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哪位少爷吸了”?南通文旅6字评论一夜涨粉4百万

“哪位少爷吸了”?南通文旅6字评论一夜涨粉4百万

文章来源: V记录号 于 2025-11-28 09:28: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南通文旅官号因一句“哪位少爷吸了”的评论,创下政务新媒体罕见的涨粉奇迹:11月27日粉丝约35.3万,至28日中午22点10分突破400万,平均每分钟涨粉约3000,搜索“禁毒官方账号”时其竟位列前排。这一“现象级事件”的导火索,是“兵团禁毒”发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6条普法视频——该条款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吸毒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记录需封存,不得随意公开。

数据暴涨背后,是公众情绪的集中爆发。评论精准击中公众对制度公平的焦虑:一边是身份证号不算隐私的争议,一边是吸毒记录可封存的规定,不少人质疑“缉毒意义何在”,担忧特权阶层借此逃避监督。尽管法律明确封存并非“彻底消除”记录,有关部门仍可依规查询,立法初衷是给轻微违法者回归社会的机会,但理性解读在情绪舆论场中被淹没。

更值得关注的是事件中的“沉默反差”:全网讨论炸锅时,大部分媒体选择集体沉默,仅少数平台进行法律解读。这种沉默与南通文旅“敢说真话”的形象形成对比,强化了公众对“官方回避问题”的刻板印象。此次事件本质是政务传播与民间话语的断裂,南通文旅的走红,与其说是“擦边”胜利,不如说是公众对真实沟通的渴望——政务账号无需追求“完美官方腔”,但需守住法治底线,将流量转化为信任资产。

这场流量狂欢实则是信任赤字的警示:公众支持的并非“越界”言论,而是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唯有构建制度透明(如建立分级查询机制)、传播真诚(官方坦诚对话)、社会理性(媒体搭建对话平台)的信任修复体系,才能让类似事件从“流量奇观”转向法治共识的建设性讨论。

“哪位少爷吸了”?南通文旅6字评论一夜涨粉4百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斯拉前高管:我们拆解中国电动汽车后...
衡水中学的神话崩塌,揭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婚前同居等同家人?男女网友这次竟然都炸了
香港大埔火灾55条人命的血泪教训和启示
美国国民警卫队成员遭枪击,马斯克怒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日本女歌手大槻真希上海演出 唱到一半被断电赶下台
成都民企造出高超音速导弹且已量产 成本仅同类一成
辞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终身教职,他回到清华
CIA局长承认了:华府枪击案嫌犯是和我们有关…
农村老人一次性缴纳十几万的保险,靠谱吗?
香港现代史上最致命火灾:惨剧何以酿成?
香港火灾已造成128人遇难 仍有约200人情况未明
路透社:极为罕见 美国务卿拟缺席北约外长会
钱志敏带走的400亿比特币,能归还中国吗?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在非洲遭绑架虐待的27岁中国网红博主 脚被打断
印尼雅加达超过东京,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转卖吃剩的药,“我怎么就成了贩毒?”
乌克兰二号人物住所被搜查 外媒暗示美国是幕后推手
近80年来伤亡最严重火灾,“香港为何还在用竹棚?”
赖清德清洗台军“异己”,台海军司令唐华被贬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哪位少爷吸了”?南通文旅6字评论一夜涨粉4百万

V记录号 2025-11-28 09:28:18

南通文旅官号因一句“哪位少爷吸了”的评论,创下政务新媒体罕见的涨粉奇迹:11月27日粉丝约35.3万,至28日中午22点10分突破400万,平均每分钟涨粉约3000,搜索“禁毒官方账号”时其竟位列前排。这一“现象级事件”的导火索,是“兵团禁毒”发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6条普法视频——该条款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吸毒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记录需封存,不得随意公开。

数据暴涨背后,是公众情绪的集中爆发。评论精准击中公众对制度公平的焦虑:一边是身份证号不算隐私的争议,一边是吸毒记录可封存的规定,不少人质疑“缉毒意义何在”,担忧特权阶层借此逃避监督。尽管法律明确封存并非“彻底消除”记录,有关部门仍可依规查询,立法初衷是给轻微违法者回归社会的机会,但理性解读在情绪舆论场中被淹没。

更值得关注的是事件中的“沉默反差”:全网讨论炸锅时,大部分媒体选择集体沉默,仅少数平台进行法律解读。这种沉默与南通文旅“敢说真话”的形象形成对比,强化了公众对“官方回避问题”的刻板印象。此次事件本质是政务传播与民间话语的断裂,南通文旅的走红,与其说是“擦边”胜利,不如说是公众对真实沟通的渴望——政务账号无需追求“完美官方腔”,但需守住法治底线,将流量转化为信任资产。

这场流量狂欢实则是信任赤字的警示:公众支持的并非“越界”言论,而是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唯有构建制度透明(如建立分级查询机制)、传播真诚(官方坦诚对话)、社会理性(媒体搭建对话平台)的信任修复体系,才能让类似事件从“流量奇观”转向法治共识的建设性讨论。

“哪位少爷吸了”?南通文旅6字评论一夜涨粉4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