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马拉松,如何成为中产的“新爱马仕”

马拉松,如何成为中产的“新爱马仕”

文章来源: 凤凰WEEKLY 于 2025-10-12 04:05: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跑步,是全世界最简单的运动。

不同的距离,对应不同的目的:

跑1公里,可能是为了备战初中体考的学生;跑4公里,可能是被体育委员拉去填校运会的“老实人”。

但要跑42.195公里,那几乎只有一个理由——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是历史极为悠久的极限运动,也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极致挑战。

到了2025年,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投身其中,试图在这项极限运动上书写自己的传奇。

中国长跑事业成绩,不一定有他们的贡献。

但中国长跑产业业绩,一定有他们做靠垫。

1

多少人为马拉松入场券「一掷千金」?

伴随马拉松热潮兴起,马拉松产业的各个环节也愈发魔幻。

如果前几年,网友的震撼,还局限在不同城市的马拉松补给流水席。

马拉松,如何成为中产的“新爱马仕”

〓图源:小红书网友@大壮爱跑步

那么这两年的马拉松产业,则已经从流水席进化成了Omakase。

和Omakase的共同点,就是你得花钱,而且要预约。

马拉松,一场流动的盛宴,始于报名。

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2024年路跑赛事蓝皮书》数据,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类路跑赛事749场,参赛总规模达到704.86万人次。

如果粗暴做个平均计算,平均每场马拉松得有9400人。

但如果将时间倒推,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赛事数量是1828场,这个数据在2015年是134场。

短短五年内增长了超过12倍。

参赛总人次也从150万跃升至712.56万。

跑步,作为一个自从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以来就有的体育项目,其性质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变化。

如果让一个能够在白天持续不穿衣服赤脚慢跑追赶一头捻角羚长达8小时的原始人去参与2025年的马拉松,他拿不到任何名次。

因为他学不懂马拉松报名攻略。



上次听说报名有攻略的,还是在我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

现在,绝大多数热门城市马拉松采取先预报名后抽签方式。

比方说上海马拉松,公布的报名人数是356589人,中签率是7.2%。

再给外籍职业选手分配4000多的名额,5000多的直通名额之后,还要分配给慈善组织、赞助商一定的名额。

最后据称就1万多的名额。有人估算,实际中签率也就3%。



首先,如果你成绩够优秀,可以免报名直通马拉松。

比如说上海马拉松。

男子全马成绩在3小时20分以内,女子在3小时50分以内,就能以精英标准直通。

毕竟,要是一个马拉松赛事没点专业跑者,全是跑一会儿吃一会儿的马拉松爱好者,也不太雅观。

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跑者。那有没有既不用报名抢号,又不用成绩证明的方法呢?

有的,孩子,有的。

马拉松衍生出来的第一个特色生意,叫做“买脚”。

在一场大型的马拉松赛事里面,表面上能看到的是拥挤的跑者们。但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方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运动装备,以及跑鞋。

一眼望去,你的logo出现频率越多,那么产品曝光度越多,衍生出来的认可度和市占率,长端来看会更高。

这就是公关俗称的,刷脸。

品牌方会给大众跑者、精英选手提供名额和装备,让他们穿着品牌的产品出镜,以此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你要是觉得,哎呀我就想穿自己的装备,有没有别的方式能“绕过”报名参与呢。

