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接连传来央视著名主持人因病去世的消息,且他们的年龄都不大,可谓英年早逝。
李咏50岁,罗京48岁,赵赫60岁,方静44岁,肖晓琳55岁,王欢42岁,且他们都是因患各种癌症而离世的。
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这项工作压力山大,或是什么其他原因,比如职业病?电光辐射?
而其中最让人为之震惊和痛惜的,莫过于央视财经频道的主持人,赵赫了。
2022年1月10日,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赵赫因病离世,年仅61岁。
消息传出后,无数人哀痛。
这位在央视工作了34年的资深主持人,一生低调务实,却在退休仅6个月后匆匆告别了他热爱的舞台。
都说人生退休后的60至70岁是黄金十年,可以放下一切,尽情地享受人生奋斗的成果。
但,赵赫仅仅退了半年,还是在病床上与绝症苦熬着。
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生前始终未购置房产,临终前的一句“简简单单生活就好”成了他对人生最后的注解。
赵赫的故事,不仅是一位媒体人的职业剪影,更折射出时代洪流下普通人坚守初心的力量。
1987年,他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央视,从此与财经新闻结缘。
从《经济半小时》到《315晚会》,他以沉稳犀利的风格成为财经报道领域的标杆。
镜头前的他总是一身笔挺西装,语调平和却掷地有声,尤其在揭露企业侵权、消费陷阱时,他的追问常让受访者汗颜。

赵赫的稿子永远是自己反复打磨的。
他不喜欢浮夸的词,只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这种专业与真诚,让他赢得了“财经界良心”的美誉。

据和他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说,赵赫本人一直都很好,低调,又厚道。
曾在央视实习过的小伙伴也说,赵主任不端架子,业务精深,正直善良,是难得的好领导。

然而,光环背后的赵赫却过着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在房价尚未疯涨的年代,他本有机会在北京安家,却始终选择租房居住。有同事劝他投资房产,他却觉得房子够住就行,钱攒着不如做点实在事。
他的家中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塞满书籍的书架和一台老式收音机——
那是他用来听同行节目的“学习工具”。妻子曾调侃他是“最穷的主持人”,他却说:“精神富足比什么都重要。”
赵赫不像其他央视主持人那么张扬高调,他的话很少,从为人敦厚实在,重情重义,古道热肠,玩命工作,不会耍小聪明,只知道踏踏实实地做事。
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钓鱼,旅行,摆弄大块头的切诺基。

这种朴素的生活观,或许源于赵赫早年的经历。
他生于1961年,少年时代恰逢物质匮乏的岁月,后来参军入伍的经历更锤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
转业后,他凭借努力考上广院,从此将新闻视为终身事业。
在央视的三十余年里,他经历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变革,却始终保持着媒体人的清醒。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连续加班一个月,制作系列节目解读危机对普通人的影响;2015年股市震荡期间,他顶着压力在节目中提醒观众“投资需理性”。
有观众写信感谢他“救了全家积蓄”,他只回复:“这是我的本分。”

退休前一年,赵赫已察觉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完成了最后一期《315晚会》的录制。
导演记得,那天他脸色苍白,却坚持不用提词器:“观众信任我们,每一个字都得对得起他们。”
2021年6月正式退休时,他婉拒了所有欢送仪式,只留下一句“终于有时间陪老伴散步了”。
谁也没想到,病魔来得如此迅猛。
住院期间,老同事去探望,见他还在病床上整理财经笔记,说要“留给年轻人参考”。

赵赫的离世引发了行业内外对媒体人健康的关注。
有统计显示,央视近十年至少有10位主持人因癌症去世,长期高强度工作、作息不规律成为隐形杀手。
而赵赫的故事更让人思考:
在追逐名利成为常态的今天,为何有人能甘守清贫?
他的老搭档敬一丹在悼文中写道:能与靠谱的好人共事,是缘分。

的确,赵赫从未炒作过自己的“人设”,但他的专业操守与人格魅力,恰恰是娱乐至死时代最稀缺的珍宝。
如今,再回看他生前的节目,弹幕里总飘过“致敬”“怀念”的字样。
赵赫的一生,没有豪宅名车的光鲜,却用34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铁肩担道义”。
当流量与物欲裹挟着太多人狂奔时,这个“不买房的主持人”留下的遗言,像一泓清水,映照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简单,却足够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