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赵本山“二人转”VS周星驰“无厘头”谁更受欢迎?

赵本山“二人转”VS周星驰“无厘头”谁更受欢迎?

文章来源: 新浪娱乐 于 2006-06-07 13:49: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二人转的初期观众(后来才进入都市小剧场)大多处于社会低层,在社会中往往担任悲剧角色,他们不缺少眼泪,但缺少笑声。因此,他们情愿“每天少吃三顿饭,不舍一场二人转”,在笑声中换取短暂的轻松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此意义上,以诙谐、夸张、喜剧色彩浓的题材为主的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无厘头喜剧,更是一种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它的发展潜力和含金量绝不逊色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赵本山“二人转”VS周星驰“无厘头”,谁更受欢迎?

  ——从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到东北二人转唱词

  艺术种类真是包罗万象,就拿90年代风靡一时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来说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之大,在与成龙、吴宇森所拍摄的电影鼎足而立的同时,甚至超过其拍摄的英雄世界。与此相呼应的是,时值今日,在当今大学生等特定领域,在通俗文化领域,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无厘头文化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认为,该现象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中的特殊区域。

  在中国,如果说还存在着真正的无厘头戏曲的话,我认为,第一个推出的当数流落民间,在东北民间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东北二人转。作为从东北大秧歌这个母体与关内(山海关以南)莲花落结合起来的东北二人转,在民间正以唱、扮、说、舞和绝活等各种手段在民间生生不息地成长着。从一定意义上,我认为,东北二人转中的部分唱词词格的特点比周星驰所倡导的无厘头更纯粹。

  与周式无厘头电影中相似,东北二人转唱词常常以不规则的长短句组成,每句唱词的字数不等,从而在民间音乐和绝活表演(如翻、抖、转、扔扇子,翻、转、顶、扔、轮手绢等),达到出人意料的喜剧(或悲剧)效果,在怪诞中寻求一种全新的突破性。

  


  二人转中的罗嗦句与周星驰式罗嗦

  在东北二人转唱词中,最风趣幽默,别具一格的要算“罗嗦句”。罗嗦句,又称垛字句,一般来说,垛字句有三字垛、四句垛、五字垛等等,垛字句的词格特点是通过别具一格的演唱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在民间音乐的伴奏下,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与周星驰式罗嗦相比而言,绝无繁琐、重复和画蛇添足之嫌。

  在东北二人转300多个传统曲目中,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如《西厢》中张君瑞和崔莺莺相互倾诉表达爱慕之情时的唱词:

  “他想我在书房,倒拿笔,笔倒拿,反写字,字写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把文章作”;

  “我想他在绣楼,倒拿针,针倒拿,反缝缝,缝缝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诱鸳鸯”。

  而在周星驰《大话西游.月光宝盒》中唐僧和孙悟空则有这样一段精典的对白:

  唐僧: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是不对的。哎呀我没说完你怎么把棍子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它会污染环境,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悟空:放手!

  唐僧:你想要啊?你想要说清楚不就行了吗?你想要的话我会给你的,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啦!不可能你说要我不给你,你说不要我却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现在我数三下,你讲清楚你要不要......

  悟空:我kao!(一拳打倒唐僧)

  在这段对白里,周星驰着意刻画唐僧的罗嗦,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但仍有过分罗嗦之嫌。(当然,这正是周式喜剧的噱头所在)

  而在东北二人转的唱词里,像这样的词格委实太多了,如东北二人转中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中都有大量的罗嗦句,而在东北二人转中“四平调”、“红柳子”、“”盘家乡“、”武咳咳“等长于表现罗嗦的曲牌里,这类词格更多。

  与周星驰的喜剧表演大不相同的是,在东北二人转中罗嗦句,基本都用在唱腔的下句,接近甩腔的地方。一般来讲,罗嗦句句头、句腰、句尾都不太整齐,但演唱起来变化无穷,风格鲜明,别有韵味。这也是东北二人转所特有的语言风格。

