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柯克是如何让年轻男性产生共鸣、“感受到力量”的

柯克是如何让年轻男性产生共鸣、“感受到力量”的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于 2025-09-13 12:12: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柯克31岁,与大多数全国性政治人物相比,他的年龄更接近大学生。他的影响力触及大量年轻男性受众。
柯克对美国一些最棘手的问题给出了清晰直白的答案。他深谙年轻男性被边缘化的痛点,其观点尤其能打动那些在社交孤立、生活日益线上化的时代步入成年的男性。https://t.co/V1US3mffeE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chinese) September 12, 2025
查理·柯克不必上大学——他甚至不认为大学值得一读——就能在全美大学校园里吸引狂热的追随者。大学校园虽被广泛视为自由主义堡垒,却是柯克的主要战场,他带着保守主义的信息而来。

他发现,年轻人正置身于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漩涡中,这有时会在大学校园引发激烈动荡。他对美国最棘手问题给出的答案清晰直白,虽然这些答案偶尔也尖锐刻薄,但往往直击要害,尤其能打动那些在社交孤立、生活日益线上化的时代步入成年的年轻男性。

“说出自己的信念是件挺可怕的事,尤其是在这种取消文化的背景下,”22岁的波特·拉费伯说。他是犹他谷大学的理科生,周三参加了柯克遇刺的那场活动。“查理·柯克好像完全不受这一套的影响。他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可能有点胆怯的人一个发声的机会。”

“他让我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拉费伯还说。

拉费伯说,跨性别权利是个尤其棘手的话题。作为基督徒,他总觉得自己没法坦诚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想法。

柯克走进大学时,总是随时准备好进行言辞交锋,愿意探讨最棘手的话题——从堕胎权到种族问题。他抨击跨性别权利,宣扬传统家庭价值观(比如主张男人和女人应优先考虑婚姻和生育),还称《民权法案》是个错误。有些学生觉得他的观点深刻且鼓舞人心,另一些则感到震惊。

他的校园之行常会引发持不同意见学生的激烈抗议,比如反对他对跨性别权利的批评,以及他支持所谓的“大取代理论”——该理论称非白人移民将取代美国白人。

今年2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抗议者聚集在路障后,当柯克在临时帐篷下与学生辩论时,他们高喊“你散播仇恨,你散播谎言”。4月,他在普渡大学公开露面时,抗议者举着硬纸板标语,挥舞LGBTQ骄傲旗。而柯克的支持者似乎很享受这种对抗,还在抗议者面前自拍合影。

柯克察觉到了许多学生表示难以应对的困境。

“他揭露了进步文化的僵化,”埃里克·鲍尔斯鲍夫说。他是倾向左翼的政治组织者,在包括游戏领域的网络空间与年轻人打交道。“这让很多年轻男性感受到力量,觉得自己比那些推行这些文化规范的人更优秀。这既危险又颠覆。”

这恰好契合了许多年轻男性的感受:左翼文化变得压抑、无趣,并且,说白了就是在针对他们。

“他深谙年轻男性被边缘化的痛点,堪称行家,”鲍尔斯鲍夫说。

柯克18岁时创立了“美国转折点”,将这个不起眼的小团体打造成了一个宣传巨头,其活动包括播客、巡回演讲和经常包含辩论的校园活动。他是演说高手,深谙网络传播的门道,还不知疲倦地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互动。

拉费伯在高中通过收听另一位右翼播客主持人本·夏皮罗的节目知道了柯克。这些年里,他渐渐喜欢上了柯克的大胆——那种直言自己想法的魄力。

拉费伯说,和左倾的年轻人待在一起时,他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哪怕一点小错都可能导致自己被“取消”。比如,他在大通银行当出纳时,几位同事会聊政治,但是从来不问他的观点。他推测,他们觉得他肯定和他们想法一致。但他其实不认同,于是他就保持沉默。

周三,拉费伯很兴奋地去参加了柯克的活动。他站在约3000人的人群中,目睹了柯克被枪击的瞬间。随后他趴在地上,最后逃了出来。那天剩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处于震惊状态。

“我离开校园,骑上摩托车回了家。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心想‘天哪,这真的发生了吗?’”他说,“我很伤心,但说实话,我也很愤怒。事情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一步?”