有的,慈善捐赠。

为了让更多“有实力、没运气”的爱好者能够参加比赛,不少主办方对未中签的跑者开放公益名额。

这些公益名额的报名费往往是正常报名费的数十倍之多,但依旧供不应求。

而多出的报名费,被赛事举办方标注为“捐赠费”。

2024年北京马拉松,开放了200个公益名额,报名费2000元。

2025年的上海全程马拉松赛事,开放“公益名额”1000个,捐赠费5000元每人。



〓2025上海马拉松报名须知。图源:上海马拉松官网

捐赠费跟报名费有什么区别呢?可能有人会说,是做慈善了。

但做慈善的钱去哪儿了呢?有些难猜。

比如2024年,厦门马拉松承诺把报名费捐赠给厦门市马拉松公益基金会。

但根据《中国慈善家》调查,该基金会的2024年度工作报告中,2024年度的捐赠收入为零。

除了赞助商名额和慈善名额,还有一些其他获得名额的方式。

比如说买商品送名额。

买1500块的能量胶,可以获得名额。



去链家看房,可以抽取北京马拉松名额。



甚至吃老乡鸡,也能抽取2025年的合肥马拉松名额。



马拉松名额,俨然成为一种新型社交硬通货。

2

马拉松,中产的「新爱马仕」?

供需的稀缺性带来货币性,货币性带来社交属性。

如果说马拉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社交硬通货,那么配合的产业链,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扩表的各种条件。

报名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要“高配”跑马,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顺利报名马拉松后,备齐一套专业的装备,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跑友圈,跑鞋是最能看出门道的装备。



〓最常见的11个跑鞋品牌,图片来源见水印

讲究性价比的跑友买国货。

最为大众的国货,因为价格便宜,渗透率高,千篇一律,初次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也是以穿这些为主。

李宁、安踏、特步都已经有了很先进的超临界发泡中底材料技术,以及碳纤维板的结构设计,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已经够用了。

更专业一些的,亚瑟士的生物力学研究更好,GEL缓震胶很牛;新百伦的中底泡棉技术缓震有着自己的技术壁垒。

而高端线的昂跑和hoka,则在缓冲上有更深的研究。

缓冲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学,比方说你赤脚从5米跳下来,你脚会疼,甚至骨折。加个缓冲垫,给脚下粘两块海绵,你跳下来会舒服一些。如果你要更舒服,就得粘吸力更好的缓冲垫,或者多垫几块。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缓冲是要用重量换的。

把中底做厚,就是缓冲,但是你要追求比赛成绩,就得轻。所以你看HOKA和昂跑的鞋型是不是有点像气球。其实就是它的EVA泡棉密度低,但实际上重量反而轻了。

价格就贵在这里。



如果要更简单粗暴地划分。

那高端鞋,就是“丑鞋”。

牌子鞋,就是“好看鞋”。

大众鞋,就是大众鞋。



根据《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中国马拉松跑者的绝对核心,是30到39岁这群中年人。

第二大群体,则是40-49岁的人群,跑龄更长。

如果叠加中国的资产分布,也能很明显发现,中国的大部分资产掌握在这个人群手中。但如果考虑他们的生理因素,也会发现,他们在资产最多的年纪里,身体指标却在下滑。

当装备造到极限之后,成绩还上不去怎么办?

于是马拉松的极致爱好者们又琢磨出了一种新练法:

请私教。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马拉松教练通常按课时收费,一小时为一个课时,每小时收费在400—800元。要是连续报10节课,能享受3000~5000元的优惠价。

就算是图便宜,折腾折腾去闲鱼搜索。

线上课的价格,一个月也要300块。



我终于明白为啥跳伞、潜泳、滑雪教员的自拍照总是笑容满面了。

闹麻了,赚这么多,还那么乐趣横生,换我我也笑。

马拉松衍生产业,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大部分参赛者,会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说破三,就是在三小时内完赛。

全马破三已经是十分优秀的成绩了。

半马破三,也是健康与自律的象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少人会请“私兔”。



〓电视剧《爱情而已》

私兔。专业词汇,叫私人配速员。

就是跑者个人花钱雇用,在马拉松中专门为自己领跑,以帮助自己达成特定成绩目标。

根据目标难度、赛事难度不同,私兔的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有网友总结无锡马拉松私兔行情,最便宜的一口价666,保证3小时10分钟内完赛,最贵的5999,能带着雇主跑进2小时30分钟内。

