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无忧无虑的海上乌托邦》第十三篇:重游阿拉斯加(上)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打印 (被阅读 次)

 

老安游记《无忧无虑的海上乌托邦》第十三篇:重游阿拉斯加(上)

我与我妻有过多次坐游轮度假的经历,所以对这种“无忧无虑的海上乌托邦”情有独钟。2011年7月,我与我妻从底特律的家中出发,乘坐为期一周的,从加拿大温哥华出发的,由荷美游轮公司经营的,“斯代坦丹号”游轮(Statendam of Holland America Line)。

2019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人们躲在家中不敢出来,现在人们解放了,纷纷出来旅游。这次我与我儿一起来享受“无忧无虑的海上乌托邦”。我们从温哥华的家中出发,乘坐为期两周的,从温哥华开始并往返的,蓝宝石公主号游轮(Sapphire Princess Cruise)。

图 1. 蓝宝石公主号游轮

游轮的航行路线如下图所示:5/17/2023,从温哥华出发,5/19到凯奇肯(Ketchikan),5/20到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Juneau),5/21到斯卡格威(Skagway),5/22到冰川湾国家公园(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5/23到安科雷治(Anchorage),然后原路返回温哥华。

图 2. 阿拉斯加游轮的航行路线

阿拉斯加(Alaska),是美国位于北美洲西北端的联邦州。该州东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育空地区相邻。西部与俄罗斯白令海峡为界。其北侧是北冰洋。其南侧和西南侧是太平洋。该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陆地面积是第二位的得克萨斯州的两倍有余。

下面是阿拉斯加州(红色)与美国本土(白色)的相对位置。该州地图像一个大步流星行走的机器人,“前腿”是该州西南部的阿留申群岛,“后腿”是该州东南部的沿海地区。我们的游轮只活动在“后腿”地区,完全不进入阿拉斯加大陆和“前腿”地区。

图 3. 阿拉斯加州(红色)与美国本土(白色)的相对位置

下面是阿拉斯加州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地图,即阿拉斯加州的“后腿”部分。图中标出了我们即将访问的四个地点:1.凯奇肯,2.朱诺,3.斯卡格威,4.冰川湾国家公园。

图 4. 阿拉斯加州的部分地图(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是阿拉斯加州的州旗(左)与州徽(右)。州旗是蓝天上的北斗七星加上北极星,阿拉斯加是距离北极最近的地方,空气清新少污染,天空晴朗好参观,州旗的设计者太有才了。州徽是具有阿拉斯加特色的雪山冰川和寒带的动植物。

5. 阿拉斯加州的州旗(左)与州徽(右)

1867年3月30日,美国以720万美元从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大约每英亩2美分。购下后经过若干次行政易手,1912年5月11日,成为美国的建制领地。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

阿拉斯加幅员辽阔,在各州中拥有最长的海岸线。阿拉斯加也是美国在北美洲唯一的一个不与任何州相接的州。阿拉斯加州距离最近的华盛顿州有800公里。阿拉斯加州的气候各地有所不同:北坡极地气候,内陆大陆性气候,浅绿色过渡气候,南部沿海海洋性气候。

阿拉斯加州南部(如安科雷奇),因为受到山脉屏障,相对气候较暖。中部地区(如费尔班克斯),因谷地地形,冬季时常形成逆温,再加上副极地气候的双重作用,冬季极端低温。至于北部的濒海平原地区(如巴罗),是极地气候,长年寒冷,只有短暂的夏季。

阿拉斯加的许多原住民是几万年前通过“白令地峡”来到的阿拉斯加。原住民主要有特林吉特人海达人钦西安人三种族群。他们发展出母系氏族的亲属财产继承制度,并且依旧过着下海打渔为业的传统生活。

欧洲人的船队首次抵达阿拉斯加的时间,通常是指1732年8月21日。这次航行是来自俄罗斯的专业测量员米哈伊尔-格沃兹杰夫和航海家助手伊凡-费奥多罗夫领导的探险船队“圣加布里埃尔号”(St. Gabriel)。这是俄罗斯人第一次对阿拉斯加的观测。

另一位与阿拉斯加有关的人物是服务于俄罗斯的丹麦人维他斯-白令(Vitus Bering,1681-1741)。白令受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Peter I)的邀请,参加当时新建的俄罗斯海军,成为其中的一个舰长。他与一个俄罗斯人结婚,1715年,他最后一次回到过丹麦。

图 6. 阿拉斯加的发现者之一:维他斯-白令

1725年,他奉彼得一世命令,对西伯利亚的北岸进行考察。1728年,他到达亚洲最东端。1730年,他回到圣彼得堡,当时身患重病。1735年,他再一次来到鄂霍次克海,1740年,他建立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741年,他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美洲进发。一场风暴将他指挥的两条船分开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在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路上,他还发现了属于阿留申群岛的一些岛屿,但这时他已经重病在身,无法指挥他的船只了。

