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伦、殷承宗来中科大的前前后后 (三)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 次)

第42期|卢跃列783

编者按

本系列的第二篇里,782池涵回忆了著名钢琴家殷承宗来科大演出的盛况。如果说殷承宗为科大人带来了第一股古典音乐的春风,那么一年之后,李德伦大师的交响乐讲座更是轰动了科大校园。在我们打小的记忆里,李德伦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指挥过中央乐团与殷承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与刘德海演奏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他接待过小泽征尔和他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他与访华的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合作过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他还是不少电影配乐的指挥……那时,有中央乐团的地方几乎就有李德伦。

那么,科大当年是通过什么渠道邀请到李大师来校园讲学演出的?演出有报酬吗?来科大之后李大师住在哪里?配合他的讲座为科大听众演奏的乐团又是哪里来的?科大人后来跟李大师还有联系吗?这些过程还真是精彩有趣,令人回味不已。

—许赞华

李德伦、殷承宗来科大的前前后后(三)

--李德伦专程来科大演出

卢跃列783

1980年底,由科大782几位爱好者发起的古典音乐欣赏活动,很快就传遍校园,参与者越来越多。活动场所从最初的152楼782学生宿舍,转移到152楼三层的副(附)楼,活动频率由最初的不定期主办,到每周五晚定期举行。优美深邃的古典音乐犹如甘露滋润着科大学子的身心,为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增添了色彩。

我与783徐光明是古典音乐欣赏沙龙的常客,因此与沙龙主办者、二系学生会的杨力祥、池涵成了朋友。受二系学生会成功邀谓到殷承宗的鼓舞,我有了邀谓中央乐团首席指挥李德伦大师来科大的念头。我母亲和李德伦是上世纪50年代初留苏预备班的同学,因为对交响音乐的共同爱好,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的这—想法,得到校乐队指挥、777的温俊山和二系学生会的鼓励,校党委宣传部陈虹部长也大力支持。1981年3月底,温俊山带着学校的介绍信,“旷课”一天到北京。通过我母亲的引见,他去了李德伦的家,代表学校邀请李德伦访问科大,李德伦欣然接受,只是—时无法确定时间。

同年暑假,我约了家也在北京的杨力祥,一起去拜访李大师。我俩介绍了科大古典音乐欣赏沙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李大师听得饶有兴致,其间跟我们畅谈人文历史哲学。李大师知识渊博,尤其对历史有深入了解,堪称历史学家。时间过得飞快,感觉一眨眼就到了晚饭时间,李大师热清邀请我们共进晚餐。见面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次代表科大古典音乐爱好者,热切企盼李大师早日到访科大,渴望当面聆听大师对交响音乐的理解和实践。李大师答应尽快成行。

开学以后,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由校团委牵头,782学生会池涵、杨力祥,783徐光明、卢耕等同学积极操办,迎接李大师的各项准备组织工作进展非常顺利。这年年底,李大师乘坐当时中国民航为数不多的三叉戟客机,从北京飞抵合肥骆岗机场(当时还是军用为主)。我随学校专车去机场接机。因李大师坚决不肯住合肥最高档的稻香楼宾馆,坚持要和学生在—起,我们直接将他接到学校,安顿在刚刚落成、用于接待外教的专家楼。虽然那个专家楼按照当时的最高标准修建,也选了条件“最好”的房间,毕竟刚投入使用(李大师很可能是第—位客人),硬件、软件都不到位,房间漏着缝,晚上风—吹特别冷,李大师只好穿着从北京带来的棉大衣睡觉。接待条件不如人意,可李大师的热情不减,看到科大学子不但数理化知识扎实,艺术修养也很高,对交响音乐、高雅艺术充满热爱,他决定改变以前讲座一次讲完的做法,特地为科大学生安排一个系列讲座,分几次详细讲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他还组织我们分析作品,讲解流行音乐和交响音乐的区别以及交响曲与协奏曲的区别,等等。我记得他形象地将音乐比喻成对话,以—问—答的方式展开。我们都被李大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讲座深深感染着,同时也被他爽朗幽默、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李大师逗留科大期间,有的同学整天围着他聊天,一聊就是半宿,房间没有暖气,寒气逼人,李大师和我们这些年轻学子,海阔天空,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非常开心。

李大师讲座期间,为了使普及交响乐的活动更加生动和形象,杨力祥建议并联系了安徽省歌舞团管弦乐队。李大师指导安徽省歌舞团管弦乐队和科大乐队一起排练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并由李大师指挥安徽歌舞团管弦乐队为科大学生做了专场演出。整个曲目只需半场时间,李大师充分利用这个普及交响乐的好机会,前半场讲解贝五作品分析,后半场演奏“贝五”。那次演出也有许多合肥市民慕名而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时间过得很快,李大师在科大的活动就要结束。他生平唯—的这次科大之行,使我们当时在校的学子有幸聆听到中国交响乐大师的教诲,欣赏到大师的指挥艺术。李大师离开科大时,陈虹部长叮嘱我在李大师登机前,将—个信封交给他。过了不久,陈虹部长见到我,让我去了他的办公室。他拿出那个信封,里面是一封给李大师的信和1000元人民币。原来,上次让我转交给大师的是一笔酬金,为了感谢李大师对科大的访问,但大师坚辞不受,他告诉陈虹部长,到科大给大学生普及交响乐,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783徐光明当年获李德伦大师在其音乐辞典赠语和签名