据报道,每年3-4月的马拉松赛事密集期,一个“私兔”的月收入能到4万元。

当然,没有一笔钱是容易挣的。

一个私兔,除了以目标时间点均匀配速,带领雇主完赛之外,还得赛前带领热身、赛中帮忙拿水递补给喊加油、赛后恢复拉伸。

更有经验的私兔,还要提供心理疏导、定制化拍摄剪辑的服务。



为了保证雇主完赛,有的私兔要拖着雇主走。



有的私兔则被一路吃喝的雇主整到心态崩了。



当然,私兔的第一要义还是带领雇主完赛。

如果对拍摄有更高的要求,还可以聘请马拉松私人摄影师。



不仅设备专业,抓拍娴熟,摄影师还会提前教你要如何准备POSE,保证出片。



报名,跑步装备,私训员,私兔,甚至私人摄影师。

马拉松产业链,彻彻底底带来了“中年精英消费、青年大众就业”的优质GDP格局。

体力更好、技术更专业的年轻人,负责技术供给。

想圆梦的中年人,为技术和训练的需求,支付货币。

马拉松扩表完成。

3

热衷马拉松的中年人,到底在爱什么?

长跑的本质,是痛苦。

身体缺氧、乳酸堆积、能量消耗,奔跑的过程不断提醒人们:这是在与身体对抗。

热爱跑步的人常说“跑完之后很爽”,但那只是生理性的奖赏,是痛苦暂告段落的幻觉。

真正的长跑者都明白,奔跑的每一分钟,都在穿越疲惫、焦躁与自我怀疑。

可就是这样一项痛苦的运动,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心甘情愿地投入。报名费、装备、补给、教练、跑团……他们把整个马拉松的产业链条层层包裹在自己身上。

难道只是为了“出成绩”吗?我不这么认为。

他们更像是在通过马拉松,证明自己还能坚持。



〓电视剧《欢乐颂》

很多人会把长跑,跟“坚持”联系在一起。

但从生理角度讲,坚持不过是身体的能量循环。

脂肪为有氧代谢提供燃料,半公斤脂肪足以支撑一个全程马拉松。线粒体将脂肪与糖原转化为ATP,为肌肉提供持续能量;同时,出汗为身体散热,这些几乎都是免费的。

可当人到中年,激素水平开始下滑。

睾酮下降,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精力衰退,情绪波动。身体的恢复变慢,伤口的愈合需要更久,疲倦感挥之不去。“坚持”变成了一种奢侈。



那还能“强行”坚持吗?

可以。

前额叶皮层掌管着意志力,它就像一个蓄水池。

中年人在每天的事业、家庭、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问题中不断从这个蓄水池中取水。

忍受一次生命的重担,就取一次水。

一天天过去,水位越来越低。

当他终于想为自己做点什么时,却发现剩下的意志力,已经不够支撑一次真正的“逃离”。



〓电视剧《凡人歌》

人到中年,一切都身不由己,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一点“掌控感”。

于是,慢跑成了中年人最现实的选择。

它不需要太多技术,也能根据体能自由调整强度。相比那些更激烈的运动,慢跑的门槛低、反馈明确——跑得动就是证明。

从每天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再到报名一场马拉松,过程并不浪漫,只是可量化的进步。

这种“还能做到”的确定感,对很多中年人而言,比成绩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愿意为马拉松付费的本质原因。

当所有的社交意义与经济符号都被剥离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时间的磨损之下,竭力榨出残存的意志,只为完成一件对人类事业以及地球命运都微乎其微的事情——

