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23亿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击穿,许家印失算了

23亿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击穿,许家印失算了

文章来源: 腾讯 于 2025-10-09 07:46: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直以来,在顶级富豪的世界里,家族信托长久以来被视为财富的“诺亚方舟”和“最后防线”。它像一个结构精密的金融保险箱,理论上可以将个人资产与企业风险、债务纠纷彻底隔离。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击碎了许家印精心构建的海外资产“安全屋”。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资产追索风暴。

01

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线”被击穿

时间拨回2019年,彼时恒大危机尚未全面爆发,许家印夫妇已悄悄在美国搭建起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

这笔资金主要来自两人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通过离岸公司层层转移后注入信托,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为确保财富传承,信托设计得颇为精细: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动不了本金,本金则留给孙辈;这一安排意在确保长子及其后代“衣食无忧”,同时保持家族财富的长期稳健传承。

相较之下,次子许滕鹤并未获得同等信托安排。2023年,他因恒大财富事件被内地部门带走调查。而长子许智健虽有离岸信托“防火墙”,却仍被香港清盘人起诉并冻结全球资产——信托终究未能挡住法律和债务风暴的穿透。

法官指出,许家印虽名义上把资产转入信托,却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受托人沦为“傀儡”。更关键的是,恒大早在2017年就埋下财务黑洞,许家印明知公司危机四伏,仍在2019年危机爆发前突击转移资产,这明显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香港法院“击穿”许家印家族信托所依据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首先是“实质重于形式”,不管信托架构多复杂,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诈原则”,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最后是“债权人保护优先”,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债权人权益。这三大法理支柱,让许家印的家族信托防线被“击穿”。

23亿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击穿,许家印失算了

一直以来,离岸家族信托因其“资产隔离”“税务优化”等功能,成为富豪群体的“标配工具”,甚至被部分人曲解为“避债神器”。但许家印的案例用事实证明,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合法合规的财富规划”,而非“逃避债务的避风港”。

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致高家族办公室

专委会主任、致高财富传承中心主任陈丽娅律师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离岸信托绝对安全”是营销话术,而非法理结论。信托的安全性取决于结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香港法院此次判决已明确:“信托并非天然避风港,当其用于规避债务时,”法院有权透过形式,审查信托设立的真实目的与经济实质。

陈丽娅律师还表示,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不得保留撤销权、投资指令权);受托人必须具备独立受监管资质,与委托人无利益关联;受益权透明、分配机制合理;信托设立时未处于已知或可预见的债务风险中。若任一条件缺失,法院即可认定信托名实不符,从而“穿透信托屏障”。

而从公开资料可见:许家印家族信托资金主要源自恒大巨额分红,且恒大当时已负债累累,存在潜在债务风险;许家印疑似保留投资决策权与更换受益人权;信托受益人安排不均(长子受益、次子未涵盖),“反映出高度的家族意志控制倾向。这些特征共同构成‘形式信托、实质自益’的结构性缺陷……”使法院有充分理由认定信托缺乏独立性。

02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许家印家族豪门梦碎?

而判决生效后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席卷全球,清盘人团队立即启动“全球资产追索行动”,通过国际司法协助冻结了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其中包括伦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以及多艘豪华游艇。

图片

同时,清盘人正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那笔23亿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按照美国信托法,一旦合法设立信托,信托财产法律所有权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原则上独立于委托人债务。然而,香港法院的裁决无疑对该信托形成巨大压力。清盘人可能会寻求美国法院的协助,以欺诈转让为由挑战信托的有效性。

陈丽娅律师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统一欺诈性转移法》与破产法第548条均规定:若转移意在规避债务人责任,可被撤销。只要香港清盘人能证明资金转入时已存在恶意避债意图,美国法院理论上可承认香港判决逻辑并启动欺诈性转移审查。美国与香港之间虽无双边破产协助条约,但可通过Comity原则承认判决;若受托人为美国注册的机构,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与冻结。

因此,许家印的美国信托是否会被攻破,目前取决于美国法院对香港清盘人提交证据的认可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也深陷泥潭,其名下资产被冻结后,法院根据其生活需求裁定每月仅能领取2万英镑生活费,与此前动辄挥金如土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具戏剧性的是,丁玉梅因认为信托资产分割不公,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次子许滕鹤返还其“应得份额”,这场家族内斗让曾经显赫的许家印家族彻底颜面扫地。

许家印的案例,给所有企业家上了一堂代价高昂的法治课:靠钻法律空子这种“小聪明”,终究保不住财富;只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时代已经变了,全球监管日益收紧,“离岸”不等于“法外”,“信托”也不是万能的“保险箱”。任何试图转移资产、金蝉脱壳的伎俩,最终只会导致资产被冻结、信誉破产,甚至众叛亲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因这故障 丰田召回美国近40万辆汽车 涉多个车款
美外交官恋上中共党员女儿!违反"禁爱令"被美政府开除
川普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签署第一阶段和平协议
15天瘦20斤,那些偷偷打司美格鲁肽的中年男人们
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介绍,介绍一下这6位大热候选人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得诺贝尔奖机率极低!BBC点出残酷真相
她朝ICE人员吐口水 芝加哥大学教授面临重罪起诉
伊利诺伊州长真急了:川普就是疯子,有种来抓我!
纽约亲共侨领王一冰被ICE逮捕 恐面临遣返
“烟草局退休一万九”是因为利润多贡献大吗?
禁止悲观,不许"躺平":中国打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账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让全家改用筷子
永久停火!哈马斯宣布战争结束 川普周日亲访中东
奥巴马后的美国——被拯救的国家,被改写的灵魂
FBI前局长出庭否认虚假陈述 指特朗普报复性起诉
教川普加密币还合办公司 小儿子拜伦身价估$1.5亿
网球热三年后,一个北京中产妈妈决定放弃
亲历朝鲜:平壤私家车遍地 年轻人刷支付宝喝扎啤
今年十一,年轻人光旅游不花钱?
5 个月裁员超 1.5 万人 微软“冷酷”转型 全面押注AI
她用爽身粉患罕见间皮瘤逝世 强生被判赔偿天价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23亿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击穿,许家印失算了

