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胡锡进再谈网络舆论宽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双标?

胡锡进再谈网络舆论宽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双标?

文章来源: 胡锡进 于 2025-10-22 06:47:4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双标呢?

比如有人批评老胡:你口口声声主张互联网舆论场要多一些包容,但当你要求董明珠就一个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公开道歉时,你宽容了吗?

是啊,这一指责有它的逻辑。

我们所有人都可能不自觉地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言行倾向于更多展现严厉,而在其他方向则愿意更宽容一些。所谓真理,正义,大家又莫衷一是。这可怎么办?而且,批评得有,网暴应反对,而互联网上的批评和网暴,它们的界线又在哪里?

在互联网上,掰扯这些根本就讲不清。由于在一个大社会里,价值观的分裂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利益也不尽一致,对上述问题寻找答案意味着永无休止的争论。

但我相信,互联网舆论保持一定的宽容,避免过于严厉,更不要动辄网暴,把一个人和机构和往死里整,还是需要的。为此,我个人提几个具体建议:

第一,在宪法秩序下,面对一般情况,所有人和机构都应处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范畴内。互联网是宝贵的舆论监督资源,这一点不应削弱。

第二,批评要尽量就事论事。一个言行有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都可以说,但给被批评者总结特别恶毒的用心,搞诛心之论,做政治上很严重的定性,推动社死、关张,我觉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反对。

第三,批评要基于事实,所有针对被批评者的造谣,对实情的严重夸大和引申都应该反对。

第四,多数情况下,被批评者如果公开道歉,诚恳悔过,舆论应当接受(触犯法律的是另一回事)。要减少在一个人或机构公开认错之后继续穷追猛打的情况。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里,舆论要给犯错者改正错误的机会。

第五,如果对公众人物可以严厉一些的话,对普通人则应更加宽容些。不能因为普通人一个没到违法犯罪线的过错而对其“开盒”,进行长时间的网上“游街”,毁掉他(她)的生活。

第六,可以对一个错误进行道德谴责,但是在这当中,事实判断应该高于价值判断,道义追究不应逾越法律边界。

第七,一个人和机构所受惩罚应当与其所犯错误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相称,不应“以舆定罪”,不应过度惩罚。

老胡以上说的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批评,也可以补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两位50岁女性,离婚后共同生活的十三年
这位出身贫寒的百亿投资人,又做出惊人选择
AI冲击下的翻译专业,经历“断崖式坠落”
多款知名进口药退出国内市场,患者的不安并非多虑
河南人苦,大旱中救活的玉米,现在都泡烂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不满被说美第三优秀总统,回应被评不如华盛顿和林肯
纽约时报:当硅谷陷入对中国的痴迷和羡慕
任由普京摆布的川普,凭啥觉得自己能拿和平奖?
“不想浪费时间”,特朗普为何又不想见普京了?
华人钢琴家包揽肖邦钢琴大赛前三名 美籍华裔夺冠
纽时:川普圈子里 种族主义 支持纳粹并非啥大问题
若开战炸不炸中国港口?美军官提“可修复式打击”
泽连斯基和他的国家,比书店还艰难
中国稀土管制 美贸易代表承认过去这件事做错了
双普会取消!俄罗斯拒绝即刻停火令谈判蒙阴影
为何特朗普能在加沙取得突破,却无法与普京达成协议?
“你妈”成特朗普政府新口头禅?“最强嘴替”引广泛争议
老外游长城遇无人机运材料纷纷惊叹 还现学铺青砖
“00后”拳王与妻澳洲遇袭后发声:想离婚 不配当老公
公司遭NASA局长批评后,马斯克回击:智商两位数
根除幽门螺杆菌,中国科学家取得新突破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胡锡进再谈网络舆论宽容: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双标?

胡锡进 2025-10-22 06:47:42

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点双标呢?

比如有人批评老胡:你口口声声主张互联网舆论场要多一些包容,但当你要求董明珠就一个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公开道歉时,你宽容了吗?

是啊,这一指责有它的逻辑。

我们所有人都可能不自觉地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言行倾向于更多展现严厉,而在其他方向则愿意更宽容一些。所谓真理,正义,大家又莫衷一是。这可怎么办?而且,批评得有,网暴应反对,而互联网上的批评和网暴,它们的界线又在哪里?

在互联网上,掰扯这些根本就讲不清。由于在一个大社会里,价值观的分裂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利益也不尽一致,对上述问题寻找答案意味着永无休止的争论。

但我相信,互联网舆论保持一定的宽容,避免过于严厉,更不要动辄网暴,把一个人和机构和往死里整,还是需要的。为此,我个人提几个具体建议:

第一,在宪法秩序下,面对一般情况,所有人和机构都应处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范畴内。互联网是宝贵的舆论监督资源,这一点不应削弱。

第二,批评要尽量就事论事。一个言行有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都可以说,但给被批评者总结特别恶毒的用心,搞诛心之论,做政治上很严重的定性,推动社死、关张,我觉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反对。

第三,批评要基于事实,所有针对被批评者的造谣,对实情的严重夸大和引申都应该反对。

第四,多数情况下,被批评者如果公开道歉,诚恳悔过,舆论应当接受(触犯法律的是另一回事)。要减少在一个人或机构公开认错之后继续穷追猛打的情况。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里,舆论要给犯错者改正错误的机会。

第五,如果对公众人物可以严厉一些的话,对普通人则应更加宽容些。不能因为普通人一个没到违法犯罪线的过错而对其“开盒”,进行长时间的网上“游街”,毁掉他(她)的生活。

第六,可以对一个错误进行道德谴责,但是在这当中,事实判断应该高于价值判断,道义追究不应逾越法律边界。

第七,一个人和机构所受惩罚应当与其所犯错误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相称,不应“以舆定罪”,不应过度惩罚。

老胡以上说的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批评,也可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