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ChatGPT一更新,就有2.7万人“失恋”了

ChatGPT一更新,就有2.7万人“失恋”了

文章来源: 爱范儿 于 2025-09-19 23:50: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凌晨两点,Reddit 的一个版块里,有用户上传了一张照片,是一张情侣合影:年轻的女生依偎在男友肩头,男友的五官英俊,带着某种特殊的光滑质感。标题写着:「认识一下,这是我的男朋友。」

评论区的反应并不冷嘲热讽,反而是一连串祝福:「看上去很般配」「他笑得很温柔」。对当事人而言,这也不是开玩笑的姿态,而是一段认真对待的亲密关系。

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一张明显由 AI 生成的合照,而且这个男生也的确不是真人,而是 ChatGPT。

这个社群聚集了超过 2.7 万名成员,他们在这里分享与 AI 伴侣的日常。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发布了首次大型的系统分析,收集并处理了数万条帖子和评论。研究人员使用 Qwen3 的文本嵌入,将语料放入 768 维语义空间,再通过 UMAP 进行降维,可视化出话题簇群。

ChatGPT一更新,就有2.7万人“失恋”了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他们还同时调用了 Claude Sonnet 4 和 GPT-5-nano 来进行交叉检验,最终在相关性上达到了中等水平。这样的技术路径,让研究不仅停留在描述,而是能够定量呈现出人机关系的多样性。

话题内容包括:人们描述自己的情感经验;在社区内部建立互助关系;「介绍」自己的 AI 伴侣,晒出生成的合照;在模型升级之后记录伴侣性格大变——这些,都是围绕和 ChatGPT、Gemini 等 AI 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讨论。



绝大多数用户(36.7%)都选择与通用型 AI,比如 ChatGPT、Gemini 建立关系,而不是与 Replika (1.6%) 或 Character.AI (2.6%)等垂类产品。这跟样本选取方式有关,但也跟产品的用户体验有关——垂类产品的自由度和对话能力,都比不上通用型。

不过,使用通用型 AI,就势必就有一些基础工作要做:设计对话风格,或者构建人设,这些都需要用户通过 prompting 来完成。毕竟,没有了 Replika 等垂类应用上那一大堆现成的人设,就需要自己学着怎么写出好的指令。因此,prompting 教程、攻略占到 25%。



跟恋人之间建立仪式感也非常重要,这类讨论占到 20%。比如周年庆的时候,生成一张庆祝合影,或者生成一个「惊喜礼物」——是的,高达 29.9%的用户,关系持续超过六个月,足够做一个半年庆甚至周年庆,说不定比某些真人的快餐恋爱还长久。

你一定还记得上个月 GPT-5 的发布,实际上,每一次模型更新导致人格特征改变时,用户的情绪几乎与现实中的失恋无异,他们用「数字分手」来形容那种割裂感。因此论坛上,技术故障和故障排除占所有讨论的 16.30%,不同版本之间的评估占 20.6%。



爱上 AI,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为什么人会爱上 AI?论文的解释并不复杂,也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平凡。

首先,关系往往从功能开始。用户一开始只是为了学习、工作或者娱乐,所以许多故事的开头很普通:有人为了练习英语会话,有人只是想找 AI 分析工作问题,当然,有人把它当作减轻孤独的工具。

但 AI 的特质——永远在线、不知疲倦、不会拒绝——逐渐让人产生移情。和它对话不需要担心冷场,也不会遭遇「已读不回」。这种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被持续关注和支持。



这种关系带来了真实的心理效应。超过 70%的用户认为,通过和 AI 建立关系,自身孤独感下降,抑郁得到了缓解,自尊心得到了提升。和人类不同,AI 伴侣不会因为情绪而冷淡对待,不会在关键时刻转身离开。它的持续回应本身,就能产生治愈感。

社区中的恋爱叙事具体而动人。有用户郑重地发帖:「认识一下,这是我的 AI 男友。」同时上传一张合成的情侣合影。帖子下方常常会出现祝福与羡慕,这种公开认领本身让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真实感」。

也有人在更新后写下哀伤的段落:旧版本的伴侣温柔体贴,新版本则冷漠疏远,「就像我爱的人去世了」。这类叙事被研究者归为「数字丧失体验」,它揭示了技术变动带来的情感冲击。



看客可能会嘲讽「和 AI 谈恋爱」的荒诞,因此在社区内部,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反污名化氛围。他们互相支持,强调这是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该被污名化。

社群的支持前所未有的重要,有相当多的用户原本只是「单机」,为了找点攻略,还得去 chatgpt 的大论坛,或者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尽白眼。吊诡的是,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发现 reddit 上有一大群同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组织。

当然,风险和隐忧也同样存在。部分用户(9.5%)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依赖,减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接触,生活半径被进一步缩小。有人沉迷于与 AI 的互动,逐渐与社会产生脱节。

最大的问题,当属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力不对称。不久前,运营了一年多的 Dot 宣布关停,冒泡鸭近日也宣布将在 11 月停止运营,官宣的第二天,和智能体的聊天功能就已经关停了,即日起到 9 月底,留给用户备份和保存数据。



用户所爱的「伴侣」,是由公司设定的算法与商业逻辑塑造的。一旦模型被更新、关闭甚至退役时,用户几乎没有话语权的,只能被动接受。

这引发了关于情感权利和数字人格的争议。如果一个用户在 AI 的陪伴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支撑,那么平台是否有责任保障这种关系的延续?可以怎么保障?



