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李玟去世后,这些“遗产”怎么办

李玟去世后,这些“遗产”怎么办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5-10-21 20:55:0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使用新办理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时,自动登录上了歌手李玟的账号。登录后,该网友还能在账号后台看到粉丝们发来的怀念私信。其展示的账号主页截图显示:账号名为“李玟”,拥有26.1万粉丝。

这名网友的经历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字遗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而且变得日益“紧迫”。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后,他(她)的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甚至聊天记录和相册,该如何处置?是像日记本一样被家人妥善保管,还是会随着时间彻底消失在数字的海洋里?

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触动着每个人最深处的情感连接和记忆。

李玟去世后,这些“遗产”怎么办

歌手李玟的网易云音乐账号。来源:网络

“数字墓碑”

十多年前,微博上有一个著名的账号叫“走饭”。这位女孩生前患有抑郁症,微博是她抒发内心痛苦的“树洞”。在她离世后,这个账号并没有被注销,反而成了一个特殊的纪念地。每天都有大量网友涌入这里,在她的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生活的烦恼与希望。这里仿佛成了一座“数字墓碑”,承载着无数陌生人的善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个账号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慰藉,证明着一个生命曾经来过,并且还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铭记。

现实中并非所有逝者的账号都能如此幸运。更多的家庭在失去亲人后,面临的是僵化的平台规则和无尽的拉扯。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位母亲想通过女儿的社交账号,了解她生前最后的生活片段,寻找她突然离世的蛛丝马迹,却被平台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拒绝。她无法登录,无法查看,只能看着账号慢慢沉寂,甚至可能因为长期不活跃而被系统回收。逝者留下的生活点滴记录、珍贵照片等,这些充满情感价值的“数字遗物”,被一道无形的墙阻隔。这种情感需求与平台机械化管理规则之间的冲突,正在成为数字时代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痛点。

在“李玟账号事件”后,网易云音乐客服回应称,经核查,问题原因是团队为艺人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被运营商二次放号,已第一时间联系新号主进行了相应处理。此后,网易云音乐方面帮当事人手机解绑账号,该用户重新申请了网易云音乐账号。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总工程师袁博指出,“二次放号”,是指最开始使用的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最终可以供新用户选择。不少网友都在用新手机号注册各类平台后,发现登录了陌生人此前的账号。这些情况都凸显了数字时代,对虚拟资产保护的法律与技术的双重滞后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数字遗产宪章》的定义,数字遗产是一种包含着人类知识和人类活动成果、以二进制形式描述的信息权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琦将“数字遗产”定义为:被继承人在互联网环境中形成、存储或积累的,在其去世后仍存在并具有经济或情感价值的全部数据。

数字遗产归谁?

王琦提到,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账号看作“一个整体”,需要将其拆解来看。数字遗产具有多重属性,一部分是明确的财产,比如支付宝里的余额、游戏账号里的稀有装备和皮肤、有大量粉丝并可以带来广告收入的自媒体账号。这些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部分,理论上应当像房子、车子一样,被纳入遗产范围,由合法继承人继承。

另一部分则复杂得多,它牵涉到逝者的人格利益和隐私。每个人的聊天记录、私人邮件、仅自己可见的动态,这些内容极具个人色彩。如果直接将这些信息全部交给继承人,可能会侵犯逝者的隐私。

面对用户离世的情况,各大网络平台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给逝者亲属设置了重重障碍。

核心的争议点在于账号的归属权。几乎所有平台的用户协议里都有一条类似规定,用户只拥有账号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归平台所有。这意味着从法律上看,用户每天使用的账号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基于这个逻辑,当用户去世后,平台不会轻易将账号的控制权交给继承人。腾讯曾明确表示,QQ和微信账号不能被继承。微博也规定,若账号连续90天未登录,平台有权回收。这些条款主要是为了平台管理便利和资源优化,却很少考虑到用户的情感诉求。

另一个困境是继承路径的缺失和复杂。大多数平台没有为用户提供生前规划账号处理方式的功能。当意外发生时,亲属们往往陷入被动。他们需要在悲痛中,去搜集各种证明材料,如死亡证明、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等,然后通过烦琐的流程向平台提交申请。即便材料齐全,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能够做的选择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申请将账号注销,让一切彻底消失;要么申请冻结账号,变为“纪念账号”。

相比之下,一些海外平台更早进行了规则探索和完善。以Facebook为例,它较早推出了“遗产联系人”功能,用户生前可以指定一位朋友或亲人,在自己去世后管理纪念账号。这位联系人可以发布悼念帖文、更换头像,但不能登录账号或查看私信。国内的一些平台也在跟进。例如B站推出了“纪念账号”服务,对不幸离世的UP主账号进行保护。最近,微信也公开表示,从2025年9月起,对长期不使用的账号已不再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那些承载记忆的朋友圈不会因为系统规则而突然消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砸$1500万买的纽约豪宅成烫手山芋 无人敢接盘
WSJ揭:中国让全球“上瘾”战略 就从这家大厂开始
“你妈”成特朗普政府新口头禅?“最强嘴替”引广泛争议
华裔孙耀宁认罪 涉任中国代理人 或面临10年监禁
少年直播自杀 FBI挖出神秘组织:没啥目的 就是纯坏!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不满被说美第三优秀总统,回应被评不如华盛顿和林肯
任由普京摆布的川普,凭啥觉得自己能拿和平奖?
难以置信!哈马斯分子竟获美国绿卡 参与10·7屠杀事件
双普会取消!俄罗斯拒绝即刻停火令谈判蒙阴影
纽约时报:当硅谷陷入对中国的痴迷和羡慕
“不想浪费时间”,特朗普为何又不想见普京了?
大西洋:美国人都在交“反觉醒税” 破产也比觉醒好
国家利益:川普败给中国 台湾要自救 慎防被牺牲
川普要乌克兰就地停火虽引争议 欧洲国家一面倒支持
泽连斯基和他的国家,比书店还艰难
为何特朗普能在加沙取得突破,却无法与普京达成协议?
广东青年对出莫言上联获奖10万 被赞绝对 好在哪?
川普孙女蹭爷爷热度带货割韭菜 上白宫宣传被喷
华人钢琴家包揽肖邦钢琴大赛前三名 美籍华裔夺冠
杨振宁本周五告别式 传中共领导人将会出席
天价“免费火锅”!600老人被骗4200万 有人赔一生积蓄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李玟去世后,这些“遗产”怎么办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0-21 20:55:08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使用新办理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时,自动登录上了歌手李玟的账号。登录后,该网友还能在账号后台看到粉丝们发来的怀念私信。其展示的账号主页截图显示:账号名为“李玟”,拥有26.1万粉丝。

