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二代们怎么看疫情

5年前在新浪开博(同样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写北美教育、投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借文会友,并希望能助人助己。现同时在文学城开博,希望能得到这里新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谢谢!欢迎来温哥华!
打印 (被阅读 次)

新冠疫情愈演愈烈,海外华人打满全场,但到底能赢得掌声还是指责,现在还很难说。关于本次疫情,华人新移民更多还是在华人圈内或者背景相近的人群中讨论交流,往往并不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甚至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么看待的,而他们的看法却是更重要的!

为此,《幸福家庭圈》协同《温哥华幸福家庭群》在4月3日晚,通过ZOOM举办一场“听年轻人谈疫情”的主题分享会,共有11位在美国或加拿大工作或学习的年轻人,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和看法,有约80人在线参与这次活动,算得上一次线上的大家庭聚会啦。

这次邀请的年轻人大都是在北美生活时间较长的,要么是本地出生的,要么是很早就移民过来的,他们是真正融入本地的第二代或第1.5代。这11个年轻人代表,有来自美加东部的,如波士顿、多伦多、渥太华等,也有来自西部的,如洛杉矶、圣地亚哥、西雅图、温哥华等;

有正在大学读书的,包括读医学的、读生化的、读政治的、读媒体的、读历史的等;有已经工作几年的,包括做软件工程师的,做数据分析的,做电商营销的,做产品经理的,做玩具制造的;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下一代!

这次主题分享会讨论的话题主要有:1、年轻人怎么看待这场瘟疫(疫情会持续多久、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等)?2、年轻人觉得华人群体(主要指第一代的新移民)在应对这场疫情中做得怎样,如何能做得更好?3、年轻人认为这场疫情结束后会有哪些新的机遇(在社会变化和职业发展上等方面)?等等。

关于第一个话题,因为现在美、加正是疫情高峰期间,他们所在的城市也都算疫情热点地区,所以大家普遍认为疫情不会很快结束,最乐观的预期可能是3个月,一般而言可能需要一年左右,这期间难免会起起伏伏。

因为他们要么正在大学读书,要么大都在IT、高科技领域工作,所以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影响不算大,但是他们认为对很多社会弱势群体、各类小商人、大部分上班族等还是影响非常大的。

关于第二个话题,他们聊得不多,从他们发言中,能感觉到这些移民较早的第1.5代或者本地出生的第2代,与第一代华人群体的联系不是很多,但他们也认为,华人群体对这次疫情整体上还是非常谨慎的,都特别注重保护自己,这也是对他人、对社区的保护。

当然,他们对本地所采取的防疫举措,像居家隔离、社交距离等等,还是很认同的,并不恐慌,也都相信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尽快战胜这场疫情的。

关于第三个话题,他们都认为这场疫情会带来很多变化和机遇,这种变化包括在社会政策(像医疗、环保等方面)、政治辩论、大学教育、就业市场等方方面面。而新机遇可能会更多体现在电商、数字领域、在线学习等,而新技术、新媒体等都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期。

他们分别发言之后,有朋友问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其中这两个问题颇有共鸣。

一个是怎么看戴口罩的问题?学医的同学回答得比较专业,她说这需要从个人和政策不同的角度去看。从个人的层面看,戴上口罩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从政策的层面看,必须考虑到口罩的是否充足问题,首先要保证医护工作者的需要,然后才能视情况建议公众该怎样面对口罩问题。

另一个是怎么看这期间发生的歧视华人的现象?大家都认为这是偶发的小概率事件,无需过于担心;但是作为少数族裔,还是需要相互团结,彼此支持,同时也尽可能多和主流群体做些互动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亚裔文化。

这场分享会在1个小时的主题发言和半小时的互动问答后,顺利结束了,而此时此刻,东部的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笔者有这两方面的感慨:

其一,相比第一代移民,这些年轻人视野宽阔,知识丰富,谈吐优雅,都有一种“达者兼济天下”的风度,令人感到后生可畏可敬!作为第一新移民,我们应该多向他们年轻人、向我们的孩子们学习!

其二,这些年轻人虽然大都能说中文,但在演讲发言时往往还得使用英文,这就使得不少听众可能上线后又退出了。的确,语言问题也是华人群体代际间深度交流和团结合作的很大障碍,对此,一位听众说的好:“家长应该多向孩子靠拢,不能拒绝进步!”

最后,特别感谢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自洛杉矶的Lexi(在游戏公司做产品经理),同时也谢谢“温哥华幸福家庭群”群友Jane女士(西三一大学硕士领导力项目负责人)为我们又一次提供大容量的ZOOM会议室!

无陌逐非 发表评论于
广告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