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吃喝玩乐很开心,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插曲,下面就吐槽吐槽感受吧。家里先生比较理想化,从来不让我发牢骚,多说了,就要被他冠以“苦菜花”和“喇叭花”挨批的。反正他不上文学城,看不到,呵呵。各位看官,就当笑话看,笑一笑,开心一下。
(一)消费贵
国内的消费大家都知道,百元大钞拿出来只能当十元钱用。最贵的当属房子啦,北上广我们没机会接触,来自三四线城市,有点感性认识。就说无锡这个三线城市吧,我们2005年出国时房价在三四千元左右,现在均价都在两万左右了,就是宜兴这样的县级市房价也是近两万了,我们老家有钱的大老板在宜兴买房,比较有钱的暴发户在官林镇买(房价也不低),没钱的人硬着头皮买新农村的公寓楼,就是农民房子被企业征收后统一改建的新房,房价大概在2000左右一平米,说白了就是建在农村的楼房。如果我回国养老,就准备在老家老哥家附近买个房子住住,也只有在这里我才买得起。
最幸福的物价是公交车和无锡去上海浦东机场的班车,公交车两元一次,几年了还是这个价。那个机场班车2005年我们去香港玩坐过,100元,现在还是100元,我们来回机场都坐,这个价格感觉太幸福啦。
超市菜场价格就不是这样了,我每次买小东西,都要一张一张抽百元大钞的,买菜没有三张大钞是买不到鱼和虾的,新鲜河虾90元一斤,螃蟹20元一个,我不吃肉,不知道价格。我不用微信支付宝,也不用信用卡,身上只带现金,一取一万,一千一个信封,没两天一个信封就空了,回国只觉得钱少人多。
(二)出行难
国内的地铁很方便,但是地铁和附近公交的接驳不是太理想,我们出行要打车,路上拦出租车有点难,我的手机没有绑定银行卡,不能微信支付,不能用支付宝,就不能预约的的车,出行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尤其去郊县农村,要坐农交长途车,要查验身份证件。那天我们半路拦了去江阴的长途,司机只收钱,没问证件的事。回程我们在江阴的车站买票,先生没带身份证,我们要到服务台打证明,幸好我记着他的证件号码,不然要到警务室和派出所联系当面验明正身,先生感叹分秒活在监控之下不习惯。小孩一般来说不用证件,但不同地方操作起来不同。我们从宜兴回无锡就要查,我们只好到服务台帮老二打证明,其实就是个形式,问个名字年龄就写给你了,老二是个老外,我没说,不知道说了要怎么操作。
(三)富豪多
以前大家都差不多,在城里上班的和在农村务农的虽有些差别,但其他各行各业不是相差很大。现在可不同了,人分三六九等的。有点本事的经商搞开发,发大财的人多多的,土豪财大气粗,谁钱多,话语权就大。同学中有上亿的地产开发商,亲戚中有上千万的生意人,个个意气风发。我们一般不声不响地回国,因为没法和他们合群了。饭局都是有钱人有权人坐在主桌,其他没钱没权的跟小孩坐,久而久之,没钱的一般就被人孤立了,饭局一般就不邀请,或者自觉就不来了。这方面,不得不承认,国内有些势利。好在我们比较开明,不卑不亢,合得来的就聚,合不来的就不见。
(四) 人情薄
这次回国因为有女儿婚礼就免不了人情来往,体验了一把人情冷暖。自从先生2014年回国被亲情绑架要请客起,我们每次回国都要请他们吃饭。这次也不例外,一到老家就到饭店请亲友吃饭,到武汉也请来喝喜酒的老家亲友们吃饭,然后回到农村老家又请各位亲友吃饭,反正花了上万元请客吃饭。
我也迷糊了,我们回去是主人还是远道来客了,反正有人要你出钱,你就要出钱。也就是回乡那顿饭引起了大讨伐,我始料未及。起因是这样的,因为女儿婚礼在外省,路途遥远,当初我们只请我们夫妻两边兄弟姊妹以及子女去捧场。但是迫于压力,被要求把先生那边的长辈也请到了婚礼主场,我们路费全包,而且不收份子钱。我们考虑到同辈的表亲们没有请到,就说回来请他们吃个家宴,也是不收礼的。
