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然社会责任要我有份工作以求生存,这注定我走不久,也走不远。而且对外部世界来说,几千几万甚至几亿年来,它一直在那,我去看还是不去看,对它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走不走,去不去看外面的世界,完全是渺小人类的自我享受,自我良好感觉而已。
想清这点,那么我为何非得要远行,而不向内探索,向内寻求,通过同自己心灵的对话,来认识,来感受外部无穷无尽的世界呢? 如同一斑窥豹 ,一叶知秋,通过我内心的小世界来感知外面的大世界呢。
要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向内挖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自然界里适度的冒险。通过冒险,直面本性,看清自己,同时也同大自然对话,倾听她的呼吸,感觉她的脉搏,并与她融为一体。这样一个行为的深度与广度,同单纯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更深一层,就是用无尽的疲劳与不可预测的危险,来洗涤自己的灵魂,就像苦行僧,用痛苦来清洗灵魂一样。于是,于去年,2024年,在完成无动力Kayak从华盛顿州到阿拉斯斯加的比赛后(R2AK),我决定,在今年的2025年,再用无动力Kayak从华成盛顿州的顶点Neah Bay出发,一直到加州的旧金山,全程八百英里。
如果说去年参加 R2AK 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赶热闹,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荣誉,那么今年的这个行程,完全是个孤独者的旅行。八百英里海路,无人注意,无人关心,无人可依靠,生死全凭自己,极致的孤独。记得五十年前看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连环画,当看到两宇航员下去月球,一宇航员驾飞船环行月球等他们回来时,书中有句话刻印进了我的记忆里,穿越半个世纪,一直忘不掉,这句话就是: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了。
当时浑身一颤,如同佛的顿悟,唤醒了心灵的某一处,想像着当时那宇航员一人在茫茫宇宙中孤独飞行的情景,我既憧憬又向往,此外,还被一丝丝的崇高与壮严所感动。
从华成盛顿州的顶点 Neah Bay 到加州的旧金山,孤舟独行,多多少少也有生而为人的那种崇高与孤独的沧凉感。为了这个危险又孤独的航行,我准备了整整一年,备的东西无数,如:几个指南钟,一架大疆无人机,一个Insta-360全景摄像机,足够的水,食物,一个太阳能板和充电池,十几块备用电池,三个手机,几十条手机充电线,二个VHF,一个卫星求救InReach,一个卫星求救PLB,还有其它零零碎碎的东西数不胜数。宁愿多带点,也不要在海上发现要用的东西没带。走之前,也在公司办公桌的抽屉里,留了封遗书,以防万一。
称之为太平洋坟场,是有原因的,这儿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个大概,具体细小区域的天气不可预测,说变就变,刚刚还风和日丽,几分钟后就狂风呼啸,乌云密布。听我一航海的朋友提起,有天她驾大帆船南下,就五分钟,风速从五英里每小时突然飙到五十多英里每小时,主帆来不及收起,被撕成几片。除了狂风,还有毫无症兆的疯狗巨浪,鲸鱼,大白鲨,从北冰洋极流过来的冰水。。。。。。
所以,在这条八百英里的海岸线上,有近万条沉船。有几段最凶险,如我行程开始的Neah Bay进太平洋的入海口,有二千条沉船,在哥伦比亚河口,有三千条沉船。
沿途上的海岸线,不是悬崖绝壁,就是海浪汹涌的沙滩,很难找到 Kayak 停靠点,所以我准备一路吃睡在Kayak上,不靠岸一直南下,平均一天五十英里,用十六天时间完成全程。
对大自然得有敬畏之心,对这片特殊的区域更要有敬畏之心。所以,在半夜到达Neah Bay并组装好Kayak后,以华人的传统,点上香与烛,烧点纸钱,然后拿出酒,洒向地面,酒过三巡,再拜拜,祝自已一路顺利。酒瓶与油瓶外表一样,颜色也一样,拿错了,最后洒向地面的是油而不是酒。
