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明星电话外泄事件追踪 黑客动了明星们的手机?

明星电话外泄事件追踪 黑客动了明星们的手机?

文章来源: 娱乐大搜捕 于 2005-06-10 15:59: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600位明星电话号码曝光事件”内幕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娱乐记者遗失通讯录,有的说是业内人士为泄愤故意公开。日前一位自称黑客高手的人士称,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而已,只是没想到会闹到这么大———一时间为该事件内幕蒙上了真假难辨的色彩。   (这名黑客始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以下皆为其自述整理,记者姑且以化名kaivalya称呼他)kaivalya自称平日里经常上一个网上黑客组织,这里是国内很多顶级高手云集之处。有位黑客闲着无聊,打开了北京某经纪人公司的电脑“后门”。

  黑客组织集体散播

  黑客在这台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得到了那份如今网上传播广泛,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明星电话全纪录”。

  5月18日晚,这名神通广大的黑客在网上把这件事情兴致勃勃地告诉了“同道中人”。短短几天内,得到名单的人反应不一。有人随即就把名单公布了出去;也有些“见钱眼开”者,在某些名气并不太大的论坛上发出了出卖整套资料的帖子。

  收获数份秘密资料

  “为了证明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干的,我可以给你提供两个证据。”kaivalya看出了记者心头的疑惑,便称自己有所谓的“重磅证据”。

  “首先,我是5月23日在我的博客上首先贴出来的,比国内绝大部分论坛都要早很多。”kaivalya的第二个证据如果属实,则让人惊愕不已———他自称在这台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有数份资料堪称“机密档案”!除去公布于众的“明星电话”之外,甚至还包括了“合作服务场地”、“媒体名单”、“摄影造型师”、“影视公司”和“影视合作者”等五份联络名单和电话,以及一份“明星发展计划书”!

  黑自称已受道德谴责

  黑客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是神秘的。如果说这次“明星电话泄露”事件真的是黑客所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问:为什么会想到把电话名单公布出去?

  黑客:可能还是出于好玩吧,娱乐明星嘛,正好娱乐一下大众。当然,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其实也是想提醒所有的网友,平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的防护。比如,那些可疑的邮件不要打开,那些可疑的网址不要点击。

  问:平时也经常搞这种恶作剧吗?

  黑客:几乎不。如果你知道我们黑客的含义的话,你就不应该这么说。我们不搞破坏,相反我们更注重网络安全的维护,这次真的只是一次无聊的恶作剧。

  问:可是网络的传播力是惊人的,想到会有这种大面积传播的后果吗?想过会给明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

  黑客:说实话,我们猜到不久会被广泛流传,但绝没想到会给明星带来那么多的麻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骚扰,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演艺之路。对此我们很内疚。好在现在网上绝大部分的帖子都被删除了,我们心里稍微好过些了。

  问:有没有想过会承担法律责任?

  黑客:没想过。现在的网络法律还是个盲点。但不管如何,这场游戏玩得过火了些,我们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道德谴责,以后这样的不成熟举动应该不会有了。蒋天

  爆料者事件回放

  5月上旬 某黑客将捆绑有木马的网页链接群发给几百个电子信箱

  5月18日 黑客从某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得到数份“电话资料”

  5月18日 该名黑客在QQ的黑客群中公布了自己的“意外收获”

  5月19日-6月2日 黑客组织部分组员在自己的blog以及部分论坛上发出帖子(另有部分人试图叫卖此份资料,但收效甚微)

  6月3日 《华商报》率先报道了此事,媒体报道的连锁反应从此开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狗血!CEO偷情女下属被捉奸后续:巨富丈夫当晚也…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美国人的养老真相|关于养老院 居家养老和错位的时间
一夜醒来后院没了!洛杉矶千万豪宅一夜变成危房
华人金融才女遭丈夫勒死 父母赴美泪诉真相 护送女儿回家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美防长讲话:严批“肥胖将领” 蓄鬍不专业 不爽就离职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加州男子将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称“感到很快乐”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埃及内政部通报:失联6天中国女孩被捕,原因是...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美财长收到短信:刚救助阿根廷 米莱就卖中国大豆…
美情报:中国正迅速扩充商业渡轮船队 为侵台做准备
吸引外国人才的K字签证是好东西,但赶上了最差的时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明星电话外泄事件追踪 黑客动了明星们的手机?