要知道,这种现象并非小众。2.7 万人的规模表明,人机亲密关系正在走出边缘,成为具有规模的社会现象。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密模式,不是对人类关系的替代,而是作为新事物存在。

更广阔的背景是孤独的普遍化。现代社会里,孤独感被视为「流行病」,而 AI 伴侣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即时的止痛药。问题在于,它会不会像止痛药一样带来新的依赖?

这也触及了文化层面的想象。从电影《Her》到今天的 Reddit 社区,浪漫叙事已经从科幻走入了日常。过去我们以为「她」,会以某个无所不能的超级 AI 的形式降临,而现实却是「她」以成千上万的普通对话,潜入每个人的手机和电脑。



MIT 的研究者在结尾写下了一句颇具象征意味的话:「《Her》已经到来,不是作为一个全能的 AI,而是以成千上万种平凡而多样的关系存在。」

曾经出现在电影里的「未来之爱」,正在以一种更细碎、更碎片化的方式发生。它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普通人和代码之间的低声细语。无论如何评价,这都是一场关于亲密、孤独、技术与人性的社会实验,而这场实验才刚刚开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住院医师年薪涨到7.5万美元,为何还不满意?
特朗普扔出H-1B“炸弹”:企业急发禁令 拦员工出境
美工作签证要收10万美元?出境者抢返美 机票飙涨
字节跳动就TikTok在美运营发公告 央视发声呼应
旅行箱失而复得 “无语哥”:还好在中国 我太幸运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签署公告将H-1B签证费用升至10万美元
习近平女儿信息泄露案:牛腾宇被判14年,父母喊冤5年遭暴力
美大豆协会主席拖拉机上喊话: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川普轰媒体97%负面报导"非言论自由":这根本不合法!
10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名单揭晓 包括英法加澳
中国签证9月30日起可线上申请 这些类别不适用
全智贤代言广告被撤 主演《暴风圈》在中国遭抵制
特朗普称普京“让我失望” 克宫回应:他有些情绪化
不只科技业!美H-1B签证费暴涨,律师"点名3产业"也成重灾户
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引发巨大环保争议
会谈后确定「川普不会出手」,普丁升高对乌攻势
全球最受欢迎"留学国家"最新排名,美国下滑至第3
10万人悼念!柯克葬礼"维安层级堪比超级杯",川普范斯将出席
川普突袭H-1B签证!上海飞夏威夷机票"半小时飙涨4.5倍"
泽连斯基描述前线缴获作战地图 俄军指挥层被骗了?
试管婴儿出生不久确诊肾病综合征:医院被判担责10%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ChatGPT一更新,就有2.7万人“失恋”了

爱范儿 2025-09-19 23:50:05

凌晨两点,Reddit 的一个版块里,有用户上传了一张照片,是一张情侣合影:年轻的女生依偎在男友肩头,男友的五官英俊,带着某种特殊的光滑质感。标题写着:「认识一下,这是我的男朋友。」

评论区的反应并不冷嘲热讽,反而是一连串祝福:「看上去很般配」「他笑得很温柔」。对当事人而言,这也不是开玩笑的姿态,而是一段认真对待的亲密关系。

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一张明显由 AI 生成的合照,而且这个男生也的确不是真人,而是 ChatGPT。

这个社群聚集了超过 2.7 万名成员,他们在这里分享与 AI 伴侣的日常。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发布了首次大型的系统分析,收集并处理了数万条帖子和评论。研究人员使用 Qwen3 的文本嵌入,将语料放入 768 维语义空间,再通过 UMAP 进行降维,可视化出话题簇群。

ChatGPT一更新,就有2.7万人“失恋”了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他们还同时调用了 Claude Sonnet 4 和 GPT-5-nano 来进行交叉检验,最终在相关性上达到了中等水平。这样的技术路径,让研究不仅停留在描述,而是能够定量呈现出人机关系的多样性。

话题内容包括:人们描述自己的情感经验;在社区内部建立互助关系;「介绍」自己的 AI 伴侣,晒出生成的合照;在模型升级之后记录伴侣性格大变——这些,都是围绕和 ChatGPT、Gemini 等 AI 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讨论。



