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考公人数首次超过考研人数,全民公考的时代来了

考公人数首次超过考研人数,全民公考的时代来了

文章来源: 深城记 于 2025-11-24 19:20:1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考公人数首次超过考研人数,全民公考的时代来了

那天我还在跟朋友说,感觉今年考研的都没啥动静了。

像我这种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的,也发现,身边复习备考的,十个里边有九个是考公的。

不仅是本科生毕业不考研究生了,就连硕士毕业的也全部都去考公了。

我有个关系挺好的师妹,本来志气满满要读博,导师也基本都是按着读博的路子培养的,结果今年决定不考了,报了国考和事业单位辅导班,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复习行测。

前几天我前同事姐让我帮我找几个学生去他们单位实习,我问了一圈,孩儿们都在准备考公,没有一个找工作的。

我一看这势头,好家伙。

今天,2026考研报名人数一出,果然比去年少了45万。



但是,考公人数却一路飙到了371万。

01

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对很多小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灵活就业的家庭,以及大城市的中产阶层的影响是最大的。

小县城本就是个不能提供太多工作岗位的地方。

唯一体面和说得出口的工作就是体制内。

但一个人口量达不到百万级别的小城,能提供多少这样体面的工作岗位呢?

答案可想而知,所以,小县城,数量最多的就是形式就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指通过非标准劳动关系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形式,涵盖自由职业、个体经营、兼职等多种方式。

我认为,最初发明“灵活就业”的专家本意上是好的。

因为,这一类人也能交社保,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也相对体面。

但在经济堪忧的今天,这一部分人也挺难过,毕竟社保需要自掏腰包,而且丧失了基本的收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居住的附近的店铺,是不是有的很久都没有开门了。

周六那天我去济南某个非常知名的步行街区,直观感受就是比去年同时期少了一半。

我经常去那家店,一般周六的晚上都要等位,上周六还有几桌空位。

那周围的店铺也关了很多家。

这还是在省会城市,县城的这种情况更严重。

我家那边有个商场,紧挨着那个商场东边有一条铺子,前几年的时候朋友经常跟我说去那里吃饭又遇到了哪个熟人。

我半个月前回家,那条街上的铺子基本都关了门。

你说,这些开店的人都哪里去了呢?

冬眠了?嗯,有可能。

02

关于大城市中产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太多切身感受,因为我本身还够不到中产这个层次。

但我根据我多年读书和看报的经验来说。

经济危机降临之时,对中间阶层的影响是最大的。

前几天听朋友说,他们单位来了个省级电视台的老哥。

一个年过40的中年人,突然开始北漂了,到他们公司做新媒体视频。

据我所知,媒体这几年确实挺难过的,但离家千里去北漂的我还真没见过。

尤其是一个中年,在职场混迹多年的男性,再艰难其实也不会说有家有室的去北漂。

这基本意味着,他家所在的那个城市找不到什么工作机会了,只能去往更大的城市寻找机会。

再多具体情况,我也不曾得知。中年失业的日子可比孤家寡人难熬多了。

但这是很多中年人的现状。

他们大多在年轻的时候,从农村走到城市,举全家之力买了房子,然后在新的城市生儿育女,并给孩子配置最好的教育,给家人配置最好的医疗。

从某种意义上说,达到了中产的层级。

但在经济危机到来之时,这群人,恰恰是最没有抗风险能力的。

富人们,资产雄厚,财富的些许增减对他们的奢华生活毫无影响,依旧潇洒出入高端场所。

穷人呢,收入虽微薄固定,但也因欲望简单,靠着微薄薪水也能勉强维持生计。

而中产呢,其实一直活在对自己未来拥有丰富资产的想象之中。

他们过得好,是因为预期好。

过不好,恰恰是因为看不到未来。

那他们依靠什么来规避风险呢?

大概也是靠想象吧!

03

据说今年考公,连年龄都放宽了。

本科放宽到38岁,研究生放宽到43岁。

还有一些体检标准也放宽了。

我不知道这对大家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看似门槛降低,大家都能去试一试,抱上铁饭碗的机会也多一点。

但这个饭碗里的饭……我没吃过,我不知道。

我考上的朋友说挺香的。

那应该挺香的吧,要不也不能这么多人考。



话说,这意味着考研就好考了吗?

其实也不一定。

我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考研真正的竞争其实在复试那一刻才开始。

初试筛选了一大批没有好好准备的人。

而考研人数下降,最直接导致的是,划水考试的人少了。

以前大学生盲目跟风报名,现在都不浪费那180的报名费和时间了。

其实也是大学生更清醒了。

读完三年,出来还得找工作,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工作呢?

