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青海遇难徒步者来自台湾 下撤驴友:曾劝他人撤

青海遇难徒步者来自台湾 下撤驴友:曾劝他人撤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于 2025-10-08 08:32: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青海遇难徒步者来自台湾 下撤驴友:曾劝他人撤

▲救援被困徒步者

10月5日至7日,一场跨越青海、甘肃两省的生命救援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地区紧张展开。在青海、海北、门源省州县三级协同和青甘两省联动下,截至10月7日中午12:20,251名被困徒步人员全部安全转移,除1名徒步者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外,其余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

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门源县公安局得到证实,遇难徒步者来自我国台湾省。红星新闻记者独家联系到一位在乱石窝扎营、原本准备在10月4日穿越老虎沟但因恶劣天气而放弃穿越安全下撤的徒步驴友。该驴友告诉红星新闻,她在乱石窝营地劝撤时,被人埋怨“影响休息”,路上劝撤时很多人都不听……

官方:

搜救结束,251人转移1人遇难

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门源县融媒体中心获悉,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从甘肃省肃南县穿越冷龙岭时被困于老虎沟区域后,一场由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三级联动,公安、应急、消防、交通、卫健、气象、林草等多部门协同,并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紧密联动的跨区域救援迅速展开。

图片

▲箭头所指即老虎沟垭口。受访者供图

面对事发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复杂、通讯不畅等严峻挑战,指挥部统筹人力、科技、物资资源,分维度推进搜救行动,深化青甘两省跨区域联动,确保“不落一人”。累计投入公安、消防、应急、特警以及熟悉地形的生态管护员、当地群众等各类搜救力量750余人次,多路并进开展救援。组建无人机分队,启用11台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21次,进行拉网式排查与精准定位,形成了“空中定位、地面跟进”的有效搜救格局。

图片

▲救援被困徒步者

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后勤补给线,累计向一线输送棉大衣、取暖炉等应急物资1098件套,在浩门水库大坝设立临时救助点和就餐点,提供热餐热饮。通信部门搭建临时信号设备,保障通讯畅通。卫健部门组建医疗队,随行提供医疗服务,发放便携氧气和急救药品。

10月7日中午,通过拉网式排查,老虎沟南北双向(青海、甘肃)搜救队伍在乱石窝成功汇合,该区域再无滞留人员,搜救工作圆满完成。目前,门源县及海北州已紧急发布通告,明确禁止在祁连山冷龙岭等未开发开放区域开展探险、穿越、徒步等活动。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10月8日,门源县公安局一名值班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在老虎沟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的徒步者来自我国台湾省。

下撤者讲述:

曾建议其他人也下撤,但很多人不听

10月5日晚10时左右,当政府组织的老虎沟跨区域救援行动正紧张进行之际,原本打算从乱石窝营地出发,沿老虎咀垭口穿越老虎沟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小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并声明:和队伍安全进出,10月4日感觉不妙紧急下撤,5日一早已出山。下午出事的不是我们,我们没有翻垭口到老虎沟;(我们)不是小白,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也没有留下任何垃圾……

图片

▲乱石窝营地。图据受访者账号

“小小”告诉红星新闻,他们一行共7人10月2日从甘肃张掖肃县百花掌出发,计划穿越老虎沟到达青海海北门源县,都是有相关经验的重装徒步者,其中包括一名经验相当丰富的“大佬”级驴友。10月3日一行到达乱石窝扎营,当晚在营地有二三十顶帐篷,都是结队穿越老虎沟的徒步者,其中不少是大学生。“看装备很多人属于小白,有的女生化妆包比睡袋还沉;有的连冰爪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有的连手套都不带就往山里走。”

“小小”说,他们一行7人原计划10月4日5点从乱石窝出发,用一天的时间穿越老虎沟。凌晨4:30,她起来发现天降暴雪,帐篷都被大雪盖住了。“把我的队友叫起来,我们看了一圈,决定下撤,然后叫了营地其他人,建议他们也下撤。”“小小”告诉记者,很多人根本不听,“他们还怪我们打扰他们睡觉。”

