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零工中的零工:深圳70层大楼里代送外卖的跑腿员

零工中的零工:深圳70层大楼里代送外卖的跑腿员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5-09-29 21:36:2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赛格广场是中国深圳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有大约70层,入驻了数千租户。在午餐高峰期,等电梯的时间可能长达半小时——这对试图完成尽可能多订单的外卖骑手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解决方案?像16岁的李林星(音)这样的人。

8月的一个周一,当午餐时间临近时,他来到大楼入口附近,目光扫视着周围的街道。当一名外卖员出现时,李林星高举手臂大喊:“代送!”

仍跨坐在电动摩托车上的骑手将一个外卖保温袋递给李林星,告诉他要送达的楼层,并扫描李林星挂在脖子上的二维码卡片,向他支付2元人民币的报酬。整个过程仅用了几秒。随后,骑手便飞速驶向下一个目的地。

最后这段路就交给李林星了。他挤进电梯间,和其他几十人——其中许多是代跑腿的同行——一同乘电梯上楼,去往饥肠辘辘的上班族所在之处。然后,他再下楼,重复这样的劳动,从午餐时段一直到下午,再到晚餐,直到晚上8点左右。

这种物流协调上的成就,即一种“零工经济中的零工经济”,是深圳创业精神的又一例证。这座拥有约1800万人口的华南城市率先开启了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支持。每天在赛格广场外聚集的数十名代跑腿配送员都没有正式合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退休人员,不过在夏季,像李林星这样的青年也会出现。有些人是出于经济需要,还有一些人则是为了乐趣或锻炼身体。

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群体,是因为有需求,必须有人去满足它。

李林星是学校放假后,听从他当骑手的叔叔的建议,在几周前开始这份工作的。他说:“本来是想过来看看的,怎么送,后面看着我自己就送上去了。”

他说,从上午10点或11点一直站在太阳底下,直到晚上8点,其实非常累人。这座大楼也像一座迷宫,有几十部电梯,有些只到特定楼层。但李林星坚持下去的原因很简单:“有钱。”

其实赚得并不多。跑腿的人说,他们通常每天到手大约100元,这远低于深圳私营单位工作者每天约260元的平均工资。

外卖骑手通常每单赚取4到8元,所以给代送的跑腿员2元的提成可不算少。但骑手们表示,为了加快配送速度,这是值得的。而对代送者来说,这份报酬也足够划算———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笔零花钱,对难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的退休人员来说则是一份额外收入。

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许多人会冲刺着率先拦下一名骑手。一些跑腿员已经完善了他们的技巧以实现最高效率。他们会等攒够足够多的订单才上楼,这样才值得跑一趟——有时他们每只手里拿着多达六七个外卖袋。

一位只透露自己姓周的跑腿员戴着紫色遮阳帽,一到达要去的楼层就立刻按下了下行电梯的呼叫按钮。等她完成配送、跑回电梯厅时,电梯已经等在那里了。她说自己是在食堂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50岁后开始送外卖的。“锻炼身体,”她说。“坐在家里我们闲不住,闲着也很累,闲出病来。”

周女士一整天都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但到目前为止,拿到最高订单量的是邵子友和他的妻子,他们占据了赛格广场前一个绝佳的角落。他们的外卖袋多到不得不将实际跑腿的工作分包给手下的十几个人。这对夫妇每袋抽取1元,剩下的归跑腿员所有。

这种安排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根据当地媒体以及根据其他跑腿员和司机的说法,邵子友被认为是第一个在赛格广场外开始代送服务的人,许多骑手表示认识并信任他。

47岁的邵子友说,他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来到深圳,曾在这栋大楼庞大的电子市场里卖电路板。他说,七八年前,他正在外面抽烟休息时,一位路过的外卖骑手抱怨说,这栋大楼的结构太复杂,很难找到路。

邵子友说他可以帮忙送餐。司机提出给他买水作为回报,但邵子友建议不如直接付钱——3元,一瓶水的价格。

他说,一开始他只是想在午休时间找点事做。他表示,有些骑手会不放心把东西交给他:“害怕往里面拿了吃了。”

但消息传开了,到了2020年,当新冠疫情导致电子市场的人流戛然而止时,他和妻子就转为全职做外卖代送。

很快,其他人也嗅到了这个机会:有附近社区的退休人员,大楼保洁人员下班后也加入了。不可避免地,竞争变得激烈起来。有些跑腿员提出以2.5元完成配送,后来降到2元。但业务量依然激增,因为疫情让人们对外卖配送的依赖大大增加。跑腿员们也将服务范围扩展到附近的一些大楼。

“都习惯了,人也懒。有时候送到门口了,他坐在最里面,他说拿来我这里,”邵子友说。“我说要不要喂你?”

