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中国的江泽民:老婆挺担心+靠汪道涵恢复自信
香港文汇报
2005-02-23 20:04:03
改变了中国的江泽民:老婆挺担心+靠汪道涵恢复自信 香港文汇报
[adinfo]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日前在大陆发行。书中披露了江泽民在89年接任中共总书记的秘闻。书中透露,江泽民接到书记处的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赶到北京。当他匆忙赶到机场时,发现等着他的是一架专机,但是在北京南苑机场接他的汽车却是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直到此时,江才被告知邓小平将在西山别墅见他。这套伪装是为了防止江被示威者认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当邓提出由他担任总书记时,江大为惊讶。他表示了他对邓的感谢和对党的忠诚,保证他会做党要他做的一切。「我担心,」江说,「我担当不起党赋予的伟大使命。」
夫人对任命不感兴奋
江泽民对这一任命感觉很复杂。他是有抱负的,但并非野心勃勃。他在上海很愉快。当时,他向邓解释说,他没有在中央工作的经验是一个缺陷,在与那些已在中央工作数十年的同事打交道时更是如此。邓回答道:「我们都支持你。我们将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你不必担心。」当晚,江乘同一架飞机回到了上海。
当江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冶坪时,她并不感到兴奋。她和丈夫分居20年后在上海一同度过的4年愉快生活就要结束了。她没有任何政治和社会野心,成为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对她没有吸引力。王是一个谦虚的研究人员,她更希望留在自己深爱的故乡。而且,她的身体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对承担新的责任非常担忧。江也有同感。所以他后来说「高处不胜寒」。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江泽民同志的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他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丰富、生动、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传主的风采。江泽民同志的人生故事,与沧桑巨变的中国近
80
年的历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一部有关战争、贫困、革命、动荡、经济改革、民族转型和崛起于世界的长篇史诗。要想理解今日中国面临的挑战,就必须理解江泽民为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从中体味中国的巨变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在这部政治与个人生活并重的传记中,库恩所展示的江泽民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汪道涵令江恢复自信
江也怀疑自己是否能在北京的精英中站住脚。就像他以前经常做的,他拜访了汪道涵,徵求他的意见。「我知道他是总书记的合适人选,但是我能看出他的矛盾心情。所以我写了领导1840年抗英鸦片战争的中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来勉励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就要不惧生死。」
「我感觉他完全胜任这一职位的原因是,」汪接着说道:「江在处理1986年和1989年的学潮以及《世界经济导报》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信念和同情心。他的优点在于联系群众。他还有面对人民并讨论问题的坚强意志。」
「另一方面,」汪继续说,「我也感到担心,因为江没有在中央最高层工作的任何经验,而在那里存在很多复杂情况,有很多矛盾。有时会很困难,令人沮丧。我用林则徐这副对联告诉江泽民,他不应该因为个人原因而放弃这个机会。不管前面是什么,他都应当接受这个重大挑战。」
处理动乱必须谨慎明断
汪的信心使江恢复了自信,江泽民决心接受邓的召唤。书中报道,在「天安门事件」期间,江的活动仍是一个谜。一些报道称,这位新的总书记尽管没有卷入军事行动中,「但在危机处理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前中央情报局特工)李洁明,在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关于「天安门事件」的详细回忆中只提到了江泽民一次,那还是在提到他在上海「较为成功地对付示威者」的时候。
在谈到「天安门事件」时,江说:「领导人在处理全国性的动乱时必须做到谨慎和明断。」尽管如此,江一直为当时采取行动的人辩护。他总会问:如果即使数量只有十分之一的示威者在白宫、唐宁街10号或爱丽舍宫前面□营近两个月,那么西方政府会作何反应?
目睹事态的升级,江吸取了教训。他决心要采取预防措施来确保在他任期之内决不再发生此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