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的生日

打印 (被阅读 次)

人到中年,一年中最怕的一天就是生日。每到这一天,总是不得不再次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年纪又老了一岁,可还像以前一样,碌碌无为。接受或者拒绝自己的平庸,对一个中年人而言,都有一番心理的挣扎。对李震生而言,生日的意义却不仅于此。

1976年公立7月24号,农历六月二十八,震生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小村子。除了生来就长了两颗牙齿被当做地方奇闻外,他的降生只是让一个困顿的家庭更加困顿。震生出生之时,他的“反革命 ”祖父坐了近20年大牢,才释放回家没几天,他的祖母已经瘫痪多年,而他的父亲在砖窑做苦力积劳成疾,卧病在床。除了震生,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姐姐,嗷嗷待哺。震生出生后,家里连做菜的油都没有,更别说给母亲坐月子。好在还有老姑一家帮衬,他们一家才没有饿死。每提及这段往事,震生母亲都泪流满面。然而,与他生日相关的苦难,还远远不及于此。

震生出生后,老姑从镇上打了二斤豆油,送了过来。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饭菜里的一点儿油花,也被母亲盛进了父亲的碗中。母亲没有奶,只得用筷子沾着玉米面稀粥喂养震生。年过八旬的祖父,还在继续接受人民群众的改造,每晚要住在西瓜棚里,给村里看守西瓜。在震生出生后的第5天,也就是7月28日凌晨,住在瓜棚里的祖父被摇醒。期初,他还以为是偷瓜的人为了探听看瓜人是否睡着,故意摇动瓜棚。

祖父冲着外面喊:“要吃西瓜就自己去拿,难不成你把我摇醒,还让我帮你去挑西瓜不成?”祖父本想喊上一句,偷瓜人就被惊走,他就可以继续睡觉了,没料到瓜棚摇动地更加厉害了,直把他从铺面摇晃到地上。“坏了!”祖父意识到这不是有人摇瓜棚,而是地震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披上衣服,趿拉着鞋子,竟然飞奔回家。等他到了家里,震生家的房子已经部分坍塌。因为结构变形,房门和窗户已经都打不开了。

那时候,在震生老家,绝大部分人家住的是土坯草房。这样的房子,墙是土坯垒起来的,屋顶是泥土和茅草做的。震生家的房子是用石头和砖块垒起来的砖瓦房。曾几何时,他里的砖瓦房曾经是乡邻们羡慕的对象,可在地震面前,砖瓦房却远远不及土坯房子结实。土坯房使用混着碎麦秸的黄泥砌缝,土坯被黄泥粘结起来,整体性很好,不容易被晃塌。砖瓦房使用石灰砂浆砌缝,硬度高而粘性差,一晃悠墙就裂开了,再晃悠几下房子就倒了。砖瓦房倒掉,里面的人大多是被砸死的。土坯房也有其缺点。黄泥和茅草做的屋顶密不透气,房子一旦倒塌,屋子里的人就算没被砸死,也会被闷死。

祖父到家的时候,震生家的房子已经开始倒塌了。好在房子的木料够结实,他母亲又随机应变,一家人才等到了祖父的救援。为了照顾震生,母亲本来睡得就轻。地震发生后,大地隆隆作响,她马上就被惊醒。房子开始坍塌后,母亲把瘫痪的奶奶,卧床的父亲,三岁的姐姐,当然还有震生都拉到了屋角,那里有房山和墙组成的丁字形结构,相对稳定。屋子塌掉后,木料横在丁字形结构上,给底下的人留下了存活的空间。那时木质的窗户已经成了承重的结构,从里面推不开,所以被困的人逃不出去。

祖父在屋外,用木棍撬开窗户,余震接二连三地袭来,横在残墙上的木料吱吱呀呀地作响,眼看就要砸下来。祖父撬开窗户后,让震生母亲把震生递出来,然后才是震生姐姐。那时候,姐姐已经记事儿,被救出来后,跟祖父请求:下次地震,一定要先把她递出来。在震生姐弟之后,母亲从里面推,祖父从外面拉,又把父亲和祖母救了出去。等到家人都安全后,母亲才从残垣断壁中爬出来。就这样,震生一家人侥幸从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