图片

▲路线上的雪山。图据受访者账号

天亮后,暴雪停止,甚至还出了太阳,早上天气特别好,给了很多人错觉。“但是我看垭口上方的云层,不像是好天气的样子,就劝其他人跟我们一起撤,但很多人不听。”徒步穿越老虎沟到门源县,就必须翻过海拔4300米的老虎咀垭口。徒步者一旦翻过老虎咀垭口就没法再往下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但是老虎沟的气候比乱石窝更加恶劣。

“进入老虎沟的大学生很多,看样子很多都经验不足,装备、物资也准备不足。我看见她们中有人说要翻垭口进入老虎沟,早上8点了还在帐篷里化全妆。”按照这个时间,没有充足经验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顺利走出老虎沟。而前述“大佬”级别的徒步者于10月4日早7点从乱石窝出发,下午2点翻过垭口开始下山,晚上9点才走出老虎沟。

下撤遭遇危险:

气温最低可能-20°C,半夜帐篷趴着野兽

“小小”回忆,10月4日山上的气温,她凭经验感觉白天在-5°C到-10°C之间,夜间在-15°C以内,老虎咀垭口海拔4300米以上雪山上气温估计-20°C左右。“我带的B1000睡袋、穿硬壳、抓绒、羽绒睡觉刚刚好。”“小小”一行当日下撤到3300米时,再次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气温骤降,她感觉携带的物资已不够御寒,“给我冻得到最后脸都有点抽搐了。”

除了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小小”在下撤营地还遭遇了一次更加现实紧迫的危险。下撤途中即10月5日凌晨2:30左右,她发现有东西在帐篷外面趴着,把帐篷压下来了,一睁眼看见帐篷顶上有俩眼睛反光。“它有一双白色反光的眼睛,是可以站起来的动物,爪子在我帐篷腰线以上。”“小小”说她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怕是熊,吓得没敢吱声,气都不敢喘。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没动静了,“小小”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出去看,但雪已经把脚印都盖住了,她什么都没看见,只在帐篷上留下两个爪印。

当地人分析,“小小”半夜遇到的野生动物不是熊,也不是狼,最大的可能是藏马熊。据当地人介绍,藏马熊主要以腐肉为食,会攻击人。但藏马熊比较怕帐篷或帐篷里的人,因为当地人的祖先曾在帐篷里用枪打藏马熊,所以藏马熊看到帐篷会先试探,甚至把人从帐篷里引诱出来,看人手里有没有枪。此外藏马熊奔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50公里,半个小时已经跑很远了。“牧民说我幸亏没出声,藏马熊晚上视力不好,要是知道里面有人,它就要攻击。”

“小小”告诉记者,冷龙岭徒步路线分两条,一条50公里左右。另一条在老虎沟绕行,共70多公里。两条路线都要经过乱石窝,终点都是青海门源县。老虎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并非入门级徒步线路。“晴天的话,这两条路线可能好走,难就难在它随时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且没人开发,荒无人烟,山里野兽更多,几乎全程没有信号……”

“反正是很危险,没开发的地方不要去探险。”庆幸的是,“小小”一行最终还是从半路上劝返两名徒步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知名演员肺腺癌去世:曾从天才坠地狱 险被判死刑
失业的中国内娱明星,正批量“下海”…
最新的“后悔药” 微信“撤回”消息有大变化!
最强打工人:老板布置的杂活 被他干成了诺贝尔奖!
纽约亲共侨领王一冰被ICE逮捕 恐面临遣返