他们漂泊到科曼多尔群岛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在那里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28名水手病死。今天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他船上剩下的77名水手中的46人,后来回到了他们出发的港口。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799年,俄罗斯的格里戈里-舍利霍夫尼古拉-列扎诺夫在阿拉斯加共同创办半官方性质的殖民贸易公司“俄美公司”。同年,位于亚历山大群岛中的锡特卡(Sitka)建城。并在1804-1867年间,在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之前,锡特卡一直是“俄属北美”的首府。

俄罗斯从未完全在阿拉斯加殖民,而且这个殖民地也没给俄罗斯带来多大利益。唯一留有俄罗斯殖民痕迹的,只在阿拉斯加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也只是在这个地区的命名上和建立一些东正教堂。

1853年,欧洲爆发英俄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害怕阿拉斯加的殖民地英属北美洲(现今加拿大)夺走,便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最后在1867年3月30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万美元成交。美国负责此购地案的是当时的国务卿威廉-苏沃德

图 7. 阿拉斯加的购买者:威廉-苏沃德

威廉-亨利-苏厄德(William Henry Seward,1801-1872),是一名美国律师,地产经纪人,共和党政治家。曾任美国国务卿美国参议员纽约州州长。1849-1861年,苏厄德曾担任两届美国参议员1860年,他与亚伯拉罕-林肯竞逐共和党初选,最终败给了林肯。

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后,派他出任国务卿。1865年4月14日,美国内战结束后仅五天,林肯总统遇刺身亡。行刺的主谋布斯派人当天晚上到苏厄德的家中进行刺杀,苏厄德脸部被刀重创,但是没有危及生命。

林肯总统遇刺后,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继任总统,苏厄德仍任国务卿。他始终保持对约翰逊总统的忠诚,维持共和党在内阁的影响力。他在国务卿任内,通过谈判,从俄罗斯买下“俄属北美”,即今阿拉斯加州。

不过,对于负责此购地案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苏沃德(William Seward),用大量金钱买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之事,当时很多美国人觉得很不值。他们揶揄这是“苏沃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或“苏沃德的冰箱”(Seward's Icebox)。

但是,苏沃德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会得到好处”。阿拉斯加转交给美国后,最初由军方松散管理。1884-1912年,被设为特区。阿拉斯加联邦的总部,也设在锡特卡。1912年,阿拉斯加正式成自治领,合并到美国。

1906年,位于亚历山大群岛的城市朱诺(Juneau),取代锡特卡(Sitka),成为阿拉斯加的首府。阿拉斯加州长官邸也修建于此年。一些移民到美国的挪威人和瑞典人,聚居在阿拉斯加,他们主要从事捕鱼和伐木的行业。

1946年,阿拉斯加领地的公投之后,使得阿拉斯加“建州运动”势头不可阻挡。鉴于阿拉斯加战略及经济上的重要性,1958年,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签署建州法令(Alaska Statehood Act),并由国会批准建州。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第49个州。

图 8. 阿拉斯加的建州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出生并成长于堪萨斯州阿比林县一个德裔移民的家庭。1915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德裔身份被拒绝前往欧洲,只能在后方服役。1941年,艾森豪威尔晋升为准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正式对轴心国宣战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负责策划和监督盟军在北非战场的“火炬行动”,并在欧洲意大利南部战场入侵西西里岛。随后,他便督策对“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推进(如诺曼底登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其战功显赫而被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委任为美国陆军参谋长(1945-1948),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48-1953),更被举荐担任首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指挥官(1951-1952)。1952年,艾森豪威尔以共和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美国总统选举

在该年选举及随后的1956年连任选举中,都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连续两次击败民主党的对手阿德莱特-史蒂文森二世,成为美国的第34任总统。在他的两届任期内,造就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被认为是历届以来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1968年,在阿拉斯加北坡区域的普拉德霍湾发现了大量石油,1977年,纵贯阿拉斯加管道修建的完成,更加促进阿拉斯加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从1980起,阿拉斯加石油为州财政提供了大力的资助,同年,阿拉斯加州政府废除了征收所得税的制度。

1989年,美国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触礁,使得1100万加仑原油泄露,污染了海岸线长度超过1800公里。今天在阿拉斯加北坡的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佩柏金矿,是开发还是保护环境,仍是相当大的争议议题。

2023年5月17日,上午10点,我与我儿从家中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位于加拿大广场(Canada Place)的温哥华港(Port of Vancouver),蓝宝石公主号游轮已经停泊在那里。我们通过安检和美国海关,登上游轮就算是进入美国。下图是我与我儿在登船时的合影。

图 9. 我与我儿在登船时的合影

上船后,首先在第11层找到我们的房间:B202,这层叫“Baja”。我儿有点累就休息了。我感觉不太累,简单洗漱一下,就到外边去熟悉游轮的环境,并拍摄了一些照片。下图是游轮顶上飘扬的“英国国旗”,再下图是游轮顶层的“露天游泳池”和“超大号电视屏幕”。

图 10. 游轮顶上飘扬的“英国国旗”

图 11. 游轮顶层的“露天游泳池”和“超大号电视屏幕”