娱乐大搜捕 2005-06-10 15:59:06

  “600位明星电话号码曝光事件”内幕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娱乐记者遗失通讯录,有的说是业内人士为泄愤故意公开。日前一位自称黑客高手的人士称,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而已,只是没想到会闹到这么大———一时间为该事件内幕蒙上了真假难辨的色彩。   (这名黑客始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以下皆为其自述整理,记者姑且以化名kaivalya称呼他)kaivalya自称平日里经常上一个网上黑客组织,这里是国内很多顶级高手云集之处。有位黑客闲着无聊,打开了北京某经纪人公司的电脑“后门”。

  黑客组织集体散播

  黑客在这台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得到了那份如今网上传播广泛,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明星电话全纪录”。

  5月18日晚,这名神通广大的黑客在网上把这件事情兴致勃勃地告诉了“同道中人”。短短几天内,得到名单的人反应不一。有人随即就把名单公布了出去;也有些“见钱眼开”者,在某些名气并不太大的论坛上发出了出卖整套资料的帖子。

  收获数份秘密资料

  “为了证明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干的,我可以给你提供两个证据。”kaivalya看出了记者心头的疑惑,便称自己有所谓的“重磅证据”。

  “首先,我是5月23日在我的博客上首先贴出来的,比国内绝大部分论坛都要早很多。”kaivalya的第二个证据如果属实,则让人惊愕不已———他自称在这台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有数份资料堪称“机密档案”!除去公布于众的“明星电话”之外,甚至还包括了“合作服务场地”、“媒体名单”、“摄影造型师”、“影视公司”和“影视合作者”等五份联络名单和电话,以及一份“明星发展计划书”!

  黑自称已受道德谴责

  黑客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是神秘的。如果说这次“明星电话泄露”事件真的是黑客所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问:为什么会想到把电话名单公布出去?

  黑客:可能还是出于好玩吧,娱乐明星嘛,正好娱乐一下大众。当然,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其实也是想提醒所有的网友,平时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的防护。比如,那些可疑的邮件不要打开,那些可疑的网址不要点击。

  问:平时也经常搞这种恶作剧吗?

  黑客:几乎不。如果你知道我们黑客的含义的话,你就不应该这么说。我们不搞破坏,相反我们更注重网络安全的维护,这次真的只是一次无聊的恶作剧。

  问:可是网络的传播力是惊人的,想到会有这种大面积传播的后果吗?想过会给明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

  黑客:说实话,我们猜到不久会被广泛流传,但绝没想到会给明星带来那么多的麻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骚扰,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演艺之路。对此我们很内疚。好在现在网上绝大部分的帖子都被删除了,我们心里稍微好过些了。

  问:有没有想过会承担法律责任?

  黑客:没想过。现在的网络法律还是个盲点。但不管如何,这场游戏玩得过火了些,我们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道德谴责,以后这样的不成熟举动应该不会有了。蒋天

  爆料者事件回放

  5月上旬 某黑客将捆绑有木马的网页链接群发给几百个电子信箱

  5月18日 黑客从某经纪人公司的电脑中得到数份“电话资料”

  5月18日 该名黑客在QQ的黑客群中公布了自己的“意外收获”

  5月19日-6月2日 黑客组织部分组员在自己的blog以及部分论坛上发出帖子(另有部分人试图叫卖此份资料,但收效甚微)

  6月3日 《华商报》率先报道了此事,媒体报道的连锁反应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