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16岁少女写40万字小说 记录舞女母亲的悲苦(图)

16岁少女写40万字小说 记录舞女母亲的悲苦

文章来源: 天府早报 于 2006-07-10 14:02: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9日,烈日高照,一大早,家住郭家桥西街的16岁少女小秋(化名)就拿着她刚完成的长篇小说《经历了风雨不见彩虹》(以下简称《经》)的故事简介出门了,她打算到市中心人多的地方去,“在那里,说不定能遇到文艺界的前辈,或许能找到小说的知音”。小秋说,经历了10多年的磨难,她和母亲总算有了一个虽然不富裕,但还算安稳的新家,为了不让母亲再操心,她想卖掉此书的版权以支付以后读高中、大学的费用。

   心酸故事

   真实记录母亲的悲苦


   这部小说长达40万字,记录的是一对单亲家庭母女的凄惨遭遇: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少女,在短短的人生路上遭遇了许多磨难。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为了将这个家撑下去,母亲违心地踏上了做舞女这条路;为了女儿不受“劫难”,母亲毅然离开了存心不良但经济条件丰厚的挂牌继父,不幸的是后来又无意被另一个男人骗去当了“二奶”。母女俩沦落到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当女儿几次心灰意冷想到自杀时,是母亲用企盼的目光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小说中的母女俩就是小秋和妈妈。在小秋5岁那年,父亲开始彻夜不归,父母之间一见面便吵闹不已,8岁那年,父亲离开了家,抛弃了她们母女,以及他和前妻生下的13岁的儿子。从此,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面的人物原型都是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所有的情节也是真实的”,小秋说,“母亲太不容易了,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习惯用文字表达的她要以此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16岁少女小秋(化名)


   家庭变故 

   写作成了惟一的宣泄


   1.6米的个头,齐肩长发,整齐的刘海,红色T恤,七分牛仔裤,小秋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淡定。而待客也极有礼貌:倒茶、让座,庄重大方的举止让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眼前这名女子只有16岁,而且是刚刚毕业的初三学生。

   小秋给记者抱来了5本日记,以及还未完全打印出来的小说《经》。小秋13岁那年,病重的爷爷带着未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撒手人寰。爷爷的去世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无常、生活的虚无,看着为了生活终日奔波劳累的母亲,烦躁的她无处诉说心中的苦闷,于是,她拿起了笔,“当初只是把它当成宣泄郁闷的出口,只想把它压箱底,留着等老了再看”。

   从那时起,在双流某中学读初中的小秋每到中午休息时间,就独自来到教室里埋头于写作。小秋说,她要将母亲的故事写下来。在这漫长的3年写作中,每当小秋将自己拉回往日苦难的回忆时,她就会因为生气而写不下去,但写作是她惟一的知音,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母亲无奈 

   被迫当一名舞女养家


   小秋说,母亲16岁时与比自己大13岁的父亲同居,但一直未办结婚证,当时,父亲还有一个和前妻生下的儿子。1990年初,父亲做生意挣下了400多万的家产,一时闻名于双流县凤凰村。只可惜,有了钱的父亲开始沉迷于赌博。小秋8岁那年,输得精光的父亲离开了家。母亲不仅要照顾多病的公公,还要供小秋兄妹俩读书,在穷得没办法的情况下,母亲去做了舞女。

   小秋9岁那年,母亲将自己当舞女的事告诉了女儿,她告诉小秋“做人要有良知和骨气,一切只能靠自己”。“一个母亲要做到这些,该需要多大的勇气”,虽然父爱缺失,可小秋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常人更多的母爱,她并没有觉得母亲有任何丢脸的地方,并将这些原原本本记录了下来。对于女儿写书一事,母亲曾女士也是最近几天才知道,“她不喜欢我动她的东西”,她也知道女儿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小说,并且坦然说出当舞女那段辛酸经历,37岁的她一脸沧桑。曾女士非常支持小秋,她认为女儿既然喜欢,那就放手让她自己去打拼。

   动荡生活 

   少女要自己养活自己


   8年来,这个缺失了男人的贫苦家庭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舟一样动荡不安。去年,小秋有了新家,母亲嫁给了现在这个叔叔。可是,母亲没工作,叔叔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他是某连锁店的待岗职工,每月只有400多元收入,还有一个半身不遂的老母亲,以及年事已高的父亲。

