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怪事在网上悄悄发生。
你可能也发现了,你关注的某个博主,昨天还在更新,今天账号就“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查无此人了。
其中最让大家意难平的,可能就是“小A在上网”。

如果你不认识他,他的视频内容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说完:一个年轻人,今天在这座城市的网吧打游戏,明天在另一座城市的网吧打游戏。
他的视频,几乎就是最无聊的“生活流水账”:晚上起床,花十来块钱吃个饭,去网吧包个夜,打几局《英雄联盟》,看会儿直播,天亮了,下机,找个地方睡觉。
没有剧本,没有炫富,没有美女,甚至连BGM都懒得配。
镜头里,他永远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头发乱糟糟,穿梭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和网吧,像一个游魂。
就是这样一种近乎“无聊”的记录,却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弹幕里,没有人骂他懒,反而飘满了“羡慕”、“这才是生活”、“我的嘴替人生”。
他就像我们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幻想过的那样:如果有一天,我能抛下一切,没有KPI,没有打卡,没有房贷车贷,只是随心所欲地流浪和打游戏,会是怎样一种光景?
小A把这种幻想,活成了日常。他成了新时代的“三和大神”,一个更干净、更温和、更数字化的版本。
然而,8月底,这个账号突然消失了。紧接着,全平台的视频都被清空。
理由,还是那句我们熟悉的、万能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这就让人纳闷了。
他的视频里,不谈时事,不碰敏感,甚至为了“安全”,时不时还会说两句爱国正能量的话。他只是记录,记录一种真实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边缘的、低欲望的活法。
如果说,连这种人畜无害的“生活流水账”都能违规,那到底什么是“合规”的?

小A的消失不是孤例。
有网友发现,和他类似的“躺平博主”,比如“刘二狗”、“网吧少女小青”、“十年网吧大神”……一批拥有几十上百万粉丝的账号,都在近期被集中“清理”了。
这下,大家好像有点明白了。
问题可能不出在视频本身,而是出在他们所代表的“姿态”。


我们这个时代的剧本,好像早就写好了: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努力打螺丝,赚钱,买房,还贷,结婚,养育下一代牛马,然后看着他们重复这个循环。
这是一条官方认证的、充满正能量的康庄大道。所有媒体、所有宣传,都在为你导航到这条路上。
而小A们呢?他们就像游戏里跳出地图的BUG。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默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我能不能不玩了?”
我不买房,不卷KPI,甚至不追求稳定工作。我把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一天几十块钱,就能换来24小时的自由。这种活法,不打扰任何人,只是安静地“退出游戏”。
这种“退出”,在旁观者看来,是一种冒犯。
它客观上软性对抗了“进黑厂、背房贷、供养老板换新车”的奋斗模式。
它无声地在说:那个你们拼尽全力去玩的游戏,或许从一开始就没那么好玩。
这种思想一旦传播开来,还怎么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进厂打螺丝,背上三十年房贷,为宏大叙事添砖加瓦?
所以,有人精准地总结:允许你“摆烂”,但不允许你“躺平”。
啥意思呢?
“摆烂”是,你人还在公司,活儿还在干,虽然效率低点,摸鱼多点,但你还是系统里的一颗螺丝钉,还能创造价值。老板不爽,但至少还能用你。
而“躺平”是,你直接从工位上走人,连螺丝钉都不当了。你用最低的成本活着,彻底从消费主义和奋斗叙事里“蒸发”了。
对于那个庞大的系统来说,一颗“摆烂”的螺丝钉是次品,而一个“躺平”的人,是废品,是BUG。
次品可以容忍,BUG必须清除。
我有一阵子,也特别爱看小A和另一位叫“浪仔小牛”的博主。后者更神,直接在杭州郊区找了栋废弃别墅,一住就是两年多。
说实话,我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我在乎的,是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那个内卷到让人窒息的社会时钟之外,原来还存在着一些缝隙,一些可以让人喘口气、停下来的“人生旷野”。
他们是不是摆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安慰。它告诉每一个深夜里疲惫不堪的普通人:你看,人生不止一条路,活法不止一种。
这种安慰剂,如今被收走了。
地图上看似有千万条路,但导航却永远指向同一条。
当一个年轻人,不偷不抢,不坑不骗,只是想用最低的成本、最平和的方式,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并将它记录下来时,他“违规”了。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才真正令人担忧。
小A们消失了,但制造出无数个想成为“小A”的年轻人,那种巨大的、无处安放的疲惫感,消失了吗?
我想,并没有。
它只是被埋得更深,变得更沉默了而已。
FacebookTwitterTelegramRedditWhatsAppEmailCopy Link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