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文章来源: 大何日拱一卒 于 2025-11-18 18:43:0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的信息量其实挺大的。

因为按照之前的出生人口数据,普遍认为高中人口到达峰值会是2032年。

根据历年的出生人口统计,我们的新生儿人口见顶于2016年,2017年开始减少。



一般来说,3岁开始上幼儿园、6岁开始上小学,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少子化带来的影响,到2029年初中生见顶,2032年高中生见顶,2035年大学生见顶。

但是官方的说法是,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明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

学生达峰的趋势提前了三年。

为啥子喃?

我看了网上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七普之后对数据调整。

七普数据与非普查年份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数据的口径不同。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是通过抽样、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样调查的误差。

普查年份是通过全面调查来获得,数据更加全面准确。

上面图片中的人口趋势是按七普数据之前,按历年统计公报中获取到的。

而教育部采用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七普修订后的数据。

问题在于七普修订不会去修改之前统计公报的人口数据,需要自己去根据修正之后的生育率计算获得。

于是根据七普修订前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

但根据七普修订后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却是2012年,所以教育部预测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于2029年达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岁)。

统计学,还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都说时间是解决问题的良药,问题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太多了。

咱就是说,虽然知道这一天肯定会来的,但是没想到会提前这么快来了,有些观念和计划需要提前调整了。

对国家来说,这是“怎么配置教育资源”的问题。

“十五五”建议里已经强调,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一个近期的趋势就是小学和逐渐合并,或者改成初中,起码是共享宿舍。



对高校来说,这是“谁能活得好”的问题。

“十五五”建议里面还提到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简单翻译一下:

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数规模:本科生扩招。

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没提扩招,只提了教育质量。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环境不好,别开学校亏钱了,起码别看到这两年学生多还扩张了。

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留学生,还得多招。

对于老师来说,转岗可能会很快到来,尤其是小学老师。



小学教师向中学(甚至是高中)流动,以此解决小学教师过剩而中学师资不足的矛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建议各位老师未雨绸缪,提前了解政策一主动规划选择,总比将来匆忙适应要更加从容。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该怎么选学校、选专业、规划自己的路。

学历接下来肯定是不断贬值的,这个没啥悬念。

因为大学生从二十年前的几万人,一顿狂飙到现在上千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稀缺了。

不稀缺的东西肯定是要不上价,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绝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这两年好岗位其实是急剧缩水的,更加加重了竞争。

多亿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大学文凭本身的“稀缺性”会越来越弱,但“你在本科这几年到底长成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重要。

人中龙凤们有各种手段变得稀缺,但普通人就一个大方向:成为相对稀缺的劳动力。

到2030年,适龄劳动力大概也就8亿多点。就算延迟退休可以补充几千万,那也只是辅助劳动力。

注意,一定要倾向技能积累和居民消费。

做一些不接触危险化工机械环境的蓝领或个体户工作,肯定会比低薪伪白领要强。

最后对于家长们来说,千万不要路径依赖,走刻舟求剑那一卦。

我不是鼓吹学历无用论,但作为普通人,应该要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教育投入既是人生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消费。

投资投的是什么?当然是生产要素的提高嘛。

但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花费了国家和家长的巨量资源,却并没有创造出对等的收益——生产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内卷氛围。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学历都不是阶层跃升的根本原因。

上面有空缺,才是下面能跃升的原因。

学历在这个过程里只是个筛选工具。

如果上面都满了,你下面筛毛线?

个人的奋斗可以复制,历史的机遇不能复制,

大多数是时代的英雄,而不是英雄的时代。



-END-

写在最后:建了一个星球社群,已经运营一年多了,欢迎三观相合的朋友们加入,目前是99元一年,每天也就几毛钱,以后人多了会考虑适当涨价。



每天都会在星球分享我的一些见闻和想法,也可以向我提问,一起日拱一卒,享受匀速进步的美~

另外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大何的备用号。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大桥轰然垮塌,过度基建的隐患不可不防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中国游客取消赴日,专家预测:日本经济损失"恐达1.7兆"
日本官员低头听中方讲话,胡锡进很高兴,评论区很清醒
履历造假当选院校首席科学家,俄罗斯院士含金量还在上升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外交部官员解释“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纽约时报:特朗普无法“翻篇”的爱泼斯坦案
中国突然再次宣布: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拒镇压学生!六四抗命军长徐勤先受审照首曝光
高中学历“逆袭”成大学博导 如何骗过层层审核的?
解放军发MV 放话:敌人都别太狂 最好乖乖举手投降…
"城堡法"并非无敌!清洁妇误闯遭枪杀 屋主被起诉
武吓日本!中自今起于黄海8天实弹射击 距九州仅900公里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储,就卡舒吉遇害事件为其辩护
中国大使馆前 日本人用音响放"馆长咆哮习近平"
高市2动作得罪习近平 日专家:习怒火飙到120%
“闭嘴,闭嘴,蠢猪!” 特朗普辱骂女记者舆论大哗
华人爸“母语被登记成普通话”失监护权 夺子11年 今终翻案
美国会压倒性票数通过!公开"淫魔富商"艾普斯坦档案
北京密集打“琉球牌” “琉球学”入选国家级“绝学”
中国博主制“扒光日本命脉地图” 喊“一击必瘫”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大何日拱一卒 2025-11-18 18:43:01
学生荒,提前三年到来?​​​​​​​