   去年,一次偶然机会,在看了海岩的小说后,她“将小说压箱底”的想法改变了。今年3月份,小秋完成了这篇小说。中考结束后,她就毛遂自荐到槐树街的出版大厦“扫楼”,从1楼到15楼的出版社都跑遍了,但对方一看她的标题,就觉得“标题太乏味”,即使要出版,也要自费,至少得花3万元,有的则说,这本书没市场。

   为了说服出版商耐着性子把小说看完,她说:“你把我的书当成咖啡,如果苦了,就把它倒掉,如果让你回味无穷,就请你读下去”。尽管如此,她并没有得到回复。在继续找出版商的同时,小秋想到了上街推销的方法,希望有人识货,将版权买去。“现在这种家庭情况已经无法供我上高中,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小秋坚强地说道。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李国东

  

   □对话 我自己理解母亲就够了

   记者:你有多久没见过亲生父亲了?

   小秋:快10年了吧,他什么模样我都记不清了。

   记者:你恨他吗?

   小秋:我恨他,但也感谢他生了我,可是,他没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记者:如果有一天,你父亲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小秋:我会认他,但不可能住一起,因为作为他的女儿,我应该抚养他,毕竟他生了我,让我来到这个世上。

   记者:在你眼里,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秋:很爱母亲,很敬佩她。

   记者:怕不怕别人因为你的小说,知道母亲的经历后而遭受非议?

   小秋:我不介意。她并没有出卖自己,做人要有骨气,我自己理解母亲就够了。

   记者:以后有什么打算?

   小秋:继续读高中,有能力的话就出国,但这个想法不太现实,目前主要想读了高中,再考大学。

   记者:如果你的小说不能卖出去,打算怎么办?

   小秋:现在很茫然,还不知道。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薄瓜瓜歌颂母亲是“当代窦娥” 网友翻出黑历史秒破防
现场细节:财长贝森特用糖来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川普签史上最具影响力行政令 美国人不再为他国买单!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24小时讨论排行

贸易谈判北京没跪?网友:美国征的还是比中国多
贝森特:不脱钩 但战略品必需脱钩 钢铁芯片链更去中国化
一批南非白人难民抵美国 川普政府高官机场迎接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中媒:中国面子里子全拿下 应当感谢“特朗普同志”
李承鹏:写在5.12的爱国帖(未删节版)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谈判结果
贸易战重大进展!央视播《纽约我爱你》引热议
美中90天真能谈出结果 平息贸易战?专家:别过度乐观
川普:周末或与习近平通话 与中国实现了完全重置
中国网红改编印度神曲“刚买的飞机被打啦”火爆全球
又是他们!华人区遭入室盗窃 华人夫妇痛失传家宝
中国方代表何立峰起底 习近平伴郎 跟黄仁勋讲台语
卡塔尔将赠送豪华飞机 特朗普:拒绝是“愚蠢的”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16岁少女写40万字小说 记录舞女母亲的悲苦

天府早报 2006-07-10 14:02:10

 9日,烈日高照,一大早,家住郭家桥西街的16岁少女小秋(化名)就拿着她刚完成的长篇小说《经历了风雨不见彩虹》(以下简称《经》)的故事简介出门了,她打算到市中心人多的地方去,“在那里,说不定能遇到文艺界的前辈,或许能找到小说的知音”。小秋说,经历了10多年的磨难,她和母亲总算有了一个虽然不富裕,但还算安稳的新家,为了不让母亲再操心,她想卖掉此书的版权以支付以后读高中、大学的费用。

   心酸故事

   真实记录母亲的悲苦


   这部小说长达40万字,记录的是一对单亲家庭母女的凄惨遭遇: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少女,在短短的人生路上遭遇了许多磨难。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为了将这个家撑下去,母亲违心地踏上了做舞女这条路;为了女儿不受“劫难”,母亲毅然离开了存心不良但经济条件丰厚的挂牌继父,不幸的是后来又无意被另一个男人骗去当了“二奶”。母女俩沦落到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当女儿几次心灰意冷想到自杀时,是母亲用企盼的目光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小说中的母女俩就是小秋和妈妈。在小秋5岁那年,父亲开始彻夜不归,父母之间一见面便吵闹不已,8岁那年,父亲离开了家,抛弃了她们母女,以及他和前妻生下的13岁的儿子。从此,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面的人物原型都是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所有的情节也是真实的”,小秋说,“母亲太不容易了,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习惯用文字表达的她要以此作为对母亲的纪念。

  



  16岁少女小秋(化名)


