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托尔斯泰遗著论

  托尔斯泰去世后,留下了很多尚未发表的作品。其中的一些在他身后已经陆续出版发行,在J。W。Bienstock的法译本中合成三卷。这些作品囊括了他一生的各个时代。其中《一个疯人的日记》还是一八八三年的作品。还有一些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作的。这些作品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本和独白等,有很多是没有完成的残作。我觉得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为好:一类可分为以他的道德思想作的,一类为以艺术天分而作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将这两种趋向融和得十分完美的。

  遗憾的是,由于他对于文学荣誉的淡漠,也可能是受他禁欲思想的影响,他没有把应该是作品中最辉煌的一部分完成。例如《Fédor Kouzmitch老人的遗著——日记》。这是有名的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的故事,大意是说,他决心放弃一切,编造假名出走,然后在西伯利亚度过一生。托尔斯泰原来对这个题材的热情非常高,他想在这部作品里把他和他的主人翁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可这部书他只写了最初的几章,我们从这短短的几章里,就能看出这部作品叙述的紧凑与清新,能够和《复活》中最好的部分媲美。这部书里有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描写,例如年老的凯撒林二世。老人在描写这位神秘、暴烈的皇帝时,不时被作品中人物的倔傲性格所感染,心中不时地激起阵阵冲动的涟漪。

  《塞越老人》(1891至1904)也是托尔斯泰所作的气势恢弘的伟大作品之一,只是故事被裁剪得太短了。作品写一个老人在孤独与苦行中奉行上帝,最后他为了大众的生活无形中见到了神。作品中有几处旷野的情调写得令人恻然,当书中的主角发现他的未婚妻,那个他崇拜如圣女一般的女人,竟是他所敬爱的俄国皇帝的情妇时,老人对那丑恶的一幕描写,显得既质朴又悲壮。另外,还有那个修士在精神狂乱之夜为了重新寻觅和平而舍弃自己的手指那一幕,更是动人心魂的绝妙之笔。与这些惊悚可怖的情节穿插描写的,是最后主人翁与可怜的童年的女友的那段缠绵悱恻的谈话和结尾的淡漠、清明,以及急转直下的细节描写。

  《母爱》也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它描叙了一个理性慈祥的母亲,全心全意地为她的家人整整服务了40年,但她的内心却异常孤独,她不爱活动,也感觉没有活动的意义,但她是一个自由思想者,最后她隐居到一个修道院中去写她的日记。这本书现在只有首部还有藏本。

  还有一些短篇故事,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完美。

  《Alexis le Pot》是通俗故事一类的作品,它讲的是一个质朴木讷的人,虽然在关键时刻永远被牺牲掉,但他却永远感到甜蜜和满足,一直到死。《舞会之后》(1903年8月20日)讲的是:一个老人说他在年轻时曾经如何爱一个女孩,又如何突然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看见那个女孩的父亲,一个当大佐的军官,鞭笞他的士兵。这是一篇完美的作品,开始是年轻时代的回忆,美丽动人,接着是真切感人地描写。《梦中所见》(1906年11月13日)的主要情节是:一个被亲王所钟爱的女儿,由于被人诱惑而逃出家庭,亲王发誓永远不饶恕她。但当他看见她时,又立刻请求她的宽恕,在这里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的温情与理想主义思想的旺盛势态。然而,他对女儿的私生子却难以抑制自己的讨嫌心理。《Khodynka》是一篇小小说,描写1893年时,一个美丽的俄国公主,偷偷参加莫斯科的一个平民节日,后被拥挤的人群挤倒在地,被人任意践踏的故事。后来大家都以为她死了的时候,一个同是被挤得狼狈不堪的工人,救了她的性命。这种奇特的命运把两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他们以后还是分手了,并永远没有见面。《Hadji Mourad》(1902年12月),叙述的是1851年高加索战争时的杂事。这部小说场面宏大,一开始便像一部史诗式的铺展开来。写此书的时候,正是托尔斯泰最能把握他的艺术能力的阶段,他的视觉与心灵的感觉都非常完满。但奇怪的是,读者在他这部作品中,感觉到作者对于写故事并不真正有兴趣。因为在故事中显现的每个人物,刚好能获得他适当的同情。作者对于他的每一个人物,哪怕是只在我们眼前只显现一下的人物,也要给他一个完整的肖像描写。他在这本书里,对谁都没有什么偏爱。我们在读这部作品时,感觉到作者似乎并无内心的需要,而只是为了肉体的需求。就好像一个人想舒展他的肌肉一般,他想随意施展一下他的智力机能。也就是说,他想写点东西,他写出来了。