24小时讨论排行

伊利诺伊州长真急了:川普就是疯子,有种来抓我!
默克尔万没想到,如今她会被自己人骂到这个地步
德女市长遭狠刺13刀 凶嫌疑是15岁难民养子
川普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签署第一阶段和平协议
“高市早苗否认南京大屠杀”热搜 曾质疑“慰安妇”入教科书
诺奖化学:难民男孩成阿拉伯之光 沉醉实验不爱上课
网球热三年后,一个北京中产妈妈决定放弃
纵火毁城!加州世纪山火幕后元凶竟是Uber司机
“烟草局退休一万九”是因为利润多贡献大吗?
美外交官恋上中共党员女儿!违反"禁爱令"被美政府开除
十一收假 36车道车潮挤爆!官媒赞“最美星河”挨骂惨
哈马斯谈判团长:我们带着人民的伤痛而来 结束战争
禁止悲观,不许"躺平":中国打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账号
加州华女名医投毒案反转!杀蚂蚁非丈夫?检撤告
克鲁格曼:金价飙升是否在向我们传递重要信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让全家改用筷子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青海遇难徒步者来自台湾 下撤驴友:曾劝他人撤

红星新闻 2025-10-08 08:32:52
青海遇难徒步者来自台湾 下撤驴友:曾劝他人撤

▲救援被困徒步者

10月5日至7日,一场跨越青海、甘肃两省的生命救援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地区紧张展开。在青海、海北、门源省州县三级协同和青甘两省联动下,截至10月7日中午12:20,251名被困徒步人员全部安全转移,除1名徒步者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外,其余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

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门源县公安局得到证实,遇难徒步者来自我国台湾省。红星新闻记者独家联系到一位在乱石窝扎营、原本准备在10月4日穿越老虎沟但因恶劣天气而放弃穿越安全下撤的徒步驴友。该驴友告诉红星新闻,她在乱石窝营地劝撤时,被人埋怨“影响休息”,路上劝撤时很多人都不听……

官方:

搜救结束,251人转移1人遇难

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门源县融媒体中心获悉,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从甘肃省肃南县穿越冷龙岭时被困于老虎沟区域后,一场由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三级联动,公安、应急、消防、交通、卫健、气象、林草等多部门协同,并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紧密联动的跨区域救援迅速展开。

图片

▲箭头所指即老虎沟垭口。受访者供图

面对事发区域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复杂、通讯不畅等严峻挑战,指挥部统筹人力、科技、物资资源,分维度推进搜救行动,深化青甘两省跨区域联动,确保“不落一人”。累计投入公安、消防、应急、特警以及熟悉地形的生态管护员、当地群众等各类搜救力量750余人次,多路并进开展救援。组建无人机分队,启用11台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21次,进行拉网式排查与精准定位,形成了“空中定位、地面跟进”的有效搜救格局。

图片

▲救援被困徒步者

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后勤补给线,累计向一线输送棉大衣、取暖炉等应急物资1098件套,在浩门水库大坝设立临时救助点和就餐点,提供热餐热饮。通信部门搭建临时信号设备,保障通讯畅通。卫健部门组建医疗队,随行提供医疗服务,发放便携氧气和急救药品。

10月7日中午,通过拉网式排查,老虎沟南北双向(青海、甘肃)搜救队伍在乱石窝成功汇合,该区域再无滞留人员,搜救工作圆满完成。目前,门源县及海北州已紧急发布通告,明确禁止在祁连山冷龙岭等未开发开放区域开展探险、穿越、徒步等活动。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10月8日,门源县公安局一名值班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在老虎沟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的徒步者来自我国台湾省。

下撤者讲述:

曾建议其他人也下撤,但很多人不听

10月5日晚10时左右,当政府组织的老虎沟跨区域救援行动正紧张进行之际,原本打算从乱石窝营地出发,沿老虎咀垭口穿越老虎沟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小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并声明:和队伍安全进出,10月4日感觉不妙紧急下撤,5日一早已出山。下午出事的不是我们,我们没有翻垭口到老虎沟;(我们)不是小白,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也没有留下任何垃圾……

