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淘粪回顾之一,艰难困苦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758/202508/24019.html
三十年淘粪回顾之二,渐入佳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没听说过任何一个煤矿工人靠挖煤又多又快能当上了煤老板,其他拼体力赚钱都一样。于是斗胆向老板借钱,试图改变命运。没敢大开口,提出借十万。老板是房地产亿万富翁,这点钱对他来说九牛一毛,对我来说则是捞第一桶金的敲门砖。拿到十万块钱后,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耗子玩牛大干一场。整整三十年发展成几十个房子,原动力就是这十万块钱。
人贵有自知之明,和尚的脑袋一溜净光,我要是有川普的命就直接盖大楼了。可咱身上没有六块腹肌,凭啥要求女人身材苗条呢?没办法,只能从小破旧房子开始,武大郎的脚趾头-没一个好东西。夺泥燕口、削铁针头、锱铢必较、无中生有。
美国有35%以上的人租房子住,实际上远超过这个百分比,很多的无证者是黑户,无法统计。人口最多、经济能量最大的加州是45%,而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大都会地区超过50%的人口租房。房地产靠人口支撑,房价越贵、买不起房的人越多地方,越值得投资房地产,人人都买的起房的穷乡僻壤搞房地产没意思。纽约、湾区、多伦多这样特大都会吸引年轻人,房地产投资大有可为。贵也要搞,宁敲金钟一下,不打瓦钵三千。
现代地主黄世仁和长工杨白劳都与时俱进,改头换面。黄世仁做起房地产生意,老北京话叫吃瓦片的。已往的威风没有了,经常是苦哈哈跟孙子似的追着杨白劳屁股后面要房租,银行又逼着还房贷,还有通马桶等一大堆糟心事。而杨白劳不再种地,改打工挣薪水,生活上倒也是有滋有味。多数杨白劳不想未来的事情,有钱不花,丢了白搭。花钱和行苟且之事都有一种快感,宁肯出门逛窑子,回家吃豆腐渣。城墙上拉屎,先出出风头再说,光屁股开拖拉机-得瑟鸡 8。
区别在于:
●杨白劳不买房,黄世仁买房给杨白劳住;
●很多黄世仁买房都是从银行贷款,用杨白劳那里收来的租金去还银行的利息和本金;
●杨白劳是住在黄世仁从银行贷款买的房,并且每月交租替黄世仁还贷款;
●长此以往,杨白劳一直租房子,最后仍然是两手攥着空拳头,一无所有,屎壳郎跟着放屁的走-白来一趟;
●黄世仁从杨白劳的租金里弄来一个又一个房,现代地主阶级就是这样产生的。
跟随房地产大老板到最后离开,整整十年。九十年代末,老板八十多岁后不想满世界跑,也不想再来美国。从香港打来电话,通知我结束公司营业。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让我支取三个月薪水,拿一辆车走人,财产移交给家族下一代公司,我实际上被雷。
靠人不如靠己,幸亏我已在房地产投资上有了点基础,不必再为几斗米折腰去找份工作,食嗟来之食。再说,自由散漫惯了,和尚下山心野了,不想回庙里了。从此无拘无束,自立门户做起职业地主。
笼鸡有食刀汤近,
闲鹤无粮天地宽。
古往今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在龙的传人里根深蒂固。我们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历尽艰辛,夙兴夜寐攀蟾折桂奋力爬宝塔尖,其目的不外乎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即使读到博士博士后,绝大多数人也是把学位作为谋生的手段。当然,其中的个别人会成为各行业的栋梁,社会上的精英。而更多的人读书不过是在为了将来谋求一个好一点的职业,即使是湾区高薪码工,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学而优则博士,敏而聪且赚钱。
无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从社会到家庭,教育者和被教育对象,哪怕是小到为了谋生的一技之长都会有系统的课程,却没有教授怎样去做地主。我们华人当中有不少拥有产业,也许靠收租为生,可以衣食无忧。但我们的下一代却不以为然,甚至不肖一顾,嗤之以鼻。人家要上哈佛、耶鲁、斯坦福大学,有着远大的理想。其实我们当中的地主也曾这么一路走来,或者有过不同的理想。当你坐在高等学府的课堂里,脑子里想到的不会是将来怎样靠收租为生,而是梦想成为专家教授,这个师那个师的专业人才。
当你人到中年,职场半坡,每天朝八晚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路遥知马力不足,日久见人心叵测。此时此刻终于明白,理想要向现实屈服,不管哪个行业能做到出人头地是那样的艰难。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操 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五花八门的理想也许最后归结于有一栋自己理想的房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有房人易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