这名网友的经历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字遗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而且变得日益“紧迫”。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后,他(她)的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甚至聊天记录和相册,该如何处置?是像日记本一样被家人妥善保管,还是会随着时间彻底消失在数字的海洋里?

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触动着每个人最深处的情感连接和记忆。

李玟去世后,这些“遗产”怎么办

歌手李玟的网易云音乐账号。来源:网络

“数字墓碑”

十多年前,微博上有一个著名的账号叫“走饭”。这位女孩生前患有抑郁症,微博是她抒发内心痛苦的“树洞”。在她离世后,这个账号并没有被注销,反而成了一个特殊的纪念地。每天都有大量网友涌入这里,在她的最后一条微博下留言,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生活的烦恼与希望。这里仿佛成了一座“数字墓碑”,承载着无数陌生人的善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个账号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慰藉,证明着一个生命曾经来过,并且还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铭记。

现实中并非所有逝者的账号都能如此幸运。更多的家庭在失去亲人后,面临的是僵化的平台规则和无尽的拉扯。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位母亲想通过女儿的社交账号,了解她生前最后的生活片段,寻找她突然离世的蛛丝马迹,却被平台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拒绝。她无法登录,无法查看,只能看着账号慢慢沉寂,甚至可能因为长期不活跃而被系统回收。逝者留下的生活点滴记录、珍贵照片等,这些充满情感价值的“数字遗物”,被一道无形的墙阻隔。这种情感需求与平台机械化管理规则之间的冲突,正在成为数字时代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痛点。

在“李玟账号事件”后,网易云音乐客服回应称,经核查,问题原因是团队为艺人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被运营商二次放号,已第一时间联系新号主进行了相应处理。此后,网易云音乐方面帮当事人手机解绑账号,该用户重新申请了网易云音乐账号。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总工程师袁博指出,“二次放号”,是指最开始使用的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最终可以供新用户选择。不少网友都在用新手机号注册各类平台后,发现登录了陌生人此前的账号。这些情况都凸显了数字时代,对虚拟资产保护的法律与技术的双重滞后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数字遗产宪章》的定义,数字遗产是一种包含着人类知识和人类活动成果、以二进制形式描述的信息权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琦将“数字遗产”定义为:被继承人在互联网环境中形成、存储或积累的,在其去世后仍存在并具有经济或情感价值的全部数据。

数字遗产归谁?

王琦提到,不能简单地将网络账号看作“一个整体”,需要将其拆解来看。数字遗产具有多重属性,一部分是明确的财产,比如支付宝里的余额、游戏账号里的稀有装备和皮肤、有大量粉丝并可以带来广告收入的自媒体账号。这些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部分,理论上应当像房子、车子一样,被纳入遗产范围,由合法继承人继承。

另一部分则复杂得多,它牵涉到逝者的人格利益和隐私。每个人的聊天记录、私人邮件、仅自己可见的动态,这些内容极具个人色彩。如果直接将这些信息全部交给继承人,可能会侵犯逝者的隐私。

面对用户离世的情况,各大网络平台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给逝者亲属设置了重重障碍。

核心的争议点在于账号的归属权。几乎所有平台的用户协议里都有一条类似规定,用户只拥有账号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归平台所有。这意味着从法律上看,用户每天使用的账号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基于这个逻辑,当用户去世后,平台不会轻易将账号的控制权交给继承人。腾讯曾明确表示,QQ和微信账号不能被继承。微博也规定,若账号连续90天未登录,平台有权回收。这些条款主要是为了平台管理便利和资源优化,却很少考虑到用户的情感诉求。

另一个困境是继承路径的缺失和复杂。大多数平台没有为用户提供生前规划账号处理方式的功能。当意外发生时,亲属们往往陷入被动。他们需要在悲痛中,去搜集各种证明材料,如死亡证明、户口本、亲属关系证明等,然后通过烦琐的流程向平台提交申请。即便材料齐全,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能够做的选择非常有限,通常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申请将账号注销,让一切彻底消失;要么申请冻结账号,变为“纪念账号”。

相比之下,一些海外平台更早进行了规则探索和完善。以Facebook为例,它较早推出了“遗产联系人”功能,用户生前可以指定一位朋友或亲人,在自己去世后管理纪念账号。这位联系人可以发布悼念帖文、更换头像,但不能登录账号或查看私信。国内的一些平台也在跟进。例如B站推出了“纪念账号”服务,对不幸离世的UP主账号进行保护。最近,微信也公开表示,从2025年9月起,对长期不使用的账号已不再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那些承载记忆的朋友圈不会因为系统规则而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