跑完一个马拉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9)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杜鲁道赤裸上身"拥吻凯蒂佩芮"!直击照曝光
川普对中祭100%关税!加密货币市场血洗
她的公义,是她的罪证
“价格屠夫”比亚迪,降价也卖不动了?
哈玛斯警告:随时准备好"重新开战",拒绝离开加萨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温,北京自认处强势地位态度强硬
川普继续追杀政敌 美媒:司法部拟提前起诉博尔顿
中国舰艇被拍到在此集结 疑似进入高度战备状态
诺奖得主暴论:AI已经有意识 它自己不知道而已
加州选民将决定美国命运 “2028或无法举行大选了”
议长约翰逊在直播中遭两党选民轮番斥责 脸色苍白…
美国ICE突袭升级,华人社群受冲击
激怒川普课100%关税?中国真正目的恐打错算盘
TikTok分拆后新布局?传「川普19岁帅儿」出任高层
川普关税威胁 消息一出 北京市民怎么看?
贸易摩擦升级,再看稀土产业逻辑
中国老板趁十一长假跑路 设备搬空 员工上班傻眼
中国稀土管制冲击!三星台积电或须重建供应链
川普发文前 神秘“巨鲸”精准做空币圈 30分钟狂赚$2亿
锡安教会在全国各地的近 30 名牧者同工相继被拘留或失联
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100%关税,中方批评"双重标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马拉松,如何成为中产的“新爱马仕”

凤凰WEEKLY 2025-10-12 04:05:36

跑步,是全世界最简单的运动。

不同的距离,对应不同的目的:

跑1公里,可能是为了备战初中体考的学生;跑4公里,可能是被体育委员拉去填校运会的“老实人”。

但要跑42.195公里,那几乎只有一个理由——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是历史极为悠久的极限运动,也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极致挑战。

到了2025年,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选择投身其中,试图在这项极限运动上书写自己的传奇。

中国长跑事业成绩,不一定有他们的贡献。

但中国长跑产业业绩,一定有他们做靠垫。

1

多少人为马拉松入场券「一掷千金」?

伴随马拉松热潮兴起,马拉松产业的各个环节也愈发魔幻。

如果前几年,网友的震撼,还局限在不同城市的马拉松补给流水席。

马拉松,如何成为中产的“新爱马仕”

〓图源:小红书网友@大壮爱跑步

那么这两年的马拉松产业,则已经从流水席进化成了Omakase。

和Omakase的共同点,就是你得花钱,而且要预约。

马拉松,一场流动的盛宴,始于报名。

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2024年路跑赛事蓝皮书》数据,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类路跑赛事749场,参赛总规模达到704.86万人次。

如果粗暴做个平均计算,平均每场马拉松得有9400人。

但如果将时间倒推,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赛事数量是1828场,这个数据在2015年是134场。

短短五年内增长了超过12倍。

参赛总人次也从150万跃升至712.56万。

跑步,作为一个自从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以来就有的体育项目,其性质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变化。

如果让一个能够在白天持续不穿衣服赤脚慢跑追赶一头捻角羚长达8小时的原始人去参与2025年的马拉松,他拿不到任何名次。

因为他学不懂马拉松报名攻略。



上次听说报名有攻略的,还是在我高考完填志愿的时候。

现在,绝大多数热门城市马拉松采取先预报名后抽签方式。

比方说上海马拉松,公布的报名人数是356589人,中签率是7.2%。

再给外籍职业选手分配4000多的名额,5000多的直通名额之后,还要分配给慈善组织、赞助商一定的名额。

最后据称就1万多的名额。有人估算,实际中签率也就3%。



首先,如果你成绩够优秀,可以免报名直通马拉松。

比如说上海马拉松。

男子全马成绩在3小时20分以内,女子在3小时50分以内,就能以精英标准直通。

毕竟,要是一个马拉松赛事没点专业跑者,全是跑一会儿吃一会儿的马拉松爱好者,也不太雅观。

但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专业跑者。那有没有既不用报名抢号,又不用成绩证明的方法呢?

有的,孩子,有的。

马拉松衍生出来的第一个特色生意,叫做“买脚”。

在一场大型的马拉松赛事里面,表面上能看到的是拥挤的跑者们。但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方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运动装备,以及跑鞋。

