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美国旧金山是个华人聚集的风景优美之地,非常值得一游。百闻不如一见,趁着复活节长假,我和先生一时兴起,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临行前,刚读罢北美散文家刘荒田的新著《旧金山味道》,书中对旧金山唐人街"中国以外的中国"的生动描绘,在我心中播下了期待的种子。和刘老师打了招呼,请他做向导,刘老师慨然允诺,“好,本人在旧金山待了45年,名符其实的‘老金山’了,做个向导足足有余。”
从温哥华出发,坐飞机到旧金山只需两个半小时。甫一到达,就接到刘老师来电,“到了吧!休息一下,我已安排好明天的活动。”这兄长般的体贴关怀,恰似春风化雨,又好似在昏暗的机舱里霍然推开了一扇窗,阳光温暖地照进来。
次日早晨,约好在刘老师家不远的“凤凰聚荟”餐厅见面。八点半,我俩准时到达,看到刘老师背着双手踱着方步也来了,身后跟着刘师母。坐定后,服务员殷勤地添水倒茶。刘老师介绍,"这家餐厅的黑米肠粉不错,别家没有的。"我们点了肠粉、油条,还点了各人爱吃的港式套餐。
“刘老师,您气色看上去很不错!”学会夸人总是好的。
“我每天起床后,先游泳后吃饭!已经坚持多年了。”刘老师回答。
“怪不得,您精力那么好,写那么多文章!”文人见面,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刘老师,我也读过您的大作。”先生突然插话。
“你看过哪篇?说说看!”刘老师饶有兴致地问。
“我看了《父亲上埠记》,您描写移民几代人的乡愁和艰辛,浓浓的烟火味,很接地气!”先生是妥妥的理工男,平时很少看文学书,尤其不喜欢风花雪月,他在出发前恶补了几篇刘老师的文章。碰巧,我也喜欢刘老师这篇。看来,好的作品不靠华丽辞藻,能打动人心的必定是情感真挚,从真实的生活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文字。
早餐后,我们移步到刘老师家小坐,作家强颂今也受邀作陪。年初,我应强先生之约,在《星岛日报》上发表了纪实散文《我在华盛顿见证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我俩因此结缘。强大哥带了两本书送我:散文集《国家记忆——美利坚见闻》和小说《纽带》。趁大家谈兴正浓,我提出想参观主人的书房,刘老师欣然带我去看他的藏书。房间不大,架子上堆满了书,中英文著作交错,现代诗集与明清小品并存。看得出,书房的主人看书很杂,书架上的藏书展现着这位散文名家的跨文化视野。
“书堆那么高,不怕地震吗?”我打趣地问。
“怕,怎么不怕?这正是我担心的!”
哈哈大笑中,我们打算出门去金门大桥。“慢点,”刘师母一声轻唤,拦住了大家的脚步。她打开橱门,从衣架上取下一件滑雪衫递给我,“桥头风大,你穿得单薄,披上这件外套!”
沿着宽敞的林荫大道,小车一路轻驶,很快就到了旧金山的城市地标——金门大桥。海风习习,更添一份凉意,我套上刘师母给的湖蓝色滑雪衫,不胖不瘦,刚好合适。刹那间,顿感身暖心更暖。站在这座褐红色的钢铁巨构下,聆听刘老师介绍大桥的来龙去脉,增加了不少地理知识。这座宏伟的金门大桥,北接北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县、南连旧金山半岛,跨越联接了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带,全长约2737.4公尺,高达227.4公尺。
我们正眺望远方旖旎的风景,忽然听得一句,“请看下面,”顺着刘老师手指的方向望去,桥的下方布满了层层网链。“这是防自杀网,2024年1月政府投资建造的。使用后,自杀率骤降83%。”这条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网络位于桥面下方20英尺,总长2.7公里
。在看似光鲜的表象下,没想到还隐藏着这么一条灰色通道。事物都有两面性,物质的发展和人心的忧郁,这个悖论难道是难以调和的吗?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应刘老师台山老乡的盛情邀请,我们赶往唐人街去赴一场饭局。 这家装璜豪华的餐厅人来客往,生意兴隆。一桌人早已就坐,就等我们了。丰盛的菜肴,独特的乡音,热情的款待,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却并不妨碍我们体验到那股浓郁深沉,甚至久化不去的乡情。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参观唐人街。相比较温哥华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规模更大,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东从蒙哥马利街(Montgomery Street)、哥伦布大道(Columbus Avenue),北到联合街(Union Street)和北滩(North Beach),东南面则是布希街(Bush Street)和联合广场(Union Square),长约1英里。街头大红灯笼高高挂,街道两旁饭堂店铺林立,庙宇和宗亲会的招牌仰头可见。在一面画着菩萨、舞龙和李小龙的彩墙前,排了三张圆凳,上面坐着三个戴帽人。年龄少说都在七十以上,帽子既可遮阳,又可遮住额上稀疏的头顶。两人手上擎着二胡,一人捧着吉它,还戴着口罩和眼镜。忽然,乐声骤起,引来众多竖起的耳朵,听那旋律,如泣如诉,如梦似幻,拉的是“二泉映月”。坐在前排的掌弦人双目紧闭,眼窝深陷,神情哀怨,恍若“瞎子阿炳”再世……