拜完天地诸神,回去车内睡了两小时,当天亮时被一阵阵无法抑制的冷颤惊醒,回到码头时,发现因退潮,Kayak 被吊在了半空中。幸亏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损伤,但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不是个好兆头。
放下 Kayak,慢慢地离开码头,顺着 Juan De Fuca 海峡向太平洋深处而去,在离岸几英里时掉头南下,朝八百英里外的目的地驶去也不用多说。
当天是浓雾天气,这样的天气好处是风不大,安全,坏处是风小,不能用帆借风行驶,主要得凭人力驱动 Kayak,非常辛苦,另一坏处是被浓雾包围,没有参照物,分不清东南西北,极易迷失方向,要么走了反方向,要么在原地打转,得几秒钟就转头瞄一眼旁边的指南针,非常地费脖子。但安全胜过一切,也就忍了。
无风时,正好用无人机来录当时的情景。一条孤舟静静地漂在白雾茫茫的寂静的大海上,光想像一下,就美得令人疯狂。但是,放出去的无人机飞不回来,最后掉落海面,赶过去时早不见踪影。
下午惭惭起风,借助风力,航行快了许多,到了傍晚,已经航行三十多英里了,虽然离每天五十英里的目标还有段距离,但晚上还长着呢,半夜时到达五十英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么一想,就放下心来,生火煮晚饭,再在防水服下添几件御寒的衣服。这儿的夜晚是彻骨的寒冷。
入夜,雾还很浓,伸手不见五指,眼前漆黑一片。风时大时小,白头海浪哗哗地打过来,时急时慢。周围传来鲸鱼阵阵的“噗噗”喷水声,外加 Kayak 的 AKA 同主体连接处发出来的“哐档哐档”金属碰撞声,实在搞得人有些提心吊胆,怕“哐档”一声过后什么东西断了。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只觉在黑暗中Kayak的AMA实实在在地碰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应该是鲸鱼背,然后听到轻轻的"朴"的一声,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已沉入水下,被碰的 AMA 已折过来往Kayak主体靠,如果不是事先安装的加固装备,这 AMA 已完全折过来,我的 Kayak 就翻了。
说时迟那时快,我快速地松开张帆的黑绳子,再一把抓住收帆的红绳子,拚命地拉,把帆以最快的速度收起来。这下意识的救命动作,不用脑袋去思考,全凭肌肉记忆,一气呵成。然后打开头灯去检查发生了什么,只见一个固定 AKA 的塑料插销断了。这个插销有备用的,左右 AKA 各备有一个,马上拿一个下来,在上下左右摇晃的Kayak上,一个没对准,掉了,再去拿另一个下来,这次小心翼地装上去,在风浪中实在不好控制力道,需要拧紧时,一个浪打过来,把最后这个弄断了。虽然勉强能用,但随时可掉出来。
我呆住了,就这么一瞬间的事,我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如果硬要坚持下去,也不是没办法,那就是用螺丝刀插入那销孔,然后再用胶带捆住,这样也能行,只是如果再发生这种碰撞的事,伤的不会是这插销,而会是 Kayak 主体,这就麻烦了。思来想去,我决定放弃这行程。这是个痛心又艰难的决定,但总比发生意外了后悔强,总比被海洋卫队从水里捞起来强。
决定放弃这行程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天来,有诸多不顺,先是拿错瓶子,以油代酒敬天地,后来在车里睡觉时被一阵阵停不下来的莫名其妙的冷颤惊醒,Kayak又被吊在半空中,无人机坠毁,后被鲸鱼撞,最后销子不是断就是掉失,这一切发生在同一天,叠加在一起,都不是好兆头,似乎都向我发出强烈讯号:不要往前走了。
还有其它一个原因是,我每天都有严格的行程安排,太快太慢都会碰上狂风,这片海域可让我顺利通过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装备的隐患或多或少会影响我的速度,与其在狂风中挣扎,与其在这太平洋坟场里多个坟头,不如事先退出。得敬畏自然,人很强大,也很脆弱。也许这种种的提示,真救了我一命也未可知。
退出,这也许是我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逐渐衰弱,我也许再没有机会来一次这样的旅行了,然而,没有遗憾的人生,叫啥人生啊!