 

  


  二人转中衬词与周星驰式重复

  一提起东北二人转,绝大多数人都想起二人转中那个类似段子似经典的衬词:“哪啦咿咳呼咳......”实际上,这是东北二人转音乐中,曲牌附着的用来润腔的辅助字——衬词。

  要知道,在东北二人转曲调中,这种衬词、衬字可是占有一定的乐句位置,千万不能省略。如果你图简单省略了或运用不当,演唱起来特别扭不说,还可能让人贻笑大方,砸了场子。反之,如果运用得得当,不但腔调圆润,还能增加艺术感染力。

  在二人转中,类似这样的衬词比比皆是:

  如“文咳咳”曲牌唱词中衬词:“一进那花(溜溜溜溜)园哪哎,抬头看哪哎咳呀,满园的花(溜溜溜溜)草哇哎咳呀,开的那么鲜啊哎哎咳呀”;

  “大救驾”曲牌中甩腔的衬词:“哎呀哈哎呀哎咳呀,哪啦咿呼咳呼咳,哎哎哎哎咳哎咳呀,哎咳呀”;

  而在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却是这样表现重复的:

  唐僧: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铛铛铛铛铛铛?

  至尊宝:什么铛铛铛铛?

  唐僧:铛得铛铛铛铛铛,就是(唱道)On-ly you--!......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拼全力为众生!

  ......

  至尊宝:我真的不行啊,我跟你说......

  唐僧:On-on--!

  至尊宝:On你妈个头啊!你有完没完啊!(一拳将唐僧打倒在地)

  ......

  唐僧:悟空,你尽管捅死我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

  作为辅助词,在二人转里像这类“呀呼咳,嗯哎哎咳呀,咿儿哟呀儿哟”等夹在唱腔中间或腔腔末尾的衬词不胜枚举。

  与无厘头电影所不同的是,在影片中“啊、哪、哇、呀”等有特定的含义或起语气作用,如“啊”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代表应答、疑惑、知道、终于明白了等意思。而在东北二人转里“啊、哪、哇、呀”只起衬托和辅助的作用。也许,这就是二人转所特有的地方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人转能否坐上无厘头戏曲的宝座

  作为一种解构经典的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其就褒贬不一,有些甚至是口诛笔伐。认为这种电影模式“存在许多言不及义的内容”、“剧本松散,停留于表面的拼凑与笑料的制作,而拼贴往往会使整部作品失去联系”。但不管怎么说,周星驰还是以现代都市人特有的清新气息、世俗观念和非理性思维,在无厘头电影中有意无意间以戏谑的方式解构了所谓的文化经典,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尽管,周星驰面对媒体一再声称“其实没有过一个周星驰时代”。

  那么,产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蹦蹦戏”(即“二人转”)究竟能否得到公众们的认可,登上戏曲宫殿的大雅之堂,坐上无厘头戏曲的宝座?发自内心地说,这个答案确实令人难以回答。

  目前,一些人认为,二人转属于诞生于东北民间的“粗口”文化,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庸俗不堪,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这样的看法未免有些绝对。就拿四大国粹之的京剧为例,清朝末年,二人转产生一百多年后,在中国剧坛上日渐崛起的京剧代替了昆曲。当京剧开始出现时,一些士大夫们还指责二簧“粗俗”,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广大人民却很欢迎。由于徽班迎合了不同观众的口味,进行了艺术上的革新,而且采取皮簧、昆曲、梆子等同台演出的方法,因而使得京剧独树一帜,盛行一时,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与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相比,蹦蹦毕竟是属于东北土著与流民文化结合起来的乡村音乐。从历史渊源上讲,京剧艺术虽然才具100多年的历史,但产生于文化比较发达、物质比较丰富的都市,最早的京剧雏形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庆典、祭祀活动中,其观众往往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由于这些因素,京剧艺术在雏形时期就具备了唱词文雅、服饰华丽、场地考究,形式严谨的特点。而旧称“蹦蹦”的二人转艺术是产生于文化落后、物质贫乏地处边塞的东北乡村。其最早的演员大多是形同乞丐、穷苦不堪的流浪艺人,最初演出时既无专门的服装,也无乐队伴奏,只能靠着两块竹板和一串甩子按节拍清唱。而二人转的观众也大多是些没有文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因此,其艺术的整体特点是唱词粗俗、服饰随便、场地简陋、形式灵活、土色土香。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二人转演出具有随意性,在田间地头、在车店里,甚至马车上都能演出,演员和观众处于同一个阶层,再之演员的服饰、化妆不讲究,演出又与观众处于咫尺之间,很容易给观众一种亲切感,观众常常情不自禁地参与和干涉演出,从而在演员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呼应与艺术交流。