船外的景色看完了,再进入船內。在游轮的中部(Midship),第五,六,七层,是本船的“主厅”(Muster Station)。游轮的主要管理服务设施都在这里。下图是我从第七层正面拍摄的照片,地面是第五层,标记是(Princess Cruises),之上是第六层,标记是(BOAT)。

图 12. 公主号游轮的“主厅”

简单的午餐后,回到房间里,一口气睡了四个小时。晚餐是14层楼上的自助餐,应有尽有,花样繁多,不过已经吃不了许多了。饭后到游轮的剧场去看节目,就是几个人的“脱口秀”(Talk Show),比前次“荷美游轮”的专业表演差远了,没太大意思,就回房休息了。

2023年5月18日,我们的游轮不靠岸,整天航行在海上。早饭后,我继续参观船上的设备,到处照相。在14层楼上,有三,四个大大小小的游泳池,每一个装潢得非常漂亮。下图是第14层楼上的露天游泳池,上面的超大号电视屏幕正在放映电影。

图13. 超大号电视屏幕正在放映电影

下图也是第14层楼上的露天游泳池,在超大号电视屏幕的对面,有两个巨大的“塔球”。

图14. 超大号电视屏幕的对面,有两个巨大的“塔球”

下图是第14层楼上的“室内游泳池”,顶上是巨大的玻璃天窗。

图15. 公主号游轮的“室内游泳池”

下面的两图是我与我儿在第14楼层上“室内游泳池”旁边的留影。

图16. 我在“室内游泳池”旁边的留影

图17. 我儿在“室内游泳池”旁边的留影

船外的景色看完了,我们再进入船內,来到游轮中部的主厅。下图是我在“主厅”第七层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儿在主厅第七层的留影。

图18. 我在“主厅”第七层上的留影

19. 我儿在主厅第七层上的留影

下图(左)是我儿在“主厅”雕像旁的留影,下图(右)是我在“主厅”雕像旁的留影。

图20. 我儿在“主厅”雕像旁的留影(左)与我在“主厅”雕像旁的留影(右)

下图(左)是我在“主厅”楼梯上的留影,下图(右)是我在“主厅”看台前的留影。

图21. 我在“主厅”楼梯上的留影(左),是我在“主厅”看台前的留影(右)

下图(左)是我在游轮剧场里的留影,下图(右)是我在室内游泳池前的留影。

图22. 我在游轮剧场里的留影(左)与我在室内游泳池前的留影(右)

今天下午,我到14层的大屏幕看了一场电影《Skyfall》。电影讲述007的一段冒险故事。男主人公(James Bond)到处惩恶扬善,救人水火,体现了典型的西方文化,当然少不了“美女(邦德女郎)爱英雄”的老套情节。他在上海,澳门和伦敦处处遇险,绝处逢生。

2023年5月19日,游轮到达阿拉斯加南部小城凯奇肯(Ketchikan)。由于跨过一个时区,游客不能很早下船。我在早饭后,到游轮顶上去看看,原来第15层还有一个露天游泳池!

图23. 游轮第15层上的露天游泳池

再从第15层楼上俯瞰第14层楼上的露天游泳池和彩色大屏幕,比在第14层上好看多了。于是我用相机把这个美景记录了下来。

图24. 从第15层楼上俯视第14层上的露天游泳池

现在游轮已经停靠在码头上了,凯奇肯市中心区的正对面,是游轮停泊的港口码头。我站在游轮的高台上,居高临下望出去,凯奇肯市的街景房屋清晰可见。还有码头岸边的几条小船也尽收眼底,小城的风景非常好看,下图是我从游轮高台上俯瞰凯奇肯小城。

图25. 从游轮高台上俯瞰凯奇肯小城

回头一看,后面还有一艘游轮,已经停泊在那里。该游轮比我们的小一些。船头的字迹很清晰:“荷美”游轮公司(Holland America Line)的游轮“威斯特丹号”(Westerdam),还特地说明注册地“鹿特丹”(Rotterdam)。

图26. 从我们的游轮上俯瞰后面的“荷美”游轮

南起加拿大的温哥华,北至美国斯卡格威的八百海里航海线,夹在北美大陆与沿海一带星罗棋布的岛屿之间,被称作“内湾航道”(Inside Passage)。凯奇肯(Ketchikan)是游轮在“内湾航道”中第一个停靠的港口。

凯奇肯是阿拉斯加州凯奇肯自治市镇下属的一座城市,是阿拉斯加州最靠东南的一个城市。该市有人口8050人,是阿拉斯加州人口第六多的城市。凯奇肯是阿拉斯加州南部最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凯奇肯也是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

上午10点,船上的游客们纷纷下船游览凯奇肯,我与我儿也随着人群出来了。下图是我在“公主号游轮”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儿在“公主号游轮”前面的留影。

图27. 我在“公主号游轮”前面的留影

图28. 我儿在“公主号游轮”前面的留影

在凯奇肯码头的小广场上,有一组群雕像,像是一些工人,大概是挖煤工人和淘金工人吧。中间带尖顶帽的是个头目,是印第安人的一个酋长。据人介绍说,这个酋长起了一个西化了的名字“酋长约翰逊”(Chief Johnson)。

