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有幸接触名家

  即使在公认的、已经完全了解的科学部门中,科学也还是处在不完善的状态。——法拉第

  1812年2月29日那个晚上,法拉第终于盼来了第一次去听戴维讲演的机会,这是年轻的法拉第一生中最重大的时刻。

  法拉第吃完晚饭,换上星期天上教堂才穿的干净衣服,走出了利博先生的铺子。

  2月的伦敦,天黑得早。昏暗的街灯照着行人,投下长长的黑影,在积雪的人行道上很快地移动。

  皇家学院在艾伯马尔街21号,是一幢凝重的白色四层大楼,离皮卡迪利广场不远。

  这个广场是伦敦西区著名的商业中心,十分热闹繁华。每当夜色降临便车马喧嚣,灯火闪烁。

  这些法拉第既看不见,也听不见,他像在荒野里赶路的人一样,匆匆穿过广场,来到了艾伯马尔街。

  这个时候,法拉第突然站住了,在他面前是一幢灰白色的四层大楼,正面有14根高大的柱子,柱子上方的石檐上刻着“英国皇家学院”几个大字。

  法拉第的心怦怦跳起来,从利博先生的铺子走到这里要不了多少时间,可是他好像经过千里跋涉来到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口,他期待、兴奋、喜悦、激动。

  法拉第当学徒已经六年多了,这六年多来,他的每一个便士,每一个空闲的钟点及至青春的全部光华和热力,通通都奉献给了科学。

  由于法拉第来得实在有点早,皇家学院的大门还没有开。荧荧闪烁的路灯映着楼前14根高大的廊柱,犹如14位把门的巨人,冷冷地看着他。

  法拉第在人行道上走过去,又走回来,积雪在他脚下发出“嘎吱”声。他一边走一边想着皇家学院到底会是什么样?戴维又是什么样的人?

  法拉第低着头在艾伯马尔街上来回踱步,心里想着戴维教授,忽然听到马的嘶叫声。他向后躲闪,一匹高头大马,鼻子里喷着白色的雾气,在他面前站住了。

  从车上走下一位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礼服的绅士和一位穿皮大衣的夫人。

  皇家学院那两扇沉重的大门打开了,走出一个穿制服的差役,他谦恭地低着头,把绅士和他的夫人迎了进去。

  这时,又来了几位听讲的人。有坐车来的,也有步行来的。男的、女的、年老的、年轻的都有。

  法拉第不禁低下头,看了看自己那条磨出了经纬的单薄的呢裤子。他觉得脸上有点热,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掏出门票,跟在他们后面,走了进去。

  这是法拉第生平第一次跨进皇家学院的大门,心情可想而知。大厅里,从天顶上吊下一座花篮形的吊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大厅金碧辉煌。

  法拉第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丹士先生在叫他的名字。

  只见丹士先生也穿着漂亮的礼服,头上戴着礼帽,焕然一新。他是专门到前厅来招呼法拉第的。

  法拉第不再感到窘迫了,他跟着丹士先生登上宽大的石楼梯,来到第十排正中坐了下来。这儿居高临下,可以俯览全厅。

  演讲厅很快坐满了人,只见过道后面,窗台上也挤满了人,人们都想聆听戴维的讲演,并一睹他的风采。

  趁着离开始演讲还有一段时间,丹士先生给法拉第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戴维先生的人生经历。

  1778年12月17日,汉弗莱·戴维出生在英格兰彭赞斯城附近的乡村。父亲是个木器雕刻匠。他5岁入学,是个淘气、贪玩的学生。

  戴维衣服的两个口袋,常常是一个装着钓鱼的器械,另一个装满了各种矿石,这是在离家不远的矿区捡的。

  戴维有惊人的记忆力,别人讲过的故事或自己看过的书,他不但记得故事情节,还能生动地讲述出来。

  每逢过节聚会,大人们都喜欢让戴维背诵诗歌,小伙伴们则求他讲故事,这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口才。

  当戴维读完小学后,父亲送他到彭赞斯城读书,寄养在外祖父家。在城里有一件新鲜事吸引了他,那就是医士配制药物时物质的各种奇异变化。

  此后戴维时常偷偷躲入顶楼,用碗、杯、碟当做器具,学着做起实验来。偶尔在实验中惹了麻烦,遭到外祖父的责备,但这丝毫也没有减弱他对化学实验的爱好。

  1794年,戴维的父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了。为了谋生糊口,作为长子的戴维被送到当地一位名叫柏拉兹的医生那里当学徒。

