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邮报》指出,川普的“战斧外交”遭误解。(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The tomahawk missiles were always a negotiating tool for Trump. This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s peace.'
— GB News (@GBNEWS) October 16, 2025
Journalist Audrey McAlpine on President Trump's meeting with Ukrainian President Zelensky tomorrow, and how the Trump has changed his attitude towards Vladimir Putin. pic.twitter.com/5kCYA2KTBV
“战斧导弹”是本週华府热门话题。众人关注川普总统是否会提供乌克兰这种长程武器,让乌克兰能深入打击俄罗斯境内。这原本预期成为週五川普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会谈的关键议题。然而,川普在週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后,似乎退缩了。他没提供战斧导弹,而是同意近期将与普京于布达佩斯举行新一轮会晤。对此,川普的批评者立刻作出最坏的解读。不过,《华盛顿邮报》指出,川普的“战斧外交”遭误解。
共和党籍前众议员金辛格(Adam Kinzinger)酸说,这只是“川普总是临阵退缩”(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的又一例。一位资深民主党参议员指责川普“在匈牙利铺红毯迎接普京”,批评他在阿拉斯加峰会空手而归后仍向俄方示好。
然而,《华邮》认为这样的批评误解了川普的战术,以及他试图推动的和平协议。川普那种一收一放的外交风格,确实常给人反覆无常的印象。9月23日,他在社群媒体暗示,乌克兰或许能“夺回整个国家,甚至走得更远也说不定!”上週日,他搭乘空军一号前往以色列途中,与记者閒聊时又提到,可能向基辅提供战斧导弹。他说:“如果战争还没结束”,“我们也许会这么做。”
乌克兰鹰派人士可能认为川普开始兑现他先前的极限主义言论,这情有可原。但事实上,川普与其说是虚张声势,不如说是威胁。这些威胁确实产生了效果,普京(Vladimir Putin)主动要求週四通话。川普事后表示,他确实在电话中提及战斧导弹:“我真的对他说:『如果我给你的对手几千枚战斧导弹,你介意吗?』他显然不太喜欢这个主意。”
《华邮》指出,战斧(Tomahawk)导弹是川普更大压力战略的一部分。乌克兰近期在俄罗斯境内连续成功的打击行动,主要使用乌国自制无人机与导弹,但若没有美国的支援,这些攻击不可能如此有效。美方的详细情报不仅协助锁定目标,也让乌军能避开俄罗斯的防空网。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目前俄罗斯多达20%燃料生产能力已被瘫痪。
《华邮》指出,外界认为川普容易被普京影响、操纵甚至控制,其实站不住脚。《金融时报》日前报导,普京在8月15日阿拉斯加峰会时失策。他试图对川普大谈“古代俄罗斯历史”时,川普多次提高声音回击,甚至威胁要离席。
川普施压的目的并非要彻底击溃俄罗斯,而是迫使普京坐上谈判桌,达成协议。目前最终协议的雏形与两个月前相差无几。战争将止于目前大致的前线,俄罗斯保留其非法占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乌克兰则获西方强而有力的安全保证。虽然这并非公正的和平,但只要不迫使乌克兰解除武装,这对乌方而言仍是一种胜利。乌克兰得以保有主权,并继续作为欧洲安全的关键缓冲。
随著布达佩斯会谈逼近,川普手中仍握有所有筹码。乌克兰将继续打击俄境内能源基础设施。国际油价降至近5年新低,这些打击对普京的战争机器造成双倍痛苦。美国会下週预计通过一项制裁法案,赋予总统更大权限对俄罗斯经济施压。
与此同时,战斧导弹仍是选项。德制“金牛座”(Taurus)巡弋导弹、欧洲“志愿者联盟”执行的乌克兰禁航区,甚至对俄罗斯“影子舰队”油轮的打击,也都在可考虑的范围内。
川普在重大峰会前,常以柔性语调铺陈气氛。他在週五与泽伦斯基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多次强调他相信普京“有和平的意愿”。《华邮》强调美对俄影响力依旧在,只是川普使用这股力量的意愿在过去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