后记:前缘后续

--许赞华803

2015年秋,当微信火遍全球时,我和一些科大校友、音乐专业人士以及全球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搭建了—个古典音乐群,分享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传播音乐艺术之美。当科大校友们在群里聊起八十年代李德伦指挥曾在科大讲学演出的往事时,一些毕业于其他高校的群友也纷纷表示聆听过李大师的讲座。大家一起缅怀大师不辞劳苦地来到自己的校园,从交响乐(symphony)简史开始,讲解交响乐如何成为与第—次工业革命—起蓬勃发展的产物,是由许多人共同(sym-)完成的。许多同学原先觉得交响乐高深难懂,但顺着李指挥讲解的逻辑思路去听,顿觉心领神会,从此激发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并成为—生的爱好。大家还聊到,李德伦无论讲解和指挥都很有大师风范。当时很多人不懂音乐会礼仪,李大师在指挥演奏前会先侧身做聆听状,等礼堂完全安静下来后才举起指挥棒。当乐章之间有人鼓掌时,他会解释说,鼓掌会打断音乐的连贯性并影响演奏者的乐思。对很多同学来说,那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堂古典音乐启蒙课,也是人生的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受益匪浅,经久难忘。

群友们的热烈讨论感染了我:李大师功德无量,群里究竟有多少人受益于他呢?我建议来个接龙签名,结果有五十来位群友签名。李大师已于2001年仙逝,不过巧的是,他的小女儿、李德伦基金会负责人李燕女士也在我们古典音乐群里。群友们的热情感动了李燕女士,她把我们的签名和致辞放在李德伦100华诞多伦多音乐会和2018年多伦多新年音乐会的节目本上。没想到30年后我们能与李大师的家人结下音乐缘,一道搭起传播交响乐的桥梁。对曾经聆听过大师音乐讲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向大师表达敬意,还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吗?

吉典音乐群的部分群友在李德伦100华诞多伦多音乐会和2018年多伦多新年音乐会的节目本上签名和致辞

中国科大《科大瞬间》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科大瞬间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吕洞宾' 的评论 :

可以,请留下您的微信号。
吕洞宾 发表评论于
我也有幸聆听过先生的报告,能否拉我入群?

八四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听说李德伦在邻居家的医科院药物做交响乐的普及报告,大伙自然很感兴趣,去的人不少。

李先生一上来就解释为什么到药物所来,是因为他和所长都是留苏时的同学、好朋友。好友相求,焉有不来之理,说什么都要来。

接着,就要就要大家打破交响乐为高大上艺术的成见。四人帮粉碎后,中央乐团的演出服初定为黑西装配领结,有人不高兴,说象跑堂的。传到李先生的耳朵里,先生不高兴:吹鼓手看不起跑堂的?岂有此理!于是乎,中央乐团就和跑堂的在工作服上撞衫了。所以,他说,千万别高看了交响乐。

接着,他又讲起了四十年代在延安的往事。在联欢会上,两位从前线回来的团长见面了,其中一位上来就对着对方的胸脯三记重拳,沒有握手也沒有拥抱,这就是他们的问侯方式。以至于后来他一听到见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开始"呯呯呯一一",就想起这三记老拳,你说这是命运在敲你的门,还是你在敲命运的门?都是都不是,你听到什么你想到什么那就是什么,我思故我在。

他听交响乐录音带,爱听现场演出版的,虽然有演出缺陷,有场地噪音,但能感受到观众的反应,交响乐演出对观众鼓掌有要求,但是,演出过程中是有互动的。他不爱听静音版的录音。

当然你如果知道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心情心境,那就更好了,这是专业素养,于一般听众而言沒有这方面的要求。他说一个指挥应该是半个历史学家。后来,我网上查了一下,他是辅仁大学字了两年的历史专业后转学到上海音专学音乐的,上海音专应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就这样,李先生用一种平和风趣同时充满幽默智慧的开场,试图打消人们心中对交响乐的神秘神圣感。接着,限于时间关系,他只介绍了有关奏鸣曲的一些知识。奏鸣曲一般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听起来很玄,其实和文革中开批斗别无二致,批斗也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

把三反分子XXX押上来!呼一些口号,无非扣一些帽子,这就是呈示部;接着,大会主持人会列举X X X的具体罪状,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云云,这就是展开部;最后,群众代表上台一一发言,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地揭发XXX的三反言行,这就再现部。一般还会加一个尾声:把三反分子XXX押下去!

奏呜曲和批斗会不同的是把标语化的政治语言变成音符式的音乐语言。李先生举了一些例子,可惜我是个音盲,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主旋,什么是变奏。听个热闹而已。
charlie_us 发表评论于
记得李大师80年代还到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做过交响乐的普及讲座。本人也受益匪浅。感谢大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