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柏林马拉松我用尽洪荒之力达标了我的Age Group,今年得意洋洋地就来纽约了.
周五一早六点赶到机场,晚上九点到了纽约女儿家,刚好赶上万圣节拉开序幕,餐馆酒吧到处人声鼎沸,满街各式造型浓妆艳抹的年轻人群四处游荡,好不热闹. 没想到女儿住的地方简直是party 的宇宙中心. 早上四点酒吧关门才安静下来. 更没想到的是周六(11/1 )万圣节继续,又是喧嚣到周日凌晨四点,让我几乎一夜无眠. 四点刚过我挣扎着爬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坐地铁赶shuttle bus . 连着几晚没睡好让我筋疲力尽,一点没有以往比赛的兴奋.
从Mid Town坐shuttle,到起点过安检,到处人山人海,到处队长得找不到尾. 因为AG,我有一些小perks,比如在起点附近有tent可以进去取暖休息. 小白第一次AG,好想什么都体验一把以不妄好不容易得到的福利. 又是没想到,tent 里早就挤得水泄不通,连门都进不去。唯一享受到的 perk,大概就是 AG 区的厕所——队不太长.
8点20离开AG地盘进入了等待的corral. 9点随着人群慢慢涌向起点. 9:10鸣枪比赛准时开始. 一出发就是那座长约两英里,爬升约150英尺的壮观的Verrazzano-Narrows Bridge. 桥上风光无限,但我看着那明显的上坡很是发怵. 还没跑几步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连续几天没睡好,身体疲惫,头晕脑胀,状态完全不在线,跟三周前的芝加哥马拉松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我对自己要求不高,老早就定下了欢乐跑的基调 - 不追成绩,主打享受赛道享受亲情安全完赛. 好不容易下了桥,身体也终于“跑醒”了,warm up 完毕,才慢慢找到一点比赛的感觉.
跟着人群进入巡航模式,我努力把心率控制在160以下,但体感却像快170似的 - 还是挺累. 四迈吃了第一个胶,明显觉得能量回来了不少. 但两三迈之后,胶的效力一过,又觉得累得不行. 我不敢太频繁吃胶,怕肠胃出状况,所以坚持每四英里一个。六英里开始,脚底也开始隐隐作痛 - 这些在芝马时都没出现过。好在没有成绩压力,虽然状态不佳,但也不焦虑,只是专注看路,防止摔倒. 早就听说纽马赛道起伏爬升900+尺. 也许是心理准备到位,除了第一个大坡,其它的我并没有爬坡到绝望,反而觉得这些小坡儿跟我们西村儿的比起来小菜一碟.
跟之前跑过的六个马拉松不一样,这次我带着手机跑,时不时掏出来左拍右拍. 跟芝马一样,我特别注意看边上的摄影师,不管是官方的还是华人跑团的,只要看到就赶紧管理好表情,摆个pose,一路下来收获了不少美照. 纽马的观众和芝马一样热情,从头到尾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 提前跟来加油的孩子,外甥女和朋友约好了见面的点,八迈和十七迈老远看见他们,我就尖叫着跑过去击掌,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自拍,瞬间满血复活继续前行. 一路跑下来,除了最后一迈差点抽筋,其余就是脚底像针扎一样疼。咬牙坚持,终于历时3:40:47跑过了终点。
如今两天过去了,我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小作文也终于像挤牙膏一样写出来了. 孩子问我:“明年还来跑纽约吗?” 刚跑完那会儿我斩钉截铁地说 “No”. 现在想想嘛……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纽约马拉松 - 痛并快乐着
忙里偷闲上网玩 (2025-11-08 18:24:06) 评论 (1)去年柏林马拉松我用尽洪荒之力达标了我的Age Group,今年得意洋洋地就来纽约了.
周五一早六点赶到机场,晚上九点到了纽约女儿家,刚好赶上万圣节拉开序幕,餐馆酒吧到处人声鼎沸,满街各式造型浓妆艳抹的年轻人群四处游荡,好不热闹. 没想到女儿住的地方简直是party 的宇宙中心. 早上四点酒吧关门才安静下来. 更没想到的是周六(11/1 )万圣节继续,又是喧嚣到周日凌晨四点,让我几乎一夜无眠. 四点刚过我挣扎着爬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坐地铁赶shuttle bus . 连着几晚没睡好让我筋疲力尽,一点没有以往比赛的兴奋.
从Mid Town坐shuttle,到起点过安检,到处人山人海,到处队长得找不到尾. 因为AG,我有一些小perks,比如在起点附近有tent可以进去取暖休息. 小白第一次AG,好想什么都体验一把以不妄好不容易得到的福利. 又是没想到,tent 里早就挤得水泄不通,连门都进不去。唯一享受到的 perk,大概就是 AG 区的厕所——队不太长.
8点20离开AG地盘进入了等待的corral. 9点随着人群慢慢涌向起点. 9:10鸣枪比赛准时开始. 一出发就是那座长约两英里,爬升约150英尺的壮观的Verrazzano-Narrows Bridge. 桥上风光无限,但我看着那明显的上坡很是发怵. 还没跑几步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连续几天没睡好,身体疲惫,头晕脑胀,状态完全不在线,跟三周前的芝加哥马拉松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我对自己要求不高,老早就定下了欢乐跑的基调 - 不追成绩,主打享受赛道享受亲情安全完赛. 好不容易下了桥,身体也终于“跑醒”了,warm up 完毕,才慢慢找到一点比赛的感觉.
跟着人群进入巡航模式,我努力把心率控制在160以下,但体感却像快170似的 - 还是挺累. 四迈吃了第一个胶,明显觉得能量回来了不少. 但两三迈之后,胶的效力一过,又觉得累得不行. 我不敢太频繁吃胶,怕肠胃出状况,所以坚持每四英里一个。六英里开始,脚底也开始隐隐作痛 - 这些在芝马时都没出现过。好在没有成绩压力,虽然状态不佳,但也不焦虑,只是专注看路,防止摔倒. 早就听说纽马赛道起伏爬升900+尺. 也许是心理准备到位,除了第一个大坡,其它的我并没有爬坡到绝望,反而觉得这些小坡儿跟我们西村儿的比起来小菜一碟.
跟之前跑过的六个马拉松不一样,这次我带着手机跑,时不时掏出来左拍右拍. 跟芝马一样,我特别注意看边上的摄影师,不管是官方的还是华人跑团的,只要看到就赶紧管理好表情,摆个pose,一路下来收获了不少美照. 纽马的观众和芝马一样热情,从头到尾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 提前跟来加油的孩子,外甥女和朋友约好了见面的点,八迈和十七迈老远看见他们,我就尖叫着跑过去击掌,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自拍,瞬间满血复活继续前行. 一路跑下来,除了最后一迈差点抽筋,其余就是脚底像针扎一样疼。咬牙坚持,终于历时3:40:47跑过了终点。
如今两天过去了,我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小作文也终于像挤牙膏一样写出来了. 孩子问我:“明年还来跑纽约吗?” 刚跑完那会儿我斩钉截铁地说 “No”. 现在想想嘛……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