  这是外公和母亲替他安排的人生道路,他们觉得,像他们这种家庭的孩子,能当上个药剂师,就很不错了。

  但是戴维有他自己的想法,就在开始学徒的那一年,他制订了一个自学计划,里面开列了数不清的学习科目,单是语文,就有七门,有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希伯来文。

  一个16岁的少年,制订了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是绝不会甘心在家乡的小城里当一辈子药剂师的。

  戴维一方面充当医生的助手,护理病人,学习行医的本领,另一方面他必须天天调配各种药物,用溶解、蒸馏的方法配制丸药和药水,真正地操作化学实验仪器。

  这时戴维才明白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于是开始勤奋地学习,抓紧工作空隙认真阅读拉瓦锡的《化学概论》等化学著作。

  通过学习,戴维做实验的内容和目的明确了,凡是著作中讲过的实验,他尽可能地一一试试。凡是好书他都设法借到,如饥似渴地阅读。遇到学识渊博者,他就主动求教。

  恰好此时有个叫格勒哥里·瓦特的人来到彭赞斯考察,小戴维闻信后,登门求教。

  瓦特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年轻人,热情地帮助他答疑解惑。就这样,在四年的学徒生活中,他的知识增长很快。

  在当学徒期间,戴维发现用冰互相摩擦,能使冰融化成水,为热的运动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戴维把自己的发现寄给布里斯托尔的名医帕多斯教授。教授看了十分折服。

  当教授创办克利夫顿气体疗养院的时候,他想到戴维。他邀请这个年轻人来主持新创立的机构。

  戴维告别了故乡彭赞斯,来到克利夫顿,就任气体疗养院院长,当时他还不满20岁。

  在当时,许多气体相继被人们发现。人体吸入氧气,感到清新舒畅,氨气则有强烈的刺激性。

  究竟各种气体如何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哪些气体能用来治病?这些都是很多医生所关心的。

  帕多斯创办的这一研究机构则专门从事这一问题的探索。帕多斯懂得化学,擅长医术,戴维对这里有更好的学习和实验机会感到满意。

  他们共事一段时间后,帕多斯发现戴维有精湛的实验技术,是个有前途的人才,于是提出愿意资助戴维进大学学医。

  但是,这时的戴维对化学兴趣更浓,已下决心要一辈子从事化学研究,所以谢绝了帕多斯的好意。

  1799年4月,气体疗养院发生了一件事,使戴维的名声大振:戴维制取了一氧化二氮,又名“笑气”。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有毒气体,帕多斯认为它能治疗瘫痪病。

  究竟怎样?戴维决心亲自试验一下。许多朋友都劝他,认为这样做太危险,勇于探险的性格使戴维立即投入实验。

  醒来后,戴维觉得很难受。通过亲身的体会,他知道这种气体显然不能过量地吸入体内,但少量的可用在外科手术中作麻醉剂。

  随后戴维将这实验的过程和亲身的感受及“笑气”的性质写成小册子。许多人读到这小册子后,为戴维的介绍所吸引,好奇地以吸入“笑气”为时髦。

  戴维的名声就随着“笑气”而宣扬开了,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来结识戴维,此时他仅22岁。

  戴维的诗人朋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都亲自试验了“笑气”那种使人飘飘欲仙的奇妙功效。

  “笑气”的实验使戴维声名大振。克利夫顿气体疗养院的天地太小了,他终于被介绍到伦敦。

  1801年2月,戴维来到艾伯马尔街21号。伦福德伯爵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个22岁的毛头小伙子,还带点乡土气,心里很不以为然。他叫戴维在小讲堂里试讲一次。年轻的戴维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伦福德伯爵双目微闭,坐在下面,但是戴维一开讲,那优美动听的声音,立刻把伯爵吸引住了。

  戴维讲得相当快,然而用词极其精确,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就能成为一篇出色的文章。

  伦福德伯爵不由得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年轻人,戴维个子不高,但身材匀称,动作机敏,真诚坦率,很讨人喜欢。

  另外,戴维的前额高大,在绺绺棕色鬈发下面显得格外白净,就像大理石的雕像一样俊美。那双淡褐色的大眼睛,亮得出奇,简直像美酒一样迷人。

  伦福德伯爵越听越高兴。戴维讲完以后,伯爵对一起听试讲的人说:“皇家学院的一切,通通都应该归他调遣!”