先生父母由于身体原因暂时不住老家,我们没有场地招待,因为我们喜欢农家菜,喜欢到阿姨家吃饭,就自作主张让先生的阿姨帮忙联系请厨师上门服务,并且借阿姨家的别墅大院操办家宴。这下惹祸了,先生的几个妹妹把我们一顿责备,说请客吃饭哪有不在饭店办的,又要让人认为我们在揩阿姨家的油,你们不要面子,我们还要面子呢,父母也要面子呢布拉布拉的,难听的话比这个多了去了,还是出自人民教师之口,可见国内的人情世故把人侵蚀的怎样了。我们被说的无地自容,但是时间紧迫,没法再更改,我们两个书生只好硬着头皮跟他们解释。我更是跟先生发脾气,以后再也不会到你家请什么客了,要回你自己回你妈家,我没妈家可回,就自己去旅游,这当然是气话。
回来几天冷静下来,想想他们真不容易。我们在国内时混得在中上水平,不差,虽没大钱但是社会地位可以,每次办事总是体谅别人,请亲友来捧场,从来不收礼,去看长辈也是很大方买礼物。这几年我们出来了,开始两年我还有国内的存款,委托家人代为交付人情费用,后几年,家里出了很多大事,存款用光,我就说不参与了,几年下来,错过了很多付人情的场合,所以他们认为我们欠了他们的人情。其实扪心自问,我不欠任何人。自从毕业工作,结婚成家,我们白手起家,没有用家里一分钱,我开玩笑地对先生的几个妹妹说,你们出嫁家里还给了陪嫁,你哥结婚,我们可是一分钱都没要父母的,自己家里的一分一厘都是我们挣来的。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我们一直在负责生活费和大费用的大头部分。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们没出息,没有大富大贵,对他们不够大方吧。哎,出国就是不孝,一声叹息!
(五) 世故深
我们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回国总给人说小气,土气。城里也有人为了回国不丢份,制装购物把自己装点一番,我也不免俗,买了衣裙回国穿,还是被他们笑称土气。为出席婚礼现场,被要求购置不同裙装,目的是与亲家母PK。我就请他们到商场为我参谋,反正为你们着装,为你们悦容,当一次国内的傀儡,最后买了一套近三千的香云纱料子做成的中式裙子,他们还算满意,但我再不肯多买几套在仪式上换装。在婚礼现场,司仪摄影问还要换装吗?我说不。我不比他们的衣着,不比他们的财富,我有我的自尊和自信,知性端庄。我又不是新娘子要换几套服装,吃个饭还换几套衣物,累不累啊。
买礼物是一累,我们家宴请吃饭想发点喜糖,先生妹妹帮着挑选,要加巧克力,说你们国外回来的,这点档次要的。我说你们随便挑,挑贵的,反正没几个钱。带着女儿小两口去看长辈,他们都说礼物要买好的,起码酒要五粮液,烟要一千一条的那种,一两千的礼物只是很普通的规格,你们从国外回来的,档次不能低于这个。我坚持送礼只是个心意,不要用我们的地理位置和对方的家庭背景作为衡量的标准,再说了,即使我们送了最为高档的茅台酒又怎样,就显示我们诚心吗?在我的坚持下,买了排名第三的酒-剑南春两瓶,加点当季水果和零食,没买烟,不鼓励他们抽烟,花费在1500左右一份,自认为不难看了,至于他们怎么评论,我姑奶奶不管了。我的妈呀,好像国外回来的,什么都要高大上。国内现在这个人情世故,怎么这么俗呢?在加拿大,同事送礼或者去别人家做客,一般20-30刀的心意就好了,别人来我家我只要一束花或者一棵草,投我所好,就开心的不得了了,送我多了,我还压力大呢。
吃饭点菜真浪费。不管谁请,请谁,高大上,满满的一桌,好像只有这样才显示客气,每次都要剩下三分之一,大大的浪费,看着我心疼。心疼钱,心疼资源。看到一个故事讲中国人在德国用餐被邻桌告浪费,要罚款,因为你有钱但没权浪费资源。那点的菜真不是我喜欢的,我只喜欢水里游的,自家地里种的,家常菜,带着爱心制作的农家饭菜。什么烤卤猪,澳龙,不是我的菜,螺丝,河虾,扁鱼,小野鱼,野菜才是我想吃的菜,因为在国外吃不到。