穿梭在狭窄的街巷和拥挤的人流中,我们的脸上沁出了汗珠,刘老师却没有驻足的意思,他执意要带我们去逛“城市之光”书店。在哥伦布大道261号,我们找到了这家书店,这个孕育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文化圣地。书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里面摆放着各类书藉,墙上挂着大诗人艾伦·金斯堡的裸体照,再现这位才子首次朗诵长诗《嚎叫》的情景。这家书店成立于1953年,经历了七十多年的烟云,却在当下的互联网和流行文化的夹缝中屹立不倒,必有其生存之道。书架上引人瞩目地陈列着一本《Why Marx Was Right》(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201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英国学者Terry Eagleton。该书是近年来环球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再度受到热捧的体现。一位头戴十字礼帽,身着粉红衣裙的店员正在书店里忙前忙后,为顾客挑选图书。从这家小小的书店,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触摸到旧金山跳动着的文化脉搏。
返程路上,我们经过市中心的Fairmont Hotel,刘老师指着宾馆门外迎风招展的各色彩旗说,"这就是我从前工作的地方。"是啊,这位著名散文家几十年如一日在海外从事餐饮业,从唐人街上的小饭馆做到在该市的地标——五星级费尔蒙特旅馆的餐饮部门,业余时间仍然笔耕不辍,独具匠心地写出如此多脍炙人口、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眼前这座灰色建筑物,不仅是一家酒店,更是培育出华人作家的摇篮。
临别时,刘老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纪伯伦的诗集《先知》,另一本是由散文大家王鼎钧组稿、美国纽约中华佛教会汇编的《妙峰法师传记》。
我随手翻开《先知》,一段诗行映入眼帘:
就让欢笑和共享的快乐,
充满甜美的友谊,
因为唯有在如朝露的小事中,
你的心才找到焕然一新的清晨。
——第19章 友谊
这也概括了我这次“一日游”最大的收获。
跟着荒田游金山
barberry (2025-07-21 12:18:21) 评论 (0) 早就听说,美国旧金山是个华人聚集的风景优美之地,非常值得一游。百闻不如一见,趁着复活节长假,我和先生一时兴起,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临行前,刚读罢北美散文家刘荒田的新著《旧金山味道》,书中对旧金山唐人街"中国以外的中国"的生动描绘,在我心中播下了期待的种子。和刘老师打了招呼,请他做向导,刘老师慨然允诺,“好,本人在旧金山待了45年,名符其实的‘老金山’了,做个向导足足有余。”
从温哥华出发,坐飞机到旧金山只需两个半小时。甫一到达,就接到刘老师来电,“到了吧!休息一下,我已安排好明天的活动。”这兄长般的体贴关怀,恰似春风化雨,又好似在昏暗的机舱里霍然推开了一扇窗,阳光温暖地照进来。
次日早晨,约好在刘老师家不远的“凤凰聚荟”餐厅见面。八点半,我俩准时到达,看到刘老师背着双手踱着方步也来了,身后跟着刘师母。坐定后,服务员殷勤地添水倒茶。刘老师介绍,"这家餐厅的黑米肠粉不错,别家没有的。"我们点了肠粉、油条,还点了各人爱吃的港式套餐。
“刘老师,您气色看上去很不错!”学会夸人总是好的。
“我每天起床后,先游泳后吃饭!已经坚持多年了。”刘老师回答。
“怪不得,您精力那么好,写那么多文章!”文人见面,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刘老师,我也读过您的大作。”先生突然插话。
“你看过哪篇?说说看!”刘老师饶有兴致地问。
“我看了《父亲上埠记》,您描写移民几代人的乡愁和艰辛,浓浓的烟火味,很接地气!”先生是妥妥的理工男,平时很少看文学书,尤其不喜欢风花雪月,他在出发前恶补了几篇刘老师的文章。碰巧,我也喜欢刘老师这篇。看来,好的作品不靠华丽辞藻,能打动人心的必定是情感真挚,从真实的生活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文字。
早餐后,我们移步到刘老师家小坐,作家强颂今也受邀作陪。年初,我应强先生之约,在《星岛日报》上发表了纪实散文《我在华盛顿见证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我俩因此结缘。强大哥带了两本书送我:散文集《国家记忆——美利坚见闻》和小说《纽带》。趁大家谈兴正浓,我提出想参观主人的书房,刘老师欣然带我去看他的藏书。房间不大,架子上堆满了书,中英文著作交错,现代诗集与明清小品并存。看得出,书房的主人看书很杂,书架上的藏书展现着这位散文名家的跨文化视野。
“书堆那么高,不怕地震吗?”我打趣地问。
“怕,怎么不怕?这正是我担心的!”