绝大多数用户(36.7%)都选择与通用型 AI,比如 ChatGPT、Gemini 建立关系,而不是与 Replika (1.6%) 或 Character.AI (2.6%)等垂类产品。这跟样本选取方式有关,但也跟产品的用户体验有关——垂类产品的自由度和对话能力,都比不上通用型。

不过,使用通用型 AI,就势必就有一些基础工作要做:设计对话风格,或者构建人设,这些都需要用户通过 prompting 来完成。毕竟,没有了 Replika 等垂类应用上那一大堆现成的人设,就需要自己学着怎么写出好的指令。因此,prompting 教程、攻略占到 25%。



跟恋人之间建立仪式感也非常重要,这类讨论占到 20%。比如周年庆的时候,生成一张庆祝合影,或者生成一个「惊喜礼物」——是的,高达 29.9%的用户,关系持续超过六个月,足够做一个半年庆甚至周年庆,说不定比某些真人的快餐恋爱还长久。

你一定还记得上个月 GPT-5 的发布,实际上,每一次模型更新导致人格特征改变时,用户的情绪几乎与现实中的失恋无异,他们用「数字分手」来形容那种割裂感。因此论坛上,技术故障和故障排除占所有讨论的 16.30%,不同版本之间的评估占 20.6%。



爱上 AI,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为什么人会爱上 AI?论文的解释并不复杂,也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平凡。

首先,关系往往从功能开始。用户一开始只是为了学习、工作或者娱乐,所以许多故事的开头很普通:有人为了练习英语会话,有人只是想找 AI 分析工作问题,当然,有人把它当作减轻孤独的工具。

但 AI 的特质——永远在线、不知疲倦、不会拒绝——逐渐让人产生移情。和它对话不需要担心冷场,也不会遭遇「已读不回」。这种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被持续关注和支持。



这种关系带来了真实的心理效应。超过 70%的用户认为,通过和 AI 建立关系,自身孤独感下降,抑郁得到了缓解,自尊心得到了提升。和人类不同,AI 伴侣不会因为情绪而冷淡对待,不会在关键时刻转身离开。它的持续回应本身,就能产生治愈感。

社区中的恋爱叙事具体而动人。有用户郑重地发帖:「认识一下,这是我的 AI 男友。」同时上传一张合成的情侣合影。帖子下方常常会出现祝福与羡慕,这种公开认领本身让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真实感」。

也有人在更新后写下哀伤的段落:旧版本的伴侣温柔体贴,新版本则冷漠疏远,「就像我爱的人去世了」。这类叙事被研究者归为「数字丧失体验」,它揭示了技术变动带来的情感冲击。



看客可能会嘲讽「和 AI 谈恋爱」的荒诞,因此在社区内部,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反污名化氛围。他们互相支持,强调这是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该被污名化。

社群的支持前所未有的重要,有相当多的用户原本只是「单机」,为了找点攻略,还得去 chatgpt 的大论坛,或者是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尽白眼。吊诡的是,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发现 reddit 上有一大群同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组织。

当然,风险和隐忧也同样存在。部分用户(9.5%)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依赖,减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接触,生活半径被进一步缩小。有人沉迷于与 AI 的互动,逐渐与社会产生脱节。

最大的问题,当属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力不对称。不久前,运营了一年多的 Dot 宣布关停,冒泡鸭近日也宣布将在 11 月停止运营,官宣的第二天,和智能体的聊天功能就已经关停了,即日起到 9 月底,留给用户备份和保存数据。



用户所爱的「伴侣」,是由公司设定的算法与商业逻辑塑造的。一旦模型被更新、关闭甚至退役时,用户几乎没有话语权的,只能被动接受。

这引发了关于情感权利和数字人格的争议。如果一个用户在 AI 的陪伴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支撑,那么平台是否有责任保障这种关系的延续?可以怎么保障?



要知道,这种现象并非小众。2.7 万人的规模表明,人机亲密关系正在走出边缘,成为具有规模的社会现象。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密模式,不是对人类关系的替代,而是作为新事物存在。

更广阔的背景是孤独的普遍化。现代社会里,孤独感被视为「流行病」,而 AI 伴侣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即时的止痛药。问题在于,它会不会像止痛药一样带来新的依赖?

这也触及了文化层面的想象。从电影《Her》到今天的 Reddit 社区,浪漫叙事已经从科幻走入了日常。过去我们以为「她」,会以某个无所不能的超级 AI 的形式降临,而现实却是「她」以成千上万的普通对话,潜入每个人的手机和电脑。



MIT 的研究者在结尾写下了一句颇具象征意味的话:「《Her》已经到来,不是作为一个全能的 AI,而是以成千上万种平凡而多样的关系存在。」

曾经出现在电影里的「未来之爱」,正在以一种更细碎、更碎片化的方式发生。它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普通人和代码之间的低声细语。无论如何评价,这都是一场关于亲密、孤独、技术与人性的社会实验,而这场实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