我感觉其实是这样。

读研,在如今,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逃避现实吧。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震惊!苹果节前突袭大裁员,多部门被“一刀切”
43岁知名律师打羽球猝死 不烟不酒生活规律…
于朦胧疑遭搧巴掌画面疯传 全网怒炸:这浑蛋在哪
入籍十多年又被吊销 司法部:骗福利还想当美国人
25岁女被绝症折磨 终获准安乐死:开心到哭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高市早苗最新民调飙至72% 读卖揭高人气主因
中方重申“敌国条款”,日本外务省曲解事实被“打脸”
突然通话!习近平阐明台湾回归重要性 川普:理解
72次前科恶犯当众纵火烧人 出庭狂喊"我是中国公民!"
与川普通话结束,高市早苗:谈及习近平对话内容
华尔街日报:泽伦斯基一旦签了,他就完了
“打着学术幌子” 央视指控:日方公然培养“媚日人士”
高市早苗上任满月 川普赞“最伟大” 习近平却气疯
美证实:川普正权衡 让英伟达先进AI芯片销中国
热情相拥!高市早苗国际舞台化身“打招呼魔人”
X一“新功能”让小粉红蒸发 网军“如同裸奔”
习近平罕见致电特朗普,美国介入中日僵局?
北京警告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导弹“极其危险”
日内瓦会谈结束 “28条”和平计划似乎多数废止
川普 :与习近平通话“非常好” 两国关系非常牢固
高市内阁支持率75%,6成日人认同"台湾有事"发言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考公人数首次超过考研人数,全民公考的时代来了

深城记 2025-11-24 19:20:18
考公人数首次超过考研人数,全民公考的时代来了

那天我还在跟朋友说,感觉今年考研的都没啥动静了。

像我这种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的,也发现,身边复习备考的,十个里边有九个是考公的。

不仅是本科生毕业不考研究生了,就连硕士毕业的也全部都去考公了。

我有个关系挺好的师妹,本来志气满满要读博,导师也基本都是按着读博的路子培养的,结果今年决定不考了,报了国考和事业单位辅导班,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复习行测。

前几天我前同事姐让我帮我找几个学生去他们单位实习,我问了一圈,孩儿们都在准备考公,没有一个找工作的。

我一看这势头,好家伙。

今天,2026考研报名人数一出,果然比去年少了45万。



但是,考公人数却一路飙到了371万。

01

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对很多小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灵活就业的家庭,以及大城市的中产阶层的影响是最大的。

小县城本就是个不能提供太多工作岗位的地方。

唯一体面和说得出口的工作就是体制内。

但一个人口量达不到百万级别的小城,能提供多少这样体面的工作岗位呢?

答案可想而知,所以,小县城,数量最多的就是形式就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指通过非标准劳动关系参与经济活动的就业形式,涵盖自由职业、个体经营、兼职等多种方式。

我认为,最初发明“灵活就业”的专家本意上是好的。

因为,这一类人也能交社保,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也相对体面。

但在经济堪忧的今天,这一部分人也挺难过,毕竟社保需要自掏腰包,而且丧失了基本的收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居住的附近的店铺,是不是有的很久都没有开门了。

周六那天我去济南某个非常知名的步行街区,直观感受就是比去年同时期少了一半。

我经常去那家店,一般周六的晚上都要等位,上周六还有几桌空位。

那周围的店铺也关了很多家。

这还是在省会城市,县城的这种情况更严重。

我家那边有个商场,紧挨着那个商场东边有一条铺子,前几年的时候朋友经常跟我说去那里吃饭又遇到了哪个熟人。

我半个月前回家,那条街上的铺子基本都关了门。

你说,这些开店的人都哪里去了呢?

冬眠了?嗯,有可能。

02

关于大城市中产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太多切身感受,因为我本身还够不到中产这个层次。

但我根据我多年读书和看报的经验来说。

经济危机降临之时,对中间阶层的影响是最大的。

前几天听朋友说,他们单位来了个省级电视台的老哥。

一个年过40的中年人,突然开始北漂了,到他们公司做新媒体视频。

据我所知,媒体这几年确实挺难过的,但离家千里去北漂的我还真没见过。

尤其是一个中年,在职场混迹多年的男性,再艰难其实也不会说有家有室的去北漂。

这基本意味着,他家所在的那个城市找不到什么工作机会了,只能去往更大的城市寻找机会。

再多具体情况,我也不曾得知。中年失业的日子可比孤家寡人难熬多了。

但这是很多中年人的现状。

他们大多在年轻的时候,从农村走到城市,举全家之力买了房子,然后在新的城市生儿育女,并给孩子配置最好的教育,给家人配置最好的医疗。

从某种意义上说,达到了中产的层级。

但在经济危机到来之时,这群人,恰恰是最没有抗风险能力的。

富人们,资产雄厚,财富的些许增减对他们的奢华生活毫无影响,依旧潇洒出入高端场所。

穷人呢,收入虽微薄固定,但也因欲望简单,靠着微薄薪水也能勉强维持生计。

而中产呢,其实一直活在对自己未来拥有丰富资产的想象之中。

他们过得好,是因为预期好。

过不好,恰恰是因为看不到未来。

那他们依靠什么来规避风险呢?

大概也是靠想象吧!

03

据说今年考公,连年龄都放宽了。

本科放宽到38岁,研究生放宽到43岁。

还有一些体检标准也放宽了。

我不知道这对大家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看似门槛降低,大家都能去试一试,抱上铁饭碗的机会也多一点。

但这个饭碗里的饭……我没吃过,我不知道。

我考上的朋友说挺香的。

那应该挺香的吧,要不也不能这么多人考。



话说,这意味着考研就好考了吗?

其实也不一定。

我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考研真正的竞争其实在复试那一刻才开始。

初试筛选了一大批没有好好准备的人。

而考研人数下降,最直接导致的是,划水考试的人少了。

以前大学生盲目跟风报名,现在都不浪费那180的报名费和时间了。

其实也是大学生更清醒了。

读完三年,出来还得找工作,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工作呢?

我感觉其实是这样。

读研,在如今,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逃避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