图片

▲乱石窝营地。图据受访者账号

“小小”告诉红星新闻,他们一行共7人10月2日从甘肃张掖肃县百花掌出发,计划穿越老虎沟到达青海海北门源县,都是有相关经验的重装徒步者,其中包括一名经验相当丰富的“大佬”级驴友。10月3日一行到达乱石窝扎营,当晚在营地有二三十顶帐篷,都是结队穿越老虎沟的徒步者,其中不少是大学生。“看装备很多人属于小白,有的女生化妆包比睡袋还沉;有的连冰爪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有的连手套都不带就往山里走。”

“小小”说,他们一行7人原计划10月4日5点从乱石窝出发,用一天的时间穿越老虎沟。凌晨4:30,她起来发现天降暴雪,帐篷都被大雪盖住了。“把我的队友叫起来,我们看了一圈,决定下撤,然后叫了营地其他人,建议他们也下撤。”“小小”告诉记者,很多人根本不听,“他们还怪我们打扰他们睡觉。”

图片

▲路线上的雪山。图据受访者账号

天亮后,暴雪停止,甚至还出了太阳,早上天气特别好,给了很多人错觉。“但是我看垭口上方的云层,不像是好天气的样子,就劝其他人跟我们一起撤,但很多人不听。”徒步穿越老虎沟到门源县,就必须翻过海拔4300米的老虎咀垭口。徒步者一旦翻过老虎咀垭口就没法再往下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但是老虎沟的气候比乱石窝更加恶劣。

“进入老虎沟的大学生很多,看样子很多都经验不足,装备、物资也准备不足。我看见她们中有人说要翻垭口进入老虎沟,早上8点了还在帐篷里化全妆。”按照这个时间,没有充足经验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顺利走出老虎沟。而前述“大佬”级别的徒步者于10月4日早7点从乱石窝出发,下午2点翻过垭口开始下山,晚上9点才走出老虎沟。

下撤遭遇危险:

气温最低可能-20°C,半夜帐篷趴着野兽

“小小”回忆,10月4日山上的气温,她凭经验感觉白天在-5°C到-10°C之间,夜间在-15°C以内,老虎咀垭口海拔4300米以上雪山上气温估计-20°C左右。“我带的B1000睡袋、穿硬壳、抓绒、羽绒睡觉刚刚好。”“小小”一行当日下撤到3300米时,再次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气温骤降,她感觉携带的物资已不够御寒,“给我冻得到最后脸都有点抽搐了。”

除了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小小”在下撤营地还遭遇了一次更加现实紧迫的危险。下撤途中即10月5日凌晨2:30左右,她发现有东西在帐篷外面趴着,把帐篷压下来了,一睁眼看见帐篷顶上有俩眼睛反光。“它有一双白色反光的眼睛,是可以站起来的动物,爪子在我帐篷腰线以上。”“小小”说她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怕是熊,吓得没敢吱声,气都不敢喘。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没动静了,“小小”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出去看,但雪已经把脚印都盖住了,她什么都没看见,只在帐篷上留下两个爪印。

当地人分析,“小小”半夜遇到的野生动物不是熊,也不是狼,最大的可能是藏马熊。据当地人介绍,藏马熊主要以腐肉为食,会攻击人。但藏马熊比较怕帐篷或帐篷里的人,因为当地人的祖先曾在帐篷里用枪打藏马熊,所以藏马熊看到帐篷会先试探,甚至把人从帐篷里引诱出来,看人手里有没有枪。此外藏马熊奔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50公里,半个小时已经跑很远了。“牧民说我幸亏没出声,藏马熊晚上视力不好,要是知道里面有人,它就要攻击。”

“小小”告诉记者,冷龙岭徒步路线分两条,一条50公里左右。另一条在老虎沟绕行,共70多公里。两条路线都要经过乱石窝,终点都是青海门源县。老虎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并非入门级徒步线路。“晴天的话,这两条路线可能好走,难就难在它随时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且没人开发,荒无人烟,山里野兽更多,几乎全程没有信号……”

“反正是很危险,没开发的地方不要去探险。”庆幸的是,“小小”一行最终还是从半路上劝返两名徒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