邵子友说,他和妻子平均每天会向他们的助手们分派六七百单。如果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就会要求他找回来,否则就得赔偿。(一旦订单丢失,外卖骑手可能会被平台罚款50元。)

关于送错外卖的激烈争执每天都会上演多次。

“5911B 12点才点餐,”邵子友对一个把外卖错送到那个套间的跑腿员说。“我还不知道哪家点餐早,哪家点餐晚?”

“好好好,我来赔,”那个跑腿员最终承认了失误。

不过,虽说有些混乱,这里的气氛总体来说是友好的。订单足够多,而且大多数骑手表示他们不挑剔把外卖交给谁。

也有一个例外。今年夏天出现了一批新的竞争者:儿童,有些甚至还在上小学。他们的父母带他们来,想让他们在暑假里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视频显示,成群孩子围着外卖骑手,有些扎着辫子或穿着校服,吵着要接订单。

骑手邵杨(音)说,他不会把外卖交给这些孩子。“因为我怕他们找不着,”他说。“全是那种小小个子。”

在这些视频出现后不久,当地政府以安全为由禁止了儿童从事外卖配送。

在中国,正式工作的法定年龄是16岁,所以李林星可以继续跑腿。不过,他没打算做太久。他想找一份工厂的工作。

“更喜欢那样子的工作,”他说。“坐在空调房里面。”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中国留学生回国探亲期间被捕 疑涉“危害国家安全”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24小时内美国发生两起伊拉克退伍军人枪击案,致7人死
黄仁勋质疑“对中鹰派”不爱国!川普前国师怒批
黄仁勋“中国只差美国几纳秒” 他是中共影响代理人?
全世界都发现,灰姑娘是一个恐怖故事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加州男子将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称“感到很快乐”
台积电内部掀赴美工作潮 员工打工为名实另有所图
伊朗400公斤浓缩铀被发现了 以总理:我知道在哪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零工中的零工:深圳70层大楼里代送外卖的跑腿员

纽约时报 2025-09-29 21:36:21



赛格广场是中国深圳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有大约70层,入驻了数千租户。在午餐高峰期,等电梯的时间可能长达半小时——这对试图完成尽可能多订单的外卖骑手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解决方案?像16岁的李林星(音)这样的人。

8月的一个周一,当午餐时间临近时,他来到大楼入口附近,目光扫视着周围的街道。当一名外卖员出现时,李林星高举手臂大喊:“代送!”

仍跨坐在电动摩托车上的骑手将一个外卖保温袋递给李林星,告诉他要送达的楼层,并扫描李林星挂在脖子上的二维码卡片,向他支付2元人民币的报酬。整个过程仅用了几秒。随后,骑手便飞速驶向下一个目的地。

最后这段路就交给李林星了。他挤进电梯间,和其他几十人——其中许多是代跑腿的同行——一同乘电梯上楼,去往饥肠辘辘的上班族所在之处。然后,他再下楼,重复这样的劳动,从午餐时段一直到下午,再到晚餐,直到晚上8点左右。

这种物流协调上的成就,即一种“零工经济中的零工经济”,是深圳创业精神的又一例证。这座拥有约1800万人口的华南城市率先开启了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支持。每天在赛格广场外聚集的数十名代跑腿配送员都没有正式合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退休人员,不过在夏季,像李林星这样的青年也会出现。有些人是出于经济需要,还有一些人则是为了乐趣或锻炼身体。

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群体,是因为有需求,必须有人去满足它。

李林星是学校放假后,听从他当骑手的叔叔的建议,在几周前开始这份工作的。他说:“本来是想过来看看的,怎么送,后面看着我自己就送上去了。”