那时候,震生只有五天大,经不起折腾,很快就发高烧,引发肺炎。祖父又赶上马车,把震生和母亲送到了县城附近的抗震医院。所谓抗震医院,就是用塑料布搭起来的大棚,把伤病员集中起来照顾。听母亲讲,抗震医院建在公路北侧的一片荒地上,公路南侧是一个取土挖沙后留下的大沙坑,很深。抗震医院的医生,很努力地救助伤病患者。大灾之下,遍地死人,人们暂时放松了政治斗争的这根弦。医院里没有人计较震生母子的家庭政治成分,他们和其他伤病患者一样,得到了照顾。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从唐山市区,一车一车地拉来伤员和病人。在下车之前,就有不少人伤重不治,死在了路上。就算撑到了医院,仍有很多人不断地死去。当时的医疗资源和人力物力实在有限。死去的人,直接被拉到了医院对面的大沙坑,一层死人,一层石灰,就地掩埋。为了治疗震生的肺炎,医生需要给他输液。但是震生属于过敏体质,不能使用青霉素。好不容易,医生找来了他能接受的抗生素,却发现震生胳膊上血管太细,输液的针头插不进去。这种情况下,医生打算放弃了。地震死了那么多人,再多死一个出生五六天的孩子,也就是在数字上加个一而已。

震生母亲不肯放弃,不断哀求医生。后来找到一个专家,把针头插进震生额头的血管,抗生素进入身体,救了他一命。母亲回忆说,给震生输液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会存活下来。那时候,只要把震生放在病床上,他就开始叨气(呼吸困难)。母亲抱着震生,输了三天三夜的液,最后震生活了下来,没有被扔到医院对面的大沙坑里。多少年后,县城周边到处开发建设。一次震生骑车去县城上学,路过一处加油站的施工场地,看到很多人在基坑边上围观。他凑过去,发现坑里发掘出很多人骨头。一个当地的老人说,这是1976年唐山地震后,死在抗震医院的伤员。听老人这么说,震生冷汗直流,差一点儿,他也埋在这里了。

从抗震医院回来后,震生家的苦难远没有结束。地震发生时,毛主席仍在坐镇中南海,阶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灾后救助政治挂帅。国家的救济本来就很有限,自然要优先照顾革命群众。像震生家这样的黑五类分子,没人管没人问,自生自灭。听说唐山地震后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震生住在北京的二姑父不顾自身的安危,背上了一袋子玉米面,搭车到了唐山,让震生一家不至于断炊。二姑父是文化人,给这个刚出生的男孩取名为“震生”,让这个孩子一生都躲不开这场灾难的回忆,不管后来他离乡走了多远。

震生一家住在地震棚里。所谓的地震棚,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坑上架上废墟里挖出来的木料,盖上一切可以遮风挡雨的材料。在蚊虫鼠蚁的滋扰下,住在土坑里的人们缺吃少喝,苦不堪言。祖父说,别人不管我们,我们不能不管自己。他指挥儿孙们,一点一点地修复被地震损毁的家园。一栋栋的房子从废墟上站立起来,虽然远不如旧屋宽敞气派,但算总可以栖身了。房子修好,祖父就病了。当时家里很穷,就算能拿出点钱来,祖父也留给他的小儿子,也就是震生的父亲看病。震生听母亲讲,祖父并没有得什么大病,只要打上几针青霉素,就应该能救回来。不幸的是,家里连这点钱也拿不出来了。于是,祖父死了。

我和震生是同乡。在我们的家乡,同龄人中攀谈年纪大小,常常会说到“震前”和“震后”这两个词。不管是“震前”,还是“震后”,我们的生日,都被唐山大地震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个烙印,必然会伴随我们的一生。那些艰辛的往事,别人可能不知道,或者不记得了,但是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我相信,很多出生在1976年7月底和8月初的唐山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日,可以悄无声息地度过。

提及往事,震生有些感慨。他说:“如果说一句生日感言,那么就是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她在艰难困苦中把我养大,教我做人。回想起过去,眼下生活中的挑战,也就不那么难于克服了。我们好好地生活,应该就是对于母亲最好的回报吧。”是呀,对于母亲来说,只我们好好生活,这就足够了。愿我的朋友震生有一个快乐的生日。祝福我们的母亲,健康幸福。

 

王有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狗2014' 的评论 : 谢谢!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祖父很也能干。我那时在省会初中,帮着照顾唐山伤员,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活着不容易,每天都是赚的,好好过。不是震生的也应该珍惜。
格利 发表评论于
祝千万个“震生”生日快乐!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天灾人祸,多灾多难的一家人,看了心酸。天灾无法避免,希望以后少点人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