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化学诺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产业化或率先在中国

化学诺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产业化或率先在中国

文章来源: 上观新闻 于 2025-10-08 06:33: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化学诺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产业化或率先在中国

        当地时间10月8日,2025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发”方面的卓越贡献。

带来此前难以想象的机遇

这一切始于1989年——罗布森将带正电的铜离子与一种四臂分子结合,该分子的每个“臂端”都带有一个对铜离子具有吸引力的化学基团。二者结合后,形成了结构规整、内部空旷的晶体,宛如一颗布满无数空腔的钻石。罗布森当即意识到这种分子结构的潜力,但该结构稳定性较差,极易坍塌。这正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缘起。

从1992年至2003年间,北川进与亚吉各自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北川进证实气体可在该类结构中进出,并预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被设计为柔性材料;亚吉则制备出一种稳定性极强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证明可通过合理设计对其进行修饰,赋予其新的、理想特性。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表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巨大潜力,为研发具备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此前难以想象的机遇。”

业界认为拿诺奖是迟早的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引发了材料科学的一场革命,改变了合成材料的范式。”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巩伟告诉解放日报记者,传统合成材料方式比较粗放,就像“黑匣子”,而有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就像搭乐高积木,上面的凹凸相当于化学键钮,可以进行快速、精准地搭建。“这相当于过去是盲目地乱搭,也没有方法指导,而现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可以合成结构精准的多孔材料。”

对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巩伟表示“意料之中”,业界对此都有普遍共识——拿诺奖是迟早的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现已发展出10万多种,而结构决定功能,这种新材料在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捕获二氧化碳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非常纯粹的科学家

“亚吉是一位非常纯粹的科学家,今年60岁了,但思想非常敏锐和前沿。令人叹服的是,他每次做重要的学术报告,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亚吉的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李巧伟告诉解放日报记者,就在上个月,在欧洲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亚吉还分享了如何利用AI来辅助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这个专业名词正是亚吉1995年在一篇论文里首次提出,而他本人至今依然深耕于这一领域。

坚韧、拼搏、有爱心,这是亚吉留给上海科技大学2060研究院副院长章跃标教授的印象,亚吉是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只要他认定这事情能做,就会非常坚定地把它做出来,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质疑。”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一开始被发现时,很多人质疑这个材料不稳定。当时,亚吉和北川进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遭受了不少质疑。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说到拼搏,令章跃标印象深刻的是,亚吉教授每天睡眠时间很短,一天大概只睡3-5小时,有时半夜3点会打电话说要赶紧完成某项工作。他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科研中,废寝忘食。

有爱心的亚吉教授经常会去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帮助他们建立科学中心。

亚吉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往来。早年他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就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做短暂交流。“他曾向我展示过当时的照片,我到复旦工作后,他也经常来中国,是我们系的名誉教授。”李巧伟说,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和亚吉还牵头搭建了一个名为“超越材料”的学术论坛,彼此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

“我来上科大,就是亚吉推荐的。”章跃标回忆,当时上科大刚成立没多久,亚吉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甚至让我提前半年结束合同,加入上科大。”

亚吉非常热爱园艺,他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不做化学家,将成为一名园艺师。每天下午3点,他喜欢在健身房骑车一小时,一边骑车还一边看书。

“北川进的视野非常宽广,他很关注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李巧伟告诉记者。北川进与亚吉的研究团队经常进行交流,2015年北川进来过复旦大学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李巧伟因此曾近距离接触过北川进。“他非常享受科研乐趣,同时也很乐意替太太分担家务,有一次我送他去机场,他告诉我每周至少有一天在家擦地板。”

产业化很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

“目前,国内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十分生机勃勃。”章跃标告诉记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非常支持相关研究,还专门组织了相关战略研讨会。“未来,这个领域很可能会像锂电池一样,其产业化和应用市场很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

在中国,这一科研领域的应用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章跃标认为,中国有很完整的供应链、有很多工程师,材料的量产将不再是个问题。目前需要市场驱动,让这个产业链完全循环起来,从而形成闭环的商业运行模式。

展望未来,到2030年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目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能应用于水泥厂、钢铁厂、发电厂捕获二氧化碳,这可以实现资源的清洁化利用。到2060年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望应用于能源的存储转化。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酒店里,挤满了偷偷开房的已婚女性
日本为什么会是亚洲获得诺奖最多的国家?
第一批免签去韩国的人,已经破产了?
单月利润仅6000元,酒店行业已经卷成麻花了
詹姆斯的“决定二” 为何遭到全世界球迷齐声痛骂?