一眼望去,你的logo出现频率越多,那么产品曝光度越多,衍生出来的认可度和市占率,长端来看会更高。

这就是公关俗称的,刷脸。

品牌方会给大众跑者、精英选手提供名额和装备,让他们穿着品牌的产品出镜,以此提升品牌的曝光度。



你要是觉得,哎呀我就想穿自己的装备,有没有别的方式能“绕过”报名参与呢。

有的,慈善捐赠。

为了让更多“有实力、没运气”的爱好者能够参加比赛,不少主办方对未中签的跑者开放公益名额。

这些公益名额的报名费往往是正常报名费的数十倍之多,但依旧供不应求。

而多出的报名费,被赛事举办方标注为“捐赠费”。

2024年北京马拉松,开放了200个公益名额,报名费2000元。

2025年的上海全程马拉松赛事,开放“公益名额”1000个,捐赠费5000元每人。



〓2025上海马拉松报名须知。图源:上海马拉松官网

捐赠费跟报名费有什么区别呢?可能有人会说,是做慈善了。

但做慈善的钱去哪儿了呢?有些难猜。

比如2024年,厦门马拉松承诺把报名费捐赠给厦门市马拉松公益基金会。

但根据《中国慈善家》调查,该基金会的2024年度工作报告中,2024年度的捐赠收入为零。

除了赞助商名额和慈善名额,还有一些其他获得名额的方式。

比如说买商品送名额。

买1500块的能量胶,可以获得名额。



去链家看房,可以抽取北京马拉松名额。



甚至吃老乡鸡,也能抽取2025年的合肥马拉松名额。



马拉松名额,俨然成为一种新型社交硬通货。

2

马拉松,中产的「新爱马仕」?

供需的稀缺性带来货币性,货币性带来社交属性。

如果说马拉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社交硬通货,那么配合的产业链,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扩表的各种条件。

报名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要“高配”跑马,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顺利报名马拉松后,备齐一套专业的装备,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跑友圈,跑鞋是最能看出门道的装备。



〓最常见的11个跑鞋品牌,图片来源见水印

讲究性价比的跑友买国货。

最为大众的国货,因为价格便宜,渗透率高,千篇一律,初次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也是以穿这些为主。

李宁、安踏、特步都已经有了很先进的超临界发泡中底材料技术,以及碳纤维板的结构设计,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已经够用了。

更专业一些的,亚瑟士的生物力学研究更好,GEL缓震胶很牛;新百伦的中底泡棉技术缓震有着自己的技术壁垒。

而高端线的昂跑和hoka,则在缓冲上有更深的研究。

缓冲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学,比方说你赤脚从5米跳下来,你脚会疼,甚至骨折。加个缓冲垫,给脚下粘两块海绵,你跳下来会舒服一些。如果你要更舒服,就得粘吸力更好的缓冲垫,或者多垫几块。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缓冲是要用重量换的。

把中底做厚,就是缓冲,但是你要追求比赛成绩,就得轻。所以你看HOKA和昂跑的鞋型是不是有点像气球。其实就是它的EVA泡棉密度低,但实际上重量反而轻了。

价格就贵在这里。



如果要更简单粗暴地划分。

那高端鞋,就是“丑鞋”。

牌子鞋,就是“好看鞋”。

大众鞋,就是大众鞋。



根据《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中国马拉松跑者的绝对核心,是30到39岁这群中年人。

第二大群体,则是40-49岁的人群,跑龄更长。

如果叠加中国的资产分布,也能很明显发现,中国的大部分资产掌握在这个人群手中。但如果考虑他们的生理因素,也会发现,他们在资产最多的年纪里,身体指标却在下滑。

当装备造到极限之后,成绩还上不去怎么办?

于是马拉松的极致爱好者们又琢磨出了一种新练法:

请私教。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马拉松教练通常按课时收费,一小时为一个课时,每小时收费在400—800元。要是连续报10节课,能享受3000~5000元的优惠价。

就算是图便宜,折腾折腾去闲鱼搜索。

线上课的价格,一个月也要300块。



我终于明白为啥跳伞、潜泳、滑雪教员的自拍照总是笑容满面了。

闹麻了,赚这么多,还那么乐趣横生,换我我也笑。

马拉松衍生产业,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大部分参赛者,会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说破三,就是在三小时内完赛。