他说,从上午10点或11点一直站在太阳底下,直到晚上8点,其实非常累人。这座大楼也像一座迷宫,有几十部电梯,有些只到特定楼层。但李林星坚持下去的原因很简单:“有钱。”

其实赚得并不多。跑腿的人说,他们通常每天到手大约100元,这远低于深圳私营单位工作者每天约260元的平均工资。

外卖骑手通常每单赚取4到8元,所以给代送的跑腿员2元的提成可不算少。但骑手们表示,为了加快配送速度,这是值得的。而对代送者来说,这份报酬也足够划算———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笔零花钱,对难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的退休人员来说则是一份额外收入。

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许多人会冲刺着率先拦下一名骑手。一些跑腿员已经完善了他们的技巧以实现最高效率。他们会等攒够足够多的订单才上楼,这样才值得跑一趟——有时他们每只手里拿着多达六七个外卖袋。

一位只透露自己姓周的跑腿员戴着紫色遮阳帽,一到达要去的楼层就立刻按下了下行电梯的呼叫按钮。等她完成配送、跑回电梯厅时,电梯已经等在那里了。她说自己是在食堂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50岁后开始送外卖的。“锻炼身体,”她说。“坐在家里我们闲不住,闲着也很累,闲出病来。”

周女士一整天都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但到目前为止,拿到最高订单量的是邵子友和他的妻子,他们占据了赛格广场前一个绝佳的角落。他们的外卖袋多到不得不将实际跑腿的工作分包给手下的十几个人。这对夫妇每袋抽取1元,剩下的归跑腿员所有。

这种安排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根据当地媒体以及根据其他跑腿员和司机的说法,邵子友被认为是第一个在赛格广场外开始代送服务的人,许多骑手表示认识并信任他。

47岁的邵子友说,他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来到深圳,曾在这栋大楼庞大的电子市场里卖电路板。他说,七八年前,他正在外面抽烟休息时,一位路过的外卖骑手抱怨说,这栋大楼的结构太复杂,很难找到路。

邵子友说他可以帮忙送餐。司机提出给他买水作为回报,但邵子友建议不如直接付钱——3元,一瓶水的价格。

他说,一开始他只是想在午休时间找点事做。他表示,有些骑手会不放心把东西交给他:“害怕往里面拿了吃了。”

但消息传开了,到了2020年,当新冠疫情导致电子市场的人流戛然而止时,他和妻子就转为全职做外卖代送。

很快,其他人也嗅到了这个机会:有附近社区的退休人员,大楼保洁人员下班后也加入了。不可避免地,竞争变得激烈起来。有些跑腿员提出以2.5元完成配送,后来降到2元。但业务量依然激增,因为疫情让人们对外卖配送的依赖大大增加。跑腿员们也将服务范围扩展到附近的一些大楼。

“都习惯了,人也懒。有时候送到门口了,他坐在最里面,他说拿来我这里,”邵子友说。“我说要不要喂你?”

邵子友说,他和妻子平均每天会向他们的助手们分派六七百单。如果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就会要求他找回来,否则就得赔偿。(一旦订单丢失,外卖骑手可能会被平台罚款50元。)

关于送错外卖的激烈争执每天都会上演多次。

“5911B 12点才点餐,”邵子友对一个把外卖错送到那个套间的跑腿员说。“我还不知道哪家点餐早,哪家点餐晚?”

“好好好,我来赔,”那个跑腿员最终承认了失误。

不过,虽说有些混乱,这里的气氛总体来说是友好的。订单足够多,而且大多数骑手表示他们不挑剔把外卖交给谁。

也有一个例外。今年夏天出现了一批新的竞争者:儿童,有些甚至还在上小学。他们的父母带他们来,想让他们在暑假里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视频显示,成群孩子围着外卖骑手,有些扎着辫子或穿着校服,吵着要接订单。

骑手邵杨(音)说,他不会把外卖交给这些孩子。“因为我怕他们找不着,”他说。“全是那种小小个子。”

在这些视频出现后不久,当地政府以安全为由禁止了儿童从事外卖配送。

在中国,正式工作的法定年龄是16岁,所以李林星可以继续跑腿。不过,他没打算做太久。他想找一份工厂的工作。

“更喜欢那样子的工作,”他说。“坐在空调房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