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2)-- 看千张碟,读万卷书

Oasisflying (2025-08-21 07:01:44) 评论 (0)

我并非出生在书香门第。我的父母似乎都不是读书的人,妈妈部队转业来地方,做了中学的会计。父亲去过五七干校,为了妈妈来到小城,进了机械局当助理工程师。他们都有各自的一技之长,但读书写字不是他们的所好,却是我的。

我的家在小城重点中学院内,那个小城历史悠久,以昔日革命党而知名。大概初高中时候,每个暑假很无聊,除了去县城的亲友家玩,大多时间都在图书馆里泡过。很多都囫囵吞枣,读过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无数名著,记忆中还有,如,武夷山剿匪记。哈哈。

第二轮读书高峰是我工作期间。因为异乡异地,和一帮知识青年相识。记忆中,一位社会青年家里,很多的藏书,比如,雨果传,我就是从他那里借读的。之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读。张爱玲、苏青等民国女性作家,就是我二十岁初接触的。

第三轮读书高峰是我和先生婚后。他忙于工作,我是国字头企业,生活相对规律,有大把时间自己用。我大量订购书籍,也是那个时候,他说,看你读那么多书,也没见你有什么产出,潜台词是,浪费了。我笑他做人太实用,我读书是因为我想读,没有任何目的。而他只会读有用的书。

第四轮读书高峰是我在澳门工作期间。大三巴的书店,我几乎每天午餐后都会光临。那时候工资很高,虽然书也不便宜,但买再多都谈不上奢侈。那个时候,接触了杨继绳的墓碑,王友琴的文革受难者,还有很多很多的类似“禁书”。

第五轮读书高峰是全职妈妈期间。我读了大量大量的育儿书籍,几百本不夸张。其中重复阅读的,也有几十本。我昔日有记录。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我都读了。也在昔日社区论坛写过很多读书笔记。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写。

我读书很杂,但最爱的,还是人物传记和生活哲理类。我有不少喜欢的作者,比如,周国平。还有,诸如前苏联的,索尔仁尼琴的,奥地利的茨威格的,等,他们的书,我都是尽力买齐了。那个时候,市面上出版的中国作家,西方作家的书籍,只要能买到的,我多半都读过。家中的藏书多到数不清。

十年前来美,总共 40 来箱物品,书籍至少占 30 多箱,还只是其中的不到三分之一。很多的书都捐了,送了。 说,书籍是我的人生明灯,毫不夸张。

除了阅读外,看碟片令我有机会,坐在家中即可了解人间烟火,还有人性的复杂。我当时在广州,满世界去淘碟片。记忆中,每张碟片几元至十元不等。可以说,我看了无数欧美的大片和小众片,尤其是欧洲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离开中国时,我全部送人了,至少上千张。我妈说得对,我的钱都花在了,中看不中用的地方。

可是,这些当真不中用吗?错矣!不夸张地说,我的人生大部分智慧,乃至选择,都是来自书籍和影视给我的滋养。

我的人生阅历告诉我,有用还是没用,你说了算,心说了算。我感恩我的千张碟,万卷书,当然,还有自己的万里路,以后我会慢慢写,慢慢说。

我是如是度过我的前半生,我也如是鼓励我的孩子,随心感受这个世界,无用功的方式。凡事莫求有用论,你喜欢的,就是好的,尽情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