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月城学校因初中男生宿舍床位紧张,老师安排部分学生轮着与他人挤着睡1.1米宽的床,引来学生投诉。
学生提供的班级群聊天截图显示,老师表示,初一男寝床位紧张,学校给班级安排了4个寝室,每个寝室有8个床位,其中有3个寝室住了9人。老师还表示,床位紧张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要让想住校的学生都住校,搭铺轮流合住是最公平的做法。此外,网友还反映该校初一存在分重点班的现象。
相关群聊记录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9月30日,该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目前学校已通过改造宿管室,解决了这部分学生的床铺问题。
学校老师最初提出的“9人轮流睡8张床最公平”的说法,引发了网友热议。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身心健康。1.1米的床宽本就局促,两人挤睡不仅难以翻身,更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怎么“轮流”,都难言舒适与合理。学生如果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身心健康,降低学习效率,所谓“公平”又从何谈起?
真正的公平,应当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强行要学生“轮流受苦”。学校以“床位紧张不可改变”为由选择这种方式,看似是兼顾了“想住校的学生都能住校”,实则是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了学生,用牺牲个体基本权益的代价,掩盖了资源调配和规划不足的问题。
这起事件还牵出另一个问题——该校初一被指存在“重点班”现象,这一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若属实,那就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学校在分班时“区别对待”,却在住宿上大谈“公平吃苦”,这样的管理逻辑简直堪称诡异。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均衡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基本生活权益的保障中。若连“睡个好觉”这样的基础需求都无法满足,又何谈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在舆论关注下,学校迅速改造宿管室、增加床位,让十名学生终于有了自己的床铺。这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真正重视,资源紧张并非无解。但学校也必须反思:学校有多少床位,招了多少学生,并非不可预测的情况,为什么不提前做好招生规划,合理调配住宿资源?为什么总要等到问题被曝光、被投诉,才有人行动起来?难道说媒体不曝光,学校就能不把学生权益当回事吗?
诚然,教育资源紧张是许多基层学校面临的客观困难,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牺牲学生最基本的休息权利来强行“兜底”。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经不起任何敷衍和将就,一张足够安眠的床,一间不拥挤的宿舍,不仅是基本生活需求,更是他们理应享有的权利。连觉都睡不好的孩子,又怎能有精力追逐梦想,实现自我?
唯有以学生的实际感受为出发点,尽最大努力为每个孩子创造安稳、充分的成长空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