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打工父母不允 四川13岁女孩投毒灭亲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闻到死亡的味道了吗?

34岁的杨先秀扶着大肚子小心翼翼坐下,像往常一样端起饭碗。这碗用面粉和大米煮成的普通粥里面,已经浸入了有机磷农药,她却丝毫没有闻到死亡的味道。因为,煮饭的人———13岁的女儿洋洋一脸平静的呆在旁边。

2006年8月26日下午1时,简阳市云龙镇仁和二组的村民杨先秀与丈夫晋兆银、以及70多岁的公公因为食物中毒,被紧急送进简阳市人民医院。当夫妻俩痛苦的挣扎在死亡边缘时,70多岁的公公因为中毒,于27日上午8时停止了呼吸。

8月30日,挣脱死亡线的杨先秀顽强顺产下一个7斤重的男婴。

新生命的诞生,却冲不淡生者身心的巨痛,和一个残酷的真相:13岁的亲生女儿洋洋,正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在父母和爷爷的饭里投下了致命农药。

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此改变,旁观者为之震惊,剧中人却为之悲凉:投毒时的“绝情”,事后的无动于衷,13岁的孩子为何会对亲人如此绝情。

>>>投毒杀亲·冷静

毒倒爸妈她根本没看一眼

8月31日下午,简阳市云龙镇仁和二组晋兆银家,一楼一底的房子,冷清地矗立着。“我要是在,我也遭了,饭端得好好的,就等你来吃。”70岁的老人谭孝珍,由于去女儿家串门,躲过了死神。

8月26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晋兆银夫妇和老父亲陆续回到家中,此时,13岁的女儿洋洋已经做好饭,3碗饭放到了厨房的小桌子上,随后她静静地坐到屋外,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接近下午1时,晋家惊慌的喊叫打破了乡间的宁静。

洋洋的大妈王桂英住在附近,吃完饭正在休息,洋洋便跑了过来,有些紧张地喊了句:“大妈,爷爷不好了。”王桂英和丈夫晋兆生连忙跑到洋洋家里,看见弟弟晋兆银捂着肚子蜷在一边,怀有身孕的弟妹杨先秀正在厕所里呕吐,老父亲一直喊肚子痛。

王桂英回忆道,把3个人抬到床上后,开始掐人中、虎口,情况依旧不见好转,他们开始慌了,拨打120。

闻讯的乡亲们都来帮忙,一时间,房间里弥漫着惊慌,只有一个人很平静———洋洋。“一直没有说话,喊她拿什么东西,拿了就走了,根本没有看爸妈一眼。”王桂英说,当时慌乱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异常。

老父亲认为自己只是肚子痛,不愿意去医院,洋洋便守在家里。晋兆银夫妇俩被送到云龙镇卫生院,医生一看症状,疑是食物中毒,王桂英当初还不相信,“在家里吃饭,怎么会中毒?”王桂英说,谁也不会怀疑到13岁孩子身上,哪个会毒自己的家人呢?”

>>>投毒杀亲·心机

农药放入饭中,如何掩盖气味

爷爷随后被送到医院,洋洋一直呆在家里,直到一个电话,打到家附近的小卖部:血液化验结果,是农药中毒,要求家里帮忙保留残留食物。晋兆生清楚记得,厨房里一小黄盆还装有中午剩下的冷饭,此时再回去找,不仅饭,连小黄盆都不见踪影。

下午3时左右,当云龙派出所民警赶到晋家时,洋洋已经不见了。离开前,她还打电话给外婆,语气淡淡地说:婆婆你回来嘛,爷爷不好了。

了解了孩子的基本特征后,民警回忆起,在来的路上,有一个背着行李的小女孩可能就是洋洋。洋洋一路快速步行,在距离家10多公里外的云龙镇场口,警方的车停在了她面前。

“找到时,她一脸镇静,没有一丝惊慌。”面对警方的询问,洋洋开始并不承认,“是为了了解什么毒,好救你家里人”。听见这样的话,洋洋才坦白:自己做饭时将农药放进了锅里,原因是她想离家打工,但是父母不允许,便想“毒晕”家里人,自己就可以出去打工了。

听见洋洋平静的“认罪”,云龙派出所郑所长并不觉得轻松。在他眼里,13岁的女孩,比实际年龄成熟,看上去有十六七岁。在派专人看守洋洋时,有人试探问了句:会不会打麻将?洋洋一脸轻松的顺口搭了话:会!