(六) 贫富差
国内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别看每个城市光鲜无比,但是你如果不到弄堂,城市的角落去走走,你是看不到阴暗一面的。这次我们在几个城市游走,到老居民区,没开发的地方走,脏乱差,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困顿。就是城市跟城市,地区与地区差别也很大。去年我们从贵州到湖南,今年从江苏到湖南再到湖北,同为省或者城市,差异不是一个级别的,作为省城的贵阳可以说都不如县级市的宜兴,长沙武汉肯定比不上江浙的省城。老百姓的贫富差距就更不用说了,农民最苦,没有任何保障,如果家里子女没出息,老人的养老医疗都没保证,如果家乡没有能人办企业,年轻人的就业婚姻都成问题。好在老家在国内都走在前面,老家能人很多,企业也好,家姐们和哥嫂们有远见,多年前都买了社保或农保,加上子女有出息,他们生活无忧,但附近村上有很多远亲,他们的老年生活就有些堪忧。
(五)细节缺
国内的物质高度发达,老百姓生活幸福。但是很多细节缺失,就拿城市交通设施来说吧,高大上的地铁,没有配供腿脚不方便的人的坡道,也很少配升降电梯的,即使有也不让用,我们每次回去坐,拿个箱包,要提着上上下下,跟着人群奔跑。难怪有人说中国残疾人少,因为街上没有看到,他们不知道,残疾人出行多么不方便,只能困在家中。
上个厕所,遇到包中没纸,尴尬至极。我出门,包里口袋里塞满了纸,也难免这样的尴尬,被老二一顿抱怨。
某些素责有待提高,比如抽烟和随地吐痰。抽烟的人不管场合,饭桌上,家里都抽,周围有小孩,让他们少抽一点,都不肯。随地吐痰的现象很普遍。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我们在高铁上,旁边有十多个出差的人,买了大包小包的熟菜喝酒,大声说笑,吵得我们头疼,先生逃到一等座躲避,乘务员来问,跟她解释,她到我们车厢跟这些人说了两次,他们才消停一点。我家老二出生在国外,哪见过这等架势,都吓傻了,用英语说中国人都是这样吗?我解释说不是的,他们是个别现象,而且他们知错就改,是好人!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每个人都被考虑尊重到了,只有每个地区都平衡发展了,只有每个人都平等了,没有户口身份或者权力或者贫富的差异了,这个社会才会称得上是个和谐富强的国家。
一个表亲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想留在美国,表亲不同意,要先生做他儿子的思想工作,先生说这些细节要做好估计要再过五十年,或者更长。表亲是做小生意的,有点钱,但是没有背景,钱也不是多到可以使鬼推磨的程度,儿子的专业只有北上广才有工作,北上广的房子他还是买不起,依他儿子的实力,留在美国,不会大富大贵,但是买个房子安居,过个小日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先生做思想工作的事不了了之,他儿子可能也要和我们一样沦落为出国的Loser了,哈哈。
感谢家姐,家哥的宠爱,和阿姨的鼎力支持,我吃到了想吃的小菜,它们不是普通的农家菜,更是乡愁菜。
我的最爱 - 螺丝,小时候的荤菜。野鱼和河虾,螃蟹就不放图了,都是我爱。
油炸知了。
新鲜板栗,百合烧乌米甜饭,宜兴独有哦。
新鲜毛笋烧咸菜。
三鲜什锦
地衣,小时候经常吃的,多年没有吃到了。
我喜欢中国,我也喜欢流浪的异乡,因为异乡有些人情的尊严和自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