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艺豪回怼 中国太成功了 所以欧美困扰
葛艺豪
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 Foreign Policy
https://www.facebook.com/brookings
葛艺豪的研究专注于中国与全球经济。他是全球经济独立研究机构佳富龙洲(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其旗舰刊物《中国经济季刊》的编辑。自2002年起,葛艺豪先生开始在北京定居。
加入佳富龙洲之前,葛艺豪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印度担任15年财经记者及经济分析师。 除了为《外交政策》、《经济学人》、《远东经济评论》、《财富》及《连线》 杂志撰稿外,葛艺豪先生还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华盛顿邮报》撰写舆论专栏。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布罗代尔国际经济学院成员, 同时还是印地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的校董事会成员.
YouTube 葛艺豪回怼主持人挑衅式提问:中国还不够成功吗?他们就是太成功了
2025年8月20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VfY6FaNiM
这是一段今年6月美国著名财经记者和经济分析师,中国问题专家葛艺豪接受采访的片断。在这一段访谈中,葛艺豪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中国汽车业巨头比亚迪以及中国请特斯拉入华为例,谈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奥秘。
2,中国做战略产业规划就像一家巨型风投基金。
3,中国人均收入仍低于西方和日韩是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并不代表国家能力不强,虽然存在浪费及效率不高的现象,仍不掩盖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巨大成功。
4,以一名频繁往来中美两地的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两国的社会变迁。
5,以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竞争,谈中美该如何相处。
葛艺豪回怼 中国太成功了 所以欧美困扰
风萧萧_Frank (2025-08-20 23:02:03) 评论 (0)
葛艺豪回怼 中国太成功了 所以欧美困扰
葛艺豪
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 Foreign Policy
https://www.facebook.com/brookings
葛艺豪的研究专注于中国与全球经济。他是全球经济独立研究机构佳富龙洲(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其旗舰刊物《中国经济季刊》的编辑。自2002年起,葛艺豪先生开始在北京定居。
加入佳富龙洲之前,葛艺豪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印度担任15年财经记者及经济分析师。 除了为《外交政策》、《经济学人》、《远东经济评论》、《财富》及《连线》 杂志撰稿外,葛艺豪先生还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华盛顿邮报》撰写舆论专栏。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布罗代尔国际经济学院成员, 同时还是印地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的校董事会成员.
YouTube 葛艺豪回怼主持人挑衅式提问:中国还不够成功吗?他们就是太成功了
2025年8月20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VfY6FaNiM
这是一段今年6月美国著名财经记者和经济分析师,中国问题专家葛艺豪接受采访的片断。在这一段访谈中,葛艺豪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中国汽车业巨头比亚迪以及中国请特斯拉入华为例,谈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奥秘。
2,中国做战略产业规划就像一家巨型风投基金。
3,中国人均收入仍低于西方和日韩是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并不代表国家能力不强,虽然存在浪费及效率不高的现象,仍不掩盖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巨大成功。
4,以一名频繁往来中美两地的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两国的社会变迁。
5,以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竞争,谈中美该如何相处。
葛艺豪
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 Foreign Policy
https://www.facebook.com/brookings
葛艺豪的研究专注于中国与全球经济。他是全球经济独立研究机构佳富龙洲(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其旗舰刊物《中国经济季刊》的编辑。自2002年起,葛艺豪先生开始在北京定居。
加入佳富龙洲之前,葛艺豪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印度担任15年财经记者及经济分析师。 除了为《外交政策》、《经济学人》、《远东经济评论》、《财富》及《连线》 杂志撰稿外,葛艺豪先生还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华盛顿邮报》撰写舆论专栏。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布罗代尔国际经济学院成员, 同时还是印地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的校董事会成员.
YouTube 葛艺豪回怼主持人挑衅式提问:中国还不够成功吗?他们就是太成功了
2025年8月20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VfY6FaNiM
这是一段今年6月美国著名财经记者和经济分析师,中国问题专家葛艺豪接受采访的片断。在这一段访谈中,葛艺豪主要谈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中国汽车业巨头比亚迪以及中国请特斯拉入华为例,谈中国汽车业的崛起奥秘。
2,中国做战略产业规划就像一家巨型风投基金。
3,中国人均收入仍低于西方和日韩是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并不代表国家能力不强,虽然存在浪费及效率不高的现象,仍不掩盖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巨大成功。
4,以一名频繁往来中美两地的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两国的社会变迁。
5,以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中美竞争,谈中美该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