柯克31岁,与大多数全国性政治人物相比,他的年龄更接近大学生。他的影响力触及大量年轻男性受众——他们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正在努力理解自己的身份、并探究自身信仰的根源。

柯克去世后,接受采访的一些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能与柯克产生共鸣,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辩护。他们觉得主流自由主义文化看不起宗教,而柯克为宗教辩护的做法让他们很认同。

“我从小就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很多价值观都能引起我的共鸣,”21岁的科尔顿·安德森说。他是杨百翰大学的学生,柯克被枪击时,他离讲台约35米远。他期待这场活动已经好几个星期,特意空出日程来参加。他说,自己有时做作业时会放柯克的视频,因为那些视频让人放松,有时还很有趣。

很多人说,他们并不认同柯克的所有言论,也知道他可能很挑衅。但他们说,在一个常让他们感到被贬低的大文化环境里,柯克让他们没那么孤独了。

安德森的朋友加布里埃尔·鲍尔说,枪击事件让他“感到恶心”。他说,作为基督徒,他和柯克产生了共鸣,而同样有意义的是,看到那么多年轻人也喜欢柯克,这种感觉很特别。

“看到还有人跟我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想法,真的很欣慰,”鲍尔说,“这让我更确信自己不是孤单一人,不是别人可能认为的那种疯狂的激进分子。有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孤独。”

周三晚上,拉费伯仍在努力消化发生的一切,于是他和朋友们点了外卖,聚在一起聊这件事。他说,他很担心人们可能的反应。

“他们要杀掉我们所有的政治领袖吗?”他想起去年针对特朗普的未遂暗杀。“什么时候是个头?”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讨论排行

柯克案枪手竟是出自传统共和党家庭 说明了什么?
查理·柯克的遗孀:“我永远不会让你的传奇消失”
川普拟对俄重大制裁,王毅:制裁只会使问题更复杂
中对美晶片展开"歧视,反倾销"调查,警告:维护国家利益
“有些人被枪杀”正常?说完,他被枪杀
共军连两日南海巡航,对喷菲:引入外部势力"撑腰"徒劳
查理·柯克遇害:曾与其辩论的剑桥大学生谴责枪击事件
乌防长透露,2026年乌克兰将至少需要1200亿美元国防开支
美国拟对俄实施新一轮能源制裁,前提是北约停购俄石油
全红婵已到暨南大学报到,与院长苏炳添合影留念
全网都在吵预制菜,吵的到底是什么?
“小黑妮”宣布结婚:从小被河南夫妇收养的巴基斯坦人
俄罗斯海军,“去航母化”?
近4年半来美国失业人数首超空缺职位,巨头边裁员边"数钱"
柯克多次发争议言论 指堕胎是谋杀 加沙没有飢荒…
法德英发表联合声明 欧盟酝酿制裁以色列 停止售武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柯克是如何让年轻男性产生共鸣、“感受到力量”的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5-09-13 12:12:32



柯克31岁,与大多数全国性政治人物相比,他的年龄更接近大学生。他的影响力触及大量年轻男性受众。
柯克对美国一些最棘手的问题给出了清晰直白的答案。他深谙年轻男性被边缘化的痛点,其观点尤其能打动那些在社交孤立、生活日益线上化的时代步入成年的男性。https://t.co/V1US3mffeE

— 纽约时报中文网 (@nytchinese) September 12, 2025
查理·柯克不必上大学——他甚至不认为大学值得一读——就能在全美大学校园里吸引狂热的追随者。大学校园虽被广泛视为自由主义堡垒,却是柯克的主要战场,他带着保守主义的信息而来。

他发现,年轻人正置身于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漩涡中,这有时会在大学校园引发激烈动荡。他对美国最棘手问题给出的答案清晰直白,虽然这些答案偶尔也尖锐刻薄,但往往直击要害,尤其能打动那些在社交孤立、生活日益线上化的时代步入成年的年轻男性。

“说出自己的信念是件挺可怕的事,尤其是在这种取消文化的背景下,”22岁的波特·拉费伯说。他是犹他谷大学的理科生,周三参加了柯克遇刺的那场活动。“查理·柯克好像完全不受这一套的影响。他在某种程度上给了那些可能有点胆怯的人一个发声的机会。”

“他让我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拉费伯还说。

拉费伯说,跨性别权利是个尤其棘手的话题。作为基督徒,他总觉得自己没法坦诚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真实想法。

