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越蒙山人

越吃越蒙山人 名博

这帮中国人祖上也阔过

越吃越蒙山人 (2024-06-24 19:08:55) 评论 (22)
(西方为什么统治世界 之七)
 
我们祖上也阔过。这话自从阿Q说过后,被人诟病嘲笑了近百年,但凡体面一点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开这个口了。但morris不在乎这个,照他的意思,就是这帮中国人祖上有的也阔过。
 
在前篇展示过的社会发展曲线图上,公元541年的时候,东西方有了第一次相交。按Morris 的说法,东亚文明的社会发展自此开始领先西方一千二百年,直到1751年。其跨度之长,几乎六倍于美国存在的时间。
 
社会的发展指数高,说明社会的综合能力强,财富积累数量高,让落后一点地方的人看着先进或者说新鲜的东西多。西方有学者研究称,在鼎盛时期,古罗马帝国的货币流通量是东方汉朝的两倍,故推论最富的罗马人比最富的汉人至少阔两倍,但过了四五百年年后,东方的社会发展慢慢赶了上来,这时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大概是公元1024年前后,在宋朝出现了银票(banknote),总面值等同12亿5千万铜钱。这些票面数字的财富,可以随时折换兑现成钱币,这背后的支撑是3亿枚实有铜币。这样的财富让以前富裕过的欧洲人都感到眩晕,更别说东亚北部那些半游牧的落后部族了。所以这才有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说的那些羡慕之词:“中国的宫殿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她的统治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河里的船比所有基督教国家的总和还多,运到城里的食物,欧洲人难以想象。”马可波罗还很羡慕地描述了一种中国人用在炉子里燃烧的黑色石头,估计那时候欧洲还没有开采过煤矿。据史料记载,马可波罗的叔叔是在1260年离开Caffa去的中国,他于1274年开始了第二次商旅,那次他把年轻的马可波罗也带去了。1295年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难抑兴奋地写出了那篇流传甚广的东方游记。
 
这一时间段的丝绸之路给处于落后位置(backwardness)的西方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以前我们常说的造纸印刷技术的传播。中国人在公元105年开始就用桑树皮造纸了,(注:,原书中用的就是Chinese,有人说古时候东亚这块地不叫中国,中国的概念不过百年而已,那我倒要请教,国际上约定俗成的Chinese,我们翻回成中文,到底应该叫什么呢?)到了公元700年,纸浆技术已经很普通了。阿拉伯人在750年把这个技术学了去,意大利人从1150年开始从阿拉伯人那里购买纸张,1276年自己生产。那时候,中国人已经用木板印刷5个世纪,木模活字印刷两百年了,欧洲相对应的年代是1375年和1430年。
 
火药和指南针传的很快。指南针在中国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是出现在1119年,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1180年。自从号称能炼出长生不老丹药的方士碰巧发明了火药之后,最初在战场上派上用途是在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人在中原攻城略地,不知是哪一方的能人把火药填塞到竹筒里,用它爆炸后的推力发射箭头。世界上最古老的能称作是火枪的东西,是在满洲里出土的一件一尺长的铜管火器,里面能填充火药发射金属弹头,估算的生成年代是1288年。仅仅一代之后的1326年,在佛罗伦萨就有了手绘的黄铜枪图纸;牛津是1327年就有了加农炮的图纸,虽很粗糙,但是能用。阿拉伯人是在1331年在西班牙的战争中让火枪派上了用场。
 
最为重要的技术转让是锻铁工艺(cast-iron),这是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出现的,阿拉伯人了解这门技术是在公园11世纪,欧洲人是1380年以后学到的。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和网友讨论中国古代发明的博文,里面谈到了宋朝时期的炼铁水平(见《事实的背后会藏有政治的图谋》),我当时是根据很多年前Jared Diamond在他的著作中引用的李约瑟的考证数据,得出推论说,几百至一千年前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炼铁制钢水平比欧洲先进不少,这次得到证实,Morris也是认同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在1078年的时候,宋朝的生铁产量为125000吨,那时代的开封,那些煤烟缭绕的炼铁作坊,可以被称作是前工业社会的一道令人惊羡的风景,而整个欧洲是到了1700年才达到这样的产量。
 
其实西方使用铁器的时间不能算晚。塞浦路斯一直是西亚的冶金发源地,公元前1200年的时候,当地人就能从红褐色的石头中提炼铁了。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希腊和如今以色列一带的地方,已经用铁器取代青铜器了,这主要是由于那时段战乱频繁,出产锡的地方供不出货来。等到局势太平,用惯了铁器的人已经不喜欢再像过去那样使用硬度不够的青铜器了。这可能就是前边有网友留言说的,西方出土的青铜器比较稀少的一个原因吧。
 
在这本书中,Morris没有明确给出东方最早启用铁器的具体时间,但他很确定地指出,到了公元前600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工匠就可以把炉温吹到F2800度去炼铁矿石,并懂得加碳炼成钢。把炉温提升到F1650度,让铁变软再不断地锤打成型,这样的锻铁工艺在公元前100年的古老中国已经比较普遍了。差不多是公元1500年后,英国才掌握了这门技术。Morris 觉得,正是由于这样革命性铁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得英国人能有得手的工具,在新发现的大型煤矿中,挖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量能源,辅佐了工业革命的成功(p395)。
 
这一论点在那些持有短期突发(short-term accident)观点的人眼里,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他们觉得,如果英国没有突然发现大煤田,照着开始的时候蒸汽机烧木材的耗量计算,“克星”舰队从英国启航开到长江口,需要用1千五百万亩森林的木柴,这在英国是不可能找得出来的。那样的话,在那个年代,衰败的东方帝国和崛起的西方列强之间应该还是会有一场争掌命运的决斗,但出头的会不会一定是英国就不好说了。呵呵,可是,我们都知道,历史不需要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