决定已下,剩下的就是执行。在 GPS上找最近的港口,巧好有个不知名的小港口才六英里远,于是慢慢地行驶过去,经一番挣扎,摸黑进港上岸,在此无需多提。今天总共行驶了四十五英里,是计划中的总行程的十八分之一。
再次请朋友帮忙,从湾区开十八小时的车过来接我回家,四天里我这朋友来回开了两趟,总行程四千英里,开车72小时。如果没有我朋友的帮忙,我应该还困在那个偏僻的码头,不知如何是好。
八百英里的行程图。每一个点表示每天要到达的地方。要严格地执行这行程计划,不能快也不能慢,否则会碰到狂风,要在巨浪中挣扎,后果难料。
这片区域是恶名远扬的太平洋坟场,近万的船沉在水底下,倒在岸边。
光是哥伦比亚河的入海口处,就沉了近三千条船,死伤无数。
有好事者,做了个介绍太平洋坟场的视频。
太平洋边这短短的几句,给了我无尽的信念与力量。
同朋友一起,驱车一千英里,从加州的硅谷,于半夜时分,来到华盛顿州的 Neah bay。待我下水后,朋友再开车回去
安装完毕。
Kayak 尾部插着的是钓鱼杆,然而,这基本上只是装装样子。海上航行的人,是不大有兴趣钓鱼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大家都是海洋中的过客,都相互尊重,非不得已,何必要残杀。另一个原因是,不杀生,会带来好运的,会在海中安稳地渡过。
因退潮,吊在半空中的 Kayak
下水
驶离 Neah Bay
平静的海面
风帆
下午,风渐起
无人机丢了,没有全景图,用 Insta360 来个全景图也不错
这应该是翻车鱼
闪光灯下,夜晚的海洋,什么也看不清
要严格地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行程走,太早太晚,都会碰上狂风。因半夜在海上出了事故,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行程,所以决定放弃原先计划,提早上岸
第二天早晨,退潮时码头的样子
第一天的实时路线图
这就是前一个晚上摸黑进港上岸的地方,港口在右边的山脚处。当时费的九牛二虎之力才进的港
睡在 kayak 上,等朋友开车过来载我回家
晚霞里的海港
第二天中午,朋友过来接我回家
再见了,这个美丽的无名小港,在我有限的时间长河里,我会一直记得你
太平洋坟场▲腰折的最后航行
我是干枯的胡杨^_^ (2025-08-17 17:06:27) 评论 (2)“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然社会责任要我有份工作以求生存,这注定我走不久,也走不远。而且对外部世界来说,几千几万甚至几亿年来,它一直在那,我去看还是不去看,对它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走不走,去不去看外面的世界,完全是渺小人类的自我享受,自我良好感觉而已。
想清这点,那么我为何非得要远行,而不向内探索,向内寻求,通过同自己心灵的对话,来认识,来感受外部无穷无尽的世界呢? 如同一斑窥豹 ,一叶知秋,通过我内心的小世界来感知外面的大世界呢。
要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向内挖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自然界里适度的冒险。通过冒险,直面本性,看清自己,同时也同大自然对话,倾听她的呼吸,感觉她的脉搏,并与她融为一体。这样一个行为的深度与广度,同单纯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更深一层,就是用无尽的疲劳与不可预测的危险,来洗涤自己的灵魂,就像苦行僧,用痛苦来清洗灵魂一样。于是,于去年,2024年,在完成无动力Kayak从华盛顿州到阿拉斯斯加的比赛后(R2AK),我决定,在今年的2025年,再用无动力Kayak从华成盛顿州的顶点Neah Bay出发,一直到加州的旧金山,全程八百英里。
如果说去年参加 R2AK 的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赶热闹,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荣誉,那么今年的这个行程,完全是个孤独者的旅行。八百英里海路,无人注意,无人关心,无人可依靠,生死全凭自己,极致的孤独。记得五十年前看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连环画,当看到两宇航员下去月球,一宇航员驾飞船环行月球等他们回来时,书中有句话刻印进了我的记忆里,穿越半个世纪,一直忘不掉,这句话就是: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了。