  戴维立即得到了任命,他的职务是皇家学院助理化学讲师,兼任实验室主任和出版部助理编辑,年薪100几尼,外加免费供应的住房和煤火费。

  这比戴维原来预期的年薪500镑少了许多,但是像他这样一个出身卑微,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已经是令人称羡不已的了。

  特别使戴维高兴的是,皇家学会会长兼皇家学院院长约瑟夫·班克斯爵士、伦福德伯爵和卡文迪许先生,都对他很器重。

  戴维从外省来到首都,跻身在英国科学界的巨子之列,真可谓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了。

  1802年5月,戴维23岁,就被任命为皇家学院化学教授。戴维教授的通俗化学讲演风靡伦敦。他之所以成功,不仅是因为口才好,也是因为内容精彩。他讲的大部分都是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

  到皇家学院听戴维教授讲演,谈论谈论电呀,元素呀,合成、分解呀,成了上流社会的时髦。

  人们蜂拥而来,有时竟达千人之多,把会场挤得水泄不通。他很快就赢得了杰出讲演者的名声,成为伦敦的知名人士。

  正如当时有人的评述:“他的讲演给人的感觉和所得到的热烈称赞,完全出乎想象之外。”

  700个座位的大讲演厅总是座无虚席,听众里面还有不少是女性。夫人、小姐们为戴维倾倒,寄来不少14行诗,表示爱慕之情,有署名的,也有匿名的。

  戴维本来就会作诗,他写的剧本还在剧院上演过。他的朋友、诗人柯勒律治说,戴维如果不成为当代第一大化学家,他本来会成为当代第一大诗人的。

  戴维满可以写诗作答,和夫人、小姐们唱和。但是当时的戴维,年少气盛,不把爱情和财富放在眼里。他把这些香喷喷的情诗,连同达官贵人们寄来的贺信、外国科学家寄来的讨论问题的信,通通扔在一个柜子里。

  戴维从10时至16时埋头在皇家学院的地下室里做实验,晚上不是作讲演就是参加晚宴,上戏院,玩弹子,读小说。

  戴维一工作起来热情得像发疯,玩起来也是兴致淋漓。虽然常常玩到深夜,但是第二天早晨,他又精神抖擞地迈着大步走进实验室。

  戴维像一颗初升的明星,迅速上升。1803年,他还不到25岁,就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两年以后,戴维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最高荣誉柯普莱奖。他在皇家学院的讲演吸引了大批听众,也募来了大量捐款。

  1807年底,戴维生了一场大病,前来探望的人实在太多,不得不在皇家学院的大门口张贴“戴维教授病情公报”,就像王公国君病重的时候一样。第二年戴维没有举行讲演,结果皇家学院的收入从上一年度的4000多镑下降到1000多镑。

  戴维到皇家学院以后不久,伦福德伯爵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寡妻结婚,搬到巴黎去定居了。

  戴维教授成了皇家学院的灵魂。由于他的努力,皇家学院成了英国科学的中心。

  戴维在33岁时,已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他对于氯气的研究,他所发现的钠和钾,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了丹士先生的介绍,法拉第由衷地钦佩这个戴维先生,心想自己现在能够坐在演讲厅里,亲耳聆听他的讲演,实在是一生的幸事,他盼望着戴维先生早点出现。

  法拉第的座位下面有一条过道,前面有栏杆,坐在这里居高临下,既看得清楚,做笔记也方便。

  法拉第伸展了一下身子,想坐得更舒服一些。他伸伸手臂,耐心等待着。他的心情,既像等待演员出场的观众,又像准备登场和观众见面的演员。

  过了一会儿,戴维终于出现了。戴维这时还不到34岁,满头棕色鬈发,神采奕奕,目光迷人。他穿着讲究,中等身材,健步走上讲台。演讲厅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戴维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到马蹄形的大讲桌旁边,向大家频频点头。他又向前走了两步,站在马蹄形讲桌的中央,向大家微笑了一下。大厅里安静下来,戴维开始讲了。

