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清空社媒久居国外的杨笠,已走上另一条康庄大道

清空社媒久居国外的杨笠,已走上另一条康庄大道

文章来源: 代军哥哥 于 2025-11-28 10:03:3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0 年 “普信男” 的爆梗将杨笠推向流量巅峰,却也让她陷入无休止的争议泥潭。女性观众奉她为 “代言人”,男性群体斥其 “挑动对立”,社媒评论区沦为谩骂战场,商业代言接连翻车,甚至收到死亡威胁。长期网暴让她出现中度抑郁倾向,睡眠依赖药物,上海站巡演时坦言 “太累了,想休息”。

清空社媒久居国外的杨笠,已走上另一条康庄大道

当笑果文化在 2023 年新增敏感词限制,“普信男” 等核心创作议题被封禁,杨笠的表达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罗永浩在看完她 2025 年巡演内测场后预言:“这是她最好的专场,也可能是最后一场”。此时的清空社媒,更像是一场与过去的切割 ——32.7 万粉丝的抖音账号清空,微博仅留 2020 年 “挺一挺就过去了” 的置顶,为新身份扫清舆论障碍。



而清迈的选择充满务实考量:这座城市生活成本比北京低 58%,房租仅为北京的 28%,8000 元就能住进带泳池的公寓,且聚集了 37% 的外籍文创从业者,200 多家共享办公空间提供了宽松的创作氛围。戴军在综艺中爆料,两人是门对门邻居,杨笠的住所正是他推荐的,如今过着 “没事常住清迈,有工作才回国” 的双城生活。没有镜头追踪与网络骂声,清迈的慢节奏让她得以卸下防备,重新找回创作的松弛感。



杨笠的 “消失” 从未意味着停滞。据知情人士透露,她已完成 12 集都市喜剧剧本,主角设定为 “被网暴逼至边缘的女编剧”,台词融入大量亲身经历的内心独白,聚焦网络暴力与性别偏见议题。这种转型堪称巧妙:既避开了台前的直接争议,又以更沉淀的方式延续表达欲,镜头后的创作让观点传递更具缓冲带,减少了被过度解读的可能。



从行业逻辑来看,这是一次精准的战略调整。2023 年全国脱口秀线下演出场次同比减少 42%,笑果文化营收下降 28%,行业退潮让不少演员被迫转行。杨笠没有固守舞台,而是利用自身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转向内容创作的上游。若转型顺利,2026 年她将以编剧身份回归,这种 “曲线救国” 的方式,让她在远离舆论漩涡的同时,仍能保持对行业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 “双城模式” 并非个例。2023 年有 11 位中国艺人选择东南亚定居,同比增长 37%,其中 70% 是自由职业者。清迈凭借地理 proximity、文化亲和力与成本优势,成为文创工作者的 “避风港”。杨笠的选择,本质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创人才的再定位 —— 保留与国内市场的连接,同时获得更低的生存成本与更大的创作自由。



外界对杨笠的选择存在两极解读:支持者认为这是 “拒绝被流量裹挟” 的明智之举,质疑者则将其归为 “国内赚钱国外花” 的明星特权。但剥离标签后不难发现,这条 “康庄大道” 的核心,是她终于掌控了人生的主动权。

曾经的杨笠,被 “争议女王” 的标签捆绑,每一次发声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而如今在清迈,她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内容、生活节奏,这种 “不被定义” 的状态,远比流量名利更珍贵。戴军描述两人偶尔喝茶聊天的邻里日常,恰恰印证了她的状态转变 —— 从紧绷的公众人物,回归到松弛的创作者本身。



杨笠的转型也照见了行业困境:当脱口秀的 “好笑边界” 被不断压缩,当段子动辄被过度解读,演员的压力早已超出创作本身。她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不必在舆论的夹缝中妥协,也不必为了流量消耗自我,而是通过调整人生坐标,为创作找到更健康的土壤。

杨笠清空的不是过往的痕迹,而是外界的噪音;远赴清迈的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的救赎。从台前的 “争议制造者” 到幕后的 “故事讲述者”,她用 “减法生活” 换来了 “加法成长”。这条康庄大道,没有标准答案里的功成名就,却有创作的自由、生活的平和,这正是人生最珍贵的模样。



当清迈的晨光洒在剧本上,那些关于网暴与偏见的思考,终将以更成熟的姿态回归公众视野。杨笠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从容生长。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斯拉前高管:我们拆解中国电动汽车后...
衡水中学的神话崩塌,揭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婚前同居等同家人?男女网友这次竟然都炸了
香港大埔火灾55条人命的血泪教训和启示
美国国民警卫队成员遭枪击,马斯克怒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成都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且已量产 成本仅同类一成
辞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职,他回到清华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CIA局长承认了:华府枪击案嫌犯是和我们有关…
香港现代史上最致命火灾:惨剧何以酿成?
农村老人一次性缴纳十几万的保险,靠谱吗?
香港火灾已造成128人遇难 仍有约200人情况未明
解放军明年换发《预备役人员证》 建构军事“秒级动员”
钱志敏带走的400亿比特币,能归还中国吗?
印尼雅加达超过东京,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转卖吃剩的药,“我怎么就成了贩毒?”
赖清德清洗台军“异己”,台海军司令唐华被贬
乌克兰二号人物住所被搜查 外媒暗示美国是幕后推手
在非洲遭绑架虐待的27岁中国网红博主 脚被打断
从985休学一年,我想去掉好学生的“壳”
11个人随机死于它们的疏忽,冷漠地像11个人撞到了车上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清空社媒久居国外的杨笠,已走上另一条康庄大道

