加孩子负担不妥

  法制周报心理干预中心志愿者、国家心理咨询师于先生认为,11岁左右的孩子处在以游戏为主的成长阶段,孩子不愿意但又迫于父母的压力,勉强接受学习,其效果是不好的,长此以往会出现厌学等不良的情绪。而像“满头白发”这种现象,就是不良情绪导致的躯体反映。

  家长望子成龙并不过分,然而无限度地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这是极为不妥的。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逆反情绪严重,性情变得暴躁,易变成“问题少年”。

  心理学家:

  违背了心理发展规律

  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洪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他说,那种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远离伙伴,变得自私自利。

  教育专家:

  四大因素加重学生负担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成松柳教授认为,孩子负担越来越重,一是因为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家长在发展预期上追求高学历,不仅仅想上大学,而且都想上重点大学。

  二是竞争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

  三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

  四是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由于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各种压力,教育教学片面地适应升学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相关背景

  八成城市学生进过“兴趣班”

  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全国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县中的调查,58%的中学生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一些城市调查,80%的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并且大多数在两个以上。

  许多中学生一进入学校就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学生为提高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创造能力受到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