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艘货柜轮10月9日在中国山东省青岛港航行。法新社
华盛顿邮报11日以“美中贸易战再次爆发”为题发表社论指出,美国与中国这对宿敌再度冲向一场没人乐见的贸易战,有如“准备离婚却仍同居”的怨偶,料将损及两国经济并冲击全球成长。从过去48小时迅速升温的态势来看,两国或从偶尔合作的竞争步向彻底冲突,也揭露美中正陷入争夺亚太地区影响力和军事优势的苦战,而这场斗争将决定21世纪的走向。
中国商务部9日无预警公告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引发美国总统川普大为不满,隔日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加徵100%关税,同时禁止所有关键软件出口至中国。中国商务部后于12日回应,管制稀土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批评美国“典型的双重标准”,强调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其实,美中已各自预留转圜空间。中国将新限制的生效时程延至12月1日;川普则把报复措施的实施日期推迟到11月1日。此举显示,两大经济体很可能是藉著摆出强硬姿态,透过威胁与最后通牒来争取更有利的谈判筹码。
华邮社论指出,从长远来看,过去48小时的发展揭示,两个超级大国的摩擦将加剧,并从偶尔合作的竞争关係逐渐步向公开冲突甚至彻底对抗。
目前中国掌握全球70%稀土开採及90%稀土加工,北京藉此施压完全是可预见的。事实上,稀土牌于美国而言并不稀有,美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是最方便、最便宜的提炼与加工集中在中国;美国不仅仰赖中国採矿,还把约95%的稀土送往中国加工,因为美国国内处理成本高且审核程序冗长。要在美国本土建立可替代的加工能力,恐需10年以上时间,但北京此举料将加速华府相关布局。
与此同时,这场贸易战并非单向,中国有其自身的痛点。一来美国在半导体与芯片设计软件占主导地位,这是中国在AI竞赛急需投入的关键技术,却尚无法在本土完全自制;同时,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约占整体出口的15%。
回顾美中贸易战火重燃之前,两国都曾在贸易上放软姿态,似乎是为川习会铺路。如今,美中先前在日内瓦和伦敦会谈的表面和谐,已掩盖不了两国在亚太地区争夺影响力与军事优势的现实,这场角力将定义21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
随著美中紧张升温,外界甚至开始谈论两国经济脱钩,但华邮这篇文章认为这是种幻想。这篇文章最后写道:残酷的事实是,在可见的未来,美中仍互相依赖。贸易战对双方都无利可图。既然“离婚”在短期内不现实,华府与北京还是重回谈判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