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立全国的水生动物内检队伍

不管雨下了多久,雨后都将会有彩虹。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打印 (被阅读 次)

努力建立全国的水生动物内检队伍

 

二零零零年起, 农业部开始组织各省搞水产病害的人分批进行检疫员培训,试图建立一支水生动物病害的国内检疫队伍。经过九三、九四年对虾白斑病大爆发的教训,大家逐渐认识到,人为地把有病的动物运输到各地是疾病到处扩散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控制住国内的病害,首先就要对运输,特别是远距离运输的水生动物进行检疫。因此,建立一支国内的检疫队伍非常必要。农业部渔业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来抓这个工作。他们请了几个人来讲课,其中就有我一个。至于应该讲些什么,农业部领导也没有底,只有几条原则。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疾病防控的法律法规,这是执法的依据,第二部分是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检疫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是检疫的技术基础。第三部分应当是管理,这是法律法规和技术之间的一个接口。

年底,第一期培训班在江苏无锡举办。各省来的学员都是搞鱼病比较有经验的人。由于是第一期,完全没有经验。他们给我安排了两天半的讲课,培训班还有半天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只能就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作为一个检疫员应当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授。教室里挤满了学员,大家都非常认真,有的人居然记了满满两大本笔记,我也讲得非常吃力。对学员而言,这完全是新的知识。他们都来自病防部门,以前面对的就是疾病和病鱼。而现在教的是如何对待虽然带有病原但外表健康尚未生病的鱼。如何检测它们,发现它们,处理它们,这里涉及到很多新概念,如区带划分、风险分析、检疫疾病名录等。讲课的信息量很大,几天内很难消化完。但最后还要考试和发证。所以几天下来,学员们个个都很紧张。

在办班的过程中,农业部的有关部门也在摸索。第二期在青海省的西宁举办。渔业局领导可能是找不到适合讲课的人,把讲课内容改了不少,连考试的内容也做了较大修改。看到这样我有些着急了:如果这样搞法,每个班讲的内容不一样,各期学员的水平也会不一样,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我就对渔业局领导说:“具体讲什么可以调整,但讲课的提纲必须固定下来,讲课的人也要基本稳定下来,考试大纲也要固定下来。否则培养出来的检疫员很难保证质量!”

经过几期办班实践,办班的具体工作确定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病害防治处来搞,陈爱平处长就开始接手这个工作。讲课的人也基本确定,主要由青岛动检所的陈向前教授和我两人承担。陈教授讲法律法规,我讲技术和管理。技术好讲,主要是介绍各种必须检疫的病和检疫要用到的技术。而管理方面该讲什么?经过一番考虑,整理出一个大纲:一、检疫的重要性,包括介绍检疫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二、介绍检疫的定义、目的和过程,即告诉大家什么是检疫。三、区带划分。四、风险分析。五、检疫名录……。通过这些内容,把法律法规和检疫技术连接起来。有了这个大纲,后来每次讲课都能控制在大致相同的内容。再后来,病防处还编写了很厚一本教材。这样学员听起来也不那么吃力了。

从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五年,共举办了近六十期培训班,培训了五千多名检疫员。我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所有省份,有些水产大省还举办了好几次培训。在广西湛江办班时,由于报名的学员太多,不得不临时分成两个班。第一天陈教授在这个班讲,我在另一个班讲,第二天再换过来。在最忙碌的时期,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出去讲一次课。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把相邻省份的班安排在一起。如重庆讲完了就赶到成都讲,宁夏讲完了赶到内蒙……。其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第四期培训班学员合影                            给学员讲课

 

这个班办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确实,大多数学员学习态度还是认真的。每次讲课都是认真在听,大家都尽量坐在最前面。讲完后会提出很多问题,递上来的纸条会在讲台上堆一大堆。但由于来的人水平差异很大,所以真正能带出来的人有限。特别是,必须承认,来参加培训的人是带着各种不同动机来的。有的人希望能因此转为公务员,有一个铁饭碗。很多人在班上就在问:“拿到证后能当公务员吗?如果不能,这个证有什么用?”还有的问能不能发制服。有些领导则认为检疫可能是个生财之道。有个省水产局的领导听说要建立检疫队伍了,兴奋地说:“这样好!可以有个收费的理由了,能缓解省里财政的困难。”他们对将来能否收费有极大的兴趣,而对检疫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在意。总之,真正把心思放在如何控制疾病流行的人并不多。不过,对此我早就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并不在意有多少人来听我讲课。我对陈处长说:“不要抱太大期望,我觉得有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才就很不错了。那就是五、六十人哪!每个省都有一、两个带头人。检疫工作就好办了。” 

自二零零二年起,我们又开始进行重点培训。就是从每个省挑选一到两名能承担检疫工作的骨干,送到深圳的实验室来进行进一步培训。每个人在实验室跟着我们做实际操作一个月。

从七月份开始,学员就一批接一批的来了。由于实验室只有那么大,每批最多只能接受四个学员。我们的工作很忙,他们只能跟随我们工作来实践,这样每期学员做的试验可能都不一样。每期学员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学习结束后还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及学习总结,我也要给每个人写一份评语。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学到实验室的管理和工作的思路。效果比讲课要强多了。

以前,推广站的实验室很看重设备。相互比拼的也是看谁的实验室设备多,花的钱多。但在我们这里,很多人都受到触动。有好几个人在学习体会中写到:“如果仅仅就设备而言,他们恐怕还不如我们的实验室。但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全国以至亚太地区的重点实验室,这个问题值得深思……。”“看来,决定实验室水平高低的不是设备,至少主要不是设备,而是人的水平……。”

从东莞来学习的学员很有感触地对我说:“江老师,我现在知道差距在哪里了。我问小史:副溶血弧菌该怎么检测?如果是有人也这样问我,肯定就是告诉别人每一步该怎么做就完了。但小史告诉我:国际上是怎么做的,国标和行标是怎么写的,各有什么优缺点。所以我们实验室的规程是怎么做的……。你们站的高度就是不一样啊!”

经过几年的培训,我们给农业部的水产系统培训近一百名骨干。这些人回到单位后有不少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几年后,在一次有关全国水生动物病害的讨论会上,大家为几个问题争论不休。猛然,推广站的领导发现了什么,笑着说:“你们看啊,凡是在会上能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看法的人,都是在深圳的实验室里培训过的人哪!”大家左右一看,果然如此,都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这样的培训真的有作用啊!

在实验室培训的各省学员

 

那几年,局长几次来技术中心检查工作时,都看到有各省的学员在这里培训,不由得有些担心地对我说:“江老师,你可不要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我呵呵地笑起来:“放心吧,不会的,局长。中国能有多一些人从事鱼病防控工作,不是更好吗?”

HBW 发表评论于
江先生这贡献可太大了。

“不要抱太大期望,我觉得有百分之一的人能成才就很不错了。那就是五、六十人哪!每个省都有一、两个带头人。检疫工作就好办了。”

标准降低后心情也会好多了。
往事_如烟 发表评论于
感动!希望中国各个行业都能出江老师这样的领路人。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真正体现了从理论基础到实际应用之路
6ba6 发表评论于
这种退休传记文章,发在被中国禁止的文学城网站上,文学城在美国喔,国内看不到的。
欲千北 发表评论于
栋梁之才。
rongrongrong 发表评论于
江老师,功德无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