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时代杂志》透风向:“挺台防中”转向“防战避核”

《时代杂志》透风向:“挺台防中”转向“防战避核”

文章来源: 上报 于 2025-10-29 16:25: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时代杂志》透风向:“挺台防中”转向“防战避核”

赖清德从上任以来,频繁强调“台湾主权独立、来两岸政权互不隶属”,有美国学者认为这是“去模糊化”的做法。(资料照片/张哲伟摄)

前几天,美国《时代杂志》一篇专栏文章,引爆台湾舆论和政坛。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美国必须警惕台湾这位鲁莽的领导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作者是美国智库Defense Priorities的亚洲计划主任莱尔·戈尔茨坦(Lyle Goldstein)。他在文章中严厉批评并质疑赖清德的“主权论述”,并补充说“蔡英文一向谨慎而克制,但赖清德在主张台湾主权时,则明显更为直率且具挑衅性。”

面对台湾政坛对自己观点的激烈反应,戈尔茨坦甚至在X(前Twitter)上说:“我似乎捅到了马蜂窝”。

当然,赖清德的“主权论述”,在台湾内部有其政治脉络。面对中国文攻武吓、国际空间日益收缩,他选择用明确语言来强调台湾的存在感。对一位新任总统而言,这既是回应民意、也是试图巩固民主信心的方式。

这篇文章到底有哪些“爆点”?它反映的是美国官方的态度?还是智库的现实主义考量下的“过度担忧”?

  文章核心:台湾是世界最危险的引爆点

戈尔茨坦的观点非常直接。他在文中开宗明义指出,“台湾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引爆点”(Taiwan is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flashpoint),因为任何擦枪走火都可能让两个核武大国直接对撞。

戈尔茨坦批评赖清德“公开而且反覆地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Lai has stated openly and repeatedly that Taiwan is a sovereign state and not part of China.“这在他看来是对现状的挑衅。

他呼吁:“美国领导人不应犹豫,应该设法约束这位显然鲁莽的领导人,或至少私下警告他。”(“American leaders should not hesitate to rein in Taiwan’s evidently reckless leader, perhaps with a private warning.”)

并强调:“美国应该把防卫重点放在真正的条约盟友身上……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也不构成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这些论点构成全文的核心逻辑:台湾问题风险过高,美国不应被盟友牵制。换言之,戈尔茨坦主张美国要保持冷静,避免被台湾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

  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在台湾炸锅?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爆台湾舆论,有四个“痛点”。

第一,人格化攻击领导人。他用“鲁莽领导人”(reckless leader)形容赖清德,这在国际外交语言中非常重。不是政策辩论,而是性格评价。对于正在寻求国际支持的台湾政府来说,这无疑是直接打击。

第二,动摇了“美台安全链”的信任感。戈尔茨坦说“台湾不是美国条约盟友”,等于公开提醒美国社会:台湾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这挑战了过去几年“挺台防中”的美国主流意识,而这股现实主义声音,来自华府智库内部,等于一种来自美国社会的声音,比官方声明更具警示意味。

第三,挑战民进党的两岸叙事。赖清德从上任以来,频繁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政权互不隶属”。戈尔茨坦认为这是“去模糊化”的做法,会让北京更难退场,也让美国无法“模糊应对”。这等于在警告:台湾的话太多,美国会被你害到。

第四,暴露美国内部意见的分歧。这篇文章不只是个人观点,它象徵著美国“战略模糊派”的回潮。当华府越来越多“现实主义”智库发声,意味著“不要为台湾打仗”的声音,正在重新进入政策圈。

  延伸对比:同期的另一篇《时代杂志》文章

就在同一週,《时代杂志》还刊出另一篇由中国学者周波(Zhou Bo)撰写的〈川普如何避免一场台海战争〉(How Trump Can Avoid a War Over Taiwan)。

周波是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上校。他在文中主张,美国若想避免台海战争,应降低与台湾的政治互动强度,包括限制台湾领导人过境、减少军售,以及避免高层象徵性接触。

他指出:“如果台湾不同意『一个中国』,那么冲突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只是何时发生的问题。”(“Without Taiwan agreeing to ‘One China,’ it is only a matter of when, rather than if, the conflict will occur.”)

周波同时警告:“能让这两个巨人陷入全面冲突的唯一议题,就是台湾问题。”(“The only issue that can drag the two titans into a full-blown conflict is the Taiwan issue.”)