腾讯 2025-10-09 07:46:21

一直以来,在顶级富豪的世界里,家族信托长久以来被视为财富的“诺亚方舟”和“最后防线”。它像一个结构精密的金融保险箱,理论上可以将个人资产与企业风险、债务纠纷彻底隔离。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击碎了许家印精心构建的海外资产“安全屋”。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资产追索风暴。

01

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线”被击穿

时间拨回2019年,彼时恒大危机尚未全面爆发,许家印夫妇已悄悄在美国搭建起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

这笔资金主要来自两人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通过离岸公司层层转移后注入信托,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为确保财富传承,信托设计得颇为精细: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动不了本金,本金则留给孙辈;这一安排意在确保长子及其后代“衣食无忧”,同时保持家族财富的长期稳健传承。

相较之下,次子许滕鹤并未获得同等信托安排。2023年,他因恒大财富事件被内地部门带走调查。而长子许智健虽有离岸信托“防火墙”,却仍被香港清盘人起诉并冻结全球资产——信托终究未能挡住法律和债务风暴的穿透。

法官指出,许家印虽名义上把资产转入信托,却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受托人沦为“傀儡”。更关键的是,恒大早在2017年就埋下财务黑洞,许家印明知公司危机四伏,仍在2019年危机爆发前突击转移资产,这明显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香港法院“击穿”许家印家族信托所依据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首先是“实质重于形式”,不管信托架构多复杂,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诈原则”,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最后是“债权人保护优先”,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债权人权益。这三大法理支柱,让许家印的家族信托防线被“击穿”。

23亿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击穿,许家印失算了

一直以来,离岸家族信托因其“资产隔离”“税务优化”等功能,成为富豪群体的“标配工具”,甚至被部分人曲解为“避债神器”。但许家印的案例用事实证明,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合法合规的财富规划”,而非“逃避债务的避风港”。

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致高家族办公室

专委会主任、致高财富传承中心主任陈丽娅律师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离岸信托绝对安全”是营销话术,而非法理结论。信托的安全性取决于结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香港法院此次判决已明确:“信托并非天然避风港,当其用于规避债务时,”法院有权透过形式,审查信托设立的真实目的与经济实质。

陈丽娅律师还表示,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不得保留撤销权、投资指令权);受托人必须具备独立受监管资质,与委托人无利益关联;受益权透明、分配机制合理;信托设立时未处于已知或可预见的债务风险中。若任一条件缺失,法院即可认定信托名实不符,从而“穿透信托屏障”。

而从公开资料可见:许家印家族信托资金主要源自恒大巨额分红,且恒大当时已负债累累,存在潜在债务风险;许家印疑似保留投资决策权与更换受益人权;信托受益人安排不均(长子受益、次子未涵盖),“反映出高度的家族意志控制倾向。这些特征共同构成‘形式信托、实质自益’的结构性缺陷……”使法院有充分理由认定信托缺乏独立性。

02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许家印家族豪门梦碎?

而判决生效后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席卷全球,清盘人团队立即启动“全球资产追索行动”,通过国际司法协助冻结了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其中包括伦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以及多艘豪华游艇。

图片

同时,清盘人正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那笔23亿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按照美国信托法,一旦合法设立信托,信托财产法律所有权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原则上独立于委托人债务。然而,香港法院的裁决无疑对该信托形成巨大压力。清盘人可能会寻求美国法院的协助,以欺诈转让为由挑战信托的有效性。

陈丽娅律师对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表示,《统一欺诈性转移法》与破产法第548条均规定:若转移意在规避债务人责任,可被撤销。只要香港清盘人能证明资金转入时已存在恶意避债意图,美国法院理论上可承认香港判决逻辑并启动欺诈性转移审查。美国与香港之间虽无双边破产协助条约,但可通过Comity原则承认判决;若受托人为美国注册的机构,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与冻结。

因此,许家印的美国信托是否会被攻破,目前取决于美国法院对香港清盘人提交证据的认可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也深陷泥潭,其名下资产被冻结后,法院根据其生活需求裁定每月仅能领取2万英镑生活费,与此前动辄挥金如土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具戏剧性的是,丁玉梅因认为信托资产分割不公,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次子许滕鹤返还其“应得份额”,这场家族内斗让曾经显赫的许家印家族彻底颜面扫地。

许家印的案例,给所有企业家上了一堂代价高昂的法治课:靠钻法律空子这种“小聪明”,终究保不住财富;只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时代已经变了,全球监管日益收紧,“离岸”不等于“法外”,“信托”也不是万能的“保险箱”。任何试图转移资产、金蝉脱壳的伎俩,最终只会导致资产被冻结、信誉破产,甚至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