  戴维讲的题目是发热发光物质。讲得那么轻松,却又那么透彻。他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天才的光华和热力,似乎正从他的身体里向外辐射。

  法拉第完全为他的精彩讲演吸引着,几乎入了迷,起初都忘了记笔记。随之他醒悟过来,立即打开笔记本,一字不漏地记下了戴维所讲的内容。

  一个小时的演讲,戴维把每一位听众都征服了。他诗人般的气质,优雅的风度,雄辩的口才,不断地赢得满场喝彩。

  法拉第听得如痴如醉,有几次,他发现戴维在注视自己。也许这位科坛骄子是在抬头看钟,因为挂钟的位置正好在法拉第前排的楼厅壁上。

  直到戴维演讲结束,离开马蹄形桌子,法拉第才如梦初醒,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演讲厅。

  法拉第回到书店的小阁楼上,天已经很晚了。他兴奋得无法入眠,取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昏暗的烛光下,把听讲记录抄写整理出来。

  凡是可以发挥的地方,法拉第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了丰富的联想和发挥,还画了许多插图,注明戴维在演讲时做的示范实验。

  当小伙子把笔记整理完毕的时候,东方已经发白。21岁的法拉第望着窗外,心潮起伏,似乎感到一种强烈的力量在吸引着他,那便是科学的召唤!

  随后,法拉第又连续听了戴维的第二、第三次讲演。每听完一次讲演,法拉第都觉得自己在朝科学的殿堂走近了一步。

  1812年4月9日,这是法拉第像前几次一样,来得很早,他仍旧坐在过道上面那个老地方。

  这是法拉第第四次听演讲了,那天戴维教授讲的题目是金属,那是教授自己最熟悉的。

  因为所要讲的钠和钾这两种奇妙的金属,都是戴维用自己发明的电解方法制造出来的。

  戴维教授用一把镊子,从一个装着油的玻璃瓶里夹出一粒黄豆大小的银灰色的东西。

  “这是一粒钾,”戴维一边说,一边把这粒黄豆大小的钾举起来给大家看,接着轻轻地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缸里。

  “噗”的一下,水面上冒出一小团美丽的蓝紫色的火焰,那粒银灰色的钾缩成一个圆球,带着那团火焰在水面上飞快地打转,一面发出轻轻的咝咝声,渐渐变小,转眼就消失了。

  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听众在惊讶,赞叹,法拉第在飞快地写着,他记下了实验的过程,也画下了戴维所用的仪器。

  讲演结束了,但是戴维没有马上走,因为今天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他想再多讲几句。

  10年前,当戴维开始登上这个讲台的时候,他曾经说过:“人类的财富和劳动的分配不平等,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差别,这是文明生活的力量源泉,是它的推动力,甚至可以说是它的灵魂。”

  不管听众赞成不赞成,戴维用自己这10年的成就,证实了自己的主张:人类的不平等是必然的,必要的,强者应该胜利。

  戴维是强者,他胜利了,就在昨天,他从摄政王手里接过爵士的绶带和证书,他已经成为汉弗莱·戴维爵士。

  和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牛顿一样,用自己的科学成就,为自己赢得了贵族的称号。他的婚礼定在后天举行,前两天的授爵,无疑是对他婚礼的最好祝贺。

  婚后他将和新娘一起到苏格兰去度蜜月。他决定,今后不再在皇家学院作通俗化学讲演,他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去。

  戴维已经把自己的决定通知皇家学会会长兼皇家学院院长约瑟夫·班克斯爵士,这个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虽然还没有正式向公众宣布,可是消息不胫而走,听众已经知道,戴维教授首次以爵士身份在这个大厅里所作的讲演,将是他向广大听众的告别演说。

  对于戴维即将离去,大家依依不舍。大讲演厅里充满了惜别之情。这是很自然的。有的人10年来场场必到,戴维的讲演从来没有漏听过一次。听戴维讲演,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项最有意义的内容。

  法拉第的思想完全沉浸在演讲的内容和自己对科学的热情中,科学正在完全占据他的内心,他在潜意识里,已经准备要为科学奉献自己的一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