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爆料投诉邮箱: all_cj@ifeng.com
这本该是北海道枫叶红透、京都庭院层林尽染的日本旅游旺季,是从业35年的旅行社业务员陈娜最忙碌的时节之一。但近几天的忙碌,却与以往完全不同。
她的生活几乎模糊了上下班的界限,每天不知疲倦地一遍遍给日本酒店打电话,沟通中国游客的退订事宜。
她所在的一家旅行社,公司业务90%集中在日本旅游板块,专注包团服务。或许正是因为业务结构如此集中,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错误言论后,这艘“小船”在中日局势的风浪中显得格外颠簸。
短短几天内,大量游客取消了赴日行程,不仅让旅行社、日本地接社的包团业务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也将寒潮传导到了日本酒店、餐厅、包车行业。
“我们都相信寒潮不会太久,目前我们和游客都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陈娜说,“我们也在努力沟通,尽可能减少游客的损失。”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旅行社八成游客退订,有人遇平台退费难
短短数日,陈娜的旅行社,已有五六十名游客取消了赴日行程。她告诉凤凰网《风暴眼》,这个数目,占她公司近期日本游客的八成左右,涉及四五个原定于十一、十二月出发的旅游团。
“一旦团中有人退订,整个团队便无法成行,最终只能整体取消。”陈娜说。
酒店退费成了陈娜最费心的问题。她所在公司的酒店预订分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与日本酒店对接,另一种是通过国内平台预订。她发现,直接联系日本酒店的订单,即便出发前10天内取消,大多都能顺利退费;但通过平台预订的订单,退费相对困难。
虽然一些游客的退订申请已超出平台承诺的免费退费期限,但陈娜还是替游客心疼,“我不想看到他们受损失。”她告诉凤凰网《风暴眼》,有的一家三口,仅酒店费用就损失了2万元。
“平台规定提前15天就收取酒店费用,但实际上日本酒店并不会如此早地锁定费用。”陈娜说,她多次与平台客服交涉退费问题,对方都以“与供应商协商无果”为由拒绝,于是她只好直接联系日本酒店,推动解决。“有时日本酒店同意退费,平台也只能退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在平台网站订,而是选择booking,国外的平台规则较合适,比如入住前1天、前2天可以取消。”陈娜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自山东一家旅行社的小冉,也感受到同样的冲击。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经营日韩以及国内港澳地区的旅游业务,她负责日本板块,帮助国内游客预订日本酒店。
她原本接手的日本酒店订单有五六十个,目前已经退订了一半。“退订高峰主要集中在14日-16日三天,近两天退订的人变少了,能退的都已经退完了。”她告诉凤凰网《风暴眼》。
好在她没有遇到酒店费用“不改不退”的情况,退订工作十分顺利。
“其实很多游客已经提前请好了假,也做了很久攻略,最后却因为日本首相的错误发言,只能取消行程,心里都挺惋惜的。”她说,“也有犹豫的游客来咨询相关情况,我们没法劝他们去,毕竟游客肯定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我们也不想做一锤子买卖,希望能长久服务游客。”
02 地接社安慰在日游客:“既来之则安之”
不仅国内旅行社受到影响,那些远在日本、负责接待和陪同游客的地接社,也清晰感受到了这股寒流来袭的凉意。
在日本做地接工作的张宇,下个月原本要接待一行八人的旅游团。这个团9月底就已经定好了行程,张宇为他们定制了详细的游玩路线,但周一忽然接到国内旅行社的通知,计划取消。
团里都是一些兴致勃勃的中年人,原本计划先在北海道游玩两日,再转赴东京。团里有两位游客的孩子在东京求学,此前特意叮嘱张宇,希望在东京的住宿能增加床位,以便与孩子同住,好好享受团聚时光。
计划取消后,张宇立刻投入忙碌的后续处理中,逐一联系合作酒店、餐厅和巴士公司取消预订,同时取消已安排好的导游服务。他告诉凤凰网《风暴眼》,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合作方均未收取取消费用,巴士公司也没有索要小费,全部办理了全额退款。
中国游客是张宇地接社的绝对主力客户,占比高达八成。按理说,眼下正值日本红叶季,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公司每月通常能接待15至20个团,这个月预估也有13个左右。尽管纯玩的旅游团目前只取消了一个,但张宇内心不免为公司的其他业务线感到担忧,特别是商务考察团和游学团。