 

图 29. 凯奇肯小城码头广场上的群雕像

凯奇肯小城很小,从码头出发只有几条街,主街叫“米慎街”(Mission St)。接着有一个横跨米慎街的“欢迎拱门”,上面写着“欢迎来到阿拉斯加第一城,凯奇肯”(Welcome to Alaska First City,Ketchikan)。

图 30. 横跨“米慎街”的“凯奇肯拱门”

凯奇肯既不是阿拉斯加州首府,也不是该州最大城市,凭什么自称“阿拉斯加第一城”呢?原来凯奇肯于1900年建市时,是阿拉斯加州出现的第一座城市。所以,这个“阿拉斯加第一城”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下图是我(左)与我儿(右)在“欢迎拱门”下的留影。

图 31. 我(左)与我儿(右)在“欢迎拱门”下面的留影

有一条与“米慎街”(Mission St)平行的街道,叫“道克街”(Dock St)。我儿在这条街上的便利店里,买了手机上网的“芯片”,可以在阿拉斯加州通用。使用船上的网络很贵,我儿懂得找便宜货,只要满足需要即可,不必多花冤枉钱。

凯奇肯小城的商业街叫“溪流街”(Creek Street),街名的来源是一条与街平行,且与城同名的“凯奇肯溪流”(Ketchikan Creek)。下图是“溪流街”的大门。再下图是“溪流街”的“街道”,即窄窄的木桥,木桥下是“凯奇肯溪流”,“街道”的旁边都是各种礼品店。

图 32. 凯奇肯小城“溪流街”的大门

图 33. 凯奇肯小城“溪流街”的“街道”

下图是我在小溪流桥上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儿在小溪流桥上在拍照。

图 34. 我在凯奇肯小溪流桥上的留影

图 35. 我儿在凯奇肯小溪流桥上在拍照

阿拉斯加曾经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天下,到处都有象征性的图腾,例如下面的鹰图腾。

36. 凯奇肯小城上原住民的鹰图腾

 下图(左)是印第安原住民图腾柱(Totem Pole)的全景,下图(右)是图腾柱的放大图。

37. 原住民的图腾柱(左)与图腾柱的放大图(右)

2023年5月20日早上8点,我们的游轮到达阿拉斯加州的首府朱诺(Juneau)。上午下雨,留在船里休息。下午天气放晴,游客们纷纷出笼,排队畅游朱诺。下图是我在下船时留影,背景是我们的“公主号游轮”(Princess Cruises)。

图 38. 我于下船时,在公主号游轮前面的留影

朱诺(Juneau),正式名称是朱诺市县(City and Borough of Juneau),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首府。我们很快就来到离码头不远的朱诺港前广场,届时已经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远处的黑山白雪,云雾缭绕,雨涤松青,雾色朦胧,我马上掏出相机,记录下来。

图 39. 靠近朱诺码头的港前广场

广场旁边有一个缆车站,直通山顶,山顶上的支撑塔隐约可见。可惜距离太远,我不得不使用放大镜头,以降低清晰度为代价。不过总算抓住了这一瞬间,心里庆幸,也有点自我安慰罢了。但是到售票处一问票价,每人50美元,太贵了,没有坐。

图 40. 朱诺的空中缆车(左)与支撑塔(右)

港前广场旁边有一个迎客揭示牌“欢迎你到朱诺来”(Welcome to Juneau),还特别强调朱诺是阿拉斯加州的首府(Alaska Capital City)。下图是我在迎客揭示牌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儿在迎客揭示牌前面的留影。

图 41. 我在朱诺揭示牌前面的留影

图 42. 我儿在朱诺揭示牌前面的留影

我们今天的主要目标是阿拉斯加的州议会大厦。十二年前(2011),我与我妻曾经来过朱诺,在州议会大厦前面照过相。今天我与我儿也想参观州议会大厦。路过一个商店的门口时,见到一只“大熊”。我儿兴致蛮高,建议与之合影。下图是我与我儿分别同“大熊”的合影。

图 43. 我与我儿分别同“大熊”的合影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州议会大厦所在的地区,但是还没到“大厦”,却又看到一只“大熊”。看起来阿拉斯加实在荒野,到处都是大熊,先照下来吧。下图是“大熊”,再下图是阿拉斯加州的议会“大厦”。

图 44. 阿拉斯加州议会大厦前面的“大熊”

图 45. 阿拉斯加州的议会“大厦”

十二年前(2011),我与我妻曾经来过朱诺的阿拉斯加州议会大厦,并在大厦前面照过相。当时大厦前面有一个“自由钟”(Liberty Bell),是仿造费城的那个,中间还有一条裂纹。但是今天不见了,代之以名人苏沃德的雕像。

下图是阿拉斯加州的议会大厦(左)与大厦前面的苏沃德雕像(右)。

图 46. 阿拉斯加州议会大厦(左)与大厦前面的苏沃德雕像(右)