这两句话揭示了周波的核心观点:台湾问题是美中之间最具爆炸性的冲突引信。他想凸显,美国若持续强化与台湾的互动,将使北京认为华府在改变“一中”现状,从而升高战争风险。

周波的文章与戈尔茨坦的立场几乎一致:前者是中国战略学者,后者是美国现实主义智库专家,两人共同的结论是——美国应该克制,不应被台湾牵著走。

  这两篇文章背后的战略信号

当《时代杂志》同时刊出这两篇方向相似的文章,它释放的信号是:美中学界与智库圈,正在“共识化”一种现实主义。

这个共识是:

1、台湾问题的爆炸性远超欧洲战场;

2、美国的战略能力与政治意志不足以同时应对多线冲突;

3、华府应优先保护“正式盟友”,而非“事实朋友”。

这不只是意见,而是可能的政治风向变化。象徵著从“挺台防中”的激情,转向“防战避核”的冷静。

  台湾的挑战与反思

这场“时代杂志风暴”,对台湾的警讯很清楚。

第一,国际舆论不是一面倒地挺台。台湾若过度强调政治姿态,反而可能让支持变得犹疑。

第二,华府内部的现实主义声音正在升温。这不是对台敌意,而是战略盘算。一旦美国社会舆论认为“不值得冒核战风险”,台湾将面临更孤立的战略环境。

第三,台湾必须重新审视沟通语言。是要延续过去“模糊的和平语言”,还是走“清晰的主权论述”?这不只是选举风格问题,而是生存策略。

然而,对赖清德而言,这条路几乎没有退场空间。他既要维持国内民主支持,又必须不让北京误判为软弱。在这样的高压环境裡,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国际放大解读。或许这不是“鲁莽”,而是台湾现实下的“无奈选择”。

  什么是真正的“鲁莽”?

这场风暴的本质,不是《时代杂志》对错,而是“台湾、华府、北京”三方在测试底线。从另一角度看,戈尔茨坦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种战略讯号——警告华府不要被盟友拖进战争。

不能忘记,台湾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存亡边缘的微调。面对强权与现实,或许不完美、也显得倔强——“鲁莽”,但那份倔强,是一个小国维护尊严、坚持民主的必要代价。

有时候,最危险的,不是敌人太强,而是朋友开始犹豫。这次“Time风暴”提醒台湾——外交语言、战略的分寸、国际的认知,都比我们以为的更为敏感。

※作者:韦安,为资深媒体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80岁老妇搭豪华邮轮 遭丢包荒岛惨死 竟没人发现
川普高市早苗“恩爱秀” 十张亲密图 中媒直呼刺眼
川习会前释善意?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手持导弹玩偶引发争议 中国花滑选手遭国际滑联调查
四川小伙目击美警察遭枪击抢救现场 正好驾车经过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西洋:美国即将实现净零移民,也会变得更穷…
“除了大豆,美国人竟还想中美谈跨国收养议题”
美众议长:无足够时间修宪,特朗普难获第三个总统任期
川习会倒数!CNN:不论结果如何北京都赢了
达里欧示警:美国底层60%“高度依赖”顶尖1%
解放军大清洗 四成上将被查!知情人曝内情
访韩时获赠一顶金色王冠,特朗普:这非常特别
不确定是否会谈到台湾 川普:台湾就是台湾
荷兰“接管”中资企业导致芯片断供 本田在墨工厂停产
黑人女报警却被白人警察枪杀 前副警长谋杀罪成立
川普知道鸦片战争?纽时:这句诗揭习近平为何不低头
川普如何实现“第三任期”?美媒总结四种可能路径
德媒:退缩中的特朗普 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强者友好的地方,谁又不是连滚带爬
“第三任期”宪法规定不可能 川普暧昧回覆:再看看…
习近平将出席APEC 韩国群众抗议 秀反共标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时代杂志》透风向:“挺台防中”转向“防战避核”

上报 2025-10-29 16:25:10



《时代杂志》透风向:“挺台防中”转向“防战避核”

赖清德从上任以来,频繁强调“台湾主权独立、来两岸政权互不隶属”,有美国学者认为这是“去模糊化”的做法。(资料照片/张哲伟摄)

前几天,美国《时代杂志》一篇专栏文章,引爆台湾舆论和政坛。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美国必须警惕台湾这位鲁莽的领导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作者是美国智库Defense Priorities的亚洲计划主任莱尔·戈尔茨坦(Lyle Goldstein)。他在文章中严厉批评并质疑赖清德的“主权论述”,并补充说“蔡英文一向谨慎而克制,但赖清德在主张台湾主权时,则明显更为直率且具挑衅性。”

面对台湾政坛对自己观点的激烈反应,戈尔茨坦甚至在X(前Twitter)上说:“我似乎捅到了马蜂窝”。

当然,赖清德的“主权论述”,在台湾内部有其政治脉络。面对中国文攻武吓、国际空间日益收缩,他选择用明确语言来强调台湾的存在感。对一位新任总统而言,这既是回应民意、也是试图巩固民主信心的方式。

这篇文章到底有哪些“爆点”?它反映的是美国官方的态度?还是智库的现实主义考量下的“过度担忧”?

  文章核心:台湾是世界最危险的引爆点

戈尔茨坦的观点非常直接。他在文中开宗明义指出,“台湾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引爆点”(Taiwan is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flashpoint),因为任何擦枪走火都可能让两个核武大国直接对撞。

戈尔茨坦批评赖清德“公开而且反覆地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Lai has stated openly and repeatedly that Taiwan is a sovereign state and not part of China.“这在他看来是对现状的挑衅。

他呼吁:“美国领导人不应犹豫,应该设法约束这位显然鲁莽的领导人,或至少私下警告他。”(“American leaders should not hesitate to rein in Taiwan’s evidently reckless leader, perhaps with a private warning.”)