“心里很稳,很冷静。”洋洋的这种特征,是办案民警询问时遭遇的最大难题,除了承认投毒,其它的事情一概回答:不知道。

案子的最大疑点是:把农药放入饭中,掩盖其浓烈的气味,让父母毫无察觉的吃下,13岁的洋洋如何做到?乐果属于有机磷农药,味道很大、刺鼻。郑所长说,取证时,为了把案发现场的农药带走,他们包了两层塑料纸,放在后车厢,强烈味道还是蔓延出来,让人发干呕。

对于这一点,洋洋依然用“不知道”回答

>>>投毒杀亲·探访

她有着两张“面孔”

13岁洋洋投毒杀亲,这个消息很快传开来。8月31日上午,记者到达时,简阳市云龙镇全镇已经人尽皆知,一见有外地牌照的车停下,便知道是为“洋洋”而来。有人告诉记者:洋洋由专门人员看管,现呆在镇上的大众旅馆。

大众旅馆是一家不起眼的陈旧小旅馆,顺着楼梯上至三楼,楼上的住户轻声告知:妹仔在215房间里,住进来几天了,不下楼,食物都是送进去的。

来到215房间,说话声、笑声穿过紧闭的房门,站在外面听得很清楚。记者轻轻敲门,说话声顿时安静下来,听见喊洋洋,门半掩着开了,一个小姑娘警惕地站在门后,只见房里的两张床上或坐或躺,共有5个女的,见到陌生的脸孔,门很快关上了。这扇紧闭的大门,割断了记者想与洋洋对话的念头。

邻居:感觉多内向

洋洋就读于云龙镇初中初二(1)班,曾经在镇上罗姓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零散的记忆堆积成了邻居们对于这个孩子的印象。“宽皮大脸,白白胖胖,现在瘦了,比以前漂亮了。”一位婆婆回忆道:不喜欢说话,感觉多内向的一个妹仔。

街上的群众,凡是见过洋洋的人都为此事感到意外:“这个妹仔,看上去不像做这种事情的人。”

同学:感觉很“妖”

向更多的人打听洋洋,这种“安静、内向”的印象却被另一种说法颠覆。

在云龙镇初中门口,记者遇见了一位小姑娘,正是洋洋的同班同学。她明确告诉记者:自己不喜欢洋洋,不仅自己,初二(1)班50多个学生,除了几个人,大多数女孩都不和洋洋接触。

“感觉她很‘妖’,不管是走路还是说话。”小姑娘解释道:洋洋成绩不好,平时在老师面前不说话,私下话却很多。而洋洋让她们觉得“妖”的是:喜欢跟其他班上的男生打闹嬉戏。

13岁的罗标是洋洋的表哥,洋洋在街上读书的一段时间,曾经借住在他家。罗标说,自己搞不懂表妹,只是觉得她很倔强,一讲道理,就生气。

罗标还有个哑哑学语的妹妹,洋洋因为一次不愿意多让小妹妹一分,被家里大人说了几句。没多久,洋洋便执意要搬出,妈妈花钱在街上另一边租了房子,专门陪她。

锐变轨迹 13岁女孩让亲人绝望

简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病房,34岁的杨先秀独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表情很忧郁。旁边床位很热闹,一位产妇抱着自己的孩子,其老人、丈夫围绕在旁边,欢声笑语中,杨先秀在记者面前别过脸去。

公公已经去世,丈夫还躺在楼下的病床上,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中,而这一切全是因为亲生女儿洋洋在饭中投下的毒。不仅杨先秀,晋家所有的人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洋洋到底怎么了?