代军哥哥 2025-11-28 10:03:38

2020 年 “普信男” 的爆梗将杨笠推向流量巅峰,却也让她陷入无休止的争议泥潭。女性观众奉她为 “代言人”,男性群体斥其 “挑动对立”,社媒评论区沦为谩骂战场,商业代言接连翻车,甚至收到死亡威胁。长期网暴让她出现中度抑郁倾向,睡眠依赖药物,上海站巡演时坦言 “太累了,想休息”。

清空社媒久居国外的杨笠,已走上另一条康庄大道

当笑果文化在 2023 年新增敏感词限制,“普信男” 等核心创作议题被封禁,杨笠的表达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罗永浩在看完她 2025 年巡演内测场后预言:“这是她最好的专场,也可能是最后一场”。此时的清空社媒,更像是一场与过去的切割 ——32.7 万粉丝的抖音账号清空,微博仅留 2020 年 “挺一挺就过去了” 的置顶,为新身份扫清舆论障碍。



而清迈的选择充满务实考量:这座城市生活成本比北京低 58%,房租仅为北京的 28%,8000 元就能住进带泳池的公寓,且聚集了 37% 的外籍文创从业者,200 多家共享办公空间提供了宽松的创作氛围。戴军在综艺中爆料,两人是门对门邻居,杨笠的住所正是他推荐的,如今过着 “没事常住清迈,有工作才回国” 的双城生活。没有镜头追踪与网络骂声,清迈的慢节奏让她得以卸下防备,重新找回创作的松弛感。



杨笠的 “消失” 从未意味着停滞。据知情人士透露,她已完成 12 集都市喜剧剧本,主角设定为 “被网暴逼至边缘的女编剧”,台词融入大量亲身经历的内心独白,聚焦网络暴力与性别偏见议题。这种转型堪称巧妙:既避开了台前的直接争议,又以更沉淀的方式延续表达欲,镜头后的创作让观点传递更具缓冲带,减少了被过度解读的可能。



从行业逻辑来看,这是一次精准的战略调整。2023 年全国脱口秀线下演出场次同比减少 42%,笑果文化营收下降 28%,行业退潮让不少演员被迫转行。杨笠没有固守舞台,而是利用自身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转向内容创作的上游。若转型顺利,2026 年她将以编剧身份回归,这种 “曲线救国” 的方式,让她在远离舆论漩涡的同时,仍能保持对行业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 “双城模式” 并非个例。2023 年有 11 位中国艺人选择东南亚定居,同比增长 37%,其中 70% 是自由职业者。清迈凭借地理 proximity、文化亲和力与成本优势,成为文创工作者的 “避风港”。杨笠的选择,本质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创人才的再定位 —— 保留与国内市场的连接,同时获得更低的生存成本与更大的创作自由。



外界对杨笠的选择存在两极解读:支持者认为这是 “拒绝被流量裹挟” 的明智之举,质疑者则将其归为 “国内赚钱国外花” 的明星特权。但剥离标签后不难发现,这条 “康庄大道” 的核心,是她终于掌控了人生的主动权。

曾经的杨笠,被 “争议女王” 的标签捆绑,每一次发声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而如今在清迈,她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内容、生活节奏,这种 “不被定义” 的状态,远比流量名利更珍贵。戴军描述两人偶尔喝茶聊天的邻里日常,恰恰印证了她的状态转变 —— 从紧绷的公众人物,回归到松弛的创作者本身。



杨笠的转型也照见了行业困境:当脱口秀的 “好笑边界” 被不断压缩,当段子动辄被过度解读,演员的压力早已超出创作本身。她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不必在舆论的夹缝中妥协,也不必为了流量消耗自我,而是通过调整人生坐标,为创作找到更健康的土壤。

杨笠清空的不是过往的痕迹,而是外界的噪音;远赴清迈的不是逃避,而是对自我的救赎。从台前的 “争议制造者” 到幕后的 “故事讲述者”,她用 “减法生活” 换来了 “加法成长”。这条康庄大道,没有标准答案里的功成名就,却有创作的自由、生活的平和,这正是人生最珍贵的模样。



当清迈的晨光洒在剧本上,那些关于网暴与偏见的思考,终将以更成熟的姿态回归公众视野。杨笠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从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