柯克走进大学时,总是随时准备好进行言辞交锋,愿意探讨最棘手的话题——从堕胎权到种族问题。他抨击跨性别权利,宣扬传统家庭价值观(比如主张男人和女人应优先考虑婚姻和生育),还称《民权法案》是个错误。有些学生觉得他的观点深刻且鼓舞人心,另一些则感到震惊。

他的校园之行常会引发持不同意见学生的激烈抗议,比如反对他对跨性别权利的批评,以及他支持所谓的“大取代理论”——该理论称非白人移民将取代美国白人。

今年2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抗议者聚集在路障后,当柯克在临时帐篷下与学生辩论时,他们高喊“你散播仇恨,你散播谎言”。4月,他在普渡大学公开露面时,抗议者举着硬纸板标语,挥舞LGBTQ骄傲旗。而柯克的支持者似乎很享受这种对抗,还在抗议者面前自拍合影。

柯克察觉到了许多学生表示难以应对的困境。

“他揭露了进步文化的僵化,”埃里克·鲍尔斯鲍夫说。他是倾向左翼的政治组织者,在包括游戏领域的网络空间与年轻人打交道。“这让很多年轻男性感受到力量,觉得自己比那些推行这些文化规范的人更优秀。这既危险又颠覆。”

这恰好契合了许多年轻男性的感受:左翼文化变得压抑、无趣,并且,说白了就是在针对他们。

“他深谙年轻男性被边缘化的痛点,堪称行家,”鲍尔斯鲍夫说。

柯克18岁时创立了“美国转折点”,将这个不起眼的小团体打造成了一个宣传巨头,其活动包括播客、巡回演讲和经常包含辩论的校园活动。他是演说高手,深谙网络传播的门道,还不知疲倦地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互动。

拉费伯在高中通过收听另一位右翼播客主持人本·夏皮罗的节目知道了柯克。这些年里,他渐渐喜欢上了柯克的大胆——那种直言自己想法的魄力。

拉费伯说,和左倾的年轻人待在一起时,他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他觉得,哪怕一点小错都可能导致自己被“取消”。比如,他在大通银行当出纳时,几位同事会聊政治,但是从来不问他的观点。他推测,他们觉得他肯定和他们想法一致。但他其实不认同,于是他就保持沉默。

周三,拉费伯很兴奋地去参加了柯克的活动。他站在约3000人的人群中,目睹了柯克被枪击的瞬间。随后他趴在地上,最后逃了出来。那天剩下的时间里,他一直处于震惊状态。

“我离开校园,骑上摩托车回了家。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心想‘天哪,这真的发生了吗?’”他说,“我很伤心,但说实话,我也很愤怒。事情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一步?”

柯克31岁,与大多数全国性政治人物相比,他的年龄更接近大学生。他的影响力触及大量年轻男性受众——他们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正在努力理解自己的身份、并探究自身信仰的根源。

柯克去世后,接受采访的一些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年轻男性说,他们能与柯克产生共鸣,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辩护。他们觉得主流自由主义文化看不起宗教,而柯克为宗教辩护的做法让他们很认同。

“我从小就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很多价值观都能引起我的共鸣,”21岁的科尔顿·安德森说。他是杨百翰大学的学生,柯克被枪击时,他离讲台约35米远。他期待这场活动已经好几个星期,特意空出日程来参加。他说,自己有时做作业时会放柯克的视频,因为那些视频让人放松,有时还很有趣。

很多人说,他们并不认同柯克的所有言论,也知道他可能很挑衅。但他们说,在一个常让他们感到被贬低的大文化环境里,柯克让他们没那么孤独了。

安德森的朋友加布里埃尔·鲍尔说,枪击事件让他“感到恶心”。他说,作为基督徒,他和柯克产生了共鸣,而同样有意义的是,看到那么多年轻人也喜欢柯克,这种感觉很特别。

“看到还有人跟我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想法,真的很欣慰,”鲍尔说,“这让我更确信自己不是孤单一人,不是别人可能认为的那种疯狂的激进分子。有宗教信仰,并不意味着孤独。”

周三晚上,拉费伯仍在努力消化发生的一切,于是他和朋友们点了外卖,聚在一起聊这件事。他说,他很担心人们可能的反应。

“他们要杀掉我们所有的政治领袖吗?”他想起去年针对特朗普的未遂暗杀。“什么时候是个头?”