  而二人转的观众大多处于社会低层,在社会中往往担任悲剧角色,他们不缺少眼泪,但缺少笑声。因此,他们情愿“每天少吃三顿饭,不舍一场二人转”,在笑声中换取短暂的轻松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此意义上,以诙谐、夸张、喜剧色彩浓的题材为主的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无厘头喜剧,更是一种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它的发展潜力和含金量绝不逊色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也许,如赵本山等老艺人所期盼的:二人转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假婚姻换绿卡 华女人财两失 还被逼发生性关系
违反“禁裸令” 中国女星坎城影展惨遭驱赶
港星王喜爆在台遭两次迷奸…疯狂失禁满身伤
川普中东行 “第一兄弟”马斯克赚很大!
演员甘薇宣布与贾跃亭离婚,否认拿走40亿

24小时讨论排行

又有学者炮轰习近平!北大女教授:只会画大饼…
中国暂停管制禁令,恢复向美国28家实体出口稀土
纽约时报:特朗普为何想要一架新的“空军一号”
川普为何让步?幕僚警告他“关税再不降 基本盘要崩”
耗资10亿占地57亩 潮汕这座超级豪宅将被强拆
《刚买的飞机被打了》走红 南开教授:恶搞不能越界
惊悚视频!四川男当街连续狠刺女子 刀都捅弯了...
万斯再失言:2026世界杯球迷完赛后不离境将遭驱逐
伊斯坦布尔:俄公布名单 普京本人不在列
真正的AI医生已上线!中国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发AI诊所
大动作!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曾狂言买下台积电 紫光前董事长遭判死缓没收财产
川普宣布"全面解除"叙利亚制裁,美官员:看记者会才知
巴基斯坦这个举动,印度更是五味杂陈
说好的衰退呢?美股突然反弹让基金经理们措手不及
美商务部:全球“任何地方”禁用华为AI芯片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赵本山“二人转”VS周星驰“无厘头”谁更受欢迎?

新浪娱乐 2006-06-07 13:49:47

 



  二人转的初期观众(后来才进入都市小剧场)大多处于社会低层,在社会中往往担任悲剧角色,他们不缺少眼泪,但缺少笑声。因此,他们情愿“每天少吃三顿饭,不舍一场二人转”,在笑声中换取短暂的轻松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此意义上,以诙谐、夸张、喜剧色彩浓的题材为主的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无厘头喜剧,更是一种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它的发展潜力和含金量绝不逊色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赵本山“二人转”VS周星驰“无厘头”,谁更受欢迎?

  ——从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到东北二人转唱词

  艺术种类真是包罗万象,就拿90年代风靡一时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来说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之大,在与成龙、吴宇森所拍摄的电影鼎足而立的同时,甚至超过其拍摄的英雄世界。与此相呼应的是,时值今日,在当今大学生等特定领域,在通俗文化领域,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无厘头文化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我认为,该现象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今社会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中的特殊区域。

  在中国,如果说还存在着真正的无厘头戏曲的话,我认为,第一个推出的当数流落民间,在东北民间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东北二人转。作为从东北大秧歌这个母体与关内(山海关以南)莲花落结合起来的东北二人转,在民间正以唱、扮、说、舞和绝活等各种手段在民间生生不息地成长着。从一定意义上,我认为,东北二人转中的部分唱词词格的特点比周星驰所倡导的无厘头更纯粹。