24小时讨论排行

默克尔万没想到,如今她会被自己人骂到这个地步
德女市长遭狠刺13刀 凶嫌疑是15岁难民养子
赖清德:若川普说服中国放弃武力犯台 应获诺奖
哈马斯谈判团长:我们带着人民的伤痛而来 结束战争
诺奖化学:难民男孩成阿拉伯之光 沉醉实验不爱上课
“高市早苗否认南京大屠杀”热搜 曾质疑“慰安妇”入教科书
默克尔乌战一番言论 引发波海国家与波兰强烈反弹
美墨非法越境人数,降至逾50年来最低水平
伊利诺伊州长真急了:川普就是疯子,有种来抓我!
赴美学生签总量下降,印度骤减近一半
黄仁勋:美国必须赢得AI竞赛 未来要像美元一样....
第二日谈判结束,哈马斯拒绝以分阶段撤军
台湾前官员:赖清德“下指导棋” 恐被美国“拒绝往来”
十一收假 36车道车潮挤爆!官媒赞“最美星河”挨骂惨
纽约亲共侨领王一冰被ICE逮捕 恐面临遣返
强生爽身粉致癌案 被判向一死者家属赔偿10亿美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化学诺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产业化或率先在中国

上观新闻 2025-10-08 06:33:10
化学诺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产业化或率先在中国

        当地时间10月8日,2025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布森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发”方面的卓越贡献。

带来此前难以想象的机遇

这一切始于1989年——罗布森将带正电的铜离子与一种四臂分子结合,该分子的每个“臂端”都带有一个对铜离子具有吸引力的化学基团。二者结合后,形成了结构规整、内部空旷的晶体,宛如一颗布满无数空腔的钻石。罗布森当即意识到这种分子结构的潜力,但该结构稳定性较差,极易坍塌。这正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缘起。

从1992年至2003年间,北川进与亚吉各自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北川进证实气体可在该类结构中进出,并预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被设计为柔性材料;亚吉则制备出一种稳定性极强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证明可通过合理设计对其进行修饰,赋予其新的、理想特性。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表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巨大潜力,为研发具备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此前难以想象的机遇。”

业界认为拿诺奖是迟早的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引发了材料科学的一场革命,改变了合成材料的范式。”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巩伟告诉解放日报记者,传统合成材料方式比较粗放,就像“黑匣子”,而有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就像搭乐高积木,上面的凹凸相当于化学键钮,可以进行快速、精准地搭建。“这相当于过去是盲目地乱搭,也没有方法指导,而现在有了明确的方向,可以合成结构精准的多孔材料。”

对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巩伟表示“意料之中”,业界对此都有普遍共识——拿诺奖是迟早的事。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现已发展出10万多种,而结构决定功能,这种新材料在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捕获二氧化碳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非常纯粹的科学家

“亚吉是一位非常纯粹的科学家,今年60岁了,但思想非常敏锐和前沿。令人叹服的是,他每次做重要的学术报告,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亚吉的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李巧伟告诉解放日报记者,就在上个月,在欧洲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亚吉还分享了如何利用AI来辅助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这个专业名词正是亚吉1995年在一篇论文里首次提出,而他本人至今依然深耕于这一领域。

坚韧、拼搏、有爱心,这是亚吉留给上海科技大学2060研究院副院长章跃标教授的印象,亚吉是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只要他认定这事情能做,就会非常坚定地把它做出来,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质疑。”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一开始被发现时,很多人质疑这个材料不稳定。当时,亚吉和北川进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遭受了不少质疑。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说到拼搏,令章跃标印象深刻的是,亚吉教授每天睡眠时间很短,一天大概只睡3-5小时,有时半夜3点会打电话说要赶紧完成某项工作。他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科研中,废寝忘食。

有爱心的亚吉教授经常会去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帮助他们建立科学中心。

亚吉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往来。早年他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就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做短暂交流。“他曾向我展示过当时的照片,我到复旦工作后,他也经常来中国,是我们系的名誉教授。”李巧伟说,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和亚吉还牵头搭建了一个名为“超越材料”的学术论坛,彼此之间有着非常良好的互动。

“我来上科大,就是亚吉推荐的。”章跃标回忆,当时上科大刚成立没多久,亚吉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甚至让我提前半年结束合同,加入上科大。”

亚吉非常热爱园艺,他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不做化学家,将成为一名园艺师。每天下午3点,他喜欢在健身房骑车一小时,一边骑车还一边看书。

“北川进的视野非常宽广,他很关注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李巧伟告诉记者。北川进与亚吉的研究团队经常进行交流,2015年北川进来过复旦大学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报告,李巧伟因此曾近距离接触过北川进。“他非常享受科研乐趣,同时也很乐意替太太分担家务,有一次我送他去机场,他告诉我每周至少有一天在家擦地板。”

产业化很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

“目前,国内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十分生机勃勃。”章跃标告诉记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非常支持相关研究,还专门组织了相关战略研讨会。“未来,这个领域很可能会像锂电池一样,其产业化和应用市场很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实现。”

在中国,这一科研领域的应用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章跃标认为,中国有很完整的供应链、有很多工程师,材料的量产将不再是个问题。目前需要市场驱动,让这个产业链完全循环起来,从而形成闭环的商业运行模式。

展望未来,到2030年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目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能应用于水泥厂、钢铁厂、发电厂捕获二氧化碳,这可以实现资源的清洁化利用。到2060年中国要实现碳中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望应用于能源的存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