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文章来源: 风烛春霖 于 2025-10-13 19:40: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10月11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名为《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楼》的报道。

以一种很纯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校管理温情脉脉的新场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们。

你们能懂我的疑惑吗?

高校推行的所谓“一站式”学生社区政策,其核心实践居然是要求辅导员全面下沉并入住宿舍区,以实现对学生的全天候、近距离的「服务」与管理。



这也能叫「教育革新」吗?

一个绝对权威、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大家长」(高校管理层),要求一个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伴侣」(辅导员),以“爱”与“奉献”为名,一步步放弃个人边界,24小时全天候地对其指定对象(学生)进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终目的,居然是抚平「大家长」深不见底的控制欲与风险焦虑。

这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那个掌控一切的“霸总”,拥有绝对的资源与权力,但内心深处却极度脆弱,无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金丝笼。

我真的很理解“上层的压力越来越多”这句话的重量。

自从各大自媒体平台飞速发展,任何一起学生事件都可能演变为一场公关危机,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个性化更强、集体意识更淡”、心智不够成熟的脆弱个体。(我个人对此存疑)

传统的、有距离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

那怎么办?

学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问题,不能被诈骗,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预期的思想波动。

那又怎么办?

给出的答案是,既然无法通过建立信任和培养学生自主性来获得安全感,只能诉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监控。

这到底是「革新」,还是「倒退」,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某大学斥资千万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最终居然沦为自习室。

这种放在喜剧里都很好笑的剧情,不应该好好反省吗?



接着,我需要为广大的辅导员同志们喊一声冤。

「辅导员」,作为被推到前台,表演无私奉献的“娇妻”,TA们是最惨的。

1)要求辅导员100%入住学生楼栋,想要强行抹除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成为一个24小时在线的「机器人」。

2)辅导员被期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有求必应的角色。不仅要处理行政事务,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纠纷调解员,甚至半夜陪同就医。

3)物理上的「在场」是很恐怖的。几乎等同于责任上的无限连带,一旦学生出事,入住宿舍的辅导员将成为第一问责对象,甚至是唯一的背锅侠。

那收获呢,朋友?这么累,担这么多责任,收获应该很多吧?

我们又需要回到娇妻文学里。

“家务”、“带孩子”作为无法量化的劳动,是没有报酬(或很少报酬)滴。

它只被视作「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正如“娇妻”的辛劳被视为“贤惠”的天然属性。



“为学生服务”,是一句很好用的口号。

如果我们的社会大多人坚信,大学生,这群通过了高考筛选的成年人,一旦离开视线,就会立刻崩溃、堕落或走向危险。

那大学也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剥夺学生的试错权利,犯错空间。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沾沾自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

我看是堵得死死的。

试问,一个没有机会在大事小事上犯错并自己承担后果的人,在未来该如何面对社会?

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和社会?

如果,我们还认可,大学的使命不是管理,而是教育。

就应该再次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所谓启发心智、鼓励探索、独立思考并为自己行为负责之类的漂亮话是不是只能写在书上。



我上一次看到类似老师入住学生宿舍的新闻还是在某音上,幼稚园小孩午睡的时候吵着要老师陪着才能睡着。

我想。

一个社会的悲哀,莫过于社会的最高学府,也不再相信年轻人拥有独立思考和为自己负责的能力,开始用幼儿园的方式,去管理一群本应拥抱世界的成年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宣布免除美国拥有中国造船舶港口税,运价回跌
法国第一夫人站上法庭,证明自己不是男人
挤满生殖科的高龄夫妇,为什么非要生孩子?
那名学生跪下的时候,他父母一定心碎了!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这张照片火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学者:若十年内未收回台湾,恐“永远收不回”
真要来了!美国福利新规:一个月须工作80小时?
鲁比奥赞扬特朗普却遭其当场质疑 迅速改口遭嘲讽
多久能摆脱稀土卡脖子?如何做?还要小心中国这招
欧盟或效法中国 要求在欧中国企业必须技术转让
哈玛斯重掌加萨 街头行刑式处决异己
一场突发的“爱国冲突” 爱国贼的表演算不算寻衅滋事?
两分钟路人生死抢救:起火的车,拉不开的门…
反击不买美国大豆 川普:考虑停止购买中国食用油
在报复与和解之间"拉锯":特朗普对中国的矛盾心态
又一“无名氏”卡车司机被抓!官员怒:如何通过背景审查?
中国官宣不再“大拆大建” 债台高筑 15年基建狂潮终结
小米SU7又爆燃!雷军,是时候停下看看后视镜了
地球正在变暗!NASA示警 北半球更强极端气候来了
胡锡进:特朗普一意孤行 要把世界贸易往末日里带
川普再登《时代》封面 半夜发文怒飙:照片丑爆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风烛春霖 2025-10-13 19:40:43
“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10月11日,南方周末发了一篇名为《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楼》的报道。