既然是名人,合个影吧。下图是我(左)与我儿(右)在苏沃德雕像旁边的留影。

图 47. 我(左)与我儿(右)在苏沃德雕像旁边的留影

离开州议会大厦,我们沿着“主街”(Main Street)往回走。在一个小广场上回头一看,红白相间的大楼,云雾缭绕的青山,红白蓝绿,相得益彰,马上就照了一张相。下图是这幅彩色风景画,再下图是我在云雾缭绕的朱诺市区里的留影。

图 48. 红白相间的大楼与云雾缭绕的青山

图 49. 我在云雾缭绕的朱诺市区里的留影

返回港口的路线选择靠水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看到了一只刚刚出发的“水上飞机”(Water-Plane),马上把它纳入我的镜头。

图 50. 刚刚出发的“水上飞机”

在沿海的木制栈道旁边,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印第安原住民图腾柱,下面的两张图是其中的四个原住民图腾柱。

图 51. 印第安原住民的图腾柱

图 52. 印第安原住民的图腾柱

夏季的朱诺真的很忙,我们游轮的后边就有两艘“嘉年华”(Carnival),一个是“精神号”(Spirit),另一个是“鲁米诺莎号”(Luminosa)。

图 53. 停泊在朱诺的“嘉年华精神号”

图 54. 停泊在朱诺的“嘉年华鲁米诺莎号”

回船前,正面对我们的船尾,再照一张相,上面有清清楚楚写着“蓝宝石公主号”(Princess Sapphire)的字样,还有注册地点“伦敦”(London)。

图 55. 我们的游轮“蓝宝石公主号”

上船前,仰头望,大大的“蓝宝石公主号”(Princess Sapphire)字样,更加醒目。

图 56. 我们的游轮“蓝宝石公主号”

下午7点晚餐后,天气晴朗,从游轮上遥望远山,分外妖娆。下面的两张图是我从15楼的顶端拍摄的照片。第一图是朱诺海边的雪山青松,第二图是朱诺对面的白雪黑山。

图 57. 朱诺海边的雪山青松

图 58. 朱诺对面的白雪黑山

今天在朱诺玩得很高兴,在礼品店里一口气买了四件T-恤衫:红,黑,兰,绿,各一件。我与我儿各两件:我要蓝绿,我儿要红黑,算是给我们自己辛苦旅游的一个犒赏吧。

2023年5月21日清晨,游轮到达阿拉斯加州的小镇斯卡格威(Skagway)。由于港口在修建,码头过道被堵死,游客不能直接走过码头,需要乘坐穿梭巴士(Shuttle Bus)到小城附近的停车场,然后再步行到市中心。

上午11点,我与我儿下船到斯卡格威去游览。刚一进城就看见斯卡格威欢迎中心的迎宾揭示牌(Welcome to Skagway, Alaska),我与我儿分别在迎宾揭示牌前面留影纪念。

图 59. 我在欢迎中心迎宾揭示牌前面的留影

图 60. 我儿在欢迎中心迎宾揭示牌前面的留影

当我们即将跨过铁道时,侧面开过来一列火车。工作人员说:“这是一列旅游列车,从斯卡格威(Skagway)到怀特帕斯(White Pass)往返,市内有火车售票处”。下图是旅游列车的车厢,再下图是旅游列车的车头,侧面写着怀特帕斯(White Pass)。

图 61. 怀特帕斯旅游列车的车厢

图 62. 怀特帕斯旅游列车的车头

在斯卡格威游客中心(Skagwey Visitor Center)旁边的一个小广场上,有一副青铜雕像,是两个淘金工人。这里曾经是十九世纪“淘金热”的中心。斯卡格威游客中心也是“克朗代克淘金热国家历史公园”(Klondike Gold Rush National Historic Park)的游客中心。

图 63. 两个淘金工人的青铜雕像

我们在游客中心里,还看了一场小电影,描述当年淘金热的情景。当时有三个著名人物,其中的两个名字忘了,第三个是大名鼎鼎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杰克-伦敦最受欢迎的小说《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就是以淘金路线为背景而展开的。

图 64. 杰克-伦敦(1876-1916)

约翰-格里菲斯-钱尼(John Griffith Chaney),或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20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旧金山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生父是威廉-钱尼(William Chaney),继父是约翰-伦敦(John London)。

杰克-伦敦从童年起便饱尝了贫困的滋味。1890年,刚满14岁就进入工厂工作。1892年,失业后到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贫民窟里。1897年,与拜把兄弟一同加入克朗代克河(Klondike River)的淘金热(Gold Rush),前往阿拉斯加淘金。

淘金是其小说的重要素材,他写的淘金故事也大多发生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1898年,他什么也没淘到,两手空空地从阿拉斯加回到美国本土。因找不到工作,决定以写作为生。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

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铁蹄》,《前所未有的入侵》等小说。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也深受华语读者的欢迎。

