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一家中资芯片制造商引发的争端导致为汽车系统供电所需的半导体短缺,全球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因而开始减产。
中国和欧盟的代表周二举行会晤,试图解决这一僵局。一个多月前,荷兰政府接管了这家名为安世的芯片制造商。北京方面叫停了中国工厂发货,并批评荷兰官员未能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华盛顿为解决争端所做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更多公司担心,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它们可能被迫停产。
欧洲汽车行业对此反应最为强烈,但安世生产的数以千计种芯片还广泛应用于洗衣机、吸尘器、夜视设备、雷达及坦克等其他行业产品。
半导体行业资深报道者、《芯片战争》(Chip
War)一书作者克里斯·米勒表示:“我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周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全球制造业产出受到影响的担忧是非常合理的。”
这场芯片争端是如何开始的?
安世的总部位于荷兰,2019年12月被中国公司闻泰科技收购,此后一直向全球制造商供应基础但不可或缺的芯片。
9月下旬,荷兰政府以担心更多生产可能从欧洲转移到中国为由接管该公司。阿姆斯特丹一家法院的文件显示,美国官员曾就该公司的所有权问题向荷兰政府施压。
北京方面的回应是叫停了安世在华工厂封装芯片的出口,这使得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争分夺秒地确保供应,并对供应链中断发出警告。
白宫上周六宣布,作为特朗普总统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之间贸易协议的一部分,安世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恢复发货。但这尚未实现。
一些业内人士将当前的情况与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停摆后的芯片短缺相提并论,也有人指出了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松林(Ola
Källenius)上周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这是一个由政治因素引发的情况。”
为什么这些芯片不能被替代?
半导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两个步骤。以安世为例,其前端生产在德国汉堡进行,而芯片完成和封装的后端生产主要在中国进行。
要在中国生产芯片,闻泰科技必须找到本地生产的晶圆,而安世要想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完成生产,也需要更多选项。该公司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已经有一些后端生产,但这不足以弥补其中国工厂造成的损失。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学院的高级分析师安东尼娅·赫迈迪表示,安世有足够的财务稳定性来实现这一目标,但至少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除此之外,这些芯片在用于汽车之前必须经过检测和认证。
近年来,分析师们一直警告称,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的公司应该有一个备用计划,以防紧急情况,即便这意味着需承担更高运营成本来强化供应链韧性与多元化布局。
赫迈迪说:“这应该是最新的警钟,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愿意采取多么强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公司。”
哪些汽车制造商受到了影响?
安世芯片的重要性体现在宣布减产计划的汽车制造商范围之广。梅赛德斯、斯特兰蒂斯和日产都成立了特别工作组,在寻求其他芯片来源的同时协助制定维持生产计划。
欧洲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表示,安世的情况带来了“重大挑战”,需要灵活应对。该公司表示,其在德国的两家工厂可能有多达1000名员工需要通过政府支持的计划转为兼职岗位,该计划在疫情期间也被使用过。
博世发言人英加·埃雷特表示:“我们正在使用替代供应源,优化我们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库存水平,并实施技术替代方案。”
日产周三表示,由于安世暂停发货,将削减日本两家工厂的产量。发言人表示,预计下周起,每家工厂需“实施涉及数百辆车的微调生产计划”。
她说:“供应情况仍然不稳定,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一旦供应稳定,我们将迅速恢复,将对客户交付的影响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