以一种很纯真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校管理温情脉脉的新场景。

我太疑惑了朋友们。

你们能懂我的疑惑吗?

高校推行的所谓“一站式”学生社区政策,其核心实践居然是要求辅导员全面下沉并入住宿舍区,以实现对学生的全天候、近距离的「服务」与管理。



这也能叫「教育革新」吗?

一个绝对权威、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大家长」(高校管理层),要求一个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伴侣」(辅导员),以“爱”与“奉献”为名,一步步放弃个人边界,24小时全天候地对其指定对象(学生)进行情感、生活乃至精神的全方位照料。

最终目的,居然是抚平「大家长」深不见底的控制欲与风险焦虑。

这何尝不是一种娇妻文学?

那个掌控一切的“霸总”,拥有绝对的资源与权力,但内心深处却极度脆弱,无法容忍任何失控,所以为自己的妻子精心打造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金丝笼。

我真的很理解“上层的压力越来越多”这句话的重量。

自从各大自媒体平台飞速发展,任何一起学生事件都可能演变为一场公关危机,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个性化更强、集体意识更淡”、心智不够成熟的脆弱个体。(我个人对此存疑)

传统的、有距离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

那怎么办?

学生不能出任何事,不能有心理问题,不能被诈骗,不能有安全事故,甚至不能有超出预期的思想波动。

那又怎么办?

给出的答案是,既然无法通过建立信任和培养学生自主性来获得安全感,只能诉诸最原始的手段,物理监控。

这到底是「革新」,还是「倒退」,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有,某大学斥资千万打造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最终居然沦为自习室。

这种放在喜剧里都很好笑的剧情,不应该好好反省吗?



接着,我需要为广大的辅导员同志们喊一声冤。

「辅导员」,作为被推到前台,表演无私奉献的“娇妻”,TA们是最惨的。

1)要求辅导员100%入住学生楼栋,想要强行抹除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成为一个24小时在线的「机器人」。

2)辅导员被期望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有求必应的角色。不仅要处理行政事务,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纠纷调解员,甚至半夜陪同就医。

3)物理上的「在场」是很恐怖的。几乎等同于责任上的无限连带,一旦学生出事,入住宿舍的辅导员将成为第一问责对象,甚至是唯一的背锅侠。

那收获呢,朋友?这么累,担这么多责任,收获应该很多吧?

我们又需要回到娇妻文学里。

“家务”、“带孩子”作为无法量化的劳动,是没有报酬(或很少报酬)滴。

它只被视作「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正如“娇妻”的辛劳被视为“贤惠”的天然属性。



“为学生服务”,是一句很好用的口号。

如果我们的社会大多人坚信,大学生,这群通过了高考筛选的成年人,一旦离开视线,就会立刻崩溃、堕落或走向危险。

那大学也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剥夺学生的试错权利,犯错空间。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沾沾自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

我看是堵得死死的。

试问,一个没有机会在大事小事上犯错并自己承担后果的人,在未来该如何面对社会?

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和社会?

如果,我们还认可,大学的使命不是管理,而是教育。

就应该再次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所谓启发心智、鼓励探索、独立思考并为自己行为负责之类的漂亮话是不是只能写在书上。



我上一次看到类似老师入住学生宿舍的新闻还是在某音上,幼稚园小孩午睡的时候吵着要老师陪着才能睡着。

我想。

一个社会的悲哀,莫过于社会的最高学府,也不再相信年轻人拥有独立思考和为自己负责的能力,开始用幼儿园的方式,去管理一群本应拥抱世界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