离开游客中心后,我儿感到有点累,就回船了。我在斯卡格威小镇到处闲逛。斯卡格威,一面临海,三面环山,是十九世纪末举世闻名淘金潮中兴起的一个小镇。今天的斯卡格威,到了夏天人口会增加一倍,原因这里是游轮的必经之地,每年游客高达90万人。

我们眼前的斯卡格威小镇,街道上造型各异,色彩鲜明的木屋参差相连,有的尖顶高耸,有的雕梁画柱,更多的则朴实粗犷。配上停在街边的马车和穿着旧式长裙招揽游客的驾车之人,这个玲珑的小镇看上去很像是电影城里拍摄时代剧的布景。

图 65. 斯卡格威百老汇街上的古董房(1899)

图 66. 斯卡格威百老汇街上的珠宝商店

图 67. 斯卡格威百老汇街上的金顶旅馆

回船之路采用沿海栈道。在另一个码头上,看到我们游轮“蓝宝石公主号”(Sapphire Princess)的姐妹船“红宝石公主号”(Ruby Princess)。“红”比“蓝”游客幸运多了,下船后不远就是游客中心,不必乘坐穿梭巴士(Shuttle Bus)再走路,绕个大弯。

图 68. 红宝石公主号游轮

回船后,在楼梯上看到一幅“中国工笔画”的“花鸟虫鱼”,作者叫陈之佛,不太出名。但是能被“公主号游轮”采用,也算是幸运。于是我把它照下来,算是游记的一部分吧,可以略微增加一点中国因素。

图 69. 游轮上陈之佛的“中国工笔画”

晚饭后的7点多钟,阳光依然明亮。我在游轮的顶层四处观望,发现风光甚美,举起相机再拍三张。第一张是远处的雪山白云,第二张是岸边停泊的两条游轮,第三张是风景如画的小镇码头。

图 70. 远处的雪山白云

图 71. 岸边停泊的两条游轮

图 72. 风景如画的小镇码头

2023年5月22日,是这次行程中最重要的一天,我们的游轮到达阿拉斯加冰川湾国家公园(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Alaska)。冰川湾国家公园位于阿拉斯加州东南部的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为漂亮的冰川风景保护区。

上午8点,游轮进入冰川湾国家公园,两岸都是白雪皑皑的石头山,山间小冰川比比皆是。碧水蓝天,白雪黑山,风景独特,回归自然,要多美就有多美。下图是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麦瑞安山(Mount Merriam)。

图 73.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麦瑞安山

下图的中间是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冰川(Johns Hopkins Glacier)。

图 74.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冰川

下面的两张图是我与我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冰川前面的留影。

图 75. 我在冰川湾国家公园约翰斯-霍普金斯冰川前面的留影

图 76. 我儿在冰川湾国家公园约翰斯-霍普金斯冰川前面的留影

再往前,左岸边,是萨利斯伯里山(Mt Salisbury)。右岸边,是阿布达拉山(Mt Abdallah)。两山之间是冰川湾国家公园里著名的玛格丽冰川(Margerie Glacier)。下图是萨利斯伯里山,再下图是阿布达拉山,第三图是玛格丽冰川。

图 77.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萨利斯伯里山

图 78.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阿布达拉山

图 79.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马格丽冰川

蓝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水面上点缀着大小浮冰,多么美丽漂亮的风景画呀!我们乘坐的游轮,干脆在海湾里停了下来面对着冰川,让游客们观赏拍照。我与我儿立刻跑了出来,以马格丽冰川为背景拍照。能有机会一睹巨大冰川的风采,实在是不枉此行。

图 80. 我在冰川湾国家公园玛格丽瑞冰川前面的留影

图 81. 我儿在冰川湾国家公园玛格丽冰川前面的留影

临离开时,我还不忘再拍摄一张玛格丽冰川的雄姿。

图 82. 冰川湾国家公园里的玛格丽冰川

虽然今天天气很冷,风很大,但是我们都很兴奋。回船后想到赌场去试试手气,但是想到以前的经历,总是输钱,也就算了。还是到餐厅去吃午饭吧。意外的惊喜是:海鲜大餐!下图是游轮赌场(Casino)里的角子机,再下图是游轮餐厅里的海鲜大餐(Sea Food)。

图 83. 游轮赌场里的角子机

图 84. 游轮餐厅里的海鲜大餐

顺便提一下,冰川虽然看得很过瘾,但是与十二年(2011)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那时我与我妻乘坐“荷美公司”的斯代坦丹号游轮。在冰川湾里与冰川靠的更近,停留的时间更长,拍摄的照片也更好,请看下面使用同一个傻瓜相机拍摄的旧照片。

图 85. 使用同一个傻瓜相机拍摄的旧照片

今天由于游轮距离冰川太远,看不太清楚。船长却在广播里说,今天风大,不能靠得太近。可真会找借口,驾驶技术不行吧。害怕再次“冰海沉船”,成为第二个“泰坦尼克”(Titanic)?游轮公司高价聘请你,亲爱的陶德船长(Captain Todd),拿着高薪心安理得吗?