商务考察团主要对接国内的制造业企业,负责安排他们参观访问丰田、松下、索尼等日本知名制造企业。张宇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这类团队人数通常较多,意见难以统一,很大概率会选择取消行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东京工作八年的日本地接导游李燕,预估自己下个月结束可能就没什么团可带了。
她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她目前确认的带团计划排到12月24日。11月底之前那些已经成团并完成支付的团队,预计还能按计划进行,但后续的新增订单将大幅减少。“毕竟当前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会怎样。”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已经花费了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旅费,精心规划好的行程,有些人确实不愿承受临时取消带来的损失。”在她眼里,那些作为员工福利的企业招待团,可能受影响较小,“前两批可能已经顺利出行,第三批若无意外也会照常出发。”
她通常一周要带一个团,每个团20到30人之间。最近,她仍带着游客们观光那些再熟悉不过的热门城市——东京、大阪、京都、奈良、北海道,但她不时感受到游客的情绪已经不同于以往。
11月14日,最新接待的旅游团刚下飞机,游客们就纷纷收到国内家人发来的新闻链接。见到李燕,他们就担忧地询问,“现在是什么形势”,“能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
“我也是中国人,持有中国护照,会24小时陪着大家!”李燕赶紧给游客们吃下定心丸,她也很理解,团里有很多退休的叔叔阿姨,这是他们活了60多年第一次赴日本旅游,却遇到这样的事情。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李燕都要反复地安慰游客:“既来之则安之”,这几乎成了她每天重复最多次的口头禅。
“很多事情谁也无法预料,但既然来了,就希望带着他们开开心心地玩,平平安安地回国。”她说。
03 损失10-20万,前面全白干
游客退订潮,对日本旅游相关行业,无疑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陈娜所面对的,不仅是国内赴日游客数量的减少,还有那些原计划前来中国的日本游客,也纷纷取消行程,退订人数约30人左右,且新增报名订单完全停滞。
她粗略估算,这些订单的取消可能给旅行社带来10万到20万元的损失,而她个人的收入也可能减少一两万元,相当于整整两个月的工作白干。
“这不只是眼下的收入没了,更关键的是没有新订单进来,后续的收益也断了。”陈娜坦言。
相比之下,小冉受到的影响稍轻一些,因为她所在公司的日本业务整体占比本就不大。原本每笔成功订单都会带来相应的提成和奖金,如今随着部分订单取消,她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提成收入几乎归零。“好在提成在我收入里占比不算高,总体影响还能承受。”小冉说。
张宇所在的地接社损失了一些服务费,便立刻开始对业务做出调整。中国区如果有客户报价,那么仍正常进行对接,但近期公司更多精力将转向欧美和土耳其等市场的开发,适当加大工作强度,试图拓展新客户。
李燕并没有过于担心她自己的收入,毕竟有底薪保障,即使接待团队减少,也并不是自己不想工作。
李燕知道,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这次的退订潮对日本本地旅游业同样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虽然东京、大阪等市中心仍能看到不少欧美、韩国和东南亚游客,但与中国游客的规模相比,仍显得有限。最近几天,李燕接触到的日本酒店、餐厅经营者都流露出担忧,担心入住率和上座率下滑。失去了中国团队这一主力,日本的包车公司业务也明显变冷。
如今日本正值枫叶季、北海道滑雪季、并将迎来寒假旅游旺季,李燕觉得很惋惜,“从中国去日本,飞行只要两三个小时,这么短的距离,却因为日本首相一句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加深了两国的隔阂。”
但她相信,风波终会过去。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