哈哈大笑中,我们打算出门去金门大桥。“慢点,”刘师母一声轻唤,拦住了大家的脚步。她打开橱门,从衣架上取下一件滑雪衫递给我,“桥头风大,你穿得单薄,披上这件外套!”
沿着宽敞的林荫大道,小车一路轻驶,很快就到了旧金山的城市地标——金门大桥。海风习习,更添一份凉意,我套上刘师母给的湖蓝色滑雪衫,不胖不瘦,刚好合适。刹那间,顿感身暖心更暖。站在这座褐红色的钢铁巨构下,聆听刘老师介绍大桥的来龙去脉,增加了不少地理知识。这座宏伟的金门大桥,北接北加利福尼亚的马林县、南连旧金山半岛,跨越联接了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带,全长约2737.4公尺,高达227.4公尺。
我们正眺望远方旖旎的风景,忽然听得一句,“请看下面,”顺着刘老师手指的方向望去,桥的下方布满了层层网链。“这是防自杀网,2024年1月政府投资建造的。使用后,自杀率骤降83%。”这条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网络位于桥面下方20英尺,总长2.7公里
。在看似光鲜的表象下,没想到还隐藏着这么一条灰色通道。事物都有两面性,物质的发展和人心的忧郁,这个悖论难道是难以调和的吗?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应刘老师台山老乡的盛情邀请,我们赶往唐人街去赴一场饭局。 这家装璜豪华的餐厅人来客往,生意兴隆。一桌人早已就坐,就等我们了。丰盛的菜肴,独特的乡音,热情的款待,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却并不妨碍我们体验到那股浓郁深沉,甚至久化不去的乡情。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参观唐人街。相比较温哥华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规模更大,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东从蒙哥马利街(Montgomery Street)、哥伦布大道(Columbus Avenue),北到联合街(Union Street)和北滩(North Beach),东南面则是布希街(Bush Street)和联合广场(Union Square),长约1英里。街头大红灯笼高高挂,街道两旁饭堂店铺林立,庙宇和宗亲会的招牌仰头可见。在一面画着菩萨、舞龙和李小龙的彩墙前,排了三张圆凳,上面坐着三个戴帽人。年龄少说都在七十以上,帽子既可遮阳,又可遮住额上稀疏的头顶。两人手上擎着二胡,一人捧着吉它,还戴着口罩和眼镜。忽然,乐声骤起,引来众多竖起的耳朵,听那旋律,如泣如诉,如梦似幻,拉的是“二泉映月”。坐在前排的掌弦人双目紧闭,眼窝深陷,神情哀怨,恍若“瞎子阿炳”再世……
穿梭在狭窄的街巷和拥挤的人流中,我们的脸上沁出了汗珠,刘老师却没有驻足的意思,他执意要带我们去逛“城市之光”书店。在哥伦布大道261号,我们找到了这家书店,这个孕育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文化圣地。书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里面摆放着各类书藉,墙上挂着大诗人艾伦·金斯堡的裸体照,再现这位才子首次朗诵长诗《嚎叫》的情景。这家书店成立于1953年,经历了七十多年的烟云,却在当下的互联网和流行文化的夹缝中屹立不倒,必有其生存之道。书架上引人瞩目地陈列着一本《Why Marx Was Right》(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201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英国学者Terry Eagleton。该书是近年来环球金融危机后马克思主义再度受到热捧的体现。一位头戴十字礼帽,身着粉红衣裙的店员正在书店里忙前忙后,为顾客挑选图书。从这家小小的书店,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我触摸到旧金山跳动着的文化脉搏。
返程路上,我们经过市中心的Fairmont Hotel,刘老师指着宾馆门外迎风招展的各色彩旗说,"这就是我从前工作的地方。"是啊,这位著名散文家几十年如一日在海外从事餐饮业,从唐人街上的小饭馆做到在该市的地标——五星级费尔蒙特旅馆的餐饮部门,业余时间仍然笔耕不辍,独具匠心地写出如此多脍炙人口、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眼前这座灰色建筑物,不仅是一家酒店,更是培育出华人作家的摇篮。
临别时,刘老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纪伯伦的诗集《先知》,另一本是由散文大家王鼎钧组稿、美国纽约中华佛教会汇编的《妙峰法师传记》。
我随手翻开《先知》,一段诗行映入眼帘:
就让欢笑和共享的快乐,
充满甜美的友谊,
因为唯有在如朝露的小事中,
你的心才找到焕然一新的清晨。
——第19章 友谊
这也概括了我这次“一日游”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