锐变轨迹·乡下11年

女儿11岁打工父母才回家

洋洋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当乡下的房子开始摇摇欲坠时,晋兆银夫妻俩开始计划出去打工挣钱修房子。他们离家去厦门时,洋洋才8个月大,就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老师:小时候内向而听话

仁和二组晋兆银家中,拖债修起的一楼一底房子空荡荡的,基本上没有家具,仅仅二楼左边的房间有一个半新的穿衣柜和音响,这就是洋洋的房间。8月31日下午,记者走进这个房间时,床已经拆了,墙上贴有不少蔡依琳、SHE等明星的海报,显示出这个房间主人的年龄。

海报中间贴有两张奖状,已经泛黄,不过字迹依旧清晰,分别写着:“2005年7月8日,以优生的语文成绩为班级第一名,立下赫赫战功,特发此状”;“2005年1月30日,在六年级上期期末语文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最下面还有一张残缺的奖状:2001年冬季学生运动会第一名。

仁和小学的晋良光老师教了洋洋4年,对于如今洋洋这样的举动,他感到很遗憾。“小时候,很踏实,成绩中等偏上。”在他的记忆中,洋洋跟同学很团结友好,热爱劳动,总体印象就是听话。

从小学开始,洋洋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向。在晋良光看来,留守儿童有这样的性格也不奇怪。他告诉记者:仁和小学4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多数是活泼型,少数是像洋洋一样的孩子。

从不足1岁到11岁,在洋洋做留守儿童这段时间,父亲晋兆银每年过年都回来,爷爷奶奶每天早晚都接送她到仁和小学上学,但洋洋还是向他们投下了毒药———“都火化了啊?”当家人哭着告诉洋洋,爷爷已经去世并火化了时,洋洋显得很平静,脸上没有一滴泪水

奶奶:10年也没了解孩子

尽管朝夕相伴十几年,现在回想起来,奶奶也不知道洋洋出门和谁一起耍,关上房门又耍什么。当洋洋11岁时,面临着上初中了,二老年纪大,实在无力照顾孩子,于是晋兆银夫妻俩回到了仁和乡里。

所有人都觉得,夫妻俩对孩子很好,甚至很宠,连杨先秀自己也感觉到,“衣服、糖、玩具……只要你要,我们都满足。”回来后,女儿明显对两人表现出冷淡,甚至很少开口喊爸妈,“感觉孩子内向,一般问她,说她也不开腔,只是和奶奶要说些话。”杨先秀觉得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这样的反应也很正常。

望子成龙,女儿至少也要读个高中毕业。在这样的考虑下,杨先秀留在乡里专门照顾孩子,晋兆银则到成都打工。女儿在云龙初中上学,已经怀有身孕的杨先秀在云龙镇街上租了房间,350元一年,每个月拿10元钱给女儿当零花钱。

对于媳妇的这种“弥补”性的宠爱,奶奶谭孝珍是不满意的,她和家里的几个子女都认为,正是媳妇专门回来这段时间,孩子发生了变化。“以前很勤快,帮忙背苞谷、背柴、煮饭,啥子都要做。”谭孝珍说,媳妇回来后,洋洋基本上不干活了,自己有时候说说孩子,媳妇也不让说。

夫妻两人心想着,挤钱也要把孩子“盘出来”。在初一下学期,洋洋却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想出去打工。为了说服孩子,今年暑假,杨先秀带着洋洋到了成都,在晋兆银的暂住地双水碾村六组探亲,想让父亲教育孩子。

而在这段时间,女儿的快速变化,让夫妻俩措手不及。

锐变轨迹·成都20天

一离开家就会结识陌生人

在简阳市云龙镇采访时,几乎所有的知情人都会遗憾地提道:如果没有去成都走一遭,洋洋就不会变成这样。

在成都呆的20天,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让原本“听话”的洋洋锐变?

邻居:这个女孩太过招摇

成华区双水碾村六组本地人有400人左右,而外来人口就达几千人,各种背景的人混杂,治安情况复杂。“9点以后街上都没有啥子人了。”街上的一位住户说,家里有小孩的,晚上都很少出门耍。

9月2日,在双水碾村六组渣滓坝边上一个简陋的巷子里,记者找到了洋洋一家曾经住过的地方。这条巷子大概60多米长,不足3米宽,一条污水小沟为界,两边排列着小房间。走进去,一路上浓浓的煤烟气迎面扑来。巷子里房子70元一个月,大多数住户是做小买卖的贵州人,7号房间就是洋洋一家曾经的住处。

虽然只住了20多天,但是对这个小女孩的“特别”,邻居们都有印象。姓陈的一位贵州人,来成都已经一年多,他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女孩———一般“晚上一两点不睡觉,看见年轻男的就笑,这么小的孩子,会说我爱你”。