  与周式无厘头电影中相似,东北二人转唱词常常以不规则的长短句组成,每句唱词的字数不等,从而在民间音乐和绝活表演(如翻、抖、转、扔扇子,翻、转、顶、扔、轮手绢等),达到出人意料的喜剧(或悲剧)效果,在怪诞中寻求一种全新的突破性。

  


  二人转中的罗嗦句与周星驰式罗嗦

  在东北二人转唱词中,最风趣幽默,别具一格的要算“罗嗦句”。罗嗦句,又称垛字句,一般来说,垛字句有三字垛、四句垛、五字垛等等,垛字句的词格特点是通过别具一格的演唱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在民间音乐的伴奏下,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与周星驰式罗嗦相比而言,绝无繁琐、重复和画蛇添足之嫌。

  在东北二人转300多个传统曲目中,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如《西厢》中张君瑞和崔莺莺相互倾诉表达爱慕之情时的唱词:

  “他想我在书房,倒拿笔,笔倒拿,反写字,字写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把文章作”;

  “我想他在绣楼,倒拿针,针倒拿,反缝缝,缝缝反,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诱鸳鸯”。

  而在周星驰《大话西游.月光宝盒》中唐僧和孙悟空则有这样一段精典的对白:

  唐僧: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是不对的。哎呀我没说完你怎么把棍子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它会污染环境,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悟空:放手!

  唐僧:你想要啊?你想要说清楚不就行了吗?你想要的话我会给你的,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啦!不可能你说要我不给你,你说不要我却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现在我数三下,你讲清楚你要不要......

  悟空:我kao!(一拳打倒唐僧)

  在这段对白里,周星驰着意刻画唐僧的罗嗦,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但仍有过分罗嗦之嫌。(当然,这正是周式喜剧的噱头所在)

  而在东北二人转的唱词里,像这样的词格委实太多了,如东北二人转中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中都有大量的罗嗦句,而在东北二人转中“四平调”、“红柳子”、“”盘家乡“、”武咳咳“等长于表现罗嗦的曲牌里,这类词格更多。

  与周星驰的喜剧表演大不相同的是,在东北二人转中罗嗦句,基本都用在唱腔的下句,接近甩腔的地方。一般来讲,罗嗦句句头、句腰、句尾都不太整齐,但演唱起来变化无穷,风格鲜明,别有韵味。这也是东北二人转所特有的语言风格。

 

  


  二人转中衬词与周星驰式重复

  一提起东北二人转,绝大多数人都想起二人转中那个类似段子似经典的衬词:“哪啦咿咳呼咳......”实际上,这是东北二人转音乐中,曲牌附着的用来润腔的辅助字——衬词。

  要知道,在东北二人转曲调中,这种衬词、衬字可是占有一定的乐句位置,千万不能省略。如果你图简单省略了或运用不当,演唱起来特别扭不说,还可能让人贻笑大方,砸了场子。反之,如果运用得得当,不但腔调圆润,还能增加艺术感染力。

  在二人转中,类似这样的衬词比比皆是:

  如“文咳咳”曲牌唱词中衬词:“一进那花(溜溜溜溜)园哪哎,抬头看哪哎咳呀,满园的花(溜溜溜溜)草哇哎咳呀,开的那么鲜啊哎哎咳呀”;

  “大救驾”曲牌中甩腔的衬词:“哎呀哈哎呀哎咳呀,哪啦咿呼咳呼咳,哎哎哎哎咳哎咳呀,哎咳呀”;

  而在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却是这样表现重复的:

  唐僧: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铛铛铛铛铛铛?

  至尊宝:什么铛铛铛铛?

  唐僧:铛得铛铛铛铛铛,就是(唱道)On-ly you--!......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拼全力为众生!