   家庭变故 

   写作成了惟一的宣泄


   1.6米的个头,齐肩长发,整齐的刘海,红色T恤,七分牛仔裤,小秋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淡定。而待客也极有礼貌:倒茶、让座,庄重大方的举止让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眼前这名女子只有16岁,而且是刚刚毕业的初三学生。

   小秋给记者抱来了5本日记,以及还未完全打印出来的小说《经》。小秋13岁那年,病重的爷爷带着未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撒手人寰。爷爷的去世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无常、生活的虚无,看着为了生活终日奔波劳累的母亲,烦躁的她无处诉说心中的苦闷,于是,她拿起了笔,“当初只是把它当成宣泄郁闷的出口,只想把它压箱底,留着等老了再看”。

   从那时起,在双流某中学读初中的小秋每到中午休息时间,就独自来到教室里埋头于写作。小秋说,她要将母亲的故事写下来。在这漫长的3年写作中,每当小秋将自己拉回往日苦难的回忆时,她就会因为生气而写不下去,但写作是她惟一的知音,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母亲无奈 

   被迫当一名舞女养家


   小秋说,母亲16岁时与比自己大13岁的父亲同居,但一直未办结婚证,当时,父亲还有一个和前妻生下的儿子。1990年初,父亲做生意挣下了400多万的家产,一时闻名于双流县凤凰村。只可惜,有了钱的父亲开始沉迷于赌博。小秋8岁那年,输得精光的父亲离开了家。母亲不仅要照顾多病的公公,还要供小秋兄妹俩读书,在穷得没办法的情况下,母亲去做了舞女。

   小秋9岁那年,母亲将自己当舞女的事告诉了女儿,她告诉小秋“做人要有良知和骨气,一切只能靠自己”。“一个母亲要做到这些,该需要多大的勇气”,虽然父爱缺失,可小秋觉得自己得到了比常人更多的母爱,她并没有觉得母亲有任何丢脸的地方,并将这些原原本本记录了下来。对于女儿写书一事,母亲曾女士也是最近几天才知道,“她不喜欢我动她的东西”,她也知道女儿将自己的经历写进了小说,并且坦然说出当舞女那段辛酸经历,37岁的她一脸沧桑。曾女士非常支持小秋,她认为女儿既然喜欢,那就放手让她自己去打拼。

   动荡生活 

   少女要自己养活自己


   8年来,这个缺失了男人的贫苦家庭就像风雨中飘摇的小舟一样动荡不安。去年,小秋有了新家,母亲嫁给了现在这个叔叔。可是,母亲没工作,叔叔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他是某连锁店的待岗职工,每月只有400多元收入,还有一个半身不遂的老母亲,以及年事已高的父亲。

   去年,一次偶然机会,在看了海岩的小说后,她“将小说压箱底”的想法改变了。今年3月份,小秋完成了这篇小说。中考结束后,她就毛遂自荐到槐树街的出版大厦“扫楼”,从1楼到15楼的出版社都跑遍了,但对方一看她的标题,就觉得“标题太乏味”,即使要出版,也要自费,至少得花3万元,有的则说,这本书没市场。

   为了说服出版商耐着性子把小说看完,她说:“你把我的书当成咖啡,如果苦了,就把它倒掉,如果让你回味无穷,就请你读下去”。尽管如此,她并没有得到回复。在继续找出版商的同时,小秋想到了上街推销的方法,希望有人识货,将版权买去。“现在这种家庭情况已经无法供我上高中,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小秋坚强地说道。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李国东

  

   □对话 我自己理解母亲就够了

   记者:你有多久没见过亲生父亲了?

   小秋:快10年了吧,他什么模样我都记不清了。

   记者:你恨他吗?

   小秋:我恨他,但也感谢他生了我,可是,他没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记者:如果有一天,你父亲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小秋:我会认他,但不可能住一起,因为作为他的女儿,我应该抚养他,毕竟他生了我,让我来到这个世上。

   记者:在你眼里,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秋:很爱母亲,很敬佩她。

   记者:怕不怕别人因为你的小说,知道母亲的经历后而遭受非议?

   小秋:我不介意。她并没有出卖自己,做人要有骨气,我自己理解母亲就够了。

   记者:以后有什么打算?

   小秋:继续读高中,有能力的话就出国,但这个想法不太现实,目前主要想读了高中,再考大学。

   记者:如果你的小说不能卖出去,打算怎么办?

   小秋:现在很茫然,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