当时浑身一颤,如同佛的顿悟,唤醒了心灵的某一处,想像着当时那宇航员一人在茫茫宇宙中孤独飞行的情景,我既憧憬又向往,此外,还被一丝丝的崇高与壮严所感动。
从华成盛顿州的顶点 Neah Bay 到加州的旧金山,孤舟独行,多多少少也有生而为人的那种崇高与孤独的沧凉感。为了这个危险又孤独的航行,我准备了整整一年,备的东西无数,如:几个指南钟,一架大疆无人机,一个Insta-360全景摄像机,足够的水,食物,一个太阳能板和充电池,十几块备用电池,三个手机,几十条手机充电线,二个VHF,一个卫星求救InReach,一个卫星求救PLB,还有其它零零碎碎的东西数不胜数。宁愿多带点,也不要在海上发现要用的东西没带。走之前,也在公司办公桌的抽屉里,留了封遗书,以防万一。
称之为太平洋坟场,是有原因的,这儿的天气预报只能预测个大概,具体细小区域的天气不可预测,说变就变,刚刚还风和日丽,几分钟后就狂风呼啸,乌云密布。听我一航海的朋友提起,有天她驾大帆船南下,就五分钟,风速从五英里每小时突然飙到五十多英里每小时,主帆来不及收起,被撕成几片。除了狂风,还有毫无症兆的疯狗巨浪,鲸鱼,大白鲨,从北冰洋极流过来的冰水。。。。。。
所以,在这条八百英里的海岸线上,有近万条沉船。有几段最凶险,如我行程开始的Neah Bay进太平洋的入海口,有二千条沉船,在哥伦比亚河口,有三千条沉船。
沿途上的海岸线,不是悬崖绝壁,就是海浪汹涌的沙滩,很难找到 Kayak 停靠点,所以我准备一路吃睡在Kayak上,不靠岸一直南下,平均一天五十英里,用十六天时间完成全程。
对大自然得有敬畏之心,对这片特殊的区域更要有敬畏之心。所以,在半夜到达Neah Bay并组装好Kayak后,以华人的传统,点上香与烛,烧点纸钱,然后拿出酒,洒向地面,酒过三巡,再拜拜,祝自已一路顺利。酒瓶与油瓶外表一样,颜色也一样,拿错了,最后洒向地面的是油而不是酒。
拜完天地诸神,回去车内睡了两小时,当天亮时被一阵阵无法抑制的冷颤惊醒,回到码头时,发现因退潮,Kayak 被吊在了半空中。幸亏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损伤,但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不是个好兆头。
放下 Kayak,慢慢地离开码头,顺着 Juan De Fuca 海峡向太平洋深处而去,在离岸几英里时掉头南下,朝八百英里外的目的地驶去也不用多说。
当天是浓雾天气,这样的天气好处是风不大,安全,坏处是风小,不能用帆借风行驶,主要得凭人力驱动 Kayak,非常辛苦,另一坏处是被浓雾包围,没有参照物,分不清东南西北,极易迷失方向,要么走了反方向,要么在原地打转,得几秒钟就转头瞄一眼旁边的指南针,非常地费脖子。但安全胜过一切,也就忍了。
无风时,正好用无人机来录当时的情景。一条孤舟静静地漂在白雾茫茫的寂静的大海上,光想像一下,就美得令人疯狂。但是,放出去的无人机飞不回来,最后掉落海面,赶过去时早不见踪影。
下午惭惭起风,借助风力,航行快了许多,到了傍晚,已经航行三十多英里了,虽然离每天五十英里的目标还有段距离,但晚上还长着呢,半夜时到达五十英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么一想,就放下心来,生火煮晚饭,再在防水服下添几件御寒的衣服。这儿的夜晚是彻骨的寒冷。
入夜,雾还很浓,伸手不见五指,眼前漆黑一片。风时大时小,白头海浪哗哗地打过来,时急时慢。周围传来鲸鱼阵阵的“噗噗”喷水声,外加 Kayak 的 AKA 同主体连接处发出来的“哐档哐档”金属碰撞声,实在搞得人有些提心吊胆,怕“哐档”一声过后什么东西断了。
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只觉在黑暗中Kayak的AMA实实在在地碰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应该是鲸鱼背,然后听到轻轻的"朴"的一声,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已沉入水下,被碰的 AMA 已折过来往Kayak主体靠,如果不是事先安装的加固装备,这 AMA 已完全折过来,我的 Kayak 就翻了。
