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某院士资格,这个院士有多“水”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某院士资格,这个院士有多“水”

文章来源: 四环青年 于 2025-11-24 19:04: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某院士资格,这个院士有多“水”

他能成功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让很多人好奇,该机构什么来头?它的实际含金量如何?为何会被郭某骗得团团转?

江苏科技大学前教授郭某被指学术履历造假一事,近日持续发酵。

据新京报,近日,俄罗斯工程院就郭某“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头衔争议回复称,郭某院士资格暂予中止,并对其提交的材料合规性进行审查。有关郭某的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此前,在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郭某,被指只有高中学历。

相关消息引发广泛传播后,江苏科技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将其解聘后报警,目前案件正处于侦办阶段。

但很多人认为,郭某的所作所为,不是学术不端,而是赤裸裸的诈骗。

经过媒体的多方核实,郭某活跃于学术领域的诸多头衔,大都是伪造的。

他能成功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让很多人好奇,该机构什么来头?

它的实际含金量如何?为何会被郭某骗得团团转?

首先要说明一点,一个国家的最高学术殿堂,设置外籍院士,是很常规的操作。

但问题是,俄罗斯工程院是不是俄罗斯的学术殿堂呢?

俄罗斯工程院官网资料显示,俄罗斯工程院于1991年由俄罗斯联邦司法部登记为全俄公共机构,在2001年和2004年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认证。

俄罗斯工程院目前有1350名科学家、工程师等,包括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200余名外籍院士。

也就是说,俄罗斯工程学院,跟我们通常理解的XX(国字头)工程院,性质完全不一样。

它纯属民间机构,没有官方背景,但不能光凭这一点,就说它是个草台班子。

因为这类机构在其他国家,很多时候也都是民间组织。

今年4月底,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其中中国籍的外籍院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

美国国家科学院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但其历史悠久,其外籍院士广受全世界科学家推崇。

所以,一个带“国”字头的工程院或科学院,它的地位如何,外籍院士含金量高不高,关键看它的门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

其实早在2022年,“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就曾引发关注,当时有网友评论“给钱就能评”。

去年2月,有B站博主质疑某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缺少过硬科研成果,也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讨论。

从对外公布的参选条件看,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并非没有门槛。

比如,它要求“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要的、创造性的成绩和贡献”,“原则上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有能证明卓越专业水平的论文、专利、奖项等”。

但郭某能当选该院外籍院士,无异于狠狠打了它的脸。

俄罗斯工程院虽说跟《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不一样,不算山寨机构,是否是“给钱就能评”也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其审核把关方面,很难让人相信没有水分。



如上所述,在郭某事件之前,针对这类“国”字头工程院或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含金量,就有不少争议。

郭某今年仍以“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招摇撞骗,说明这类头衔在国内的市场仍不小。

去年4月,国内数十名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曾引发广泛质疑。

有媒体采访到代办机构,工作人员称可以申办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荣誉,费用大约在20万元-50万元之间。如果申报通不过,则不会收取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外籍院士的头衔,的确能给一些科研工作者带来项目和资金上的实际帮助。

比如此前某省科技厅发布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条件之一,就包括“国境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其他类别院士提请管委会审议)”。

这就导致一些人明知某些个外籍院士很“水”,为了利益也会拉下脸去申请。

说白了,“水院士”在国内之所以广受推崇,根源是整个社会对“院士”这类荣誉和头衔的无底线追捧。

国内评个院士难于登天,那就去国外找个容易评的外籍院士。即便要花上个几十万,得到的回报大概率会远超预期。

毕竟,负责引进人才、审核把关的,不一定是对应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很容易被这些头衔误导;或者即便知道这类头衔有猫腻,只要结果能实现“共赢”,也就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改变土壤,改进评价体系,含水量颇高的外籍院士,就一直会被投机客和一些高校、教授们盯着,也就还可能会有另一个郭某出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7)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43岁知名律师打羽球猝死 不烟不酒生活规律…
震惊!苹果节前突袭大裁员,多部门被“一刀切”
于朦胧疑遭搧巴掌画面疯传 全网怒炸:这浑蛋在哪
25岁女被绝症折磨 终获准安乐死:开心到哭了
突然通话!习近平阐明台湾回归重要性 川普:理解