  ......

  至尊宝:我真的不行啊,我跟你说......

  唐僧:On-on--!

  至尊宝:On你妈个头啊!你有完没完啊!(一拳将唐僧打倒在地)

  ......

  唐僧:悟空,你尽管捅死我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喃呒阿弥陀佛......

  作为辅助词,在二人转里像这类“呀呼咳,嗯哎哎咳呀,咿儿哟呀儿哟”等夹在唱腔中间或腔腔末尾的衬词不胜枚举。

  与无厘头电影所不同的是,在影片中“啊、哪、哇、呀”等有特定的含义或起语气作用,如“啊”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代表应答、疑惑、知道、终于明白了等意思。而在东北二人转里“啊、哪、哇、呀”只起衬托和辅助的作用。也许,这就是二人转所特有的地方特点和表达方式。

  


  二人转能否坐上无厘头戏曲的宝座

  作为一种解构经典的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其就褒贬不一,有些甚至是口诛笔伐。认为这种电影模式“存在许多言不及义的内容”、“剧本松散,停留于表面的拼凑与笑料的制作,而拼贴往往会使整部作品失去联系”。但不管怎么说,周星驰还是以现代都市人特有的清新气息、世俗观念和非理性思维,在无厘头电影中有意无意间以戏谑的方式解构了所谓的文化经典,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尽管,周星驰面对媒体一再声称“其实没有过一个周星驰时代”。

  那么,产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蹦蹦戏”(即“二人转”)究竟能否得到公众们的认可,登上戏曲宫殿的大雅之堂,坐上无厘头戏曲的宝座?发自内心地说,这个答案确实令人难以回答。

  目前,一些人认为,二人转属于诞生于东北民间的“粗口”文化,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庸俗不堪,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这样的看法未免有些绝对。就拿四大国粹之的京剧为例,清朝末年,二人转产生一百多年后,在中国剧坛上日渐崛起的京剧代替了昆曲。当京剧开始出现时,一些士大夫们还指责二簧“粗俗”,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广大人民却很欢迎。由于徽班迎合了不同观众的口味,进行了艺术上的革新,而且采取皮簧、昆曲、梆子等同台演出的方法,因而使得京剧独树一帜,盛行一时,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与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相比,蹦蹦毕竟是属于东北土著与流民文化结合起来的乡村音乐。从历史渊源上讲,京剧艺术虽然才具100多年的历史,但产生于文化比较发达、物质比较丰富的都市,最早的京剧雏形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庆典、祭祀活动中,其观众往往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由于这些因素,京剧艺术在雏形时期就具备了唱词文雅、服饰华丽、场地考究,形式严谨的特点。而旧称“蹦蹦”的二人转艺术是产生于文化落后、物质贫乏地处边塞的东北乡村。其最早的演员大多是形同乞丐、穷苦不堪的流浪艺人,最初演出时既无专门的服装,也无乐队伴奏,只能靠着两块竹板和一串甩子按节拍清唱。而二人转的观众也大多是些没有文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因此,其艺术的整体特点是唱词粗俗、服饰随便、场地简陋、形式灵活、土色土香。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二人转演出具有随意性,在田间地头、在车店里,甚至马车上都能演出,演员和观众处于同一个阶层,再之演员的服饰、化妆不讲究,演出又与观众处于咫尺之间,很容易给观众一种亲切感,观众常常情不自禁地参与和干涉演出,从而在演员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呼应与艺术交流。

  而二人转的观众大多处于社会低层,在社会中往往担任悲剧角色,他们不缺少眼泪,但缺少笑声。因此,他们情愿“每天少吃三顿饭,不舍一场二人转”,在笑声中换取短暂的轻松和精神上的愉悦。

  在此意义上,以诙谐、夸张、喜剧色彩浓的题材为主的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无厘头喜剧,更是一种平民文化、大众文化,它的发展潜力和含金量绝不逊色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也许,如赵本山等老艺人所期盼的:二人转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