再说,冰川湾的海湾这么窄,两边都是岸。凭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我也敢自信地说:万一来个第二次“冰海沉船”,游轮成了第二个“泰坦尼克”,我也能够靠着自己的体力,奋勇游到岸边,何况那些年轻人呢?

后来我猜想,当天的游轮根本没有到过那个最高,最宽,最美的冰川。后来才知道它叫做“大太平洋冰川”(Grand Pacific Glacier)。如果如此,那些只坐单程北上的游客,漏掉最好的冰川,岂不是亏大了?有几个像我这样头脑一根筋的老头子,曾经三次到过冰川湾?

2023年5月23日,我们的游轮到达学院峡湾(College Fjord),游轮整天都航行在海上。下面的几张图是我在学院峡湾拍摄的照片。由于是晚餐时间,我错过了最佳位置,出来照相的时候,勉强赶上学院峡湾冰川的尾巴,只能远远地拍了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

图 86. 学院峡湾冰川的远景

图 87. 学院峡湾的雪山青松

图 88. 学院峡湾的雪山青松

由于全天的时间都在海上漂流,感到有点寂寞无聊。于是开始撰写《老安游记》的草稿。把比较好的照片都加上去了,还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阿拉斯加的资料。不用太费力,很快就成文,暂时取名“重游阿拉斯加”。分为上下两篇:北上单行为上篇,南下单行为下篇。

2023年5月24日,游轮到达阿拉斯加的海港城市惠提尔(Whittier),单程北上的航程结束了。大部分游客都下船了,有人买了上岸游览的票,跟着导游走。有人自己去安科雷奇观光,自己下船走路。有人去安科雷奇机场飞回家。我们留在船上,准备单程南下。

惠提尔(Whittier)地处阿拉斯加州通道运河(The Passage Canal)的头部,在安科雷治(Anchorage)的东南58英里处。惠蒂尔也是阿拉斯加海上公路系统里的一个重要港口。附近的惠提尔冰川,是根据美国诗人约翰-惠提尔的名字所命名,这个小镇也因此得名。

惠提尔现在所处的地区,曾经是当地原住民的陆上交通枢纽。后来被俄罗斯美国的探险者们所利用,成为淘金热时期勘探矿工们的必经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在惠提尔附近修建了一个军事设施,并成为美军进出阿拉斯加的重要港口。

惠提尔市成立于1969年。如今,它是越来越受欢迎的游轮停靠港。它由当地政府所运营,可供100艘中型游轮停靠。惠提尔现在是安克雷奇温哥华之间单程的公主号航线的登船和登陆点,我们恰恰是公主号游轮的乘客。

我们的“蓝宝石公主号”游轮,从明天开始单程南下的航程。今天下午“新游客”上船,我们这些“老游客”,可以到岸上去观光。虽然小镇很小,但也不应错过。然而时间尚早,天气还冷,等到下午气温转暖后,再下船观光也不迟,先在船上瞭望一下港口吧。

下面的三张图是今天上午我从游轮顶上拍摄的惠提尔港口(Port of Whittier)的照片。

图 89. 惠提尔港口的风景之一

图 90. 惠提尔港口的风景之二

图 91. 惠提尔港口的风景之三

中午12点,气温转暖,虽然还下着毛毛雨,我与我儿还是下船去逛逛。下图是我在惠提尔港口的码头上,以岸边雪山为背景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儿在惠提尔港口的码头上,以岸边雪山为背景的留影。

图 92. 我在惠提尔港口码头上的留影

图 93. 我儿在惠提尔港口码头上的留影

天下着雨,风也很大,我儿穿得少,感到很冷,所以回船了。我穿得多,还围上一条厚厚的围巾,所以坚持继续逛。回头看一眼我们的蓝宝石公主号,上有白雪黑山,下有小溪浪花,很不错的风景啊。

图 94. 回头看一眼蓝宝石公主号游轮

远有雪山,近有小溪,左有青松,右有火车,惠提尔小镇的风景还可以呀。

图 95. 惠提尔小镇的风景

快来看,一列“阿拉斯加”火车开过来了。抓紧时间抢拍,留住这一瞬间。

图 96. 雪山脚下的“阿拉斯加”火车

我沿着惠提尔小镇的主街道“惠提尔街”(Whittier Street)往前走,路过了一个个小店,饶有兴致地拍下这些颇具阿拉斯加特色的小屋。下面的小房子是“阿拉斯加海洋皮划艇运动员”(Alaska Sea Kayakers),好像是在出售有关皮划艇器材的小店。

图 97. 小店“阿拉斯加海洋皮划艇运动员”

下图是“疯狂射线咖啡店”(Crazy Rays Coffee),敢去喝吗?不怕辐射吗?