这个13岁的女孩,有着17岁的长相和身材,感觉很早熟,很容易就和陌生人打成一片。这一点,让门外小卖店的女老板很反感,“这个女孩太招摇,太惹事。”由于周围环境不好,附近人家的娃娃晚上基本在家看电视,有大人带着才到沙河边耍,洋洋则是白天、黑夜都在沙河边耍,不时带过来一个陌生男子在店外坐坐,“不晓得她在外面认识了些什么人。”

房东:经常半夜溜出去耍

回想起短短的20天,房东雷小红相信自己的感觉,“哪能是这么短时间变了的哦?”她撇了撇嘴说,根据自己做母亲的经验,恐怕这个孩子心里早就有“积压”。洋洋刚来第一天下午,就和周围的小娃娃耍成一团斗地主,初来时和周围人打闹的表情,就让雷小红吃惊,“这么小的孩子,笑得却很轻浮。”

但在妈妈教育洋洋的时候,她都是闷起不开腔,“小孩子都会吵闹,哭泣发泄,她就坐在那里等你说,让人感觉压抑和无奈。”由于爸爸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大着肚子的妈妈拿她也没有办法。只要离开了家,跑出去的洋洋就会奇迹般地很快认识不少陌生人。

洋洋还有个习惯是大家都知道的———半夜溜出去耍。房东雷小红指给记者看,父母住在7号屋,洋洋和另外一个妇女住在紧靠大门的41号房间。这名妇女早出晚归上班,很多个晚上,洋洋都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拉开门闩出去玩,半夜拉动门的声音经常惊醒住在门边的房东。

这期间,洋洋因为表现厌学,想出去打工,没有少挨父亲的训。特别是有一次从她身上发现了按摩店用的油,夫妻俩大吃一惊,晋兆银一气之下打了女儿一顿。

8月12日,洋洋突然出走,消失了9天,后来晋兆银花了4000多元请人帮忙寻找,才将洋洋找回。回来后的洋洋在大家眼里完全变了样:穿短裙,化了妆,怎么也不像才来那个普通的小女孩了。

这9天的去向、发生了什么事情,洋洋只字不提。8月22日,一家人匆忙离开成都回乡。没过几天,投毒事件就发生了。

虽然洋洋三缄其口,但据当地警方调查,她在成都期间被一个男人诱骗成为女朋友,并被带到一些不正规的场所挣钱。这名男子吸毒,并涉及其他的违法行为,目前已被警方控制。

母亲:不知怎么和她沟通

37岁的晋兆银并不愿意多谈女儿。病床上的他将结实的双手放在脑后,看着天花板,“我对她不愧疚,虽然人经常不在身边,学习、生活都是关心她的。”他悠悠地说,“就是谈不拢,搞不懂她心里想什么,不晓得。”说完,晋兆银闭上了眼睛。

“她小时候什么样子,我真的不知道。”说这句话时,杨先秀痛苦地皱了皱眉头,因为之前和现在不能做一个对比,对于女儿的举动,杨先秀百思不得其解。“从来没有走进过她的心里,不知道怎么和她沟通。”

记者从警方处得知,由于未成年人的身份,一旦确认洋洋投毒的事实,她将面临两个去处:如果父母愿意收养,将交与父母管教;父母不愿意,则送往少管所。

70岁的奶奶谭孝珍一脸沉痛地表示:我不想原谅她,也不想接受她。

能否再接受?对于这个问题,杨先秀沉默了很久,吐出几个字:她是我女儿。“是不是还有什么担心?”记者又问。“一个妹仔都带成这样,这个儿子真不知道怎么带。”杨先秀叹了口气。

□记者手记

失败,从无意识开始

年仅13岁的孩子投毒杀亲,媒体纷纷涌向云龙小镇,带着同样的疑问和好奇:一个13岁的女娃娃,怎么能狠心下这样的毒手?她为何如此绝情?通过身边亲人的点滴回忆,我们希望能够还原这个孩子锐变的轨迹。

父母生育之恩、爷爷奶奶近10年每天早晚接送、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些通通无法阻挡洋洋投下毒药,冷静的洋洋让亲人感到可怕和绝望。“我在,肯定也会遭,怎么会怀疑她端到我面前的饭?”70岁的奶奶表情悲凉。

采访中,众人皆认为:成都的20天之行即是“罪恶之源”。但旁观者清,一个孩子的心志成长岂是20天就能塑成的?不明白她如何狠得下心,是因为不曾进入她的心。家庭教育中,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就是失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