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国画练习笔记
今天是周末星期六,终于有空静下心来画国画,专注练习了两幅大写意荷花图。
**荷叶部分**还算顺手,毕竟大写意重在神韵,用侧锋泼墨挥洒,浓淡相间,只要抓住荷叶的舒展形态和边缘的起伏变化,就能表现出几分生动。尤其喜欢第二幅中一片残叶的枯笔效果,墨色自然晕开,意外有了些“秋荷听雨”的意境。
荷花却是有些不如意,花瓣画得太工整,线条僵硬,少了国画该有的灵动。原本想用双色(胭脂+淡白)表现花瓣的轻盈,但调色没掌握好,要么太浓艳,要么太单薄,最后显得死板。反思了一下,可能是:
1. 用笔太迟疑:担心画坏,反而拘谨;
2. 水分控制不足:淡色部分水分过多,导致宣纸晕染过度;
3. 观察不够:临摹时只盯着形状,没注意原作的笔势节奏。
下次改进,先练单瓣:单独用废纸反复练习花瓣的弧线,中锋转侧锋的力度;
调色实验:提前试色,记录胭脂与水的比例;
- 参考大师:比如张大千的荷花,研究他如何用简练笔墨表现花瓣的柔嫩。
虽然画得不够好,但水墨在宣纸上晕开的过程依然让人沉醉。发现国画最难的不仅是技巧,更是“敢画”——要像荷花一样,先有破水而出的胆气,再求亭亭玉立的风姿吧。 [微笑][微笑][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