  还有一些具有个人气质的作品,常常达到了悲怆的境界。他的自传式的作品就属于这类作品,譬如《一个疯人的日记》(1883年10月20日),描写1869年托尔斯泰精神错乱时最初几夜的恐怖情形。还有《魔鬼》(1889年11月19日),这是作者晚年最长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大多数地方都非常出色,只是结尾有些无聊。乡下的一个地主,同他的佃农的一个女儿有了关系,但最终却和另外一个女人结了婚。但这乡女“留在了他的血液里”,他见了她,就会产生占有她的欲望。而她也始终在追寻他。他俩终于重新结合,他感到自己不能离开她,又愧对自己的妻子,左右为难之际,只好选择了自杀的道路。书中各个人物的描写都非常出色,例如,他笔下的男子是善良、聪明、真诚和勤奋的,但也是懦弱、短视和烦闷的;他的年轻的妻子是传奇式、多情的;而美丽健全的佃农的女儿,则是热烈的、不顾贞操的。令人遗憾的是,托尔斯泰在这篇小说的结尾放入了他自己的伦理观点,以肯定自己曾有过的类似的经历。

  《黑暗中的光明》是一个五幕剧,我们从这篇剧作中可以发现托尔斯泰在艺术方面的一些弱点。但当我们知道了他晚年生活的悲剧时,就会明白托尔斯泰的这部作品是怎样地感动人心。在Nicolas Ivanovitch Sarintzeff和《我们应当做什么?》里,作者具有同样的信心,他试着要实行自己的意愿。但这对于他,却有着巨大的难度。他的妻子的哭泣阻止了他离开这个家庭,无论她的眼泪是真是假,他都留在了家中。他在家里做着木工,过着穷人般的生活,而他的夫人与儿女则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享受着豪华的宴会。他同他的妻女过着绝对不同的生活,但却有人指责他虚伪。然而,由于他的人格光辉和精神感召,他的周围聚集了大批信徒或者说不幸者。一个教堂司祭放弃了自己的职位,变成了他的信徒。一个世家子弟为了他的主义而拒绝军役,以致被罚入纠正纪律的队伍中。在这些可怜的托尔斯泰的信徒中,Sarintzeff为怀疑所苦。他是不是犯了错误?他是否无谓地陷别人于痛苦或死地?最后,他解决痛苦的办法,是死于那被他无意中置于绝路的青年的母亲手中。

  至于托尔斯泰最后几年的生活的记录,我们可以他的另一个短篇《无所谓罪人》(1910年9月)中找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陷入无可自拔的境遇的受苦人的真诚忏悔。一般来讲,在闲逸的富人之前,有被压迫的穷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可怕与不合理。

  另有两部剧本具有现实价值:一个是农村小剧,鞭挞酗酒的危害,剧名为《一切品性之所来》(大概作于1910年)。这个剧作的人物个性栩栩如生,他们的不同形象,他们的可笑言语,都描绘得非常逼真。那个最终饶恕了盗贼的乡下人,品质朴实无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把握的很有分寸地,他使这个出现在读者眼里的乡下人显得既高尚又滑稽。第二部写十二景的剧本,是托尔斯泰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名叫《活尸》。它描写的是被社会的荒谬现象所压迫的善良而懦弱的人们的生活。剧中的主人翁弗狄亚因为自己的善性与德操而白白断送了一生,只不过他的这些品性隐藏在放浪形骸的外表下而已。他难以忍受人类的卑下与他人的蔑视,但他无力改变。他有一个理性、善良、安分守己,并且十分爱他的妻子,但他“缺少使苹果汁发沫的一颗小小的葡萄”,缺少可以遗忘所有事物的“在生活中的跳跃”,而他需要的恰恰是这些。