图 98. “疯狂射线咖啡店”(Crazy Rays Coffee)

下图是“美国海岸巡逻队-惠提尔站”(U.S. Coast Guard Station Whittier)。美国国家的大部门,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设置在一辆废置的破旧火车厢里,上面还加上一个天窗,很会“勤俭持家”呀。

图 99. 美国海岸巡逻队-惠提尔站

别忙,还有更简易的呢,看看这个租车公司(AVIS)私营的大企业,也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设置在一个废置的货车厢里。还怕人看不到,弄一个圆水塔似的东西,写上标记(AVIS)高高地竖起,好像还有一个高音喇叭在搞宣传。

图 100. 简易的租车公司(AVIS)

下图中的大房子是个便利店,叫做“懒水獭便利店”(Lazy Otters Shop)。我进去看一下,想买几张明信片,但是没有。都是一些与下海捕鱼有关的物件,我就出来了。旁边有一个“毫不起眼”的绿顶小房子,墙上还挂了一面“不高高飘扬”的美国国旗。

哈哈,“惠提尔信息中心”(Whittier Information Center)!进去一看,就是一间卧室那么大。柜台后面站着一个老太太,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过来打招呼。我看有免费地图,一把抓到手。旁边还有明信片,价格4美元一张,吓得我一伸舌头,想赶紧溜出来。

图 101. 懒水獭便利店(左)与惠提尔信息中心(右)

老太太见怪不怪,笑着告诉我,再往前走有一条地下人行隧道。过了隧道直通一个大楼,是本镇最重要的建筑物,有办公室,有邮局,有展览厅,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我离开后向前走,果然有一条地下人行隧道,隧道上面是刚才看到的阿拉斯加火车的铁道。

图 102. 火车铁道下面人行隧道的入口

图 103. 火车铁道下面人行隧道的內部

走出人行隧道,突然一下子豁然开朗。只有两个街区,直通前面的14层大楼。下图是两个街区交叉口的路标:左图是“冰川大道与惠提尔街”(Glacier Ave & Whittier St)的路标,右图是“冰川大道与肯奈街”( Glacier Ave & Kenai St)的路标。

图 104. 冰川大道上的两个重要路标

我快步跨过两个街区,这座惠提尔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立马出现在我的眼前。今天清早我在游轮顶端就看见这座白,红,绿三色的大楼。当时以为是一个酒店,心里想,谁会在这个偏远的小镇来住?看到门前的标记才知,原来叫做“霍奇大厦”。

图 105. 惠提尔小镇的“霍奇大厦”

图 106. 霍奇大厦楼前的标记(Hodge Building)

这个市镇的巨大建筑物是二战之后修建,这栋高14层的霍奇大厦完工于1957年,它包括150间双居室或三居室套房及单身公寓。随军家庭及民政服务员工,可以搬入了这栋大厦。新建的惠提尔学校就在附近,因此学生在恶劣天气里可以轻松安全地前往学校。

这栋建筑是为纪念沃尔特-威廉-霍奇上校(Col. Walter William Hodge)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奇上校是土木工程师,也是修建阿拉斯加公路的指挥官。1949年,霍奇上校死于空难。在这座大楼的落成典礼上,她的遗孀参与了典礼并且剪彩致辞。

现在这座大楼由市政府经营管理,惠提尔的大部分居民都住在此楼。大楼的一层对外开放,有商店,邮局,展览厅。展览厅里陈列着一些有关的历史遗物。下图是有关伯戈因将军(Major Caleb Burgoyne)的事迹展览。

图 107. 博戈因将军的事迹展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1942年,美国陆军少将伯戈因,率领一个工程队伍修建“惠提尔隧道”(Whittier Tunnel)。目的是快速向在前方作战的美军提供军火和物资,以防止日本海军的潜艇对阿拉斯加进行攻击。伯戈因将军是惠提尔的名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从霍奇大楼出来,就是“冰川大道”(Glacier Ave),冰川大道尽头的雪山很漂亮,于是我随手拍下雪山的照片。在回船的路上,大道旁边有一个郁郁葱葱的悬崖峭壁,也很漂亮,于是我又随手拍下了一张照片。

图 108. 从“冰川大道”看大道尽头的雪山

图 109. 大道旁边有一个郁郁葱葱的悬崖峭壁

快到港口的码头了,一座灰色的小楼非常醒目,位置也很特别。当时没看到标记,后来查看地图才知道,是“惠提尔旅馆”(The Inn at Whittier)。很会找地方,建在码头上,一下船就可以入住,但是谁愿意在这里住呢?

图 110. 惠提尔旅馆(Inn at Whittier)

回船前,又拍了两张我们的蓝宝石公主号,第一张是远景,第二张是近景。

图 111. 从远处看蓝宝石公主号

图 112. 从近处看蓝宝石公主号

直到下午3点,我才回到船上。今天走得很累,天气很冷还下着雨。回船后冲个热水澡,一下子睡了三个多小时,一直睡到7点才起来吃晚饭。晚饭时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新上船的游客都来了。

晚饭后到七楼的主厅去看看,七天前的一幕又重演了:“蓝宝石公主号欢迎您登船”(Welcome Aboard),锣鼓喧天欢迎会,手舞足蹈迪斯科。“新游客”很激动,“老游客”很冷静,明天的单程南下就要开始了。

(且听下回分解)

 

 

安主 发表评论于
回复yhr:太同意了。
yhr 发表评论于
公主号就是吃得好,赞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