说时迟那时快,我快速地松开张帆的黑绳子,再一把抓住收帆的红绳子,拚命地拉,把帆以最快的速度收起来。这下意识的救命动作,不用脑袋去思考,全凭肌肉记忆,一气呵成。然后打开头灯去检查发生了什么,只见一个固定 AKA 的塑料插销断了。这个插销有备用的,左右 AKA 各备有一个,马上拿一个下来,在上下左右摇晃的Kayak上,一个没对准,掉了,再去拿另一个下来,这次小心翼地装上去,在风浪中实在不好控制力道,需要拧紧时,一个浪打过来,把最后这个弄断了。虽然勉强能用,但随时可掉出来。
我呆住了,就这么一瞬间的事,我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如果硬要坚持下去,也不是没办法,那就是用螺丝刀插入那销孔,然后再用胶带捆住,这样也能行,只是如果再发生这种碰撞的事,伤的不会是这插销,而会是 Kayak 主体,这就麻烦了。思来想去,我决定放弃这行程。这是个痛心又艰难的决定,但总比发生意外了后悔强,总比被海洋卫队从水里捞起来强。
决定放弃这行程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天来,有诸多不顺,先是拿错瓶子,以油代酒敬天地,后来在车里睡觉时被一阵阵停不下来的莫名其妙的冷颤惊醒,Kayak又被吊在半空中,无人机坠毁,后被鲸鱼撞,最后销子不是断就是掉失,这一切发生在同一天,叠加在一起,都不是好兆头,似乎都向我发出强烈讯号:不要往前走了。
还有其它一个原因是,我每天都有严格的行程安排,太快太慢都会碰上狂风,这片海域可让我顺利通过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装备的隐患或多或少会影响我的速度,与其在狂风中挣扎,与其在这太平洋坟场里多个坟头,不如事先退出。得敬畏自然,人很强大,也很脆弱。也许这种种的提示,真救了我一命也未可知。
退出,这也许是我此生无法弥补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逐渐衰弱,我也许再没有机会来一次这样的旅行了,然而,没有遗憾的人生,叫啥人生啊!
决定已下,剩下的就是执行。在 GPS上找最近的港口,巧好有个不知名的小港口才六英里远,于是慢慢地行驶过去,经一番挣扎,摸黑进港上岸,在此无需多提。今天总共行驶了四十五英里,是计划中的总行程的十八分之一。
再次请朋友帮忙,从湾区开十八小时的车过来接我回家,四天里我这朋友来回开了两趟,总行程四千英里,开车72小时。如果没有我朋友的帮忙,我应该还困在那个偏僻的码头,不知如何是好。
八百英里的行程图。每一个点表示每天要到达的地方。要严格地执行这行程计划,不能快也不能慢,否则会碰到狂风,要在巨浪中挣扎,后果难料。
这片区域是恶名远扬的太平洋坟场,近万的船沉在水底下,倒在岸边。
光是哥伦比亚河的入海口处,就沉了近三千条船,死伤无数。
有好事者,做了个介绍太平洋坟场的视频。
太平洋边这短短的几句,给了我无尽的信念与力量。
同朋友一起,驱车一千英里,从加州的硅谷,于半夜时分,来到华盛顿州的 Neah bay。待我下水后,朋友再开车回去
安装完毕。
Kayak 尾部插着的是钓鱼杆,然而,这基本上只是装装样子。海上航行的人,是不大有兴趣钓鱼的。我自己的体会是,大家都是海洋中的过客,都相互尊重,非不得已,何必要残杀。另一个原因是,不杀生,会带来好运的,会在海中安稳地渡过。
因退潮,吊在半空中的 Kayak
下水
驶离 Neah Bay
平静的海面
风帆
下午,风渐起
无人机丢了,没有全景图,用 Insta360 来个全景图也不错
这应该是翻车鱼
闪光灯下,夜晚的海洋,什么也看不清
要严格地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行程走,太早太晚,都会碰上狂风。因半夜在海上出了事故,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行程,所以决定放弃原先计划,提早上岸
第二天早晨,退潮时码头的样子
第一天的实时路线图
这就是前一个晚上摸黑进港上岸的地方,港口在右边的山脚处。当时费的九牛二虎之力才进的港
睡在 kayak 上,等朋友开车过来载我回家
晚霞里的海港
第二天中午,朋友过来接我回家
再见了,这个美丽的无名小港,在我有限的时间长河里,我会一直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