全马破三已经是十分优秀的成绩了。

半马破三,也是健康与自律的象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少人会请“私兔”。



〓电视剧《爱情而已》

私兔。专业词汇,叫私人配速员。

就是跑者个人花钱雇用,在马拉松中专门为自己领跑,以帮助自己达成特定成绩目标。

根据目标难度、赛事难度不同,私兔的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有网友总结无锡马拉松私兔行情,最便宜的一口价666,保证3小时10分钟内完赛,最贵的5999,能带着雇主跑进2小时30分钟内。

据报道,每年3-4月的马拉松赛事密集期,一个“私兔”的月收入能到4万元。

当然,没有一笔钱是容易挣的。

一个私兔,除了以目标时间点均匀配速,带领雇主完赛之外,还得赛前带领热身、赛中帮忙拿水递补给喊加油、赛后恢复拉伸。

更有经验的私兔,还要提供心理疏导、定制化拍摄剪辑的服务。



为了保证雇主完赛,有的私兔要拖着雇主走。



有的私兔则被一路吃喝的雇主整到心态崩了。



当然,私兔的第一要义还是带领雇主完赛。

如果对拍摄有更高的要求,还可以聘请马拉松私人摄影师。



不仅设备专业,抓拍娴熟,摄影师还会提前教你要如何准备POSE,保证出片。



报名,跑步装备,私训员,私兔,甚至私人摄影师。

马拉松产业链,彻彻底底带来了“中年精英消费、青年大众就业”的优质GDP格局。

体力更好、技术更专业的年轻人,负责技术供给。

想圆梦的中年人,为技术和训练的需求,支付货币。

马拉松扩表完成。

3

热衷马拉松的中年人,到底在爱什么?

长跑的本质,是痛苦。

身体缺氧、乳酸堆积、能量消耗,奔跑的过程不断提醒人们:这是在与身体对抗。

热爱跑步的人常说“跑完之后很爽”,但那只是生理性的奖赏,是痛苦暂告段落的幻觉。

真正的长跑者都明白,奔跑的每一分钟,都在穿越疲惫、焦躁与自我怀疑。

可就是这样一项痛苦的运动,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心甘情愿地投入。报名费、装备、补给、教练、跑团……他们把整个马拉松的产业链条层层包裹在自己身上。

难道只是为了“出成绩”吗?我不这么认为。

他们更像是在通过马拉松,证明自己还能坚持。



〓电视剧《欢乐颂》

很多人会把长跑,跟“坚持”联系在一起。

但从生理角度讲,坚持不过是身体的能量循环。

脂肪为有氧代谢提供燃料,半公斤脂肪足以支撑一个全程马拉松。线粒体将脂肪与糖原转化为ATP,为肌肉提供持续能量;同时,出汗为身体散热,这些几乎都是免费的。

可当人到中年,激素水平开始下滑。

睾酮下降,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精力衰退,情绪波动。身体的恢复变慢,伤口的愈合需要更久,疲倦感挥之不去。“坚持”变成了一种奢侈。



那还能“强行”坚持吗?

可以。

前额叶皮层掌管着意志力,它就像一个蓄水池。

中年人在每天的事业、家庭、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问题中不断从这个蓄水池中取水。

忍受一次生命的重担,就取一次水。

一天天过去,水位越来越低。

当他终于想为自己做点什么时,却发现剩下的意志力,已经不够支撑一次真正的“逃离”。



〓电视剧《凡人歌》

人到中年,一切都身不由己,只能从自己身上寻找一点“掌控感”。

于是,慢跑成了中年人最现实的选择。

它不需要太多技术,也能根据体能自由调整强度。相比那些更激烈的运动,慢跑的门槛低、反馈明确——跑得动就是证明。

从每天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再到报名一场马拉松,过程并不浪漫,只是可量化的进步。

这种“还能做到”的确定感,对很多中年人而言,比成绩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愿意为马拉松付费的本质原因。

当所有的社交意义与经济符号都被剥离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时间的磨损之下,竭力榨出残存的意志,只为完成一件对人类事业以及地球命运都微乎其微的事情——

跑完一个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