“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的信息量其实挺大的。

因为按照之前的出生人口数据,普遍认为高中人口到达峰值会是2032年。

根据历年的出生人口统计,我们的新生儿人口见顶于2016年,2017年开始减少。



一般来说,3岁开始上幼儿园、6岁开始上小学,按照这个时间推算,少子化带来的影响,到2029年初中生见顶,2032年高中生见顶,2035年大学生见顶。

但是官方的说法是,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明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

学生达峰的趋势提前了三年。

为啥子喃?

我看了网上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七普之后对数据调整。

七普数据与非普查年份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数据的口径不同。

非普查年份的人口数据是通过抽样、推算得到的,所以存在抽样调查的误差。

普查年份是通过全面调查来获得,数据更加全面准确。

上面图片中的人口趋势是按七普数据之前,按历年统计公报中获取到的。

而教育部采用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七普修订后的数据。

问题在于七普修订不会去修改之前统计公报的人口数据,需要自己去根据修正之后的生育率计算获得。

于是根据七普修订前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2016年,

但根据七普修订后的数据,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却是2012年,所以教育部预测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于2029年达到峰值(2012年出生人口到2029年是17岁)。

统计学,还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都说时间是解决问题的良药,问题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太多了。

咱就是说,虽然知道这一天肯定会来的,但是没想到会提前这么快来了,有些观念和计划需要提前调整了。

对国家来说,这是“怎么配置教育资源”的问题。

“十五五”建议里已经强调,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一个近期的趋势就是小学和逐渐合并,或者改成初中,起码是共享宿舍。



对高校来说,这是“谁能活得好”的问题。

“十五五”建议里面还提到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简单翻译一下:

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数规模:本科生扩招。

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没提扩招,只提了教育质量。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环境不好,别开学校亏钱了,起码别看到这两年学生多还扩张了。

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留学生,还得多招。

对于老师来说,转岗可能会很快到来,尤其是小学老师。



小学教师向中学(甚至是高中)流动,以此解决小学教师过剩而中学师资不足的矛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建议各位老师未雨绸缪,提前了解政策一主动规划选择,总比将来匆忙适应要更加从容。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该怎么选学校、选专业、规划自己的路。

学历接下来肯定是不断贬值的,这个没啥悬念。

因为大学生从二十年前的几万人,一顿狂飙到现在上千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稀缺了。

不稀缺的东西肯定是要不上价,除非你把自己弄成稀缺的,比如考上清北,可是绝大部分人是真考不上,死也考不上。

尤其这两年好岗位其实是急剧缩水的,更加加重了竞争。

多亿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大学文凭本身的“稀缺性”会越来越弱,但“你在本科这几年到底长成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重要。

人中龙凤们有各种手段变得稀缺,但普通人就一个大方向:成为相对稀缺的劳动力。

到2030年,适龄劳动力大概也就8亿多点。就算延迟退休可以补充几千万,那也只是辅助劳动力。

注意,一定要倾向技能积累和居民消费。

做一些不接触危险化工机械环境的蓝领或个体户工作,肯定会比低薪伪白领要强。

最后对于家长们来说,千万不要路径依赖,走刻舟求剑那一卦。

我不是鼓吹学历无用论,但作为普通人,应该要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教育投入既是人生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消费。

投资投的是什么?当然是生产要素的提高嘛。

但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花费了国家和家长的巨量资源,却并没有创造出对等的收益——生产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内卷氛围。

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学历都不是阶层跃升的根本原因。

上面有空缺,才是下面能跃升的原因。

学历在这个过程里只是个筛选工具。

如果上面都满了,你下面筛毛线?

个人的奋斗可以复制,历史的机遇不能复制,

大多数是时代的英雄,而不是英雄的时代。



-END-

写在最后:建了一个星球社群,已经运营一年多了,欢迎三观相合的朋友们加入,目前是99元一年,每天也就几毛钱,以后人多了会考虑适当涨价。



每天都会在星球分享我的一些见闻和想法,也可以向我提问,一起日拱一卒,享受匀速进步的美~

另外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大何的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