24小时讨论排行

高市早苗最新民调飙至72% 读卖揭高人气主因
高市内阁支持率75%,6成日人认同"台湾有事"发言
中方重申“敌国条款”,日本外务省曲解事实被“打脸”
72次前科恶犯当众纵火烧人 出庭狂喊"我是中国公民!"
华尔街日报:泽伦斯基一旦签了,他就完了
高市早苗上任满月 川普赞“最伟大” 习近平却气疯
美证实:川普正权衡 让英伟达先进AI芯片销中国
“打着学术幌子” 央视指控:日方公然培养“媚日人士”
热情相拥!高市早苗国际舞台化身“打招呼魔人”
X一“新功能”让小粉红蒸发 网军“如同裸奔”
北京警告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导弹“极其危险”
入籍十多年又被吊销 司法部:骗福利还想当美国人
日内瓦会谈结束 “28条”和平计划似乎多数废止
川普 :与习近平通话“非常好” 两国关系非常牢固
美法官驳回对FBI前局长科米的起诉 理由是…
与川普通话结束,高市早苗:谈及习近平对话内容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某院士资格,这个院士有多“水”

四环青年 2025-11-24 19:04:47
俄罗斯工程院中止郭某院士资格,这个院士有多“水”

他能成功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让很多人好奇,该机构什么来头?它的实际含金量如何?为何会被郭某骗得团团转?

江苏科技大学前教授郭某被指学术履历造假一事,近日持续发酵。

据新京报,近日,俄罗斯工程院就郭某“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头衔争议回复称,郭某院士资格暂予中止,并对其提交的材料合规性进行审查。有关郭某的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此前,在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郭某,被指只有高中学历。

相关消息引发广泛传播后,江苏科技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将其解聘后报警,目前案件正处于侦办阶段。

但很多人认为,郭某的所作所为,不是学术不端,而是赤裸裸的诈骗。

经过媒体的多方核实,郭某活跃于学术领域的诸多头衔,大都是伪造的。

他能成功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让很多人好奇,该机构什么来头?

它的实际含金量如何?为何会被郭某骗得团团转?

首先要说明一点,一个国家的最高学术殿堂,设置外籍院士,是很常规的操作。

但问题是,俄罗斯工程院是不是俄罗斯的学术殿堂呢?

俄罗斯工程院官网资料显示,俄罗斯工程院于1991年由俄罗斯联邦司法部登记为全俄公共机构,在2001年和2004年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认证。

俄罗斯工程院目前有1350名科学家、工程师等,包括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200余名外籍院士。

也就是说,俄罗斯工程学院,跟我们通常理解的XX(国字头)工程院,性质完全不一样。

它纯属民间机构,没有官方背景,但不能光凭这一点,就说它是个草台班子。

因为这类机构在其他国家,很多时候也都是民间组织。

今年4月底,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其中中国籍的外籍院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

美国国家科学院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但其历史悠久,其外籍院士广受全世界科学家推崇。

所以,一个带“国”字头的工程院或科学院,它的地位如何,外籍院士含金量高不高,关键看它的门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

其实早在2022年,“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就曾引发关注,当时有网友评论“给钱就能评”。

去年2月,有B站博主质疑某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缺少过硬科研成果,也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讨论。

从对外公布的参选条件看,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并非没有门槛。

比如,它要求“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要的、创造性的成绩和贡献”,“原则上年龄在45岁-65岁之间,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有能证明卓越专业水平的论文、专利、奖项等”。

但郭某能当选该院外籍院士,无异于狠狠打了它的脸。

俄罗斯工程院虽说跟《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不一样,不算山寨机构,是否是“给钱就能评”也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其审核把关方面,很难让人相信没有水分。



如上所述,在郭某事件之前,针对这类“国”字头工程院或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含金量,就有不少争议。

郭某今年仍以“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招摇撞骗,说明这类头衔在国内的市场仍不小。

去年4月,国内数十名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曾引发广泛质疑。

有媒体采访到代办机构,工作人员称可以申办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荣誉,费用大约在20万元-50万元之间。如果申报通不过,则不会收取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外籍院士的头衔,的确能给一些科研工作者带来项目和资金上的实际帮助。

比如此前某省科技厅发布的一份文件,里面提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条件之一,就包括“国境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其他类别院士提请管委会审议)”。

这就导致一些人明知某些个外籍院士很“水”,为了利益也会拉下脸去申请。

说白了,“水院士”在国内之所以广受推崇,根源是整个社会对“院士”这类荣誉和头衔的无底线追捧。

国内评个院士难于登天,那就去国外找个容易评的外籍院士。即便要花上个几十万,得到的回报大概率会远超预期。

毕竟,负责引进人才、审核把关的,不一定是对应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很容易被这些头衔误导;或者即便知道这类头衔有猫腻,只要结果能实现“共赢”,也就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改变土壤,改进评价体系,含水量颇高的外籍院士,就一直会被投机客和一些高校、教授们盯着,也就还可能会有另一个郭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