  《活尸》第五幕第一场中,弗狄亚有这样一句对白:“我们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每一个人生活的路只有三条,一条是做一个公务员,但这样挣的钱,只能增加生活的卑劣,这使我厌恶,我不能这样做;第二条路,是和上面的生活作斗争,可这需要一个英雄人物,而我则不是。第三条路是忘记自己,整天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我选择的就是这条路,你们现在看的我就是这个样子……”

  在第三幕第二场中,他还这样说道:

  “令我陷于危险境地的东西主要是酒。我喝酒并没有感到什么乐趣。但我却永远遵守着自己的做人原则,在我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一些卑鄙的事,我为此感到愤怒……说到要成为贵族的首领,或银行行长,这是多么可耻的事啊!……但只要一喝了酒,我就感受不到耻辱了……而且,音乐,我是指酒店中的音乐,不是指歌剧或贝多芬,融入到你的灵魂中越多……还有漂亮的黑眼睛,笑容……这些东西越是勾魂摄魄,事后就越是令人感到羞辱。”

  他觉得他不能使妻子快乐,而她也不能使他快乐。为了解除彼此的痛苦,他离开了妻子,把她留给一个友人。这个人爱她,她亦爱那个人。他从他们彼此的表情中感觉得到,好的是,这位朋友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然后,他隐居到下层社会中。如此,他们两个获得了幸福,他则按自己的意愿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社会是绝对不允许有人不按规则行事的,最后,法院他的两位朋友被判重婚罪,弗狄亚只好以自杀来保全他们。这是一部朴实无华的作品,也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它含有浓厚的俄罗斯色彩,作品反映出一些杰出人士在革命的希望破灭以后的失望与消沉,人物性格生动、逼真,就是是次要的角色也不例外,如年轻妹子的率真爱情观、Karenine的勇敢,保守派贵族的母亲,在言语上强硬,在行为上则又让步等,就是那些酒店中的舞女,寥寥数笔的律师,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这里,对于那些以道德和宗教伦理为主的作品,我暂且不论,因为这些作品的自由生命被压制了,当然这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整体价值并无损害:

  《伪票》大体上算一部长篇小说,它的叙述很长,主要表现善与恶的连锁反应。作品从两个犯了伪票罪的中学生伸展开来,写出了更多的罪恶,而且越来越可怕,直到一个被害的女人以其崇高的人格对凶手发生了影响。然后再由这个凶手逐步追溯到造成他犯罪的最初的人犯。题材宏大壮观,就像一部雄伟的史诗,也可以称作一部伟大的悲剧。略显不足的是,本书的叙述有些冗长、琐碎,少了一些宏伟的气势,另外,人物性格有些雷同。

  《儿童的智慧》是摘录的一些儿童语言,一共21条,题材囊括宗教、艺术、科学、教育、国家等等。语言华美,辞藻丰富,但此文的形式和主题都略显陈旧,同样的论调在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

  《年轻的俄皇》是本集中比较差的一篇作品,描写主人翁臆想自己随心所欲带给人的痛苦。

  另外,本集中还有作者写的一些片断,如《两个巡礼都》、《祭司伐西利》、《谁为凶手?》等等。

  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直到逝世前,一直都保持着敏锐的智力。当他说明他的社会思想的时候,他可能会显得空洞无物;但当他的人道主义的理想消散之后,在陌生人面前,他那如鹰隼一般的目光,便会一下子穿透他人的内心。他内心的清明境界从来没有丧失过。我觉得,他在艺术上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倾注最大限度的激情。

  我们对于托尔斯泰似乎有这样一种印象,除了极少数的时间外,艺术好像不是构成他生命的要素,而是一种必须的消遣,或者说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就好似说,他生活的真正目的是行动而绝不是艺术。当他被这激情的幻觉感染激动时,他常常感到惭愧,所以,他坚决地结束它,或者像《Féddor Kouzmitch老人的日记》那样,完全放弃,因为这激情有可能会把他的行动和艺术结合起来……在创造力旺盛的时候,却为此而痛苦,最后竟白白地牺牲掉,这种大艺术家在世界上可以说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1913年4月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