并强调:“美国应该把防卫重点放在真正的条约盟友身上……台湾并不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也不构成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这些论点构成全文的核心逻辑:台湾问题风险过高,美国不应被盟友牵制。换言之,戈尔茨坦主张美国要保持冷静,避免被台湾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

  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在台湾炸锅?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爆台湾舆论,有四个“痛点”。

第一,人格化攻击领导人。他用“鲁莽领导人”(reckless leader)形容赖清德,这在国际外交语言中非常重。不是政策辩论,而是性格评价。对于正在寻求国际支持的台湾政府来说,这无疑是直接打击。

第二,动摇了“美台安全链”的信任感。戈尔茨坦说“台湾不是美国条约盟友”,等于公开提醒美国社会:台湾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这挑战了过去几年“挺台防中”的美国主流意识,而这股现实主义声音,来自华府智库内部,等于一种来自美国社会的声音,比官方声明更具警示意味。

第三,挑战民进党的两岸叙事。赖清德从上任以来,频繁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政权互不隶属”。戈尔茨坦认为这是“去模糊化”的做法,会让北京更难退场,也让美国无法“模糊应对”。这等于在警告:台湾的话太多,美国会被你害到。

第四,暴露美国内部意见的分歧。这篇文章不只是个人观点,它象徵著美国“战略模糊派”的回潮。当华府越来越多“现实主义”智库发声,意味著“不要为台湾打仗”的声音,正在重新进入政策圈。

  延伸对比:同期的另一篇《时代杂志》文章

就在同一週,《时代杂志》还刊出另一篇由中国学者周波(Zhou Bo)撰写的〈川普如何避免一场台海战争〉(How Trump Can Avoid a War Over Taiwan)。

周波是北京清华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上校。他在文中主张,美国若想避免台海战争,应降低与台湾的政治互动强度,包括限制台湾领导人过境、减少军售,以及避免高层象徵性接触。

他指出:“如果台湾不同意『一个中国』,那么冲突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只是何时发生的问题。”(“Without Taiwan agreeing to ‘One China,’ it is only a matter of when, rather than if, the conflict will occur.”)

周波同时警告:“能让这两个巨人陷入全面冲突的唯一议题,就是台湾问题。”(“The only issue that can drag the two titans into a full-blown conflict is the Taiwan issue.”)

这两句话揭示了周波的核心观点:台湾问题是美中之间最具爆炸性的冲突引信。他想凸显,美国若持续强化与台湾的互动,将使北京认为华府在改变“一中”现状,从而升高战争风险。

周波的文章与戈尔茨坦的立场几乎一致:前者是中国战略学者,后者是美国现实主义智库专家,两人共同的结论是——美国应该克制,不应被台湾牵著走。

  这两篇文章背后的战略信号

当《时代杂志》同时刊出这两篇方向相似的文章,它释放的信号是:美中学界与智库圈,正在“共识化”一种现实主义。

这个共识是:

1、台湾问题的爆炸性远超欧洲战场;

2、美国的战略能力与政治意志不足以同时应对多线冲突;

3、华府应优先保护“正式盟友”,而非“事实朋友”。

这不只是意见,而是可能的政治风向变化。象徵著从“挺台防中”的激情,转向“防战避核”的冷静。

  台湾的挑战与反思

这场“时代杂志风暴”,对台湾的警讯很清楚。

第一,国际舆论不是一面倒地挺台。台湾若过度强调政治姿态,反而可能让支持变得犹疑。

第二,华府内部的现实主义声音正在升温。这不是对台敌意,而是战略盘算。一旦美国社会舆论认为“不值得冒核战风险”,台湾将面临更孤立的战略环境。

第三,台湾必须重新审视沟通语言。是要延续过去“模糊的和平语言”,还是走“清晰的主权论述”?这不只是选举风格问题,而是生存策略。

然而,对赖清德而言,这条路几乎没有退场空间。他既要维持国内民主支持,又必须不让北京误判为软弱。在这样的高压环境裡,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国际放大解读。或许这不是“鲁莽”,而是台湾现实下的“无奈选择”。

  什么是真正的“鲁莽”?

这场风暴的本质,不是《时代杂志》对错,而是“台湾、华府、北京”三方在测试底线。从另一角度看,戈尔茨坦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种战略讯号——警告华府不要被盟友拖进战争。

不能忘记,台湾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存亡边缘的微调。面对强权与现实,或许不完美、也显得倔强——“鲁莽”,但那份倔强,是一个小国维护尊严、坚持民主的必要代价。

有时候,最危险的,不是敌人太强,而是朋友开始犹豫。这次“Time风暴”提醒台湾——外交语言、战略的分寸、国际的认知,都比我们以为的更为敏感。

※作者:韦安,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